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历史课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D
2.“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大规模国防、
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
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
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
2.“文化大革命” 过程 1966年发动,1976年结束
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 性质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ຫໍສະໝຸດ 、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由史料深化认知 材料一 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 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 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 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 [探究1] 上述材料反映了经济建设中的什么现象?有何影响? 提示:现象: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影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 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材料二 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明确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 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 社”。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实行“以供给制为主”的分配制度,推行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采取大兵团作战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并实行“生 活集体化”,大办公共食堂。人民公社在轰轰烈烈地办了一两个月后,原来宣传 的许多优越性很快走向反面,“干不干,三餐饭”“出工不出力”,许多人坐起了 “共产主义大船”。
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核心问题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 问题。 (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 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2.失误的原因 (1)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集权主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 薄。 (2)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 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3)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 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4)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使人们容易产生加速 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练小题巩固落实
1.(2021·福建高考)1973—1978年,在我国对外引进的成交金额中,用于成套设
备的占80%以上。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多引进制造技术和专
利”的方针。这一转变旨在
()
A.调整进口商品结构
B.拓展对外开放的合作领域
C.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D.提升国有企业的制造能力
解析:据材料“1973—1978年……成套设备……1979年4月……多引进制造技术 和专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以提升国有企业的制造能力,故选D项。
(2)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它为 中国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 神动力。
主题整合(一)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由教材理清史实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成功探索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_经__济__文__化__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
关于正
政治生活的主题
确处理 人民内 部矛盾
①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影响 ②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
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2)曲折失误
表现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 义建设 总路线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_经__济__文__化__落后 状况的普遍愿望
评价
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 因素,导致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3)调整提高
时间 1960年冬开始 内容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_巩__固___、充实、提高”的方针
①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 以来最高水平。 意义 ②1964年,“四个现代化”伟大目标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 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3.经验教训 (1)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把 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2)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 适应。 (3)国民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 备力量,并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4)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5)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内容
中共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
八大
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工__业__国__
是我国建设__社__会__主__义__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全面建设社 意义
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续表
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
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 课标深意解读
二 核心内容把握
[建构知识体系]
[熟记关键语句] (1)1956—1976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其突出的特点是探索、曲折和发
展。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既取得了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等失误和曲折,但发展是第一位的,占据主流方面。这其中的经验和教训都是 我们的宝贵财富。
[探究2]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应如何认识? 提示:历史现象:反映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负面影响。 认识:人民公社制度除在大规模上调动人力、物力进行生产有一定优越性外, 从总体来看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脱离社会实际的,是违背生产关系调整必须与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一基本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 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