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濬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丘濬《大学衍义补》书影丘濬认为真德秀著的《大学衍义》对于治国平天下的条目叙述得不完备,丘濬就博 采群书补充了这些内容,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写成《大学衍义补》160卷 。
明孝宗继位(1488年)后,他向孝宗呈上此书。孝宗认为该书不错,赏赐黄金纸币奖励丘濬,并命令有关部 门刊印发行。特别提升为礼部尚书(正二品),掌管詹事府的事务。充任修撰《宪宗实录》的副总裁。
丘濬历事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先后出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 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弘治七年升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丘濬好学,过目成诵,史称“三教百家之言,无不涉猎”。他做官后长期从事编纂工作,曾参与修《英宗实 录》《宪宗实录》《续通鉴纲目》等书。他自称“仕宦不出国门,六转官阶,皆司文墨,莫试涖政临民之技”。 他虽多年“皆司文墨”,但注意经世致用之学,“尤熟国家典故,以经济自负”。
史载他七岁时写的《五指参天》一诗,显示出他自幼已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
丘濬具有独特的经济思想,他的《大学衍义补》首开经济思想,革新了以明理学为主导的思想,引赴了务实 浪潮。《大学衍义补》是丘濬经济治国思想集大成者之作。
丘濬最先提出劳动价值论 ,是明代中叶的重要经济思想家,具有极为丰富的国民经济管理思想,这集中于 《大学衍义补》一书中 。
主要成就
01
理学
02
史学
03
政治
04
经济
05
文学
06
教育
丘濬的思想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济、礼教以及独特性的思想如科学观、教育思想等几个方面 。
丘濬是明代实学开创者,他的《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和《朱子学的》是儒家经典著作 ,他还撰有《家 礼仪节》八卷。由于丘濬对明代理学的非凡建树,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
到修撰《英宗实录》,有人说对于于谦之死应该按不轨判罪来记载,丘濬说:“土木堡之变,如果没有于谦, 国家就很危险。事情久已有了定论,于谦所受的冤枉不能不辩白清楚。”他如此主持正义 。
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三·丘文庄》云:“丘文庄公濬,著《世史正纲》,持论严正。”由于丘濬对 文化的突出贡献,被史学界称之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 。
成化十三年(1477年),《续通鉴纲目》成书 ,提升为翰林院学士,十六年,加封礼部侍郎 、调任国子 祭酒(从四品)。当时学习经义的书,好尚奇险怪异之文,丘濬在主持南畿的乡试时,在分考和会试中他都痛切 地抑制这种文风。丘濬任职国子监后,他督促国学生时,尤为恳切地告诫他们将文体返归正道。不久晋为礼部右 侍郎(正三品),掌管祭酒事务。
丘濬书法丘濬虽以政治见称,在文学史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出乎天趣自然”的主张,开一代诗风,是 中国诗界供奉的诗歌创作最高境界。丘濬诗作大都体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戏答友人论诗》是最能表现丘濬的 创作观的。诗云:
吐语操词不用奇,风行水上茧抽丝。
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
时人评曰:“丘濬或雄浑壮丽,以气势胜,或明白如话,以意境胜,均有独到之处。”
转眼间,到了丘濬兄弟二人外出求学的年龄。一天,兄弟二人陪着祖父在堂上闲坐。
《琼山县志》记载,成化五年(1469年),丘濬母丧,回乡守孝。这期间,随风水先生寻找葬母风水宝地的 丘濬,来到石山一带勘察地形。当时,施茶村附近是连接府城与澄迈的官道中点,途中商客学子络绎不绝,但遗 憾的是这里一片荒芜,人烟稀少,在炎炎烈日之下,在路上的人们找不到一处休息喝水的地方。丘濬眼见此情景, 心生怜悯,于是捐资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凉亭,又雇人长期在此烧水施茶,普惠路人。
除了以诗文名世之外,濬又是传奇作家,他的剧本《投笔记》《罗囊记》《学鼎记》和《五伦全备记》, 被认为“启导了明代文人创作传奇的风气”,后者在17世纪更流传至韩国,被译成韩文,作为学习中国语的教 本。
