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_练习_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2、历史典故“楚王问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对周天子的地位提出了公开挑战
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难以动摇
D、西周的冶铸水平高
3、()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秦代
4、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3.7万枚秦代简牍,举世震惊。
这些简牍是秦代地方官府档案。
从右图秦简及其释文,你得到的信息有 ( )
①秦代确已实行郡县制②秦代确已统一文字为秦篆③这些简牍早于公元前221
年④秦代已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6、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7、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
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都察院④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
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
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
A.分封制
B.编户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9、右图诰示中获得进士出身金榜题名的人所通过的途
径是()
A、毛遂自荐
B、立军功授爵
C、凭才学科举获得功名
D、出洋留学,功成名就
10、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
其中“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中书省制
11、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殿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12、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3、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做法使军政大权进—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14、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15、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开始,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日益被分割
16、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
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1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8、右图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南德宏南甸宣抚司署。
明清时期的“改
土归流”政策是指()
A、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B、平定西南地区宣慰司的叛乱
C、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统治
D、对西南地区实行地方土司和中央委派官员共同管理
19、一位中学生准备写一篇有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的历史小论文,下列观点中符合这—要求的有( )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我国封建时代的选官和用人制度,一方面,要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力量的发展现状相适应;另一方面,又要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
用人制度是否得当,关系到封建王朝的兴衰。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有关历代选官用人制度的问题:
(1)汉、唐分别推行什么选官制度?这两朝在选官程度上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10分)
(2)汉、唐在选官标准上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22、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
(
其历史教训。
(10分)
材料二
图一唐朝中央机构图二明朝中央机构图三清朝军机处内景(2)图1体现的中国古朝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朝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