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减退,学习动力欠缺,严重损害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教科院成立调研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专项调研,对5所学校的3至6年级的
14个班级、68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分别涉及在校时间、作业情况、规范教学、课业负担、睡眠质量、学习压力等方面。
调研小组对686份学生有效
问卷认真细致地进行了数据统计,科学严谨地分析了小学生课业负担状况。
一、现状及分析
(一)睡眠时间短
小学生的睡眠状况不容乐观。
约有48.2%的小学生自我感觉睡眠不足; 23.5%的小学生睡眠质量很差;只有28.3%的学生达到了10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
(二)作业量较大
(三)考试次数多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过于看重考试、关注分
数的现象依然存在。
调查组了解到,小学生每学期一般有2-8次的大小考试。
单
元教学结束,有单元考试;学期中途有期中考试;学期结束有期末考试;而毕业
班的考试就更多。
(四)学习压力大
调查中发现,即使有些学校坚持对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做“减法”,也遭遇家长的“加法”行为,52.2%的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有偿家教,其中大多数并非出于自愿。
除了文化课的补习,部分小学生还参加了琴、棋、书、画等“特长”的学习,无形中
加重了学习负担,导致学习压力过大。
上述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种种表现引起了调研组的深刻反思,仔细分析,形成意见如下:
(一)不完善的评价制度是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
“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口号喊了多年,迟迟不能减轻反而越来越重的症结在
哪里呢?在于应试教育下不完善的教育评价制度。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套相对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以前的评价制度都只把学生的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作为检验学校、老师、学生的唯一标准。
在这种利益驱动之下,学校将自身发展的压力不断下放至教师,教师的工作考核压力不断增加,部分教师又将压力传导给学生,导致教师不断增加学生的作业量和学习的强度、难度。
(二)陈旧的教学方式是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
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理解不深不透,难以做到精讲精练,习惯于讲授式教学,热衷于“堤内损失堤外补”,持续不断的补课,大
量作业的布置,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再加上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年终测评,使得这些教育思想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师不得不通过重复繁琐的“题海战”,接二连三的考试来力求提高学生的分数,从而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
(三)传统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动力因素
(四)脆弱的心理素养是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潜在因素
小学生在学习心理方面的问题同样也是造成课业负担过重的内在原因。
学生学习苦不苦、负担重不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主观感受。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需要、兴趣、态度、动机、情绪等心理过程,需要的有无、兴趣的高低、态度的优劣、动机的强弱以及情绪的好坏等直接影响着完成课业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完成课业的心理感受。
通过调查,全区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
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使其轻松愉快、身心健康地成长呢?三年来,全区各级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
二、措施及成效
(一)教育局高度重视,严格规范管理
针对调研结果,教育局结合区域教育发展的特点,在规范学校的课程建设、执行课时计划、落实减负措施等方面陆续推出了长效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
同时,教育督导部门也十分关注学校的依法自主办学,通过督导评估的导向和具体标准,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目标的实现,进一步运用发展性教育督导理论,结合实际,完善以学校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的发展性督导评价运行机制。
教育督导部门每学期都下到各校进行督导、评估,对学校的教学方向、课堂教学水平、教师的备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特别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把课程建设列为重
点关注内容,加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方面的督导检查。
引导学校规范课程管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科院精心安排,促进教学高效
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业负担程度。
根据减负的需要和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教科院把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他们以“活动推动”为主要思路,设计了一系列兼具激励性和驱
动性的活动,切实将“高效”的理念落实到课堂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1.聚焦常态,达标创优
从2022年到2022年,教科院开展了“课堂教学达标创优”活动。
三年里,共验收
了16所中学、27所小学,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校。
每到一所学校,他们采取随机抽签,随堂听取覆盖所有学科、覆盖70%教师的课
堂教学,聚焦常态,及时反馈,评定等级,拟定评价报告,并对合格者现场授牌,优秀者大力表彰。
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认识得到了提高。
