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市第120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刘芳茜石静校对人:王晓娜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几年,我一边造房子一边教书,我对弟子们常说的有三句话: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

不要先想什么是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么是有情趣的事情,并身体力行地去做。

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

造园,一向是传统中国文人的事。

关于造园,近两年我常从元代画家倪瓒的《容膝斋图》讲起,那是一张典型的山水画,上段远山,一片寒林,中段池水,倪氏总是留白的,近处几棵老树,树下有亭,极简的四根柱子,很细,几乎没有什么重量,顶为茅草。

这也是典型的中国园林格局,若视画的边界为围墙,近处亭榭,居中为池,池前似石似树。

但我谈的不是这个,我谈态度。

《容膝斋图》的意思,就是如果人可以生活在如画界内的场景中,画家宁可让房子小到只能放下自己的膝盖。

如果说,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那么我以为,这张画边界内的全部东西,就是园林这种建筑学的全部内容,而不是像西人的观点那样,造了房子,再配以所谓景观。

换句话,建造一个世界,首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在那幅画中,人居的房子占的比例是不大的,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情。

面对世界的态度比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

这让我又想起童寯先生,我最记得住的是先生的一段话:今天的建筑师不堪胜任园林这一诗意的建造,因为与情趣相比,建造技术要次要得多。

“情趣”,如此轻飘的一个词,却能造就真正的文化差别。

对中国文人而言,“情趣”因师法自然而起,“自然”显现着比人间社会更高的价值。

人要以各种方式努力修习才可能接近“自然”的要求,并因程度差别而分出“人格”。

园林作为文人直接参与建造的生活世界,以某种哲学标准体现着中国人面对世界的态度。

而文人在这里起的作用,不仅是参与,更在于批判。

在我看来,文征明为拙政园做的那一组图,至今仍镌刻在园内长廊墙上,与拙政园的壮大宽阔、屋宇错杂精致相比,文征明笔下的拙政园只是些朴野的竹篱、茅舍,就是对拙政园文雅的批判。

事实上,在中国园林的兴造史上,这种文士的批判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正是这种批判,延续着这个传统的健康生命。

造园代表了一种和我们今天的建筑学完全不同的建筑学,是特别本土,也是特别精神性的一种建筑活动。

在这个文化方向迷失的年代,不确定的东西最难把握,造园的艰难之处就在于它是活的。

童寯先生1937年写道,他去访园,所绘平面图,并非精确测量,不过约略尺寸,盖园林排当,不拘法式,全重主观。

而富有生机弹性,非必衡以绳墨。

造园所代表的这种不拘泥绳墨的活的文化,是要靠人,靠学养、实验和识悟来传的。

某种意义上,人在园在,人亡园废。

园在我心里,不只是指文人园,更是指今日中国人的家园景象。

主张讨论造
园,就是在寻找返回家园之路,重建文化自信与本土的价值判断,以我们这代人的学养,多少有点勉力为之,但这种安静而需坚持不懈的事,一定要有人去做,人会因造园而被重新打造的。

(摘编自王澍《造园与造人》,有删改)
材料二:
清末顾云于同治八年(1869年)所著《盋山志》说,江宁随园是“天下所称名园者也”。

随园乃清初袁枚所经营。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

袁枚在江宁县任内,购得南京隋织造园,加以改建。

他在所著《随园记》中说“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牗……号曰隋园,因其姓也。

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问其值,日三百金,购以月俸……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异其义”。

随园由乾隆十四年(1749年)开始经营。

园居第四年,子才在《随园后记》中说;锄除恶草,修剪枝条,顺乎我的心意去做,不会有人妨碍我,哪像我往时仰上级衙门鼻息,等待大官作决定啊?子才绝意仕进,聚书论文,就从此开始。

园中四时皆花,益以虫鸟之音、雨雪之景,因之游人不断,盛时年游人量达十余万,以致户限为穿,每年更易一二次。

从来私人园墅,或扃钥为常,或闭门不纳,似子才之与人共之,是极少数开明园主的可取作风。

随园土木建筑工程主要出自梓人龙武台之手。

龙死无家,葬于园侧。

随园本子才终年所寓,园宅兼具,生产菜蔬,又有水田,鱼米足以自给,合田园庐墓为一整体,总面积达百亩左右。

由于不屑仰承上官鼻息,看破宦场虚伪谄媚,毅然隐退,诗酒宾客中,园居50年,广收女弟子多至30余人,破除封建束缚,开风气之先,甘冒流俗非议,可谓为一富有反抗精神的人物。

子才自命达观,临终语二子说:“身后随园得保三十年,于愿已足。

”《随园诗话批本》作者伍舒坤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访随园,时距子才殁后22年,园已沦为茶肆。

