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秦两汉文学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先秦两汉文学的认识
按照传统意义的分法,常常把中国的文学史分为上古期、中古期和近古期。
所谓上古期,又包含两个阶段——即先秦文学和两汉文学。
从先秦到两汉的这段历史,虽说距离我们很是久远,但却是一个文学发展取得初步进展、甚至创造了辉煌与灿烂成就的时期。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作为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个阶段,具有一定的源头性和标志性意义。
在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对先秦文学有着这样一个界定:“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要说这一时期的文学也是符合文学作为活动的文学特征的。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文学产生于劳动,这一时期文学的初步繁盛,与人民的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密不可分。
此外,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特征也逐步彰显,尤其以《诗经》为典型,其格式上的押韵,其手法上采用的“赋比兴”,无不体现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典型特征,文学开始具有审美功效更多地也体现为人们对于这种美的形式的追求。
除了所谓的文学活动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还应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应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这一点上,或许先秦文学和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有所差别所在。
且不说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早已逐步产业化,起码其早已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生产的特殊精神生产模式是显而易见的。
而先秦文学,其实并未从社会生产中完全独立出来,更为确切地说,它并未从当时的文化中完全独立出来。
先秦的文学作品有些是通过史学或哲学著作表现出来的,很多作品的产生可能与当时的祭祀等活动有关。
其实,直至汉代这个问题或许也没有被完全突破,比如关于《史记》更应作为史学著作还是文学著作的问题,也是各有说法。
不管怎样,无论其是否作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先秦文学的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是不可否认的。
先秦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非《诗经》莫属。
《论语》中记述了孔子这样一句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所谓“思无邪”,较为普遍的解释是“真情自然流露”。
文学作品是非常强调抒情的,不仅仅是作者情感的抒发,更重要的是能否和读者之间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事实证明,《诗经》的广为流传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诗经》所表达的情感也是多样的,有情窦初开的含蓄内敛之情,也有弃妇的伤心怨念,有拳拳的爱国之情,也有对于故土的深切思念……总之,这些情感都是基于生活、由现实触发的真情实感。
《诗经》的抒情手法对后世也是影响深远。
且不说屈原的《离骚》直接受其影响,就是后世的其他抒情诗歌也都是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道路前进。
抒情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占有极高地位,即使是偏于其他题材的诗歌,也不免或多或少出现一些抒情手法。
当然,除去抒情性,《诗经》在语言创作、艺术手法、题材结构等方面也都对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谈到先秦文学的另一文学样式——散文,也往往分为两部分。
一是先秦历史散文,二是先秦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以《春秋》、《左传》、《国语》等为代表。
孔子修订的《春秋》是采用编年体叙述的鲁国的历史,其中以“春秋三传”为代表。
而战国时期左丘明编著的《左传》或许更具艺术特色,尤其是其对于战争的独特
描写,具有强烈的思辨性和层次感。
至于《国语》,则是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但艺术性和文学性要比《左传》稍逊色。
比起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可能更为一般人说孰知,它应该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产物。
诸子散文的最大特点便是其思辨性和哲理性。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派代表人人纷纷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诸子散文往往是带有政治性色彩的,或多或少可能掩盖了其文学性,但是其创作风格还是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其关于修辞的应用,这可是文章中说明道理或者辩论必不可少的利器。
最后,谈及先秦文学必须要谈到的是楚辞。
有人把《诗经》和楚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楚辞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诗经》的抒情性特征,但是又有自身新的突破。
谈楚辞常以屈原的《离骚》为例,它也算得上是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首先,在诗歌形式上,《离骚》突破了《诗经》那种整齐划一的形式,句式更加灵活,具有跳跃感。
其每一句长度的自由伸缩,或许对于抒情更有帮助。
其次,屈原在诗歌中大量使用的楚地方言也是《离骚》的又一大特色,给人印象颇深的有关“兮”字的使用,使得句式与音调相和,婉转悠长。
此外,《离骚》中对于意象的选择和使用也是相当成功的,后世也常常有人借用屈原“香草美人”的说法自喻。
·两汉文学
从史学角度看待汉朝,往往把其分为东汉和西汉。
从文学角度,或许未必要把时间界限分得太过明晰。
我想就汉代文学三种代表性体裁分别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种,散文。
谈到汉代的散文时,常常是和秦代散文连带着一起说的,从秦到西汉是中国古代散文诸体逐渐完备的时期。
秦代有两部重要的散文,分别是吕不韦召集其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
巧合的是,二位都先后做过秦国的丞相。
至于两部书的特点,前者文风畅达,后者词采华美。
总体说来,秦朝的文学成就不高。
西汉散文是继先秦之后又一个繁荣期。
从司马迁的《史记》到贾谊的《过秦论》,再到刘安的《淮南子》,无不体现了西汉散文的较高成就。
到了东汉,散文在西汉散文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进展。
史传散文中,班固编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叙事写人方面成就颇高,赵晔的《吴越春秋》则是以其曲折多变的情节和荒诞离奇的色彩取胜。
第二种,辞赋。
辞赋可谓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
汉初的骚体赋以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最为著名。
后来的司马相如是汉赋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是继司马相如后,对汉赋产生深远影响的又一作家。
赋发展到了东汉,汪洋恣肆的风格和恢弘的气势逐步得到收敛。
小赋逐渐兴起。
代表人物有张衡、蔡邕等。
第三种,诗。
诗又可分为西汉的乐府诗和东汉的文人诗。
西汉的乐府诗成就较高,“乐府”一词首先就是源于西汉时期朝廷中建立的音乐机构,后指这些机构演唱的歌词。
乐府诗的题材也是多样的,有反应上层社会生活的,也有表现下层社会生活的,还有描写爱情的诗篇。
内容多以叙事为主、形式多以五言为主。
至于东汉的文人诗,成就不是那么高,其中以《古诗十九首》较为著名。
总之,先秦两汉文学对于当时和后世的作用都是显著的,尽管文学特性不是那么地完善,但是还是依然能够反应出那个时代的文学特点,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