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6分)
大自然若失去绿色,那luǒ露出来的便是尘土、岩石和沙漠,加上抛在荒野的垃圾和动物骨头,多么让人毛骨悚.然!想到那已消失的美丽的楼兰城、水草丰盈的罗布泊,还有那可怕的泥石流、大地震,一次次的人类大迁xǐ,我们该提倡的不是狂忘的“人定胜天”,而是尊重自然的“敬天畏地”。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有意要破坏自然,只是他们需要被唤醒,需要让他们意识到,自然也是有生命的。

大自然是一切生命的母体和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
luǒ( )露毛骨悚.( )然迁xǐ(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其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

(1分)
(3)根据文意,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2分)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海安春花一夜间悄然绽放。

B. 每每世界大赛销声匿迹
....,人们便要潜心剖析它留下了什么精粹。

C.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不是目空一切
....的幻想家,而是知道那条“对的路”并不容易,却也要借助某种力量走过去的人。

D. 这部作品非常成功,把各种故事、人物个性融合得天衣无缝
....。

3. [2023·怀化节选]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怀化打通相继3条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
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2022年,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怀化打通相继3条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

A. 怀化相继打通3条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通道。

B. 怀化打通相继3条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通道。

C. 怀化相继打通3条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

D. 怀化打通相继面向东盟的3条国际物流。

4. 把下面的句子填在横线上,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从古代起,人们就知道,世界上有淹不死人的海——死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因为人体的密度比它的密度要小。

①这样一来死海海水里所含的物质当中就有超过1/4是溶解的盐
②炎热而又很少下雨的巴勒斯坦地区的气候,致使海里的水剧烈蒸发
③在这样的液体里,人就不会沉下去
④所以据粗略估计,死海海水的含盐量在25%以上,并且随着海水深度的增
加而加大
⑤可是蒸发掉的只是些纯水,至于溶解在里面的盐却还是留在海里
A. ②⑤④①③
B. ②⑤③①④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②①⑤③
5.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大自然的语言》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向我们介绍“物
候”相关知识的事理说明文。

B. 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
两篇短文中都谈到了恐龙灭绝,所说明的问题是相同的。

C. 《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

D.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介绍岩石具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的科普说明文。

6. 填空。

(8分)
(1)《式微》一诗中,写天黑了,受奴役者还在泥地里劳作不能回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衿》一诗中,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诗人于送别之地遥望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求仕之心,隐喻其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7.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6分)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

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

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

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

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有改动) (1)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
《_______________》。

(2分)
(2)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2分)
(3)“重叠”失去主要的地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8分)
“半瓶水”浪费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一瓶矿泉水花不了多少钱,不喝完似乎也用不着斤斤计较,但在全国范围内一算,浪费就极为惊人了。

据统计,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全国城市约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严重缺水。

这一方面是因为水资源缺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水资源浪费严重。

(1)篮球赛结束后,看到小明把喝剩的半瓶矿泉水放在球场边准备离开,你会
对他说些什么?(2分)
(2)学校针对“半瓶水”浪费现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
项活动。

(2分)
示例:组织“半瓶水”浪费现象调查活动
活动一:
活动二:
(3)请你围绕环保主题,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两副对联。

(填序号)(4分)
A. 和谐环境,谁与河山不老
B. 高科点彩,谱文明生态新篇
C. 伟大祖国,景象万千春似锦
D. 生态南宁,人和天地长春
E. 英雄人民,奋发向上气如虹
F. 低碳成风,谋环保节能大业
对联一:上联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
对联二:上联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14分)
用“风筝”发电
编译腾慧月
①放过风筝的人都知道,只要能让风筝升入高空,就很容易利用高空的风
让它保持稳定飞行。

