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史 06宗教改革与其影 101理性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主義
壹理性主義興起的背景
一對宗教爭端的反感:
十六世紀的宗教家及政治家都相信絕對的真理是可得的,而為了堅持自己所肯定的真理,不惜訴諸戰爭。

結果宗教戰爭如德國的三十年戰爭(1618-48)、英國的清教徒革命(1640-60)、法國天主教與預格納派的鬥爭等,使歐洲死了上千萬的人。

進入十七世紀後,人們漸漸對宗教爭端反感,主張寬容,也對啟示性的真理起懷疑之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轉向自然與理性。

二科學的進步:
科學的發現使人認為與其在教義上作無謂的爭論不如運用理性來理解自然來的有成果。

近代幾位重要的科學家及其發現:
(一)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1473-1543):
A.發現:太陽中心說
他發現亞理士多德和托勒密(第二世紀亞歷山太人)的地心說的理論不能解釋許多新的天文觀測結果,因此他提出太陽中心說。

B.著作:
《天體運行論》Derevolutionibusorbiumcoelestium(Nuremberg:1543),1530年即完成,在死前才出版。

(二)伽利略(GalileoGalilei,1564-1642):
A.發現:
用望遠鏡研究天體運動以佐證哥白尼。

並發現太陽黑子,證明天體並非完美無缺。

B.著作:
最主要並引起最大爭論的出版是《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宇宙論的對話》DialogueConcerningtheTwoChiefSystemsoftheWorld:PtolemaicandCopernican(Dialogue,1632)。

C.結局:
在他好友教宗烏耳班八世手下被審判,在生命威脅下口頭自白錯誤,被教廷定為異端,遭終身軟禁。

一九九二年十月三十一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發表演說,承認當出審判伽利略時的神學顧問犯了錯誤。

但他並未承認教會定伽利略是異端是錯了。

(三)牛頓(IssacNewton,1642-1727):
A.發現:
以機械式的因果關係解釋萬物的運動。

(1)三大運動定律
慣性定律、F(力)=M(質量)A(加速度)、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2)萬有引力定律
引力與二物體的質量之乘積成正比,與二者之距離平方成反比。

B.著作:
《數學原理》(Philosophiaenaturalisprincipiamathematica,1687)。

貳理性與經驗哲學
一理性主義
(一)笛卡兒(ReneDescartes,1596-1650):
A.著作:
方法論(Discoursdelaméthode,1637),默想錄(Meditationesdeprim
aphilosophia,1641),原理篇(Principiaphilosophiae,1644)。

B.主張:
人可以懷疑一切,但當他正懷疑之時,他不能懷疑「他正在懷疑」這個事實。

「我思故我在」。

這一確知可作為哲學推理的基礎。

(二)斯賓諾莎(BaruchSpinoza,1632-77):
主張:一元論及泛神論。

(三)來布尼茲(GottfriedWilhelmLeibnitz,1646-1716):
主張:
A.單子說:每一單子以不同清晰度反映整個宇宙。

B.最好可能世界。

C.人藉天賦觀念(innateideas)之辨明而得知識。

二經驗主義者:
(一)洛克(JohnLocke,1632-1704)
A.著作:AnEssayConcerningHumanUnderstanding(1690)。

B.主張:
(1)否定天賦觀念之說。

(2)所有知識都源自於經驗。

人的心靈起初只是一張白紙。

(二)柏克來(GeorgeBerkeley,1685-1753):唯心論
Esseestpercipi(存在就是被感知)。

萬物是因人的感知而存在。

若無人感知,萬物就不存在。

上帝的感知使萬物恆常存在。

(三)休謨(DavidHume,1711-1776):懷疑論者
主張:他否認人可以知道萬物的真象,人所知覺的,不過是透過五官所得的「現象」(phenomena)。

因果律不過是人的習慣性聯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