《琼台类稿》五十二卷、诗十二卷 ,郑廷鹄有感于丘濬的《琼台吟稿》《琼台类稿》二书版本多有讹缺, 便重新勘定,汇编为《琼台会稿》(12卷) 。
面对着前来吊唁的乡亲,丘濬祖父对着九岁的丘源和七岁的丘濬说道:“吾先世,世以积善相承,然未有发 者,今不幸而中微,然古人往往因微而大著,所以大发者,其在二孺乎?”于是,有感而发的思贻公书写了一幅 对联:嗟无一子堪供老,喜有双孙可继宗。随后,丘濬的祖父让人将这幅对联“揭于寝堂之楣”,获得了乡亲们 的一致称赞。
据丘濬本人所撰的《可继堂记》,丘濬在七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而五十九岁的祖父因为赴京述职,离家 未归。当丘濬的祖父从京城回到家的时候,入门见棺,留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限伤悲。由于丘濬的祖父只生一 子,丘濬祖父“上无叔伯,旁无兄弟群从,推而远之,亦无宗族,茕茕然仅二孙存,上系宗祀之重,如一丝之引 千钧也”。可见,独子的去世,给丘濬的祖父带来了莫大的打击,他只能将传宗、振兴家族的重任,寄托在两个 尚未成年的孙子身上。
邱文庄公(丘濬)像 丘濬在位时,曾经用宽大为怀启发孝宗,以忠厚来改变士风。只是生性偏狭,曾与刘 健在商议事情时,因意见不合,竞把帽子摔下地。言官说话不中他意,丘濬总是当面驳斥。他与王恕关系紧张, 以至不说话。
弘治六年(1493年)考核群吏,王恕上奏章要罢免二千人。丘濬则请求未满三年的仍任原职,无特别贪婪残 暴劣行的官吏仍留任,留下九十人。王恕争辩无结果,要求离职。太医院判刘文泰曾经与丘濬家有过来往,刘揭 发王恕失职,王恕怀疑刘是受丘濬指使,而舆论大哗,说疏稿是丘濬写的。王恕竟由此事被罢官,人们由此对丘 濬很有看法。给事中毛珵、御史宋德、周津等纷纷上奏章弹劾丘濬不能位居相位,孝宗不理睬。
丘濬与夫人吴氏继承良好家风,重视儿女培养。长子丘敦,入读太学,深研《素问》,著有《医史》;次子 丘京,以父荫补中书舍人。丘敦子以祖荫补尚宝司丞,其孙也以祖荫补尚宝司丞;五世孙,为例监生;六世孙, 为郡庠生;七世孙,为举人,任县令······古人有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可是理学名臣丘濬之家, 以德为本,以学立身,甲第延绵了7代之久。
丘濬以政治家见称于史 。他一生仕途顺畅,官至卿相,且著书立说,为世人敬仰。
丘濬于景泰五年(1454年)获进士,一生历事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先后出任侍讲学士、国子监祭 酒、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等要职,弘治七年(1494年)升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海 南人而至“宰相”者,唯明之丘濬矣。
正统九年(1444年) ,考取广东乡试第一名。
正统十二年(1447年),赴京参加会试,不第。
景泰五年(1454年),举进士及第,廷试当为一甲及第,以策中颇触时讳,遂以貌寝为由改二甲第一,选为 翰林院庶吉士,参编《寰宇通志》 ,景泰七年书成后被明代宗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丘濬在翰林院任职后, 见闻更加广泛,尤其熟悉国家典故,以经国济民自负。
丘濬一生功业在著述。其著作如林,总数超过二十多种。主要著作包括《大学衍义补》 、诗文汇集《琼台 会稿》 、《朱子学的》等在内,计有三万多卷。 《四库全书》收录琼人著作不过12种(包括存目),其中就 有丘濬的《大学衍义补》等5种 。
丘濬当过史官,并编撰过多部史学著作,其史学著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官修史书,包括《英宗实录》《宪 宗实录》等;一种是私修史书,包括《续修通鉴纲目》《世史正纲》三十二卷(成书于成化十七年)、《平定交 南录》一卷等。其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史德和史识两个方面 。
弘治四年(1491年)八月,《宪宗实录》书成,加封丘濬为太子太保。十月,丘濬兼任文渊阁大学士 ,参 预机要事务。尚书入内阁任职从丘濬开始,丘濬当时七十一岁。他认为《大学衍义补》所撰述的都可见之行动, 请求摘其要点奏报皇帝,并下内阁商议付诸实行。孝宗批准他的请求。
弘治五年(1492年),丘濬上言道:“臣在成化年间见到彗星三次出现,遍扫三垣,方圆五六百里大地发生 地震。近来彗星出现在天河,每天地震天鸣不已,怪鸟在宫中鸣叫三声。《春秋》二百四十年,记载出现慧星三 次,地震五次,飞禽两次。现在却在二十年之间屡次出现,非常令人害怕。希望陛下体会上天的仁爱,想到祖宗 创业的艰难,修身清心以立根本,而适应政事的需要,谨慎对待自己所喜好、崇尚的东西,而不被异端所迷惑, 节约财物,不至于耗费国家财富,公正地使用人才,不偏听偏信,禁止以私事谒见请托,明确义理,保持节俭的 品行,勤于政务,那么,阿谀求宠、邪门旁道的乱政之徒就不敢为非做歹,天灾就可以清除。”接着列举二十二 种时弊,孝宗都接受他的意见。弘治六年(1493年)由于眼病免去上朝。