咸丰三年(1853年),当太平军攻克江宁时,随园无人照管,日就倾圮,距子才殁后56年,即建园后104年,殆非子才始料所及。

(摘编自童寯《随园考》,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容膝斋图》是一张典型的山水画,画中远山、寒林、池水、亭榭等的布局体现了传统的中国园林格局。

B.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人居的房子所占比例不大,与造房子相比,营造山水、布置花草更为重要。

C.清初袁枚在江宁任职时所建造的随园是天下都称道的名园,后来园子日渐倾颓,他又花三百金加以改建。

D.随园在袁枚逝后56年才因清军围攻等原因被毁,袁枚“身后随园得保三十年”的遗愿得以实现,可谓幸事。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园林建造一定要体现中国自己的文化传承,不能一味地学习模仿西方。

B.文征明笔下的拙政园与实际的拙政园风格迥异,却也恰好体现了文雅的批判。

C.中国传统园林建造非常灵活,无定法可依,无定式可循,造园结果无法评价。

D.在重建文化自信与本土价值判断方面,作者强调了新一代文人的责任与担当。

3.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中国园林建造中的“文人情趣”的一项是(3分)
A.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王维《辋川集·文杏馆》)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C.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

(陆游《巴东令廨白云亭》)
D.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红楼梦》)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4分)
5.袁枚将园名中的“隋”改为“随”,其音相同,其义则别。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哪些地方体现了“随”的旨趣。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蝼蚁
周海亮
婴儿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疯狂地嚎哭,他们却无能为力。

他们的头顶上还有士兵。

荷枪实弹的士兵,抽着烟,看着婴儿,手指不离扳机。

士兵知道附近肯定有人。

这里的人们,绝不可能丢下一个婴儿。

士兵在两小时以前袭击了村子。

村人们多被击毙,只有他们躲进地下室。

地下室极其隐蔽,现在,那里藏着三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女人中,她是婴儿的母亲。

本来是她的男人抱着婴儿。

逃跑时,男人腿部中了一枪,肩膀又中了一枪。

他跌倒,爬起,继续跑,用着一种怪异并且滑稽的姿势。

他们躲进地下室的时候,男人已经冲进院子,然后,他的后背中了一枪,又一枪,又一枪。

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

那时地下室的盖口尚未关上,他看着女人,冲她挤挤眼睛,然后目光转向别处。

他不想让追赶他的士兵觉察到屋子里还有一个地下室。

女人甚至认为,他也许是故意挨上子弹。

女人试图冲出去,可是她被别人强行拖下去。

盖口合拢的瞬间,士兵冲进院子。

士兵在男人的脑袋上补了一枪,却留下婴儿。

他知道村子里还有人。

一天前,有村里人帮助游击队偷袭了他们的队伍。

战斗中他失去两个兄弟——真正的兄弟——父亲将他们兄弟三人,一起送上了战场。

他在等待有人自投罗网。

他相信这件事终会发生,因为他有一个婴儿。

婴儿哭着,喊着,也许是饿了。

婴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

士兵盯着婴儿,心中泛起波澜。

然后,士兵对自己说,战争早一天结束,他就能早一天回到家乡。

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就会距战争结束更近一步。

这是长官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

婴儿一直在哭,一直在哭。

两个女人将地下室里的女人紧紧箍住。

女人想不顾一切地冲出去,抱起她的孩子,扯起她的衣衫,让孩子含住她的乳头,狠狠地吸,狠狠地吸……她想喊出来,可是声音卡在喉咙,将她噎出眼泪。

她薅着自己的头发,浓密结实的头发,此时弱不禁风。

士兵就在他们的头顶。

他们甚至可以听到士兵的呼吸。

然后婴儿变得安静,女人感觉到婴儿的体温。

地下室里漆黑一片。

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

黑暗里的女人认为自己并不重要——是死是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身边还有两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婴儿的嚎哭声再一次挤进地下室,每一声都像刀子,一下一下剜着女人的心。

女人听到她的牙齿发出奇怪的声音,张开嘴,伸手去接,她的手心里,多出一颗带血的牙齿。

附近教堂的钟声响起,女人知道,他们躲进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一天。

有那么几个瞬间,女人真的想冲出去。

冲出去,求士兵放过她的孩子,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她的身体,她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

后来她终于决定这样去做,却既动不了,也不能说话。

他们将她绑起,衣服堵住了嘴。

他们知道,女人随时可能疯狂。

女人感觉她的身体在抖。

女人感觉每个人的身体都在抖。

她恨他们,又不敢恨。

她怕他们,又不敢怕。

后来她想,就算她真的冲出去,又能做什么呢?她相信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做,士兵都会将她射杀,将他们射杀,然后,将她的孩子射杀。