如今,科学家正在尝试在离地面200米以上的高空安置大型“风筝”,利用这一特性发电。

越高,越高能
②靠近地面的风往往因与树木、山丘和建筑物等的摩擦而减速甚至变向。

随着高度增加,平均风速会增大。

高空的风能储量更丰富、更稳定,是目前近地面的风能无法比拟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已经提出许多利用高空风能的设想,比如在飞行器上安装涡轮机。

目前看来,较为可行的一种方法是用计算机操控形态可变的“风筝”。

③与传统的风车发电相比,“风筝”发电在材料成本方面大有优势。

建造发
电风车需要消耗大量石土和钢材,将转轮“举”在适当的高度。

而在“风筝”发电系统中,这些结构被小得多的地面站和缆绳所取代。

一项研究发现,一套50兆瓦的“风筝”发电系统在其20年的使用寿命内仅会消耗913吨各类材料,而风车运转20年消耗的材料多达2868吨。

毫无疑问,“风筝”发电更环保、更省钱。

④“风筝”发电对海上风力发电更是意义重大。

在目前的海上风电领域,当
水过深以至于难以建造风车基座时,就需要将风力涡轮机装载在巨大的、类似驳船的结构上,该结构需要承载涡轮机漂浮海上,因此造价不菲。

而“风筝”发电系统的体积小、质量轻,对漂浮结构的要求相对宽松。

⑤不过,上述优势是以技术的复杂性为代价的。

“风筝”发电的经济效益只有建立在长期运行和较少人力投入之上方能体现,这无疑对计算机自动控制研究领域提出了考验。

要知道,“风筝”在发电时并不是随意地飘在空中:只有当筝面垂直于气流方向时,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升力,从而使发电效率最高。

这种灵活的机动性需要通过计算机不断调整“风筝”来保障。

⑥在风力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目前最先进的“风筝”发电系统能够在机载计算机和地面计算机的方向控制下连续飞行数天。

但要想拓展应用规模,“风筝”就必须能够可靠地应对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比如强风或阵雨。

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自动起降的功能也很有必要。

科学家表示,短时间的顺利运行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正在努力让设备的运行寿命达到几年甚至几十年,为此,要走的路还很长。

技术难关还很多
⑦其实,除了先前提到的对飞行器的控制、风雨雷暴等极端天气下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的稳定性以外,高空风能在工程应用上面临的挑战还很多。

比如,耐用缆绳的制造、缆绳输电的损耗、高空低温环境下设备的运行能力、寿命、飞行器(包括缆绳)的除冰能力等。

而尤其让人头疼的一点是,如何确定两台设备的最近间隔距离(以防缆绳缠绕打结)。

这不难理解——放飞得越高,缆绳越长,需要的设备间隔距离就越远,对地面系统规模的要求也就越高。

关于这个间隔距离怎样界定,尚无定论。

⑧作为一项新技术,工程难题和社会影响总是相互伴随的。

传统的风力发电场时常受到附近居民投诉,机械噪声、空间遮挡等都会影响他们的居住体验。

那么,是否能确保该技术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呢?很遗憾,根据已发表的研究报告,尽管“风筝”没有发电风车那么大,但其升降动作产生的噪声仍不容忽视。

⑨此外,目前尚不清楚“风筝”会对鸟类产生什么影响。

支持该技术的科学
家认为,“风筝”对鸟类的伤害应该
..高于鸟
..小于风车,毕竟“风筝”的工作点一般
类的飞行高度。

然而,缆绳本身移动很快,而且很难看到,鸟类可能很难避开它们。

(选自《大自然探索》2022年12期,有删改) 9. “用‘风筝’发电”中的“风筝”为何加引号?能用它发电的理由是什么?(4分)
10.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一套50兆瓦的“风筝”发电系统在其20年的使用寿命内仅会消耗913吨各类材料,而风车运转20年消耗的材料多达2868吨。

11.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支持该技术的科学家认为,“风筝”对鸟类的伤害应该
..小于风车,毕竟“风
筝”的工作点一般
..高于鸟类的飞行高度。

