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探究题
1.科学研究表明:电脑显示器、手机等数码产品会发出大量蓝光。
长时间的蓝光
(390nm~760nm)照射会诱发致盲眼病。
其中又以波长为415~455nm之间的高能蓝光对视网膜的危害程度最大。
(1)根据图甲所示,有害短波蓝光不同于A、B波蓝光的是它能依次穿过________,从而导致视网膜细胞衰亡。
(2)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色带。
据此,选取了一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实验,请画出蓝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大致图像。
_______
(3)并不是所有的蓝光都是有害的,其中有部分蓝光有调节生物节律的作用。
下图是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2.如图1所示的玩偶,脚部能在弹簧的作用下上下振动。
细心的小明发现,玩偶脚部每振动一次的时间好像差不多,果真如此吗?
为了研究弹簧振动快慢与所挂重物质量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测出一个钩码质量,在某一轻质弹簧a 下端挂一钩码,上端固定;把弹簧拉伸到适当距离后放手,让钩码上下振动(如图2所示);测出振动30次所需时间t ,算出每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30t ;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重复步骤2、步骤3;将数据采用描点法绘制出轻质弹簧a 每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即振动快慢)与所挂重物质量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如下问题:
(1)在该实验中,除了图2所示的器材以外,还需用到的测量仪器________;
(2)当物体运动到最低点A 时,此时物体的受力情况是______;
A .只受到重力
B .弹簧拉力大于重力
C .弹簧拉力等于重力
D .弹簧拉力小于重力;
(3)分析图3,可以得到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
(4)该实验研究有什么具体应用呢?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发现在太空中,人们常用的杆秤、天平等测量质量的仪器都会失效,但是同一弹簧和物体,在地球上或者太空中的振动快慢却是相同的。
如果用上述实验中的弹簧在太空中测量某个水果的质量时,弹簧振动30次所需的时间为15秒,则该水果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不同地砖的粗糙程度相同吗?同学们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方案,请你补充完整。
(1)甲: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木块在不同的地砖上作________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来比较它们的粗糙程度。
(2)乙: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另端用同一木块压缩弹簧至最短后释放,弹簧恢复到原长后木块离开弹簧继续在地砖上向右滑动(如图)。
①该方案是通过比较_______来判断地砖的粗糙程度。
②若实验过程中,木块均滑出地砖,请说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___。
(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角度考虑)
③当木块滑动的速度达到最大时,其所受弹簧的弹力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地面对它的摩擦力。
4.光在其中传播速度快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光在其中传播速度慢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的情况与光在其中的速度有关。
下面表格给出了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图给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再从水进入玻璃,最后从玻璃再次进入空气的光路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光在其中传播速度(m/s)
空气3×108
水 2.25×108
玻璃2×108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光从水射入玻璃,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相对玻璃而言,水属于_____介质(填“光密”或“光疏”)。
(3)结论: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____入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当他按照如图1位置固定好蜡烛和光屏,然后左右移动凸透镜,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均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_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方(选填:“上”“下”“左”或“右”);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
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0L,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
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____L(选填“>”、“<”或“=”)。
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_____(用0L、L表示)。
6.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滑动或滚动状态有关。
请自行选择小车、细线、弹簧测力计、砝码和透明胶带等器材设计实验,研究小车摩擦力大小与滑动和滚动状态之间的关系,请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
7.下图是小明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此实验是根据____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8.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绷紧程度等有关。
于是他做了以下探究:
(1)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绷紧程度相同。
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__两弦线做实验。
(2)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请你根据图2判断,在绷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 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低的是按住________点。
9.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________(选填“A1”“A2”或“A3”)。
10.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厘米2030405060
影子长度L/厘米3015107.56
(1)实验中短木条影子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影子长度L________。
(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
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保持相同的变量有________。
11.小金用未知焦距的凸透镜1个、蜡烛,光屏、光具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甲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
(2)如图所示实验中小金将烛焰移至5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屏上得到_____实像(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缩小、正立放大)
(3)不改变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将原来的透镜位置换上一块焦距稍大些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此时在凸透镜与蜡烛间安放一块适当的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这个过程模拟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矫正。
12.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
如果1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原因是_____。
