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神鸟》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z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课 文:1 神鸟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神鸟》这篇课文是蒙古族民间故事,篇幅较长,所以课前预习——把课文读通读顺显得非常重要。

从整体入手,先了解课文讲的是怎样一个大故事,弄清楚这个大故事中有几个小故事。

通过自主学习,知道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感悟这几个小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本课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激励、点拨,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三个善良的小动物被错杀的原因,从而得到启示,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认识“伶、俐、婉、贼、澈、淙、袱”等7个生字;会写“伶、
俐、婉、唉、傍、贼、吩、咐、燥、澈、袱、蛇、救”等 13个生字;
掌握“婉转、伶俐、唉声叹气、傍晚、吩咐、口干舌燥、清澈、包袱、
毒蛇、搭救”等词语。

2.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
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 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会用它造句。

4. 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想听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一边听一边感受,你仿佛看到些什么?(展示课件第三屏)你知道这是反映的哪个民族的生活?(蒙古族)
2.简介蒙古族。

(展示课件第四屏)
3.现在我要带大家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一只会说话的鸟,跟我来吧——齐读课题“神鸟”,你有什么想要问的?(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它的神奇体现在哪些地方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顺,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明读一读,其他正音。

(2)教师进行再强调。

“伶”(líng)是后鼻音,“淙”(cóng)“贼”(zéi)和“燥”(zào)是平舌音;多音字“唉”(āi ái),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并分别组词。

(3)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展示课件第五屏),集体读一读。

3. 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过渡:那么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三个什么样的小故事呢,你能给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吗?
(忠实的狗、尽职的猫、善良的乌鸦)
2.了解课文结构。

激趣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为更好的进入情境打下基础。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学生加深对蒙古族的了解。

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尊重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带着问题初读,是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之一,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阅读是个性化行
(1)本文是大故事中有小故事,你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2)反馈交流:
保证了情节的完整,让人一口气想读完故事;
感觉内容更加丰富;
感觉条理更加清楚。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了解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写法既保证了情节的完整,又使内容更加丰富。

那么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新的词语。

为,每个孩子在阅读中都会有独到的理解和感悟,通过交流讨论,丰富了个性探究所得。

既了解了本课的写法,又为下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

(一)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生字吗?书空听写。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一)指名读1~3自然段,思考:
1.神鸟有什么特点?(聪明伶俐)
2.“伶俐”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看出它聪明伶俐?
3.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二)小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1.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 )活动。

2.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3.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4.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三)默读5~16自然段,出示课件(展示课件第六屏的步骤一至步骤四)自学提示:
1.读相关段落,互相交流,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反馈:
(1)两人有约定;
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既……也”说一句话。

(2)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3)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3.画出3个小故事中的人物、动物,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说说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4.再读课文5~16自然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心愿?是怎样表达的?
(1)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温故而知新。

用复习的方式引入课文,可巩固上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同时重述课文内容,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朗读中渗透自己的想象,更能感受到神鸟的聪明伶俐。

此处出示课件比较直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自主学习。

这个自学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的思维、表达提供了自主的空间。

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智情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3)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4)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四)学习课文第十七自然段。

1.指名读第十七自然段,思考: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2.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学生先总结,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展示课件第七屏) (1)人们捉不到它;
(2)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
(3)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
(4)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3.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

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4.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

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

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自拟题目。

本环节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和思考,知道作者在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中,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中,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学会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思考问题,学会归纳和总结,学会读书。

通过和文本的对话,充分发挥主体精神,达到情感的升华。

对所学知识做一个梳理、总结,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语言的情感,感知作者的表达情感的形式。

作业设计注重积累和拓展,体现了教学的弹性。

对文中的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 挂图。

3.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楚人有鬻()与()者,誉之曰:“吾盾之(),物()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