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说课稿常量变量
一次函数说课稿
例2,若 y =5x +3m-2 是关于x的 正比例函数,求m的值。 例3。若函数y=(m-1)x|m|+2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试求m的值。 变式:若函数y=(m-1)x|m|+m是关于x的
一次函数,试求m的值。
设计意图:通过例2、例3适当加大难度,使学生加 深对一次函数定义的认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 知识。
2 ,已知函数 y=(m+1)x+(m -1) ,当 m 取什么值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取什么值时, y是x的一次函数?当m
学以致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 )
(A)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B)不是一次函数就一定不是正比例函数
(C)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D)不是正比例函数就不是一次函数
学以致用
1,已知函数y=(2-m)x+2m-3。 求当m为何值时, (1)此函数为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 (2)此函数为关于x 的一次函数? 2,若 y (m 2) x 则 m=___。
m2 3
是正比例函数,
小结(约5分钟)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要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加小结并允许学生答案不同,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 所学知识的回顾思考习惯;通过小结也强调了本节 课的重点,巩固了学习内容。
理解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 定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在解决 此类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 体会,教给学生类比一次函数的一 般形式及其限制条件,以此突破教 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并予 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例题讲解(约20分钟) 例1:下列函数关系式中,哪些是一次函 数,哪些又是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讲义变量与函数
一.常量与变量:函数与变量1.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有些量的数值始终不变,我们称它们为常量.2.了解变量的概念,会区别常量与变量.3.注意:区别自变量与因变量和常量4.练习: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自变量是( )A 、沙漠B 、体温C 、时间D 、骆驼2.圆的面积S (cm 2)与圆的半径r(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S=Πr2,,此关系式中的变量是( )A ,r 2B ,r C,S, Π, r 2D,S 和r二:函数的概念1. 了解函数的概念,弄清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2.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 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3.注意:①两个变量x 与y ②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③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变化而变化 4.练习:1.下列各种表达方式中,能表示变量y 与变量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D ,4个,2.下列函数中,不是函数关系的是( )A,y=x (x>0); B ,y=x -(x<0) C,y=±x (x>0); D, y=-x (x>0); 3、下列各图象中,y 不是x 函数的是 ( )4.. 下列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y=x 与.y=x x 2; B.y=x 与y=(x )2; C.y= x 与y=33x ; D.y= x 与y=2x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1. 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含自变量的代数式(数学式子)有意义 ① 整式:全体实数 ② 分式:分母不等于0③ 二次根式下含自变量:开偶数次方中的被开方数必须大于等于0。
④ 有分式也有二次根式下含自变量:两个的公共部分2.当函数解析式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3.注意: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是有限也可以是无限,可以是一个或几个数X 1 2 3 4 y33 16O yxOxyOxyxyOy 2=x+1 (3)4.有的要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求5.练习: 1、在函数y=xx 32+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A 、x ≥-2且x ≠0; B 、x ≤2且x ≠0; C 、x ≠0; D 、x ≤-2; 2.、函数212-++=x x 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2; B 、x >-2且x ≠2; C 、x ≥0且x ≠2; D 、x ≥-2且x ≠2。
一次函数完美讲义
一次函数(一)函数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s=中,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在时间t内所走的路程,则变量是例题:在匀速运动公式vt________,常量是_______.在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中,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__.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判断Y是否为X的函数,只要看X取值确定的时候,Y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例题:下列函数1y=πx 2y=2x-1 3y=错误! 4y=2-1-3x 5y=x2-1中,是一次函数的有A4个 B3个 C2个 D1个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例题: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的是. D.A..函数y=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5、函数的解析式: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6、函数的图像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7、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8、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1.判定一次函数的方法:1)从表达式角度考虑:有三条件:自变量x为一次;因变量为一次,系数k≠0.三、考点知识梳理一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y=kx+b就成为y=kxk是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1.由定义知:y是x的一次函数它的解析式是y=kx+b,其中k、b是常数,且k≠0.2.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k≠0的结构特征:1k ≠0;2x 的次数是1;3常数项b 可为任意实数.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 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3.正比例函数解析式y =kxk ≠0的结构特征:1k ≠0;2x 的次数是1;3没有常数项或者说常数项为0.温馨提示: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0)y kx b k =+≠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只有当b=0时,它才是正比例函数;例1 已知y-3与x 成正比例,且x=2时,y=7.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x=4时,求y 的值;3当y=4时,求x 的值.二一次函数的图象1.一次函数y =kx +bk ≠0的图象是经过点0,b 和-错误!,0的一条直线.2.正比例函数y =kxk ≠0的图象是经过点0,0和1,k 的一条直线.3.一次函数y =kx +bk ≠0的图象与k 、b 符号的关系:1k >0,b >0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2k >0,b <0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3k <0,b >0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4k <0,b <0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温馨提示: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过图像上两点作直线即可,一般取(0,)b ,(,0)b k-两点; 三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一次函数y =kx +b,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1) 图象一定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图象一定经过第二、四象限.k 的正负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 两直线k 相同,说明这两个锐角的大小相等,且它们是同位角,因此,它们是平行的.