(2)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_____。
(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
(4)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13.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如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比较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当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应进行调节;(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已知其中一杯为水,另一杯为盐水),如图乙和丙所示,他发现图乙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由此确定图_____(选填“甲”或“乙”)杯子中盛的是水,理由是_____
14.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先把一个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折叠的半圆形的屏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此屏由两个大小相同的扇形面E、F连
接而成,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屏上的直线ON为屏F可绕其转动的轴线,且垂直于镜面。
使一束光贴着屏E沿AO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就可以通过反射光OB的情况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在图甲所示的情景中,若使一束光贴着屏F沿BO射到O点,则经镜面反射后的光将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选填“可逆”或“不可逆”)。
(2)如图乙所示,若以轴线ON(法线)为轴,在水平面内将屏F向后转动,则在屏F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3)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
15.龙游发糕是浙江省龙游县的特产,其成品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黏而不粘,堪称江南一绝。
小乐在学习了发酵技术后,也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以下是他的制作过程:
材料用具:面粉、鲜酵母、糖少许、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方法步骤:
(1)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
(2)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
(3)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搅拌。
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
将面团放在温既的地方发酵4〜5小时。
(4)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
(5)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鲜酵母中含有酵母菌,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2)用温水将酵母化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方法步骤④中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发酵的面取少量放入清水中,取一滴制成临时装片,发现酵母菌上有如图的芽体,这是酵母菌在进行______生殖。
(5)小乐将和好的面团分成两半分别为甲和乙,甲随手放到碗中,乙晒干放在密封袋内,一段时间,你认为会发霉的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探究题
1.角膜、晶状体、玻璃体随着波长的增加,莴苣
种子的萌发率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再减小到0
【分析】
(1)根据图甲了解眼球的结构,然后从右到左依次描述即可;
(2)根据图乙确定凸透镜对红光和蓝光的偏折能力大小,然后根据“偏折能力越大,光线与主轴的焦点离凸透镜越近”的规律作图即可;
(3)根据图像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
(1)[1]根据图甲所示,有害短波蓝光不同于A、B波蓝光的是它能依次穿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从而导致视网膜细胞衰亡。
(2)[2]根据图乙可知,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小,对蓝光的偏折能力较大。
当与主轴平行的红光和蓝光经过凸透镜后,凸透镜对蓝光的偏折能力大,所以蓝光与主轴的焦点比红光的焦点离凸透镜更近,如下图所示:
(3)[3]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图像关系可知,随着波长的增加,莴苣种子的萌发率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再减小到0。
2.天平和秒表 B 同一根轻质弹簧,所挂物体的质量越大,振动越慢 100
【分析】
(1)根据实验过程要测量的物理量选择测量器材;
(2)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
(3)根据图3分析弹簧振动的快慢与质量大小的关系;
(4)用总时间除以振动次数计算出弹簧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表格确定对应的质量即可。
【详解】
(1)[1]在实验中,还要测量砝码的质量和振动的时间,因此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天平和秒表。
(2)[2]钩码下落的过程中,开始时弹簧的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做加速运动;当弹力和
重力相等时,合力为零,加速停止;当弹力大于重力时,合力向上,做减速运动;因此当物体运动到最低点A 时,此时弹力最大,且弹力大于重力。
故选B 。
(3)[3]根据图3可知,当钩码的质量增大时,振动一次的时间不断增大,即振动的越来越慢,那么得到的结论就是:同一根轻质弹簧,所挂物体的质量越大,振动越慢。
(4)[4]弹簧振动一次的时间为
15s 05s/30=.次次
根据图3可知,此时物体的质量是100g 。
3.匀速直线 木块在地砖上滑动的距离大小 在木块上面放等质量的物体、在木块外包上相同的棉布等 等于
【详解】
(1)[1]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木块在不同的地砖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即通过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来比较它们的粗糙程度;
(2)①[2]实验中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大小来反映地砖的粗糙程度,运用了转换法;
②[3]若实验过程中,木块均滑出地砖,说明摩擦力较小,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可以在木块上放重物;或在木块外包上相同的棉布等;
③[4]当木块滑动的速度达到最大时,其所受到的弹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小于 小于 光疏 小于
【解析】
解答:(1)由图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射入玻璃,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因此相对玻璃而言,水属于光疏介质(3)由图可知,光在玻璃中和在水中的折射角都小于入射角,因此可得出结论: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点睛:要解决此题,需要认真观察光通过不同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的变化,找出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同时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5.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倒立放大 上 倒立缩小 < 02L L -
【解析】
【详解】
(1)[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有可能是因为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 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
[3]由于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则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
