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与对策
【摘要】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探讨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

方法选取哈密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在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接收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这120例患者具有很大的典型性,120例患者有60例属于内科,60例患者属于外科,所有的患者都要接受临床标本诊断。

综合分析患者接受临床检验标本整个过程的资料和治疗效果,并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结果临床检验整个过程需要医护人员认真规范操作[1],患者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检验。

这120例患者经过合理精确的临床标本检验之后基本能得到正确的医疗诊断结果,只有20例出现了一些错误,其中有2例是在标本采集前出现的问题,15例是在采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剩下的3例是采集后出现问题。

结论通过分析这些患者的资料,发现正确并规范地进行临床标本采集以及检验对于临床诊断具有很大的意义,能够提高诊断的精确性和治疗结果。

【关键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因素与对策
临床检验是影响医疗诊治结果正确与否和精确度的重要因素[2]。

目前各个医院都提高了对临床检验的重视度,但是临床检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既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各种检验器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3],所以临床标本检验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精确。

为了有效提高临床标本采集和检验的准确性,需要医院分析出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有哪些并找出应对措施。

1 影响因素与对策
1.1 采集前的影响
一般来说标本采集前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的饮食情况、情绪、运动状况以及采集前用药。

这些因素影响患者的血液、尿液以及大便等身体指标,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饮食影响大部分临床检验需要进行血液检测,检测前患者的饮食情况会严重影响血液指标,所以一般要求患者在接受血液检测前不要进食和饮水。

一般来说空腹的时间要达到12 h,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不得喝水。

另外采集血液时一般应用真空采血,这样可以保证采集血液的质量,避免使血液受到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结构不合理也会影响患者的血液指标,如果患者在空腹前食用了高脂肪食物,即使经过了12 h甚至更长时间的空腹,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还是会有很多,这就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检验准确性。

其他不合理的饮食比如饮酒以及食用高蛋白食品也会影响患者的标本采集和检验准确性。

1.1.2 心情和运动一般来说患者的心情会影响到身体的各项指标,这对临床标本检测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

举例来说,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慌容易形成紧张情绪,在接受临床检验时医护人员一般意识不到患者的紧张情绪,没有进行合
理地疏导,所以患者血液的各项指标不精确,如果患者过分紧张的话,体内的肾上腺素会增加并且血糖和胆固醇都会出现应激反应,数量增多。

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

另外运动也是影响临床检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人体运动之后,体内的血糖会急剧消耗,酮体等因素会在肌肉运动中被利用,患者体内的代谢产物增多。

住院患者一般不会受运动的影响,这主要是针对门诊患者而言的。

很多门诊患者由于在来院路上的长时间行走,体内的物质消耗比较多,血液各项指标不标准,所以为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这些患者要休息30 min之后再接受临床标本采集。

1.1.3 采集前用药患者在接受标本采集之前如果服用了药物或者刺激物,采集标本的各项因素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酒精以及吗啡等刺激物会通过各种复杂机制对人体造成多重影响。

举例来说,VitC是目前已知的会对人体造成比较大影响的医疗用药,一般来说患者如果在检验前的短时间内使用了还有VitC成分的药物的话,尿液中的VitC的含量会迅速增加,尿液中的胆红素以及尿糖和尿胆会变成假阴性。

所以患者在接受临床标本检验前几天就要停止服用药物并根据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

1.2 采集过程中的影响采集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因素会影响临床标本检验的正确性和精确度。

主要有标本采集时间、采集部位和体位等因素,其中需要重点分析血液、尿液和大便的采集。

1.2.1 采集时间一般来说标本采集时间要根据具体疾病制定。

血液采集一般在早晨7点到8点,患者经过了12 h的空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空腹时间越长越好,空腹时间越长,患者体内的血糖分解的越多,也会影响标本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另外尿液的采集以晨尿为最佳,所以患者如果要接受尿液检测的话要在早晨进行标本采集。

1.2.2 采集部位和体位采集部位不当不仅会影响标本检测的精确度和准确性还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增加患者的痛苦。

一般来说确定采样部位主要是针对既要采样又要输液的患者而言的,这种患者的采样部位是接受输液的对侧肢体,接受输液的肢体血液会因为输液而受到稀释,得到结果不准确。

另外患者进行标本采集时一般采用坐位,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如果患者采用站立体位进行标本采集的话容易引起血液内相关因素的增加,比如说胆固醇、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白蛋白,这些因素的增加会严重影响患者标本检测的准确性。