|k|=x y ∆∆● 增减性:当k>0时,y 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当k<0时,y 随x 值的增加而减小,● |k|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即|k|越大,直线与x 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大直线陡,|k|越小,直线与x 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小直线缓;增加的快慢由两点的纵坐标之差和横坐标之差的比值来决定,即由k 值的大小决定;点和直线的关系:点Px 0,y 0与直线y=kx+b 的图象的关系1如果点Px 0,y 0在直线y=kx+b 的图象上,那么x 0,y 0的值必满足表达式y=kx+b ;2如果x 0,y 0是满足函数解析式的一对对应值,那么以x 0,y 0为坐标的点Px 0,y 0必在函数的图象上. 2) 直线和直线的关系: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平行时,这两个函数解析式中k 1=k 2,且b 1≠b 2.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重合时,这两个函数解析式中k 1=k 2,且b 1=b 2.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相时,这两个函数解析式中k 1≠k 2,.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垂直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 值互为负倒数即两个K 值的乘积为-1● 直线b 1=k 1x+b 1与直线y 2=k 2x+b 2k 1≠0 ,k 2≠0的位置关系:① k 1≠k 2⇔y 1与y 2相交;其交点的横纵坐标分别是两直线表达式所联立的方程组的解; ② ⎩⎨⎧=≠2121b b k k ⇔y 1与y 2相交于y 轴上同一点0,b 1或0,b 2; ③ ⎩⎨⎧≠=2121,b b k k ⇔y 1与y 2平行; ④ ⎩⎨⎧==2121,b b k k ⇔y 1与y 2重合四一次函数的应用1.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般是已知两个条件,设出一次函数解析式,然后列出方程,解方程组便可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2.利用一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为:①设定实际问题中的变量;②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③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④利用函数性质解决问题;⑤答.温馨提示:1.题目中的条件在列等式、不等式时不能重复使用,要仔细寻找题目中的隐含条件;2.正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盈、亏、涨、跌、收益、利润、赚、赔、打折、不大于、不小于;3.设未知数相关量要有依据,而代数式为多项式时要加括号,带上单位,列方程时相关量的单位要保持一致;类型一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已知一次函数y=-3x+2,它的图象不经过第________象限.2若一次函数y=kx+b,当x的值减小1,y的值就减小2,则当x的值增加2时,y的值A.增加4 B.减小4 C.增加2 D.减小23若一次函数y=kx+b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图象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那么对k和b的符号判断正确的是A.k>0,b>0 B.k>0,b<0C.k<0,b>0 D.k<0,b<04如图,一次函数y=-错误!x+2的图象上有两点A、B,A点的横坐标为2,B点的横坐标为a0<a<4且a≠2,过点A、B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D,△AOC、△BOD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大小关系是A.S1>S2B.S1=S2C.S1<S2D.无法确定点拨准确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做对此类题的关键.答案1三2A3D4A类型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应用1将直线y=错误!x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2我们知道,海拔高度每上升1千米,温度下降6 ℃,某时刻,益阳地面温度为20 ℃,设高出地面x千米处的温度为y ℃.①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已知益阳碧云峰高出地面约500米,求这时山顶的温度大约是多少℃③此刻,有一架飞机飞过益阳上空,若机舱内仪表显示飞机外面的温度为-34 ℃,求飞机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千米点拨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需要明确两个点的坐标,从而求出系数k、b的值,一次函数的应用题需从题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答案1y=错误!x-3.2①y=20-6xx>0;②500米=千米,y=20-60×=17℃;③令-34=20-6x,得x=9千米.五、易错题探究一次函数y=kx+bk为常数且k≠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使y>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当y>0时,函数图象在x轴上方,此时x<-2.易错警示不清楚y>0指的是哪部分图象.一、选择题1.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图象必经过点A.1,2 B.-1,-2 C.2,-1 D.1,-2解析:设y=kxk≠0把-1,2代入得k=-2,∴y=-2x,再把被选项代入验证,选D.2.若一次函数y=kx+b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图象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那么对k和b的符号判断正确的是A.k>0,b<0 B.k>0,b<0C.k<0,b>0 D.k<0,b<03.若直线y=3x+b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6,则b为A.6 B.-6 C.±6 D.±7二、填空题11.已知一次函数y=2x-6与y=-x+3的图象交于点P,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12.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当x<1时,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解答题13.如图,直线l1:y=x+1与直线l2:y=mx+n相交于点P1,b.1求b的值;2不解关于x、y的方程组错误!请你直接写出它的解;3直线l3:y=nx+m是否也经过点P请说明理由.。
2024《一次函数》说课稿范文
2024《一次函数》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次函数》,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一次函数》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函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数学基础,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特征,掌握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一次函数时,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法。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际操作以及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函数的图象和实例,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交流的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我将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并且提问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思考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环节二、探究新知我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来探究它的性质。
首先,我会示范绘制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向学生解释绘制的过程和方法。