围绕《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各校都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和讨论。
有的学校邀请了专家讲座,有的学校开设了教师论坛,有的学校举办了读书活动,有的学校开展了教育观念辩论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
教师的认识,扩展了教师的视野。
二是队伍素质得到了提升。
各校都制定了详实的“校内达标创优计划”,切实付诸实施。
通过几轮的校内岗位练兵,锤炼了队伍,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是教学管理得到了加强。
评审委员会每到一所学校,除了听课、评课以外,还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包括观察处室建设、了解教学人员配备、查看教学管理制度、翻阅教研原始记录等,通过掌握学校教学管理信息,进行现场指导,规范了学校教学管理。
2.深化内涵,乘势而上
2022年6月,区教育局经过认真研究和广泛讨论,决定在全区中小学开展“课内
比教学”活动。
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开展全员“说教材”技能比武活动;二是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活动从教研员和教师两个层面同时展开。
(1)国家级专家引领
在全区“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启动仪式上,教育局聘请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
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作了《怎样深入把握课标和教材》的专题讲座。
(2)教研员率先垂范
区教科院以“课内比教学”为契机,迄今已举办5届“教研讲坛”活动。
围绕“课程标准解读”、“本学科如何说教材”、“教研工作如何创新”等专题,所有教研员利用假期自
主研修,开学前在“教研讲坛”集中展示,从而搭建了教研员交流展示的平台,为下
基层进校指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全员参与校本研训
各中小学统一行动,每学期都开展校本研训。
教育局长要求各校以“课内比教学”为
契机,“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个家庭”。
努力锤炼基本功,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比武锤炼技能
经过专家引领、教研讲坛、校本研训等环节,区教科院分别组织了全员“说教材”技
能大比武及全区“高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首先,区教科院布置了《“课内比教学”之技能比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实施方
案;接着,分学段分学科由教研员确定1至2名教师在全区进行了“高效课堂”教
学展示即“典型引路”;然后,各学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教师全员参
与;最后,教科院组织全区“高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所有参赛选手分学段统一编组集中观摩展示。
教学比武做到了“三公开”:向教育局、学校、教师公开;向区委、政府公开;向家长、社会公开。
在区级高效课堂教学比武的基础上,推荐优秀教
师参加了全市“课内比教学”活动,成绩在市综合排名第一。
3.“有效作业”,切实减负
合理布置作业是“减负”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优选作业,讲究作业的质量和科学。
从2022年开始,教科院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开展有效作业研究,以解决现
实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科学调研,追寻课题研究的“根”
针对有效作业研究,区教科院启动了“小学作业情况调查与分析研究”。
编制了小学
语文、数学作业现状调查问卷,深入到城乡11所小学对三至六年级近700名学生
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作了相关的统计与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他们把研究目标定位在:以作业研究为突破口,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轻负高效”的作业设计与布置、作业批改与管理新思路、新途径,构建符合
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科作业体系,让作业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同时,他们围绕有效作业研究涉及的几个方面,结合全区教育发展状况和学校实际,展开了一场大学习、大讨论。
经过认真讨论和分析,提炼出5个核心问题:新课
程背景下小学作业的功能是什么?当前小学作业的现状如何?如何实现作业的有效设计?如何实现作业的有效批改?如何实现作业的有效管理?同时,将5个问题
转化为5个相应的子课题。
前两个课题由教科院与小学语文、数学两个专业委员
会合作研究,后3个子课题下发到学校,由各校根据本校需要自主选择和申报,
最终将城区16所小学分成3个子课题系统、10个子课题小组。
这样就形成了带
有沙市特色的“总课题组——子课题组——成员校”三级教研网络。
(2)区域联动,把握课题研究的“法”
“有效作业的研究”作为一个系统,涉及面广、要求高,单靠个人和一所学校的力量
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必须借助团体力量。
因此,组建研究共同体,坚持校际教研,实施校际互动非常必要。
经过协调,他们将申报的16所小学分成三个片区,采取联片的形式,每个片区至
少有2——3所校本研修力量强的骨干学校,这是有效作业研究的“点”,其他学校
是“面”,点面结合,联片推动。
开展课题研究,专家引领必不可少。
全区统一安排省市区明星教师、学科带头人担任相应的子课题研究责任人,帮助他们选定研究方向和研究专题。
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各子课题组,具体研究以组为单位展开。
各子课题组根据总课题组的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做到有计划、有安排,确保研究实效。
总课题组两个月召开一次研讨例会,汇报交流子课题组的有效做法和研究成果,探索解决研究中的问题或困惑。
在交流中实现经验成果共享,在研讨中提升研究水平。
自2022年启动以来,“有效作业研究与实践”已经走过了五年历程,积累了不少的
科学做法和鲜活经验,形成了一批带有规律性的研究成果。
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他们坚持以教材为根,科学设计作业;以学生为本,规范
作业布置;以发展为先,完善作业批改。
通过案例研究的载体,现已形成“基础性
练习设计——教材重点练习分析与处理”的案例近百篇,编制“拓展性训练材料——
创新思维讲义”30余篇,推出三种“作业批改方式研究案例”。
他们努力打造小学数学网研平台,成立网络研究管理团队,制定网络教研管理细则,确保网络互动交流的有序推进。
不少研究成果相继刊发在吉星博客,点击率已突破两万人次,为教师备课和教学提供了便利,减轻了教师工作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他们还主动请缨,亮相省级网络研究平台——空中课堂。