丘濬一生,“诗文满天下”。钱谦益的《列朝诗集》称他:“七八岁能诗,敏捷惊人。
明成化八年(1427年),大学士丘濬自己花钱在府学宫(旧址位于海口府城文庄路的琼山中学校园内)明伦 堂后面修建了一间石屋,用来收藏他从京师带回送给府学的各种典籍。据说,海南才子王佐就曾在此石屋中读书 学习。
学生
轶事典故
01
丘濬
明孝宗朝文渊阁大学士
01 人物生平
03 轶事典故
目录
02 主要成就 04 亲属成员
05 史籍记载
07 后世纪念
目录
06 历史评价 08 后世研究
丘濬(1421年-1495年),字仲深,琼山人,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 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被史学界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
丘濬故居现存“可继堂”及前堂两进,均是单檐硬山式简板布瓦顶。明永乐十九年十一月初十,丘濬就出生 在这座院落中。穿过前堂中厅,来到后进的“可继堂”,堂内八仙桌之后,是一尊丘公的鎏金雕像。房间的结构 与布局,跟普通人家常见的“祖堂”并无二致。唯独堂前高挂着一块书写着“可继堂”的木匾,凸显出这里的特 殊之处。而这个堂号的来历,溯源起来,还跟丘濬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成化元年(1465年),两广有战事,丘濬向大学士李贤上书,指明陈述形势,井井有条数千言。李贤对他的 谋划很欣赏,向皇帝禀报,明宪宗命将丘濬的谋划抄写下来,让总兵官赵辅、巡抚都御史韩雍看。韩雍等攻破贼 军,虽然不完全是用丘濬的计谋,然而丘濬因此在朝臣中颇有威望,任职期满,晋升为侍讲(从五品)。
成化二年(1466年),参与撰写《英宗实录》,这一年秋天,升为侍讲学士(从五品) 。
家风轶事
02
堂号故事
03
捐建凉亭
04
阁僚逸事
06
下葬轶事
05
布衣卿相
海南省博物馆里的丘濬雕像。李幸璜摄丘濬7岁,父亲丘传去世,祖父丘普“惕厉自持,不敢失坠”,寄希望 于丘濬兄弟。丘普自题“可继堂”匾额,并书联“嗟无一子堪称老,喜有双孙可继宗”。丘濬曾在《可继堂记》 中追记,说祖父嘱咐兄长丘源,要他“承吾世业,学为良医,以济家乡”;希望丘濬“拓承祖业,志为良相,以 济天下”。正是“以济天下”的远大抱负,塑造了理学名臣。尤其是丘濬母亲李氏,出身士绅之家,知书识礼。 她年廿八丧夫,守节教子,“课其学业”,孜孜不倦。每日五更,鸡鸣即起,伴儿诵读;入学归来,问其功课, 询其交游。及至游学帝京,为官庙堂,仍然致书“戒谆谆以忠谨,图报国为言”。正是这种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 造就了一代儒学大师济民、养民、安民、亲民的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
丘濬在明朝宰辅中以“博极群书”著称,吴伯与《国朝内阁名臣事略》称他为“当代通儒”,举凡六经诸史、 古今诗文、以至医卜老释之说,无不深究。
丘濬一生研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医学、戏剧等方面。他提出“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 比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劳动价值论”要早180年。 《大学衍义补》是丘濬经济治国思想集大成者 之作。丘濬善为南曲,剧作《五伦全备记》当时颇有影响。其诗法度严谨,风格典雅。
弘治八年,丘濬在任上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追赠太傅,谥号“文庄”。
人物生平
少年天才 步入仕途
献言军事 国子祭酒
完备典籍 劝帝贤明
刚正不阿 卒于任上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十一月初十,丘濬出生于琼山县府城镇下田村(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红城湖路金花 村 )。
丘濬幼年失去父亲,母亲李氏教他读书,他看一遍就能背诵。六岁能作《五指山诗》出口成章 。家贫无书, 曾经走数百里路借书,必定将书借到才罢休。
弘治七年(1494年)八月,加封丘濬为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
丘濬在朝廷的最后几年,他陆续呈上了十三份奏章请辞还乡,但却没有得到孝宗的批准。弘治八年(1495年) 二月初四日,丘濬在任上去世,终年七十六岁,孝宗下旨辍朝一日赙宝钞一万贯,追赠“太傅”,谥号“文 庄”。
弘治八年(1495年)三月十二日,孝宗又撰写了《特赐谥策文》,命行人宋恺扶灵将遗体运回海南,灵柩抬 到海口滨涯村时缆绳突然神秘地绷断,于是就地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