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实例,让他们自己尝试绘制函数的图象,并对绘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环节三、案例分析我将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环节四、练习巩固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练习题包括计算函数值、求解方程、分析图象等多种形式,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又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数学八年级《一次函数》说课稿
中学数学八年级《一次函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y = kx + b)(其中 (k \neq 0))。
2.学生能够识别一次函数的图像,理解斜率 (k) 和截距 (b) 对图像的影响。
3.学生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给定条件求函数表达式、利用函数图像进行预测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分析和解决一次函数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准确读取一次函数图像中的信息。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次函数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养成细心审题、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具体内容:1.一次函数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2.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包括斜率 (k) 和截距 (b) 的意义。
3.一次函数的应用,如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利用函数图像进行预测和决策。
重点:-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和图像特征。
-斜率 (k) 和截距 (b) 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
-利用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直观展示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四、教学资源-教材:八年级数学教科书及相关辅导资料。
-教具:直尺、三角板、计算器。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一次函数图像动画、在线数学工具。
-实验器材:坐标纸、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一次函数》说课稿(通用12篇)
《一次函数》说课稿(通用12篇)《一次函数》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一次函数》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说明等几个环节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常量和变量及函数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一次函数的概念将为接下来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根据数量关系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运用函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复杂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使用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由于例2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所以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归纳总结和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引导性讲解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根据教材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和实物投影。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归纳总结,得出概念→运用概念体验成功→梳理概括,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为了引入新课,我创设了以下四个问题情境,请学生列出函数关系式:(1)梨子的单价为6元/千克,买t千克梨子需m元钱,则m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m=6t(2)小明站在广场中心,记向东为正,若他以2千米/时的速度向正西方向行走x小时,则他离开广场中心的距离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x(3)小芳的储蓄罐里原来有3元钱,现在她打算每天存入储蓄罐2元钱,则x天后小芳的储蓄罐里有y元钱,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x+3(4)游泳池里原有水936立方米,现以每小时312立方米的速度将水放出,设放水时间为t时,游泳池内的存水量为Q立方米,则Q关于是t的函数关系式为Q=936—312t然后请学生观察这些函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m=6t;y=—2x;y=2x+3;Q=936—312t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它们中含自变量的代数式都是整式,并且自变量的次数都是一次。
一次函数详细讲义
1变量和函数一、变量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2.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注意:(1)变量和常量是相对的,前提条件是在一个变化过程中;(2)常数也是常量,如圆周率要作为常量二、函数1.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注意:①函数是相对自变量而言的,如对于两个变量x,y,y是x的函数,而不能简单的说出y是函数。
②判断一个关系式是否为函数关系:一看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二看是否只有两个变量,三看对于一个变量没取到一个确定的值时,另一个变量是否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
③函数不是数,它是指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本质就是变量间的对应关系④“y有唯一值与x对应”是指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x每取一个确定值,y都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否则y不是x的函数.⑤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有函数关系,不仅要有关系式,还要满足上述确定的对应关系.x取不同的值,y的取值可以相同.例如:函数2(3)y x=-中,2x=时,1y=;4x=时,1y=.2.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1)解析法: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法.(2)列表法:通过列表表示函数的方法.(3)图象法:用图象直观、形象地表示一个函数的方法.3确定函数解析式的步骤(1)根据题意列出两个变量的二元一次方程(2)用汉字变量的式子表示函数4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分母不为0(2)开平方时,被开方数非负性(3)实际问题对自变量的限制。
注意:(1)整式型:一切实数(2)根式型:当根指数为偶数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3)分式型:分母不为0.(4)复合型:不等式组(5)应用型:实际有意义即可2.函数图象一、函数图象的概念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诃子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 函数第1课时变量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变量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九义初中数学人教版的第19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变量》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变量》是本章的第一课,本节知识是理解函数概念的前提知识,是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
学好本届知识为过渡到学习本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一部分,因此,在本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理念及学情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在新的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考虑到初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以及本章知识与生活和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感知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有用性,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等概念,理解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实例;能够从表格中获得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变量之间的辩证关系;3、情感与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数学即生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从具体事件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理解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的规律。