2022年3月19日晚
上八点,来全省各地及省外的近四百名小学数学教师,相聚小数网络教研平台——“空中课堂”,共同参与小学数学“有效作业研究与实践”主题研讨活动。
全国著名
特级教师、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莉老师全程参与活动,她对小学数学研究团队“有效作业”研究课题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选题精准、切中时弊;方法科学、卓而有效;成果丰富、值得推广。
2022年6月和7月,《湖北教育》连续两期以大量篇幅刊载了课题组三篇研究成果,并把教育局长的文章作为卷首语刊发,对*市的有效作业研究给予了高度赞誉。
通过课题研究,他们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还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
“有效作业”课题研究无疑为小学生科学减负提供了丰富的理
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十年磨一剑”。
教科院以教师队伍培训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策略,精心设计了一
系列激励性强、驱动性实的活动,切实有效地减轻了小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
(三)学校因材施教,坚持“控量增质”
全区各小学都根据国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相关规定,结合本校工作实际,认真自查,具体表现为:
1.严格控制“量”
(1)确保课程、课时的“量”
各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保
证专课专用,严禁占用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补习其他文化课,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及活动质量;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
(2)合理安排在校时间的“量”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每天不超过6小时,保证学生课余休息时间及自主活动时间。
(3)严格控制作业的“量”
各校加强了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管理,严格控制课外作业的难度和总量。
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五、
六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协调。
各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教辅用书管理,严禁学校和教师向学生推荐或推销任何教辅材料,不为学生购买教辅材料提供服务,严格执行“一科一辅”的规定。
2.积极提高“质”
(1)修订评价标准
各校建立了科学的、符合课改精神的质量评价体系。
年终考核中,备、教、改、研、辅、考都作为教师评价的内容,各占一定分值,期末成绩只作为对教师评价的一部分,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各校将各种与学科有关的活动设定分值,纳入教师考核。
学校教学部门、教学干部对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调研、指导、监控、评价。
对减负工作成绩突出的年级、教师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做好减负增效案例的交流推广,并将减负情况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评。
(2)优化教学管理
不少学校积极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加强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如大赛巷小学结合《构建审美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课题研究,优化教学
管理,有效实施了“一二三四”的听课模式。
即在听课中坚持“一问”(随机调查学生
平时学习情况)、“二查”(查备课本、作业本)“三看”(看学风、看习惯、看教学
效果)、“四总结”(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总结存在问题,总结改进措施和意见、
总结教学规律)。
(3)细化作业管理
不少学校开展了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细化作业的管理和评价,明确规定每个年级的作业时间和作业种类,把作业设计作为重点研究内容。
*小学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改编、原创高质量的作业,依据学情分层布置作业,做到“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作业必改,批改必讲”。
(4)开展多元评价
不少学校积极探索开放性、研究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的评价,同时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权重。
如*小学每学期都组织“学科创新活动”,即以语、数、英、科、体、音、美等学科
为单位,组织各年级的学生以讲坛、游戏、竞赛、辩论赛、文艺表演等形式开展大型活动。
活动前,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报刊等方式学习、搜集相关的知识;活
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活动后学生自发地写心得、收获。
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了学科知识,也培养了信心与能力。
(5)形成家校合力
*小学通过家长会和告知书的方式将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向学生和家长公布,提高
了家长对学校办学的参与度。
学校对学生的课外休息时间、睡眠时间进行调研,并与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小学还将家长请进校园,听(听课)、看(看活动中孩子的表现)、议(评议学
校教育教学工作)、谈(召开家长委员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填写《情况反馈单》,提出对班级教学和学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三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及各学校在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为了客观真实地了解“减负”情况,2022年6月,调研组再次对全区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
如下:
本次调查不仅抽取8所小学23个班的114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还对4所学