婴儿再一次变得安静。

士兵的脚步声有节奏地在头顶上响起。

她听到士兵划一根火柴,点燃香烟。

然后,一声重重的叹息。

女人静静地倚着墙壁,不动。

她的手指将坚硬的墙壁犁开一条深深的沟渠,沟渠里,渗出鲜血。

绑住女人的绳子早已松动,女人随时可以推开其他人,叫喊着冲出去。

可是她没有。

或许,她已经放弃。

嚎哭声再一次挤进来,却那么无力,那么微弱。

教堂的钟声再一次传来,此时,他们躲在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两天。

两天里,孩子没吃一点东西,没喝一点水,她躺在冰凉的地板上,任寒风将她的脸蛋冻伤,将她的四肢冻僵,任士兵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将她打量。

女人知道,她的孩子正在一点一点死去。

她再一次有了冲出去的冲动。

却不是去救孩子,而是让自己死去——死去,便再不必理会孩子的死活,也不必理会别人的死活。

她相信,让她在孩子死去以前死去,她会好受很多。

可是她终没有动。

她闭着眼睛,十指深深地嵌进墙壁。

她感觉不到疼痛。

她是在孩子死去之前死去的。

她因痛而死,因绝望而死。

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

剩下的人们,安静地等在地下室里,或者等待士兵离开,或者等待被士兵发现。

等待活着,或者等待死亡。

士兵是在三天以后离开的。

那个婴儿顽强地撑过三天,终因饥饿而死。

婴儿死去时,士兵落下一滴眼泪。

士兵希望战争结束,他用了他认为正确的方式。

当战争结束,士兵就会回到家乡。

家乡有他的妻子,还有他五个月大的女儿。

女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痛苦”与“极舒服”这对自相矛盾的词语,充分表现了男人无私伟大的父爱。

B.为了避免女人随时可能发疯,暴露藏身之处而引来杀戮,地下室里的其他人将女人绑起来,用衣服堵住她的嘴,显示出他们的冷漠麻木和自私自利。

C.女人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这里的女人似乎不那么“高尚”,却更加符合一位深爱孩子的母亲的心理。

D.“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女人在痛苦和绝望中死去,这里却说上帝“宽容”,因为听凭孩子死去而无力施救,对一个母亲来说更痛苦。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两段采用倒叙方式,一入笔直接描写地下室内外紧张恐怖的情势,然后再交代事情由来,从而造成强烈的悬念,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B.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姓名,作者有意识地使用男人、女人、婴儿、士兵这种类型化称谓,意在消除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凸显题目“蝼蚁”的隐喻意味。

C.小说多处运用反复和排比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如“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就突出了地下室的阴暗和压抑。

D.小说呈现出明显的虚化时空的倾向,战争的年代、地点和具体背景都是模糊的,这种写法增强了作品内涵的普遍意义和对战争的批判、反省力度。

8.在小说中,士兵这一人物身上体现出深刻的矛盾,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
9.贯穿始终、无语言、不谙人事的“婴儿”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D.参知政事,唐代设置,宋初于同平章事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宰相的副职,简称为参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富有实干精神,担任地方官时,在水利、粮食安全等方面均有所建树。

B.王安石无意仕途进取,多次拒绝朝廷征召,这让他在士大夫中获得很高声誉。

C.王安石得朋友赞许,朋友在还是太子的神宗面前的推许,有助于他将来被重用。

D.王安石得神宗认可,王安石与神宗论治国之策,提出变风俗立法度的策略,神宗认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2)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

14.神宗朝王安石毁誉参半,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

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

【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

【3】华颠:头发花白。

15.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16.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谏太宗十思疏》中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2)《答司马谏议书》中,从“,”可以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却敢于挑战,体现出作者非凡的胆略。

(3)关于六国灭亡的思考,在《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就足以抵抗秦国,在《六国论》中苏洵则以沉痛的教训告诫执政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对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地写出了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
者自身的。

活泼轻松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

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

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

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反对滥杀无辜。

《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

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

此外,金庸小说里的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的。

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

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远见卓识相辅相成小肚鸡肠自成一家
B.远见卓识相得益彰睚眦必报自成一家
C.真知灼见相得益彰睚眦必报与众不同
D.真知灼见相辅相成小肚鸡肠与众不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个标志。

C.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个标志。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B.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D.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①“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


②“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③“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
21.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同中迥异”的人物。

下列关于上述三段话中的“妹妹”分别出自谁人之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熙凤史湘云贾探春
B.李纨林黛玉贾宝玉
C.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
D.李纨史湘云薛宝钗
22.请从以上三段话中任选其一,并结合说话人的形象对其语言进行赏析。