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突出重点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过小组交流,课堂展示,和试一试,做一做的习题训练突破难点五、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从而激活课堂开启学生智慧。
六、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一次函数说课稿
《一次函数》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18章第13节“一次函数”中的一节内容。
第18章“函数及其图象”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章内容是与实际生活密切想关的内容,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出发,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体会到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认识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与特性,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着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
“一次函数”是在“变量与函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是第18章中重要的一节内容,我安排一个课时学习。
2、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和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及区别(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找出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写出正确的一次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写出一次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学难点:找出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用字母表示一次函数关系式二、说教法根据新课改的主旨,这节课我通过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感知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从中概括、总结,使学生在探究分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说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1、回忆:同学们,还记得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月球卫星是什么卫星吗?(“嫦娥一号”卫星).随着卫星飞抵月球并进入月球轨道饶月飞行,一个穿越千年的奔月梦想从此成真.我们可以看到,卫星飞行的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随着飞行时间的不断推移,卫星越来越靠近月球,卫星距离月球的路程与飞行时间两者的关系就是一种函数关系.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最简单的一类函数关系------一次函数.【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直观感知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引出这节课的内容: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说课稿
一次函数说课稿大家好!我叫张雯瑶!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一次函数》。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次函数》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内容。
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他揭示了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也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
本章,是学生学习函数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对函数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后面是本教材的《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进一步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将重点确定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概念、图像的理解;难点确定为:k、b的取值与一次函数图像位置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或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变量与函数》、《函数的图像》,对函数的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函数图像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根据数量关系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2024一次函数说课稿.范文
2024一次函数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次函数》,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必修二中的一个重要单元。
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代数式、代数方程等基本概念和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线性函数的图象特点和简单的求解方法。
②能力目标:在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法学法针对一次函数的教学,我采用了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同时,还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并通过展示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共同学习。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练习册,用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和进行巩固练习。
同时还准备了一些实际应用的例题和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例如,在这里描述你的教学环节一][例如,在这里描述你的教学环节二][例如,在这里描述你的教学环节三]五、说板书设计板书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的板书设计以简单明了为根本宗旨,重在突出重点,清晰易记。
我会在板书上列出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一些重要的公式,同时呈现一些示意图和例题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板书设计,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的例题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应用,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然后在这里进行总结和展望,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提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意见。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1《常量和变量》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1《常量和变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常量和变量》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并掌握它们在数学表达式中的运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常量和变量,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代数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表达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何用数学来表示和解决还不太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掌握它们在数学表达式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掌握它们在数学表达式中的运用。
