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以及建议取值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
长期以来,规模速度等指标多被用来考核某一行业或地区经济发展效果,不仅形成了普遍重视产值和速 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情况,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部分省市纷纷将工业增加值率作为“十二五”引导工业提 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受计算方法、资本有机构成、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率有时并不能客观反映投入产出效果,需要加强分析 和研究,找出适用空间和范围,引导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一、工业增加值率的概念及指标意义
工业增加值是指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 务价值后的余额。

简言之,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我国目前采用收入法核算年度工业增加值[1]。

从计算方法看,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 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不仅包括工业增加值的内容,还包括原材料的转移价值,即原材料价值在不同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工业增加值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从企业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是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其值越高,说 明企业附加值越高,盈利能力越强,投入产出效果越好;从行业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的提高体现了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等成效;从地区层面 看,工业增加值率体现了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反映了其在产业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变动的规律性分析
(一)我国历年工业增加值率变动情况
从1994年起,国家统计局正式核算和公布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增加值率。

1997年采取新的统计口径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基本在26%-30% 之间波动(见图1)。

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为26.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等国甚至超过了40%。

近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 率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出现了两次明显下降。

其中,2004年是由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对相关数据的修正和调整导致的;2008年是受国际金融危 机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比如受危机影响,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一度跌至最低40美元/公斤,导致全 行业增加值率明显下降。

预计,随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将有较大提升。

图1 1994-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所得)
(二)工业增加值率行业分布特点
从行业看,工业增加值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第一,工业增加值率较高的行业主要有采矿业、烟草业、食品加工、医药、服装鞋帽等。

比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业的工业增加值率高达 77.7%和77.3%,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8、48.4个百分点;饮料加工业和医药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也达37.1%和35.9%,分别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8.2和7.1个百分点。

由此表明,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越靠近生产的初始阶段,越是处在生产链靠前的环节,越是政府管制相对强的垄断性行业,就具 有越高的增加值率。

比如,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的采掘业均属于资源型行业,烟草也是管制相对较严的特殊行业,这些行业往往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同时中间 投入比重较低,工业增加值率也较高。

第二,工业增加值率较低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加工及炼焦、化纤、电子信息、有色冶炼、纺织、农副食品加工等。

比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 工业增加值率仅为17.4%,化学纤维制造业为19.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仅为20.2%,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5、9.3和8.7个百分点。

由此表明,那些处于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低端,或加工流程短、规模经济要求高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一般也相对较低。

比如,我国的通信 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但多数处于加工组装环节,核心技术与核心部件的高额利润均为国外所有,致使其增加值率低于专用 设备制造业8.8个百分点。

又如炼油属于加工流程短、规模经济要求高的上游行业,其增加值率低于下游加工环节较多、增值链条长的化工行业10个百分点。

(三)工业增加值率区域分布特点
从区域看,工业增加值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分异规律。

一方面,西藏、内蒙古、新疆等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率相对较高。

据分析,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率平均为38.6%,中部平均为 33.6%,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7和4.7个百分点。

比如,西藏、黑龙江和内蒙古分别达到了56.7%、46.5%和43.6%,位列全国前三 位。

这类地区多以资源性产业为主,产业分工细化程度不高,制造、销售、管理等中间投入相对较少,其工业增加值率一般高于其他地区。

另一方面,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增加值率普遍较低。

据统计,目前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率平均为 26.17%,分别低于西部和中部地区12.4和7.4个百分点。

这类地区多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加工组装型工业往往占主导地位,专业化分 工较细,相对于庞大的工业总产值,其产品增值环节较少,导致工业增加值率普遍偏低。

三、工业增加值率是引导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标
“十二五”是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志就是工业增加值率能否显著提高,这是解决我国工业结构性、素质性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针。

(一)以提高工业增加值率为目标,有利于引导企业、行业和地区向高端、高效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变
对于专业化分工程度接近的同一地区或行业而言,工业增加值率的提高反映了其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内部管理的优化等成效,是引导工业转型升级的重 要导向。

首先,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往往具有较高的增加值率。

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往往意味着企业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的增值能力, 更容易获得超额利润,增加值率也更高。

其次,中间投入和消耗少的行业具有较高的增加值率。

比如,在炼钢过程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等改造工艺流程、优化内部 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大幅减少中间投入,进而提高增加值率。