(3分)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内容符合原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
《红楼梦》前五回是整本书的序曲,是全书故事情节的纲领性开端。

关于《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甄士隐的作用,师生展开了对话。

老师:《红楼梦》为什么要让甄士隐先出场?一是借甄士隐联系神话与现实,引出中心
故事。

二是通过他传达作品蕴含的主题和倾向,便于提纲挈领。

这对大家有什么启发呢?
同学甲:小说借甄士隐的午睡梦见①的神话故事,揭示了宝黛爱情的前世今生。

同学乙:甄士隐的故事具有以小见大的作用。

先是丢失独女,又受葫芦庙失火之殃,家道败落。

正在此时,跛足道人出现,念诵《好了歌》。

甄士隐彻悟,顿作《好了歌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这寓示着②。

同学丙:甄士隐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引出贾雨村的出场,由贾雨村拋开甄家事,引出③的情节,粗线条勾勒了贾府的人物、社会关系图。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执行为期六个月的太空任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在英雄辈出的中国航天员队伍中,还有一位看似默默无闻却毫不逊色的传奇人物,他叫邓清明,24年前就已经入选首批航天员,但直到现在还是“备份”,无缘“飞天”。

虽然是备份,但他训练不打折,内容、强度与“主份”完全一样。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沈阳市第120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A(选项分析:B项,“与造房子相比,营造山水、布置花草更为重要”错,根据材料一第2段中的“但我谈的不是这个,我谈态度”“建造一个世界,首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以及第3段中的“面对世界的态度比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可知,面对世界的态度更为重要。

C项,根据材料二第1段中所引用的《随园记》中的内容可知,随园本为织造隋公所建,日渐倾颓后由袁枚购买改建。

D项,“袁枚‘身后随园得保三十年’的遗愿得以实现”错,由材料二最后一段中的“《随园诗话批本》作者伍舒坤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访随园,时距子才殁后22年,园已沦为茶肆”可知,随园没能得保三十年。


2.C(选项分析:“造园结果无法评价”错,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的“非必衡以绳墨”强调的是“造园所代表的这种不拘泥绳墨的活的文化”,而不是说“造园结果无法评价”。

另外结合文中“文征明笔下的拙政园只是些朴野的竹篱、茅舍,这就是对拙政园文雅的批判。

事实上,在中国园林的兴造史上,这种文士的批判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正是这种批判,延续着这个传统的健康生命”可知,造园结果是有一定评价方式的。

)
3.B(选项分析:材料一第4段中说“对中国文人而言,‘情趣’因师法自然而起”,B项诗句极写阿房宫的华丽与雄伟,不能体现中国园林建造中的文人情趣。

而A项的“文杏”“香茅”,C项的“水”“山”,D项的“绕堤柳”“隔岸花”等都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是文人情趣的体现。


4.首先,作者从自己常讲的三句话谈起,引出造园中的文人情趣;接着,以《容膝斋图》为例,指出文人园能反映文人对世界的态度;然后,以文征明为例,点明文人情趣能延续园林的精神生命;最后,总结提升,指明造园与造人的关系:造园依靠人的情趣,同时也在打造人的精神家园。

(每点1分)
5.①改建园林随地势变化,就势取景;②园子建成后随百姓出入,与百姓共享;③园居生活随自己心意,不惧物议;④园子的命运随自然变迁,不刻意强求。

(6分)(答出三点满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B(“冷漠麻木、自私自利”不准确。

在当时的情况下,其他人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


7.B(“意在消除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不当。

小说中的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都是很鲜明的,作者“使用男人、女人、婴儿、士兵这种类型化称谓”,意在突出特点的普遍性,紧扣题目,突出战争对普通百姓的毁灭,对普通人的人性的伤害)
8.①一方面,士兵身上有着一般的人性,他爱自己的孩子和兄弟,渴望战争结束,回到家乡。

②另一方面,他深受法西斯思想毒害,认为杀人是结束战争的正确方式,以致冷酷残暴,泯灭了人性和良知。

(4分,每点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婴儿是小说的中心故事展开的关键,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地下室内外两条线索,都是围绕婴儿的命运变化逐步展开并推进的。

②婴儿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凭借。

女人伟大的母爱以及她的痛苦、挣扎和死亡,士兵的残暴冷酷和人性上的矛盾,都是通过他们对待婴儿的态度来体现的。

③婴儿是小说主旨的集中体现。

小说揭露战争、反省人性的主旨,主要是通过婴儿的悲惨命运具体形象地揭示出来的。

(6分,每点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