12. 下列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主要说明了“风筝”发电的优势与技术难关。

B. 本文运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风筝”发电这一科技内容。

C. “风筝”放飞得越高,缆绳越长,需要的设备间隔距离就越远。

D. “风筝”没有发电风车那么大,其升降动作产生的噪声小,因而不会影响
百姓生活。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16分)
不耗能源的“雷达”——鹅
林长华
①“身穿白绫袍,头戴黄纱帽。

走路慢腾腾,游泳像船摇。

”这是我国民间一道猜动物的传统谜语,谜底就是我们熟悉的家禽:鹅。

②在不少人心目中,鹅显得呆头呆脑,只不过是一份盘中肴而已。

其实这是低估了鹅的作用。

鹅在军警界是值得称道的助手。

据史料记载,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有天深夜,三州节度使李愬率领9000兵士讨伐吴元济,为掩盖行军中的响声,他别出心裁地利用城郊蓄养的鹅群,“令击之以混军声”,生擒了麻痹轻敌的吴元济。

③鹅见了生人就会大叫的特点源自其生物习性。

在进化过程中,鹅形成了警觉性高、听觉敏锐、反应迅速、叫声响亮的特点。

这可能是为了避免自身受到食肉动物的袭击。

特别在夜晚,稍有响动,鹅群就会高声鸣叫。

长期以来,
农家喜养鹅守夜看门。

当然,鹅的警觉性还表现为容易受惊吓、易惊群等。

④鹅的听觉灵敏,习性机警,是不耗能源的“雷达”,不讲报酬的“哨兵”。

鹅遇到陌生人或其他禽兽时,会立即大叫报警并作飞扑啄斗姿势。

据说,罗马城曾被高卢人攻克,罗马军队退守到卡匹托林山。

一天夜晚,高卢人登山偷袭。

当晚,罗马士兵都因疲惫而熟睡,连狗也没有发觉来敌。

在这危急关头,兵营中原准备第二天要送到神殿奉献给朱诺女神的数十只鹅十分敏感地扑打翅膀,“嘎嘎”地高叫不止,终于惊醒了罗马守军。

睡眼惺忪的士兵们立即持兵器击溃来袭之敌,并穷追敌寇,收复了罗马城。

后来,罗马人忘不了鹅的救命之恩,把鹅奉为灵禽。

⑤古今中外,警鹅立下的功勋有口皆碑。

现在,国外还出现了经过训练的警鹅巡逻队。

这些训练有素的警鹅警惕性很高,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发出“嘎、嘎”的叫声;然后,奔集一起,扑啄闯入者,起到巡逻防卫作用。

1986年,美国新建了一支特种兵——“鹅兵”,部署在军事基地内,与哨兵一起执行巡逻警戒任务。

这些警鹅个头高大、脖子长、好啄人。

⑥瑞典南部的波加监狱过去经常发生越狱事件,2004年这个监狱“聘用”10只训练有素的肥鹅当“狱警”。

这些不穿制服的警鹅十分机灵,从不打瞌睡。

它们每天兢兢业业地在狱中巡视,如发现异常情况,就会立即引颈大叫。

自从有了警鹅后,囚犯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⑦在古代,我国就有养鹅防蛇的“土办法”,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仇池笔记》中就有记述:“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粪杀蛇。

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直到现在,我国南方山区,仍沿用这种土办法防盗驱蛇。

鹅排出的粪有一股特殊的味道,嗅觉灵敏的蛇闻此粪味便退避三舍。

⑧鹅有如此多的灵性是人类自叹弗如的,它的不畏凶险、无私奉献的精神
也是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秉笔大书的。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3.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文章主要抓住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进行说明?
(4分)
14. 联系全文,请你分析文章第①段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15.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这可能
..是为了避免自身受到食肉动物的袭击。

16. 本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三、写作(50分)
17.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知识的丰富、习惯的养
成、技能的提升、阅历的增长,以及点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天长日久的坚持与积累。

