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
一、单选题
读“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 ~(2)题。
1. 下列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abcd
B. 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dacb
C. 位于南半球的是bd
D. 位于北半球的是bc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bc
B. 四地可能位于同一纬度
C. 四地可能出现在一个大洲
D. 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bcd
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读图,完成(1) ~(2)题。
3. 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 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 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 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 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4. 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5. 关于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表述正确的是()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各纬度带的表现相同
B. 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
C. 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
D. 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相同
6. 世界上由沿海向内陆分异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A. 北美大陆
B. 南美大陆
C. 亚欧大陆
D. 非洲大陆
7.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8. 图5-8是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其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A. B.
C. D.
图5-8 山地垂直带谱图
9. 关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正确叙述是()
①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②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产生,主要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③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
④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仅在低纬与高纬地区表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读图5-4,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图5-4 坡向与自然带
A. 40°S
B. 30°N
C. 0°S
D. 10°S
二、双选题
11. 决定山地垂直地带性带谱多少的主要因素有()
A. 山地的海拔高度
B. 山地的相对高度
C. 山地的纬度位置
D. 山地的海陆位置
三、综合题
12. 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图”,完成下列各题。
珠穆朗玛峰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__,原因是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判断天山博格达峰A、B两坡坡向:________是南坡,________是北坡。
(4) 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______________。
造成三山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数量比北坡________,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 — 2.CD 依据同一自然带在南北坡的分布差异可知,a、c山地南坡热量优于北坡,说明南坡为阳坡,两山位于北半球,而b、d则位于南半球。
四地纬度的高低可由基带类型来判断:a、b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带,故位于温带地区;c基带是针叶林带,位于寒温带地区;d
基带是高山草甸,位于极圈附近。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故a、b山北坡为迎风坡,c、d山南坡为迎风坡。
3 —4.CB 第(1)题,由图可知,山地降水量从山麓开始,随海拔升高而递增,到达一定高度时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不明显,甚至开始下降。
降水量最大值所在高度在四个地区山地上不相同。
降水量垂直变化与气温垂直变化不一致,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③。
第(2)题,温带荒漠带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结合图示山地山麓的降水量可得出答案。
5.C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水分条件限制,在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
所以可以排除A;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所以B不正确;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以热量为基础,而垂直地域分异是因为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造成的,所以不一样。
排除D。
引起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二:一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一是出自地球本身的地球内能。
前者造成地带性,后者造成非地带性。
6.C 由沿海到内陆分异最明显的地区是中纬度地区,所以题目中表现最明显的应该是中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地区,也就是亚欧大陆。
7.C 该题考查的是山体的垂直地带性知识。
8.D 北半球暖温带的山地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而从B、D中选。
而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
在坡向的影响下,同海拔的南坡热量较北坡多,故同一自然带南坡的海拔略高,北坡略低。
9.B ②③是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产生的原因。
从自然带更替来看,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的自然带更替是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而不是沿纬线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但在其他纬度的某些地区也有体现。
10.B A和D位于南半球,同一自然带在南北坡的海拔应有所差异,北坡海拔高,南坡海拔低;C位于赤道上,同一自然带在南北坡的海拔差异应很小;因此,A、C和D错误。
B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在坡向的影响下,同海拔的南坡热量较北坡多,故同一自然带南坡的海拔略高,北坡略低,即阳坡略高,阴坡略低;但若是积雪冰川,则要考虑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的差别,一般海洋性冰川海拔略低。
11.BC 决定山地垂直地带性带谱多少的因素有山地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较大的山体其自然带的带谱较多。
山地的海拔高度的高低不一定决定自然带带谱的多少,如青藏高原上海拔5 000米的山地,其相对高度仅为1 000米,其自然带带谱明显低于同纬度平原地区海拔2 000米山地自然带带谱,这是平原地区的相对高度较大的缘故。
其次山地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山地基带的起点,纬度愈低,相同相对高度山地的带谱愈多。
山地的海陆位置也能够影响自然带带谱的多少,距海洋近,降水量多,带谱较多。
但是主要影响因素为山地的相对高度和山地的纬度位置。
12. (1)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低
(2)高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温度高
(3)A B
(4)天山博格达峰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5)多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处于向阳坡和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气温高,湿度大,水热条件好。
以下内容请删除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
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
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
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
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
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
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
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
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
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
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
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
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
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
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
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
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注重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衔接。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
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
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