(3)[4]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 处(图中未标出),相当于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根据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当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时,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所成像应该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4)[5][6]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0L ,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 间的距离为L ,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2f U f <<,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L <;当凸透镜移至B 位置时,因为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屏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B 的距离应为L ,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 、B 之间的距离:
02s L L =-
6.见解析
【详解】
实验步骤为:
①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测力计示数; ②将小车车轮朝上,重复步骤①,读出测力计示数;(或:用胶带固定车轮,重复步骤①,读出测力计示数;)
③比较两次示数大小关系;
④在小车上依次增加砝码,重复上述实验3次;
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7.二力平衡 变大 没有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分析】
(1)当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可知,此时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摩擦力的变化;当测力计的示数为3N 时,木块做加速运动,此时它受到的不是平衡力,即拉力F f >;
(3)分析乙、丙两个实验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然后根据控制变量法得到结论。
【详解】
(1)[1]此实验是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那么它受到的静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即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变大。
[3]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N ,他操作中的错误:没有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3)[4]乙和丙实验中,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相同,毛巾的接触面更粗糙,因此测力计的示数更大,那么得到结论: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8.a 和b B
【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确定保持不变的因素和变化的因素,据此选择对照实验;
(2)将三点进行比较,琴弦最粗、振动部分最长的音调最低,琴弦最细,振动部分最短的音调最高,据此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
(1)[1]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就必须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和绷紧程度相同而改变粗细,则应选择a和b两弦线做实验。
(2)[2]在A、B、C三点中,当按住A点时琴弦最细且振动部分最短,因此它发出音调最高;B点时琴弦最粗且振动部分最长,因此它发出音调最低。
9.等效替代法不能 A2
【分析】
(1)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2)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判断。
【详解】
(1)[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2]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3)[3]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2。
10.光沿直线传播变短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
【分析】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子长度的变化;
(3)点光源的高度、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短木条的长度,都会影响影子的长度,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确定保持不变的量。
【详解】
(1)[1]实验中短木条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它的高度H不断增大,而影子长度L变短。
(3)[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
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保持相同的变量有: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
11.10cm 倒立缩小凸透镜远视
【详解】
(1)[1]由图甲知道,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60.0cm-50.0cm=10.0cm
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2]由图可知,当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5.0cm刻度处时,则物距
50cm-5cm=45cm
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3][4]不改变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将原来的透镜位置换上一块焦距稍大些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此时在凸透镜与蜡烛间安放一块适当的凸透镜,即远视镜片,这个过程可模拟远视眼的矫正。
12.位置 1 见解析大小是否相等玻璃板没有和平面垂直不能
【详解】
(1)[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3]玻璃板的两个反射面都可以成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像距离越近,这样测量误差越小,所以选择1mm厚的两块玻璃板。
(2)[4]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5]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6]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13.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平乙金属盒浸入液体中较深,但压强小
【详解】
(1)[1][2]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被测压强越大。
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2)[3][4]由图乙和图丙可知,图乙中金属盒浸入液体中较深,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压强小,由p=ρgh可以判断出乙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丙中液体密度,图乙中杯子中盛的是水。
14.可逆不能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
【详解】
(1)[1]根据实验现象知道,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2]在甲图中整个半圆处于同一平面所以能够在屏F上看到反射光。
而图乙中入射光在光屏E上面,由于光屏F向后折之后与光屏E不在同一平面,所以,F上不能找到反射光线。
(3)[3]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正确的做法是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
15.酵母菌有成型细胞核,细菌没有便于酵母菌与面粉混合均匀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出芽甲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如蒸馒头、做面包要用到酵母菌,思考答题。
【详解】
(1)酵母菌属于真菌,与细菌最大的区别是有真正的细胞核,而细菌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
(2)酵母菌是有活性的,需要适宜的温度,要用温开水将酵母化开,便于酵母菌与面粉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