《山行》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行》赏析
《山行》赏析
《山行》赏析1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里走。

2、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3、径:小路。

4、坐:因为、由于。

5、于:比。

【简单的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1、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2、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3、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⑴ 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⑵ 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⑶ 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⑷ 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4、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山行》赏析2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一】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二】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争议:是“深”还是“生”?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就存在争议。

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

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

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焕发。

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山行》赏析3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这两句是说,正当日午,一渠清水平平静静,奇峰倒影映入水中,如影落镜中,诚然一幅美景;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绿茵茵的草上,因鹿奔而带上了泥痕,又一幅喜人的图景,映入眼帘。

写景细腻,选取“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写出极不寻常的事物来,两幅画面展示出富有动态的美的境界。

赏析
项斯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

这首《山行》,便是写山村野景。

由于诗人观察入微,体验深刻,诗写得清新,细腻,贴切,逼真。

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起笔展示山间佳境──有景,有人,有村落。

“亦”、“分”二字下得活脱。

“亦”字表明此处枥木虽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无人烟,而是“亦有人”。

有人必有村,可诗人并不正面说“亦有村”,却说一条溪水被几户人家分享着,这就显得出语不凡。

这里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

次联写景更细。

诗人用“点染法”,选取“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写出极不寻常的诗境来。

乍看“山当日午”,似乎平淡无奇,可一经“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

同样,“草带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经“过鹿群”渲染,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帘。

“点染”本为中国画的技法,一点一染,淡浓、远近、深浅不同,景象更活现纸上。

诗中“点染法”的妙用,效果亦然。

它在平凡中见奇特,奇特又出于平凡,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试想,单说“山当日午”、“草带泥痕”当然是索然无味,即使单说“回峰
影”、“过鹿群”也未免平淡少兴。

只有前用四字先“点”,而后用三字加“染”,于是这一联的两幅画面顿时为读者展示出富有动态的美的境界。

在第三联里,诗人准确地捕捉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抽茧来开拓诗的意境。

巧妙的是,诗人并未直说山村农民如何忙碌于捡茶、分茶、炒茶和煮茧、退蛹、抽丝,而只是说从茅舍升出袅袅炊烟中闻到了蒸茗的香味;隔着竹篱听到了缲丝声音,从而使读者自己去领略农事丰收的盛景。

这里,诗人创造的意境因借助于通感作用,使读者倍感亲切。

按照诗意发展,尾联似应写诗人走进山村了。

但是不然,“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当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

这一收笔,意味深长,是诗旨所在。

诗人为什么不投身热气腾腾的制茶抽丝的山村,而遁迹空寂的云山?“不惜”二字隐隐透露了他的苦衷。

项斯生当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壮志莫酬,他在另一首诗里写道:“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归家山行》),这里说的“不耻归”,同样表现了诗人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情。

“不惜相随入岛云”,作为末句似收而未收,余韵绕梁。

这首诗的特点是构思奇巧,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

写景,景物明丽;抒情,情味隽永;造境,境界深邃,委实是一首佳作。

《山行》赏析4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在山里行走。

寒山:指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径,石头小路。

白云生处:指山林的深处,白云生出的地方。

坐:因为、由于。

红于:于红,比……红。

深秋的傍晚,上得山来,眼前一条石头小路,盘旋屈曲地向山林
深处蜿蜒伸展,再删林中升起白云的地方,隐约可见有居住的人家。

在山路旁大片的枫林,景色撩人,不仅停车观赏,那经历了秋霜的枫叶,比春天里的鲜花还要鲜艳。

整体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这首诗描写了山行途中所见,全篇画意与诗情相互生发,随着诗人悠然自得的行迹展开,信笔写来,尤以最后一句意味无穷,表达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极富感染力。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中小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林深处。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悠长,“斜(xi幔”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写出了小路屈曲盘旋的特点?
“白云生处有人家”,炊烟,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升起如云炊烟的地方,有几户人家的居所掩映的白云之下,山林之中。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斜长屈曲悠远的山间小路,和那几户人家应该有关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写诗人的行为变化,走着走着,诗人停下来了,因为什么?因为那些“红于二月花”“霜叶”,那枫叶经过秋霜的洗礼之后,特别的鲜艳火红,连二月的鲜花也比不上。

那山路,那白云、那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而这枫林晚景却令他惊喜到停下来观赏,顾不得驱车赶路,足见其美的程度。

“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补充说明诗人停车的原因的同时,也把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深秋的枫林原本就鲜红耀眼,此时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就更显得晶莹剔透,红艳如霞,丹阳满山,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山行》赏析5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出自]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译文一: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船靠岸,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译文二: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一: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
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
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赏析二: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
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

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

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诗人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

但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山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和见地。

《山行》赏析6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重点字词解析
①山行:在山中漫游。

②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斜:指山中石路盘旋曲折。

这句说:沿着山间的石路,纡回地攀登上了秋山。

③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山深处往往有白云层生。

④坐:因。

枫:即枫香树,亦称枫树,落叶大乔木,秋叶艳红,故有“红枫”、“丹枫”之称。

分布在我国淮河流域及四川西部以南各地区。

一说为秋令红叶植物的代名词,非专指某一种树。

这句说:我停下来在山中行走,是因为喜爱枫林晚景。

⑤霜叶:指经霜后的枫叶。

红于二月花;比春天盛开的红花还要红艳。

赏析
红叶,是萧瑟晚秋中最动人心魄、引人神往的景象。

当百草枯衰、万木飘零之时,红叶却在寒磨霜砺、冽风劲吹中透射出似火而红于火、如霞又艳于霞的夺目色彩来。

杜牧正是敏感地抓住这一点,写下了《山行》这首千古名作。

诗一开始,写秋山远景,为读者呈现了山峰耸立、白云缭绕的圈景,由于有“白云生处”的“人家”,这幅图景给人感觉并不冷寂。

诗的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热烈飞动,令人陶醉,充满了诗情画意。

诗人惊喜异常,竟顾不上赶路而要停下车来欣赏:思,点石成金,写出了大自然勃郁的、不可遏阻的生命热力,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和极其丰富的联想:在一片田野上,破土而出的仿佛不只是竹笋、蕨芽,“黄犊角”之后可能会是黄犊,“小儿拳”之后可能会是小儿,整个田野中到处奔跃着活泼可爱的新鲜生命。

诗的后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说明:就在人们出门相与踏青、挖野菜之时,季节也到了江南最美的农历二月。

刘熙载说:“诗要避俗,更要避熟”(《艺概·诗概》).写江南春景的诗多不胜数,但黄庭坚却能去熟就生,避开平俗,别开洞天,实现了自己“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自成一家始适真”(《题乐毅论后》)的诗歌主张。

《山行》赏析7
山行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①山行:在山中行走。

②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③径:小路。

④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⑤坐:因为;由于。

⑥斜:此字读xiá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居然还有
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

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