2.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常量和变量来表示和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来表示和解决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它们在数学表达式中的运用。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常量和变量来表示。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5.总结提升: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常量和变量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学表达式中的运用。
《变量与函数》一次函数(第1课时常量与变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学习新课,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形式,并通过实例进行
演示。
要点一
要点二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和形式
一次函数是函数的一种最简单形式,一般形式为 y=kx+b(k,b为常数,k≠0)。在讲解过程中,需要强调 一次函数中变量的系数、常数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例如,k是斜率,表示函数图像的倾斜程度;b是截距 ,表示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 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
图像演示
通过图像演示,展示常量 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帮助 学生理解变化规律。
强调重点
重点演示常量与变量的实 际应用,加深学生对概念 的理解。
练习法
基础练习
提供基础练习题,要求学生掌 握常量与变量的基本概念和性
质。
进阶练习
提供稍有难度的练习题,要求学 生运用常量与变量的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综合练习
提供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综合运 用常量与变量的知识,解决较复杂 的问题。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常量与变量的区别和联系。
常量与变量的定义
常量是指在某一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而变量是指在某一过程中数值可以取到不同的 值的量。
常量与变量的关系
常量与变量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常量是相对不变的量,而变量是变化的量,当变量取不 同的值时,常量保持不变。例如,在速度为常量的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一个常量,而 位移是一个变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03
常量和变量的表示方法
常量通常用大写字母来表示,而变量通常用小写字母来表示。例如,
如果A是一个常量,x是一个变量,则可以表示为A = x + 5。
一次函数说课稿
《一次函数》说课稿(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次函数》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次函数》是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从知识内容来说,本课是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与提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渗透建模思想。
函数本身是反映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教材在编排上充分体现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数学问题,建立模型并形成概念的过程,并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力图通过实例从代数表达式的角度认识一次函数。
从教材体系来说,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了函数概念的基础之上的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函数思想和建模意识,为之后探究一次函数图像、二次函数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课的知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应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因此本节课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也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
就现阶段的学生而言,已经掌握了两个变量的关系,能列出变量间的关系表达式,但是借助生活情境,正确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模型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好的数学方法,进一步体会变量和函数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借助具体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类比观察、探究规律,巧妙地建立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之间的联系,并能根据已知生活情境给出一次函数解析表达式,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试验、规律探索的活动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并借助于将实际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渗透建模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的探求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变量与常量》说课稿
精心整理《变量与常量》说课稿下面是八年级数学《变量与常量》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变量》,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设计说明、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1 2 ① ① ② ② ③ 动中获的成功。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通过自主探究,教师点拨突破重点。
教学关键:弄清常量和变量是相对存在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指导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取了:①情境教学法:开始通过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尽快“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②互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归纳出常量、变量的概念。
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同时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引例、例题及练习。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活跃课堂气氛,增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互动合1每支2tt(分)…0.5111520…S(米)…请问: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⑶若南通到张芝山总路程为20000米,汽车的行使速度为v,行使时间为t,则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变量与常量分别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熟悉事情,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精力,参与思考。
通过这种形式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同时也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这有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
特别“常量与变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一个变化过程而言的”这一结论的得出。
㈡、师生互动,归纳新知。
例1①②③π是常量。
例2例32019年9月28日,神州七号,在着陆前的最后48分时间内,它是在耐高温表层的保护下,以7800米/秒的速度冲入100千米厚的地球大气层。
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它在距地球表面10千米左右时,以180米/秒的速度下降,此时直径20多米的降落伞自动打开。