请以“积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 (1)裸sǒng徙(2)狂忘狂妄
(3)示例:没有了母体哪有新的生命没有了根哪有生命的源头
【点拨】结合上文中的“母体和根”,根据内容上的连贯性写出句子即可。

2. B 【点拨】A项,“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景象,使用恰当;B项,“销声匿迹”
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使用对象不恰当;C项,“目空一切”意思是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使用恰当;D项,“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使用恰当。

故选B。

3. A 【点拨】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打通相继”语序不当,应改为“相继打通”。


外,该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通道”。

故选A。

4. A【点拨】根据最后一句“因为人体的密度比它的密度要小”可判断出其前面一句
是第③句,可排除B和C项;再结合语段中的“世界上有淹不死人的海——死海”可知,后面的内容是介绍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的。

对这些句子进行分析可知,第②句与第⑤句意思连贯,且第④句中有“所以”一词,不可能放在最前面,排除D项。

故选A。

5. B 【点拨】B. 有误。

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
《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中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所说明的问题并不相同。

故选B。

6. (1)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2)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 (1)诗经
(2)重章叠句
(3)后来发展出来了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
【点拨】由文段中的“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可得出答案。

8. (1)示例:小明,请把你的半瓶矿泉水带走好吗?这水还可以喝,我们要学会节
约水资源。

【点拨】要围绕节约水资源来说,注意语气要恳切、委婉,使人容易接受。

(2)示例:以“节约半瓶水,从我做起”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以“请带走你的半瓶水”
为主题制作黑板报或手抄报
【点拨】活动要围绕“半瓶水”浪费现象来设计,并要符合学校这一环境,可课内,也可课外,如举办口语类、文字类的比赛,制作黑板报,举办讲座等。

(3)对联一:F B 对联二:A D
【点拨】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符合对联的要求,内容与环保有关。

二、阅读理解
(一)9. “风筝”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指设置在高空用来发电的像风筝一样的发电装
置。

能用它发电的理由:高空的风能储量比地面更丰富、更稳定;“风筝”发电更环保、更省钱;海上“风筝”发电系统的体积小、质量轻,对漂浮结构的要求相对宽松。

【点拨】加引号,说明并不是真正的风筝,结合文章第①段内容可知这里指的
是设置在高空用来发电的像风筝一样的发电装置;能用它发电的理由,可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来概括解答。

10.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而鲜明地说明了“风筝”发电系统具
有节省材料的巨大优势。

【点拨】“913”“2868”两个数字,说明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时两个数字又形成了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通过两个数字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风筝”发电系统非常节省材料。

11. 加点的“应该”表估计,表明并不确定,去掉后说法就过于绝对了,与原意不
符;“一般”表示通常情况,并不包括特殊情况,去掉就说明是所有情况了,与事实不符,表达不准确。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点拨】先答出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再说明去掉之后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最后说明一下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12. D 【点拨】根据文中的“尽管‘风筝’没有发电风车那么大,但其升降动作产生
的噪声仍不容忽视”可知,D项与文章内容不符。

(二)13. 鹅。

警觉性高、听觉敏锐、反应迅速、叫声响亮。

【点拨】本题根据标题《不耗能源的“雷达”——鹅》和第①段中的“谜底就是我们熟悉的家禽:鹅”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鹅”。

“鹅”的特征可从第③段中的“鹅形成了警觉性高、听觉敏锐、反应迅速、叫声响亮的特点”一句中直接提取。

14. 引用谜语,生动形象地引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鹅,并写出了鹅的形象特
征,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拨】本题考查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

第①段中的“身穿白绫袍,头戴黄纱帽。

走路慢腾腾,游泳像船摇”是一个谜语,谜语写出了鹅的形象特征,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另外,第①段引用谜语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鹅。

