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对点专题训练13 种群和群落(2021年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对点专题训练13 种群和群落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考生物对点专题训练13 种群和群落)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考生物对点专题训练13 种群和群落的全部内容。

对点专题训练13 种群和群落
1.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2两曲线中能反映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是B
B.t0~t2期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
C.t1~t2期间为开发动植物资源的最佳时期
D.t2时该种群增长倍数为0
答案D
2.如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的最初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B.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0
C.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与甲种群形成竞争关系,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
D.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增加,最后会超过K值
解析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甲与乙两种群之间为捕食关系,即乙捕食甲;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在K值。

答案A
3.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记名计算法
B.种群在理想条件下,表现为“J”型增长,其λ值是不变的,且λ≥1
C.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食物、空间等资源的利用率
D.退耕还林、还草导致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解析记名计算法多用于土壤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统计,不能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在理想条件下,表现为“J"型增长,其λ值是不变的,且λ>1。

退耕还林、还草导致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C
4.对两种一年生昆虫调查后发现,第一年甲昆虫种群数量为m,乙昆虫种群数量为n,如果甲昆虫每年的增长率保持在0。

3,乙昆虫每年的λ值保持在0.8,则第三年时,甲、乙昆虫的种群数量分别为()
A.0。

009m 0.64n B.1.69m 3.24n
C.0.09m 3。

24n D.1。

69m 0。

64n
解析甲昆虫每年的增长率为0。

3,λ值为1.3,甲昆虫第3年的种群数量为m×(1.3)2=1.69m;乙昆虫的λ值为0。

8,乙昆虫第3年的种群数量为n×(0.8)2=0。

64n.
答案D
5.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呈“S"型增长
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
项正确。

答案D
6.研究人员调查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根据该曲线,为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应从哪一年进行捕捞,每年最多捕捞草鱼的量是( )
A.第三年捕捞量为(K/2-O)
B.第四年捕捞量为(n-K/2)
C.第五年捕捞量为(m-n)
D.第六年捕捞量为(K-m)
解析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则捕捞后剩余量为K/2,即第4年捕捞,捕捞量为(n-K/2).
答案B
7.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2也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答案C
8.南方某农田弃耕后,很快就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后来又出现灌木。

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植物物种数
B.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食物链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C.在人为干扰情况下,将来不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
D.草本阶段更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
答案D
9.(2016·广东惠州三模)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

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

6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环境容纳该种群的最大数量,由图可知该藻类的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A项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B项正确;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种群增长曲线的斜率最大,说明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项正确;种群数量将在K值附近维持动态平衡,D项错误。

答案D
10.在实验室里,将甲、乙两种单细胞生物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用同样的培养液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增加或减少容器中培养液的量,图1中的曲线不会发生变化
B.从图1可以看出这两种生物单独培养时种群的增长都不受自身密度的限制
C.若把这两种生物放在自然界的同一环境下,一般不会出现图2结果
D.从图2可以推知两种生物混合培养时竞争强度的变化是由强到弱
答案C
11.(2016·山东济南一模)图中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的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当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
B.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C.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种内斗争最剧烈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曲线a、b交叉点前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高,交叉点后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b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高,A项错误。

对曲线a进行分析,种群密度越大,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越低,说明该动物获得的能量少,营养级较高,体型一般较大,B项正确.对曲线b进行分析,种群密度为d左右时存活率最大,由此推测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保持在d左右最好,C项错误。

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剧烈,由此可知,种群密度为d时,不是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时刻,D项错误。

答案B
12.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

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C.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
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 t=N0·λt
答案C
13.(2016·大同质检)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

(2)草原上,鼠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____________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种群的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B表示此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图A曲线所示该种群在前________年呈“J”型增长,在第1~20年间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____年,在第________年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②图B中甲、乙两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乙种群密度最大的时间点为________。

③图B中在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
加,因此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答案(1)随机取样(2)标志重捕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①510 10~20 ②“S”t5③增长型
14.近几年我国西北地区经常遭受大风暴的袭击,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水土大量流失,为了保护广阔的草原面积,西北某坝上地区利用沙棘的耐旱、抗风沙性,在已盐碱化的土地上种植沙棘用于恢复生态,从而保持水土。

如图1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盐碱土地,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得到保留,原有的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故该地区沙棘、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演替.
(2)该群落中沙棘种群在年初个体数为500,一年内新生个体100个,死亡个体5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___。

(3)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沙棘群落进行深入调查,并绘出该群落中的沙棘与甲、乙两种动物(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如图2).乙种群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

随着甲种群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沙棘、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盐碱土地的土壤没有完全改变,土壤中会留下原来植物的种子和根系,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出生率=错误!=100÷500=20%。

(3)种群数量最大时,种内斗争最激烈,a、b、c、d四点中a点时乙种群的数量最大。

由图中甲与乙种群的相对数量呈现“非同步性”变化-—“先增者先减,后增者后减"可判断乙捕食甲;又因为沙棘与甲、乙两种动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可知该食物链为沙棘→甲→乙,当甲种群数量增多时,短时间内乙种群数量会增多,沙棘数量会减少。

答案(1)土壤次生(2)20%(3)a 减少增多
15.(2016·贵州省七校联考)生态护坡是综合生态学、工程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

如图为某种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采用________法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要注意________。

(2)图示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人们通过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植被稀少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这种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
(4)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同化量(图中字母代表)如图所示。

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和________;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第________营养级。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答案(1)样方随机取样 (2)水平 (3)次生演替 (4)捕食竞争三、四(b+d+e)/a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