一次函数的说课稿(1)
一次函数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文“一次函数的说课稿(1)”在数学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次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基本内容,不仅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而且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文主要围绕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及其应用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函数概念,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一次函数的定义:介绍了什么是一次函数,以及它的标准形式、斜率与截距的概念。
2. 一次函数的图像:探讨了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如直线、斜率与截距对图像的影响。
3. 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了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
4. 一次函数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展示了一次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并能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以及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斜率与截距的概念及其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
(2)一次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理解。
(3)将一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四、说教法在教学一次函数的过程中,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突出教学亮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启发法:- 我将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
- 例如,我会问:“为什么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代表了什么物理意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次函数的本质。
2. 问答法:- 在课堂上,我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
- 我会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亮点:- 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我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思维的启发和能力的培养。
一次函数(说课搞)
《一次函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数学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次函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一次函数》,出自于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
从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变量和函数的引入标志着数学从初等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
而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第一个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后面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都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独立思考,体会一次函数的思维方式。
(2)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函数表达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重点难点1、重点(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根据具体情景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难点(1)根据具体情景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二、教材分析(一)教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拔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点拔法,就犹如“好雨知时节”,必将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因材施教中,点拔法也是用得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学法指导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给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一次函数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版八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一次函数》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说明等几个环节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常量和变量及函数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一次函数的概念将为接下来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根据数量关系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运用函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复杂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使用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由于例2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所以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归纳总结和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引导性讲解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根据教材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和实物投影。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归纳总结,得出概念→运用概念体验成功→梳理概括,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为了引入新课,我创设了以下四个问题情境,请学生列出函数关系式:(1)梨子的单价为6元/千克,买t千克梨子需m元钱,则m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m=6t 。
(2)小明站在广场中心,记向东为正,若他以2千米/时的速度向正西方向行走x小时,则他离开广场中心的距离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x 。
(3)小芳的储蓄罐里原来有3元钱,现在她打算每天存入储蓄罐2元钱,则x天后小芳的储蓄罐里有y元钱,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x+3 。
(4)游泳池里原有水936立方米,现以每小时312立方米的速度将水放出,设放水时间为t 时,游泳池内的存水量为Q立方米,则Q关于是t的函数关系式为Q=936-312t 。
然后请学生观察这些函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m=6t;y=-2x;y=2x+3;Q=936-312t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它们中含自变量的代数式都是整式,并且自变量的次数都是一次。
然后再问:你们能否用一条一般式来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学生可能用两条一般式来表示:y=ax与y=bx+c(因为这节课我已上过)。
教师对两条都进行肯定,同时追问;这两条能否选择一条呢?经过讨论,最后确定式子y=kx+b为能代表共同特征的解析式,我们称之为一次函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次函数。
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比较函数解析式的具体特征,引出一次函数,提出了课题,让学生感受到一次函数存在于生活中,与我们并不陌生,增强了学生学好本节课的信心,同时也为一次函数概念的落实打下基础。
提出课题后,教师说明:一般地,函数y=kx+b就叫做一次函数。
然后问学生:作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在y、k、x、b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个是自变量的函数?很明显,x、y是变量,其中自变量是x,y是x的函数,k、b是常量。