第三,产品附加值高的行业,增加值率也较高。

在价值链构成中,研发设计、仓储物流、营 销服务等都是产品增值或附加值最多的环节,以这些环节为主导其增加值率也自然较高。

以服装为例,在服装的设计、面料辅料生产、服装设计、服装加工、服装商 贸等环节中,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为设计和销售,而在中间制造环节,利润仅占约10%。

(二)工业增加值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入产出效果,但不完全适用于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
随着产业专业化分工越细,整个加工制造被拆分为多个环节,表现在产值核算上,原材料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愈来愈多,增加值也就在多个生产环节上被 “稀释”了。

因此,简单地比较不同行业、地区之间的工业增加值率,意义不大。

比如,初级加工行业增加值率往往较高(石油开采、煤炭开采等采掘业平均为 58.2%,远高于制造业的26.6%),但并不代表就每个地区都应选择发展
初加工产业;同样,西藏、青海等地区的工业增加值率远高于北京和江苏,也不意 味着西藏、青海等地区的发展模式更加先进。

一般来讲,工业增加值率这一指标较适用于专业化分工程度接近的同一行业,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作比较 时,可以采用。

当然,同一行业、同一地区作纵向比较时,只要部门结构、专业化分工未发生大的变化,就可以反映投入产出效益的变化。

(三)我国及部分省区工业增加值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总体上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
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5%,一些发达省市的工业增加值率更低,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总体上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

由于多数企业处于加 工制造环节,有人就说,在高档产品方面,主要是外国品牌、中国制造,结果是我们得到了GDP,但外资分去大半利润;在中档产品方面,多数是自有品牌、外国 核心技术,结果是中国人赚小头,外国人赚大头;在低档产品方面,基本是没有品牌、忽视质量,结果是贸易壁垒重重,还要面对环保、反倾销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这种说法虽不完全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企业在品牌、服务方面已经非常滞后。

品牌服务发展滞后的状况不改变,转型升级就无从谈起;不突破价值链 的低端锁定,也无法实现工业的由大变强。

四、提升工业增加值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为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效果,必须把提升工业增加值率作为目标导向,引导工业企业和地区增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把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技术进步和自主品牌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工业企业培育竞争优势、抢占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关键因素。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必须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以创新、质量、品牌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要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和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加快成为技术 研发和产业转化的投入主体和行为主体,引导企业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战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发展能力。

(二)加快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
当前,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与服务功能日益融合,研发设计、物流配送、融资服务、技术咨询等服务部门在制造价值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制造业竞 争力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提供的服务。

必须要顺应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根本趋势,引导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故障诊断、专业维修、在线商店等新型服务 形态,提高专业服务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实现产业链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延伸。

(三)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推动工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是提高工业发展能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 法制环境,着力引导企业把科学发展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各环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广应用低碳技术、低碳 产品和低碳产业,建立起节约、节能、清洁、环保的新型生产方式。

(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构建产业竞争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也是提高工业增加值率、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 方面。

要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依托传统产业所形成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产业组织等基础支撑,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最具战略特质的核心技术 及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形成对产业链中最具附加值和影响力环节的掌握,进而占到产业竞争的领先地位。

(五)促进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能够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是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要着力推动汽车、钢铁、水泥、食品等行 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还要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土地节约使用、资源集约利用和污 染集中治理,合理布局和调整优化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减少资源、产品跨区域大规模调动,降低工业生产中间消耗。