校的174名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
综合来看,前后两次调研中既有规模大的学校,也有规模小的学校;有城区学校,也有乡镇学校;有示范学校,也有一般学校。
因此,样本具有辐射性。
在第二次调研选取的学校和学生中既有以前被调查的学生,也有新增加的对象。
问卷内容既有第一次调研的题目,也有新增的调研内容。
因此,样本具有对比性和科学性。
两次调研过程中,学生、教师均采取不署名方式独立完成调查问卷。
调研结束,调研小组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
因此,样本具有真实性。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校能根据区教育局下达的减负精神和减负要求把落实“减负”
与改进管理、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教研组建设、改善师生关系、推进校园文化活动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我区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得到了很大改进。
调研结果显示,现在89%的小学生平时完成课外作业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作业量得
到了很好的控制。
能达到10小时充足睡眠时间的学生比例由第一次调研的28.3%
上升到84.3%,学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得到非常大的改善。
在“学习的压力是
否主要来自于作业太多”的调查结果也由第一次调研中的56.6%下降到18.4%。
在“你认为现在学生课业负担是否过重”的调查中,89.9%的学生认为不重,比第一次
调研中的48.2%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91.9%的教师也认为现今的小学生的课
业负担并不重。
可见,我区几年来的减负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各学校的减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通过两次调研,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聘请家教、参加校外辅导的学生比例由第一次的52.2%上升到了第二次的58.7%。
可见,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在教师问卷调查中,有9.8%的教师认为学校不按课表上课,体音美等学科有时被占用。
三、问题与对策
(一)盘点问题,科学分析
三年来,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问题得到很大的改观。
但不可否认,一些突出问题还须寻求破解之策。
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主要表现为:
1.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差异是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客观现实
通过两次调查问卷,我们看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课业负担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学校主流价值观对学业质量的判断倾向。
有的学校在全面质量观上已经坚定地迈开了步子,在抓课堂质量的同时,在校内推行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将师生从单纯的分数评价下解放出来。
有的学校还处在观望之中,仍然抱着分数、抱着题海不肯放手,不敢放手。
城乡之间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师资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师资相对较为薄弱的乡镇学校依然采取题海战术;二是不少家长仍然强行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2.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的失衡是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问题
历经课改多年,从各级部门到教师个体,教育观念都发生着可喜的转变,但是教师队伍中一些客观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制约。
其中较为明显的有两点:
其一,教师队伍年龄老化。
在问卷学校在编在岗的教师中30岁以下的教师仅占1.2%。
教师年龄老化,直接制约队伍活力,一些凭经验应付教学,抱着老思想老做法不放手的现象仍然存在。
其二,学科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科学、音美、体育等综合学科缺少高素质的专任教师,这些极受学生欢迎和喜爱,丰富和滋养学生生活的学科常常沦为语数学科所谓的“搭头课”。
以体育学科为例,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规定,小学每周应开设3~4节体育课。
但课程计划变更后,各校体育教师人数并没有增加,原本捉襟见肘的人手变得严重不足,部分体育课往往由语数学科教师兼任,于是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逐步下降,甚至演化成室内的作业课,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学校减负、家长增负是造成部分小学生负担过重的突出原因
三年来,我区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明令取消各类学科竞赛,将休息日还给学生,学生日常在校时间得到有效控制,作业量明显减少。
然而,学校大力减负,给学生留出的课余时间,却被一些家长截流。
这一现象在城区学生中比较常见。
第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热衷于替孩子报名参加社会上举办的艺术类、学科类等培训班,以获取更多的等级证书。
有的一年级便为学生请家教,为将来进入优质中学打基础。
问卷显示,接近38.6%的学生双休日十分忙碌,不是去外面学作文、学奥数、学英语,就是学习各式各样的艺术特长,有16.3%的学生甚至在周一~周五的中午及下午放学后都有培训任务。
第二,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家长依然为孩子购买不少教辅材料,让孩子在没有家庭作业、或已完成家庭作业后继续练习。
如一位三年级学生家长为孩子购买了5本教辅材料,语文有《英才教程》、《黄冈密卷》、《阅读训练80篇》,数学有《一讲三练》、《英才小灵通》。
尽管参加调查的大多数家长只要求选择性完成,但事实上还是加重了孩子的负担。
第三,家长习惯拿其他孩子长处与自己的孩子作比较,盲目攀比,在严格要求中施加压力,还以父母付出的心血、花去的费用责备孩子,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二)研究对策,多管齐下
1.争取政策倾斜,调整队伍结构
近年来,教师队伍结构失衡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在通过面向社会严格招考等方式补充优秀教师。
未来几年,区教育局还将积极争取政策,力求队伍结构逐步均衡,适应优质教育的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