1.2.3 尿液采集尿液采集是肾脏等疾病诊断必经步骤,医护人员一定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

尿液采集所用试管必须干燥、干净有盖,另外在采集过程中只留取尿液,一定要避免白带、粪便和精液的混入。

晨尿检测时间为早上6~7时为最佳,另外要尽量减少尿液样本的存留时间。

1.2.4 粪便采集粪便采集时一定要避免尿液等的混入,并且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一定要把出现不正常样的粪便标本送去检测。

1.3 标本采集后为了保证标本采集的正确性和精确度,标本采集之后要及
时送检[4]。

在标本送检之前,医护人员一定要对标本进行仔细检测,首先确保标签张贴的正确性,其次保证容器的密封性。

由于标本长时间贮存会产生成分的变化,所以一定要缩减标本的运送时间,对不同标本分别对待。

一些需要现采现送的标本要及时送去检验,一些需要静止放置的标本一定要保证放置时间的充分。

(三)导师制的作用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否有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我院04、05级93人中,有79%的学生认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培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82%的教师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

可见,绝大多数师生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四)结论
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我院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本科生导师制形式化程度较浓厚,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师生比例不协调,师生间沟通交流较少,本科生导师制难于真正发挥作用。

二是导师制指导内容不够规范。

导师对自身职责和工作目标不够明确,部分导师难于做到尽职尽责。

三是导师制考评机制缺乏科学性,且与之配套的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及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结合实际,加强针对性指导
指导方式应结合我院师资条件、教学科研状况、学生素质、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等实际,选择不同类型。

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基本上分为综合导师制、年级导师制、英才导师制等不同类型。

由于我院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的存在,与综合导师制必然产生职能上的重复,难于协调两种制度的职能,加之生师比问题突出,因而不适宜采用。

而英才导师制由于其覆盖面过小,闲置和浪费了导师资源,因而也不适宜采用。

相对而言,年级导师制由于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大学生活适应、学习方法、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克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加之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就不再需要配备导师了,因而比较适宜。

同时,为求得导师制的良好效果,应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如利用电话相互联系或网上交流、导师经常下寝室、学生经常登门请教等加强学生与导师间的交流与了解,为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导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学习兴趣和个性特征,制订并实施具体计划,通过导师论坛、专题讲座、谈心交流、学业辅导等形式,采取集中和个别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此外,在指导要求上,既要倡导导师找学生,也要要求学生主动找导师,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以增强指导实效。

(二)强化导师队伍,明确导师职责
在进行导师筛选的过程中,挑选专业业务好、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老师担当本科生的导师是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几年,随着我校扩大招生,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但与此相对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却严重滞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本科生导师的数量不能适应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要求。

为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应严格控制学生规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以稳定导师队伍,激发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适当招收部分在读研究生来充实导师队伍,使师生比保持在理想状态。

此外,应明确导师职责,这既是加强导师工作管理的必要手段。

也是衡量和考评导师工作的客观依据。

具体而言,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大概分为以下几项:一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计划,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选课过程给予指导。

二是定期组织学习讨论,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情况,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三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充分地发展。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评体系
一是学院应建立导师培训制度,提供有关信息,使导师懂得如何去导。

如为保证导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选课,教学管理部门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导师集中学习学分制的有关管理规定,使导师了解学分制的管理模式、选课过程的操作;学院和各系可组织导师学习,使其了解本专业培养计划,熟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与选修课等课程的安排情况;学院可为导师提供所指导学生的有关信息,如学习、奖惩、家庭情况,以便于导师因材施教;学工部门应向导师发布毕业生就业行情及市场信息,以方便导师为学生就业出谋划策。

二是完善导师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具体考评办法,对导师在任期内的德、能、勤、绩定期进行考核并记入档案,对导师的考核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要把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和奖酬金结合起来。

学校可设立本科生导师奖励基金,对工作突出的优秀导师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认真履行导师职责、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加强教育管理,甚至取消其导师资格。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体制,采取灵活多样的监督方式,如在学工或教科办设立意见箱,向广大学生做定期导师成果调查,接受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批评;加强监督网络,拓宽监督渠道,保障言路畅通等。

[参考文献]
[1]李达轩,曾凡东.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3-06-06.
[2]周萍,樊如放.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20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