工业行业增加值率建议取值数(上下1%浮动)
行业名称 行业代码增加值率
备注

号 总计 0001 0.22655
1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600 0.42581
2 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洗选 0610 0.42581
3 褐煤的开采洗选 0620 0.00000
4 其他煤炭采选 0690 0.28570
5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700 0.85560
6 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 0710 0.85560
7 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关的服务 0790 0.00000 为0的不考虑,下同
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800 0.35110
9 铁矿采选 0810 0.35110
10 其他黑色金属矿采选 0890 0.00000
11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900 0.30090
12 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 0910 0.30090
13 贵金属矿采选 0920 0.00000
14 稀有稀土金属矿采选 0930 0.00000
15 非金属矿采选业 1000 0.42540
16 土砂石开采 1010 0.25720
17 化学矿采选 1020 0.35090
18 采盐 1030 0.42540
19 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 1090 0.24500
20 其他采矿业 1100 0.26140
21 农副食品加工业 1300 0.21517
22 谷物磨制 1310 0.18406
23 饲料加工 1320 0.22439
24 植物油加工 1330 0.21877
25 制糖 1340 0.21022
26 屠宰及肉类加工 1350 0.24635
27 水产品加工 1360 0.22899
28 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 1370 0.21667
29 其他农副食品加工 1390 0.21246
30 食品制造业 1400 0.24820
31 焙烤食品制造 1410 0.26488
32 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 1420 0.26320
33 方便食品制造 1430 0.21187
34 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 1440 0.37464
35 罐头制造 1450 0.26980
36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1460 0.26548
37 其他食品制造 1490 0.22843
38 饮料制造业 1500 0.23118
39 酒精制造 1510 0.23180
号 总计 0001 0.22655
40 酒的制造 1520 0.22998
41 软饮料制造 1530 0.23089
42 精制茶加工 1540 0.28689
43 烟草制品业 1600 0.83240
44 烟叶复烤 1610 0.00000
45 卷烟制造 1620 0.83840
46 其他烟草制品加工 1690 0.43860
47 纺织业 1700 0.23203
48 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 1710 0.22947
49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 1720 0.24179
50 麻纺织 1730 0.28376
51 丝绢纺织及精加工 1740 0.22621
52 纺织制成品制造 1750 0.23949
53 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 1760 0.23984
54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800 0.24554
55 纺织服装制造 1810 0.24582
56 纺织面料鞋的制造 1820 0.25760
57 制帽 1830 0.19630
58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900 0.21438
59 皮革鞣制加工 1910 0.21330
60 皮革制品制造 1920 0.21320
61 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 1930 0.24809
62 羽毛(绒)加工及制品制造 1940 0.22375
63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2000 0.22507
64 锯材、木片加工 2010 0.23836
65 人造板制造 2020 0.22045
66 木制品制造 2030 0.28511
67 竹、藤、棕、草制品制造 2040 0.26510
68 家具制造业 2100 0.24491
69 木质家具制造 2110 0.25020
70 竹、藤家具制造 2120 0.00930
71 金属家具制造 2130 0.22565
72 塑料家具制造 2140 0.18720
73 其他家具制造 2190 0.17310
74 造纸及纸制品业 2200 0.21928
75 纸浆制造 2210 0.17670
76 造纸 2220 0.21364
77 纸制品制造 2230 0.23261
78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300 0.27066
79 印刷 2310 0.27066
80 装订及其他印刷服务活动 2320 0.24360
号 总计 0001 0.22655
81 记录媒介的复制 2330 0.32570
82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400 0.20126
83 文化用品制造 2410 0.21200
84 体育用品制造 2420 0.39376
85 乐器制造 2430 0.19896
86 玩具制造 2440 0.19900
87 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 2450 0.26300
88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500 0.13821
89 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 2510 0.10498
90 炼焦 2520 0.23548
91 核燃料加工 2530 0.00000
9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600 0.23538
93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2610 0.24070
94 肥料制造 2620 0.21907
95 农药制造 2630 0.22181
96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 2640 0.24498
97 合成材料制造 2650 0.20747
98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2660 0.24699
99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 2670 0.28629 100 医药制造业 2700 0.22830 101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 2710 0.23453 102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2720 0.22523 103 中药饮片加工 2730 0.23695 104 中成药制造 2740 0.36560 105 兽用药品制造 2750 0.23200 106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2760 0.20416 107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2770 0.19708 108 化学纤维制造业 2800 0.22581 109 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 2810 0.22249 110 合成纤维制造 2820 0.22808 111 橡胶制品业 2900 0.25802 112 轮胎制造 2910 0.28711 113 橡胶板、管、带的制造 2920 0.24515 114 橡胶零件制造 2930 0.23456 115 再生橡胶制造 2940 0.26002 116 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制造 2950 0.30058 117 橡胶靴鞋制造 2960 0.23330 118 其他橡胶制品制造 2990 0.36978 119 塑料制品业 3000 0.22514 120 塑料薄膜制造 3010 0.25243 121 塑料板、管、型材的制造 3020 0.23591