15. “可能”表示猜测、推断,表明鹅形成警觉性高、听觉敏锐、反应迅速、叫声响
亮的特点的原因是作者的猜测、推断,这个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点拨】本句中的“可能”表示猜测、推断,起限制作用,表明“鹅形成了警觉性高、听觉敏锐、反应迅速、叫声响亮的特点是为了避免自身受到食肉动物的袭击”是作者的猜测、推断,这个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6. 举例子。

第②段举了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三州节度使李愬利用鹅群,“令击之以
混军声”,生擒了麻痹轻敌的吴元济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鹅在军警界是值得称道的助手,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点拨】第②段中的“据史料记载……生擒了麻痹轻敌的吴元济”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鹅在军警界是值得称道的助手”这一观点。

三、写作
17. 思路点拨:本次作文为话题作文,并且有提示语,要写好此话题,必须注意
如下几点:
第一要抓住关键,提炼主旨。

提示语中的“知识的丰富、习惯的养成、技能的提升、阅历的增长,以及点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天长日久的坚持与积累”
告诉我们,本次作文的主旨是读书、做事等都要坚持不懈、积少成多。

第二要恰当切入,力求内容深刻。

本话题的写作可由此及彼,由物及人,
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要从人生意义上去挖掘精神富矿。

例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谚语,说明生命的孕育需要积累;而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才更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正如华罗庚所说的“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第三要有独特的视角。

王蒙谈到写作独特的视角时,称之为“亏他想得出来”。

意思是说:个性化的写作,它的切入角度和题材的选择与众不同,新颖别致。

“积累”的话题,包含的写作题材和提炼观点的视角是丰富多样的。

例如,从增长知识的角度,可以感悟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等;从事物形成和积累情感的角度,可以感悟出“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身心的成长或一个事物的某种现象的形成,都是长年累月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那么就得从现在开始多积累经验,多经受磨练。

只要我们的经历是独有的,感悟是独到的,我们笔下的作文就是独特的。

例文:
积累获得成功
成功在于积累,任何经验都是慢慢地一点点地积累起来的。

每天进步一点点,贵在每天,也难在每天。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无数个故事为我们讲述了成功在于积累的道理。

古代蒙古人训练大力士,就是用积累这个办法的,他们让参加大力士训练的孩子从小每天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上山吃草,小牛犊刚开始不过几十斤重,孩子们可以轻松胜任。

这样,随着牛犊一天天长大,孩子们的力气也就越来越大了,最后,当牛犊长成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大牛时,孩子们也就练出了
能举千斤鼎的神力了。

如果不是孩子们天天抱牛犊上山,他们何来神力?
古印度一个著名棋手和皇帝下棋,棋手获胜,皇帝问他要什么赏赐,他说,只要在棋盘上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然后第二个格子里放两粒米,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米,依此类推,放满64个格子就行了。

皇帝很高兴,不假思索就一口答应了。

可后来兑现赏赐时,皇帝傻眼了,即使把全印度一年收获的全部粮食加起来也不够用。

谁能想到,棋盘上这一格到下一格的微不足道的积累,到后来竟然成了天文数字。

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来在部队一个科研单位工作。

他原来基础并不好,学历不太“硬”,也曾不被人看好。

可是他自己却“不抛弃,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成绩。

他不放弃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向一切内行的人虚心请教;参加科研项目从小到大,从刚开始当助手,到后来自己牵头领着助手干;发表学术论文从一开始的一般刊物到后来的核心刊物,再到国外著名刊物。

就这样,他自己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工程师,成了本专业的权威、博士生导师、军队中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到2007年,他终于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进入了中国科学家的最高殿堂。

他的成功经历,再次雄辩地说明了积累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天道酬勤,水滴石穿。

无数事实证明,成功需要积累,需要积累经验,需要积累能力,需要积累成绩……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恒心和坚持,我们只要能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任何微小的量变最终都必将迎来质的飞跃。

古人说得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人若能每天进步一点点,持之以恒,天天向上,就一定能积小胜为大胜,变平庸为神奇。

最终,他就一定能找到成功的钥匙,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