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及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及困惑
摘要: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教学行为要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要求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它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关键词:高效课堂;认识;困惑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17-0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为了从容面对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挑战,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上,我们必须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1.教师角色的变化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首先,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就是说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而且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
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其次,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高效课堂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改中发挥主体作用,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2.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
首先,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以人为本,让教学过程变成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其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高效课堂要求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再次,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老师转。
这种教学不利于他们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高效课堂提倡放手让学生讲,让学生点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而且教学评价标准看重学生
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及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要求师生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效课堂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该转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4.对学生评价的转变
高效课堂提倡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评价方式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而且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5.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把握的原则
5.1组织参与原则。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有组织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来提高教学效益的,也就是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5.2三位一体原则。
只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他人的评价方式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而且对学生的评价要细化到诸多方面。
如知识的展示、课堂纪律、作业完成与订正情况、背书情况、品德素养和劳动卫生方面。
5.3目标达成原则。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提供了多种操作方式。
这些方式何时用?用哪种最好?需要老师再创造。
不能把它单一化、模式化。
用得是否好,评判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学目标最终是否完成。
5.4少就是多原则。
在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不要追求过多的目标,也不要提出过多的要求。
目标越少,要求越少,效果就越好,收获就越多,也就是说不要急于求成。
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让目标一步一步实现。
5.5实践运用原则。
我们对该教学模式要抱以宽容的态度,要允许尝试,允许失败,允许创造,但不要轻易否定,要多实践、多运用。
6.我们教师处在课改最前线,我们是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接者。
我们对课改充满信心,以极大热情投入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心和困惑
困惑一,在一个有68-70位学生的大班中,学生程度不同。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动”起来的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只能当收音机,他们不愿”动”或者根本没能
力”动”,坐久了有可能开小差,甚至影响课堂纪律。
如何解决这少数”动”而多数”不动”的问题?
困惑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倡”自学-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
而且每个环节要落到实处。
初二年级已经设了8门学科,每门学科都按这个模式来,学生在完成各科作业之后,是否还有时间对第二天要学的科目进行预习自学?预习自学是否会落到实处?效果会如何?
困惑三,我在大班中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授课时,很难让每个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没有展示的小组就会没有得分的机会,小组成员会有失落感,对接下来授课过程的兴趣会有所减弱。
这种模式适合于68-70人的大班吗?在大班中如何灵活运用?
困惑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倡老师少说,学生多说,放手让学生去讲去评价。
学生对知识的分析毕竟会缺少深度,缺少厚重。
教师放手应到怎样一个度?
在走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我虽然会有许多困惑,但这些困惑让我意识到改革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它需要我们全体教师长期不懈的实践和探索;这项工作是有意义的,它能引领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这项工作也将是有成效的,它将提高教学效益,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