号 总计 0001 0.22655 122 塑料丝、绳及编织品的制造 3030 0.15961 123 泡沫塑料制造 3040 0.23687 124 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 3050 0.30610 125 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 3060 0.21843 126 塑料零件制造 3070 0.24220 127 日用塑料制造 3080 0.26673 128 其他塑料制品制造 3090 0.23882 12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100 0.23650 130 水泥、石灰和石膏的制造 3110 0.26538 131 水泥及石膏制品制造 3120 0.22687 132 砖瓦、石材及其他建筑材料制造 3130 0.25009 133 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 3140 0.20118 134 陶瓷制品制造 3150 0.14427 135 耐火材料制品制造 3160 0.27409 136 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 3190 0.24381 13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200 0.22754 138 炼铁 3210 0.22550 139 炼钢 3220 0.20669 140 钢压延加工 3230 0.22826 141 铁合金冶炼 3240 0.22290 14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300 0.24114 143 常用有色金属冶炼 3310 0.21705 144 贵金属冶炼 3320 0.28413 145 稀有稀土金属冶炼 3330 0.25229 146 有色金属合金制造 3340 0.23998 147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 3350 0.24148 148 金属制品业 3400 0.22351 149 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 3410 0.24831 150 金属工具制造 3420 0.22076 151 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制造 3430 0.20402 152 金属丝绳及其制品的制造 3440 0.23432 153 建筑、安全用金属制品制造 3450 0.21626 154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3460 0.20019 155 搪瓷制品制造 3470 0.16823 156 不锈钢及类似日用金属制品制造 3480 0.21853 157 其他金属制品制造 3490 0.23145 158 通用设备制造业 3500 0.22745 159 锅炉及原动机制造 3510 0.21128 160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 3520 0.21200 161 起重运输设备制造 3530 0.23614 162 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 3540 0.24651
号 总计 0001 0.22655 163 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 3550 0.23724 164 烘炉、熔炉及电炉制造 3560 0.31872 165 风机、衡器、包装设备等通用设 3570 0.18556 166 通用零部件制造及机械修理 3580 0.21398 167 金属铸、锻加工 3590 0.23447 168 专用设备制造业 3600 0.22181 169 矿山、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 3610 0.24224 170 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 3620 0.21024 171 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 3630 0.20661 172 印刷、制药、日化生产专用设备 3640 0.27298 173 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专用设备 3650 0.21331 174 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 3660 0.25449 175 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 3670 0.18828 176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3680 0.29089 177 环保、社会公共安全及其他专用 3690 0.26470 17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700 0.19464 179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 3710 0.28924 180 汽车制造 3720 0.19380 181 摩托车制造 3730 0.25899 182 自行车制造 3740 0.18621 183 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 3750 0.26031 184 航空航天器制造 3760 0.25280 185 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 3790 0.15050 18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900 0.22532 187 电机制造 3910 0.25804 188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 3920 0.21071 189 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 3930 0.22795 190 电池制造 3940 0.21092 191 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3950 0.20276 192 非电力家用器具制造 3960 0.25153 193 照明器具制造 3970 0.24246 194 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3990 0.23600 195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4000 0.22272 196 通信设备制造 4010 0.23570 197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 4020 0.28060 198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4030 0.21928 199 电子计算机制造 4040 0.16660 200 电子器件制造 4050 0.23502 201 电子元件制造 4060 0.21429 202 家用视听设备制造 4070 0.24159 203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4090 0.15400
号 总计 0001 0.22655 204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4100 0.22010 205 通用仪器仪表制造 4110 0.22010 206 专用仪器仪表制造 4120 0.28150 207 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 4130 0.29300 208 光学仪器及眼镜制造 4140 0.21470 209 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4150 0.16630 210 其他仪器仪表的制造及修理 4190 0.34130 211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200 0.28632 212 工艺美术品制造 4210 0.32077 213 日用杂品制造 4220 0.22882 214 煤制品制造 4230 0.18608 215 核辐射加工 4240 0.55650 216 其他未列明的制造业 4290 0.27500 217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4300 0.24143 218 金属废料和碎屑的加工处理 4310 0.24041 219 非金属废料和碎屑的加工处理 4320 0.24507 22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400 0.25631 221 电力生产 4410 0.25631 222 电力供应 4420 0.19490 223 热力生产和供应 4430 0.26700 22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4500 0.24410 225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600 0.43889 226 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 4610 0.46639 227 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 4620 0.16078 228 其他水的处理、利用与分配 4690 0.23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