那么对于一般的一次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k、b能取任何值吗?很明显,x可取全体实数,k、b都是常数,但k≠0,因为如果k=0,那么kx=0,就不是一次函数了,所以一次函数的一般式后面应添上k、b都是常数,且k≠0,这里的k叫做比例系数。
那么b可以等于0吗?当然可以,b=0就是引例中前2条式子的一般式,由此可知,当b =0时,函数就成了y=kx,,它是特殊的一次函数,我们称之为正比例函数,其中的常数k 也叫做比例系数。
由于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得出概念后,教师还应对概念进行强调:一次函数的一次指的是自变量x的指数是1次;比例系数k不能为0,但既可取正数,也可取负数;b可以为任何实数,当它取0时为正比例函数,也可以这样说:所有形如y=kx+b(k≠0)的函数都是一次函数,反过来,所有的一次函数都可以写成y=kx+b的形式。
同理,所有形如y=kx(k≠0)的式子都是正比例函数,反过来,所有的正比例函数都可以写成y=kx形式。
为了及时巩固概念,教师以快速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书上做一做:做一做: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系数k和常数项b的值各是多少?①c=2πr;②y=x+200;③t=;④y=2(3-x);⑤s=x(50-x)做完此题教师应强调:①中π为常数,所以比例系数为2π;④、⑤应先化,简,巩固了一次函数的概念,此时出示例1,学生就显得比较轻松。
例1:求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①某农场种植玉米,每平方米种玉米6株,玉米株数y与种植面积x(m2)之间的关系。
②正方形周长x与面积y之间的关系。
③假定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16%,存入1000元本金后,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
例1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判断是否属于一次函数应严格按照概念中的一般式,通过本例还让学生弄清楚了正比例函数都是一次函数,而一次函数不一定都是正比例函数。
同时也体会到了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直接列出一次函数解析式。
如果班里学生比较优秀,也可请大家模仿例1自己编一个例子,写出函数关系式,并判断写出的函数关系式属于哪种类型。
这种编写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对于学生的一点点闪光点都要予以肯定。
接着教师出示练习1:已知正比例函数y=kx,当x=-2时,y=6,求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此题是书上课内练习改编过来的,书上的原题是求比例系数k,但我认为求函数解析式层次更高一些,同时为下节课的待定系数法打下基础。
此题可以这样分析:要想求这个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必须求出k的值,只要把一组x、y的值代入y=kx,得到一条以k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出k的值,然后就可写出解析式,建议教师板书过程,如果班里学生比较优秀,教师也可提到:如何求y=kx+b的解析式呢?同理可得只要求出k、b的值就可以了,k、b是两个未知数,只要两组x、y的值代入,联立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出k、b的值,然后就可写出解析式,具体的操作下节课再学。
以上设计使学生明白了如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及判断某条函数关系式是否为一次函数的方法,但大家都知道,学习了新知识,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例2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里面的问题情景比较复杂,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于是我对例2进行这样处理:先请同学们看屏幕: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份国家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的材料,同时还附上一份税率表。
然后问学生:哪位同学知道什么叫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如果有学生讲出来更好,如果没人讲出来,教师自己介绍: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月工资中,扣除国家规定的免税部分1600元后的剩余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说:你想知道我们班数学老师和科学老师每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吗?老师们的隐私同学们是最想知道的,于是急着解决问题。
我班数学教师的工资为每月2400元,科学老师的工资为每月2600元,问他俩每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相信学生很快就有答案(因为这节课我上过),并且方法几乎一致,都是用直接列算式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们的结果表示肯定,接着问:如果要计算10个工资均在2100元—3600元之间的教师每月应缴的个人所得税呢?还用直接列算式的方法吗?如果工资均在10000元以上呢?经过思考、讨论,发现工资额越大,计算应缴个人所得税的累计越麻烦,于是讨论有没有一种比较简单方法,如果有类似于计算公式的,把工资额直接代入就可求出的,那该多好啊!此时教师出示例2:按国家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有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的税率为5%,超过500元至2000元部分的税率为10%。
(1)设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x元,且500<x≤2000,应纳个人所得税为y元,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小明的妈妈的工资为每月3400元,小聪妈妈的工资为每月3600元,问她俩每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有了刚才的铺垫,学生对此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就不再害怕了,教师可先由学生回答,再自己补充。
可以这样分析:由于500<x≤2000,所以纳税的税率有两部分:一部分是5%,有500元,另一部分是10%,有(x-500)元,于是y=500×5%+(x-500)×10%=0.1x-25 (500<x≤2000(),如果x的取值超过2000,那么y还要继续累加。
对于(2)题,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很自然地会把x的值代入(1)中的解析式。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x表示应纳税所的额,两位的工资要先减掉1600元,此题可归结为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的值。
如果要求很多人的应缴个人所得税,只要他们的应纳税所的额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代入这条解析式,无须通过直接列算式一条一条地算。
并且得出:人数越多,x越大,先求出解析式再代入比直接列算式计算要简单得多。
此题的设计使学生体会到了运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但某些爱动脑筋的同学可能会问:虽然运用函数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方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怎样区别?拿到一道题怎么会想到用函数来解决,简单地说,如果没有特殊说明,能用方程解决的问题就用方程来解决,不能用方程来解决的问题就马上想到用函数来解决。
但如何建立函数模型,具体的方法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本例的设计使学生既了解了国家的政策法规,又学会了用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计算老师们的应缴个人所得税,让学生初步体会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再假设要求多数人的所得税,激发了学生探求好方法的欲望,使学生体会到了函数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用,就来完成书上课内练习2。
最后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本节课的作业是分层布置:A组、B组、C组分别由班里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同学完成。
三、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归纳总结得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同时利用一次函数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整节课没有大量的练习为基础,而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目标,以概念讲解为载体,以展开思维分析为主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一切因素,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整个教学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