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意义
作者:刘守廷刘玉爱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09期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基本的道德素质和人生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学生分辨是非和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较差,学校、教师和家长要保持高度警惕,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初中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与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责任。

关键词人生观道德素质道德与法治生活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意义是指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状况、思想特点与认知水平,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件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思维模式,尊重学生感受,增进师生关系以增强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学习能力。

下面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件真实事件。

事件回顾:
刚刚讲完《尊重他人》这一课,下课前,给学生留下这样一个特别的作业:“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尊重什么?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请和老师畅所欲言,说说你的心里话。

”第二天,欣赏到一份又一份令人满意的作业,一篇篇文章,一番番真切的话语,或短或长。

或写家庭琐事老人不受尊重的烦恼,或述说上课自己不被老师尊重的无奈;或表述师生间互相尊重的真情实感,或诉说公共场所不受尊重的所见所闻……
其中,《请尊重真相》一篇深深触动了我。

这是一个叫孙丽的同学发自肺腑的心声流露。

她没有丝毫的避讳,她在用心向老师诉说委屈,诉说因同学多拿馒头放自己盘里而被食堂师傅误解训斥的委屈。

读罢文章,我仿佛看到一向刚强的她被不辨黑白、当众斥责的情景;仿佛听到她在餐厅那委屈的啜泣声……她多么想和在场的每一个人,特别是食堂师傅,说出真相。

我决定帮她打开这个心结,还她一份被尊重。

课间休息时,我和孙丽面对面坐下来。

我把稍作修改后的作业纸交还给她。

首先,我非常感谢她对老师的信任,充分肯定她向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接下来,当着办公室老师的面,我和她共同欣赏了她细腻感人的文笔,想让全班同学向她学习,她欣然同意。

为了维护班里那两个做错事却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的同学的自尊,我征得了孙丽的同意,在作业中用了他名。

再次出现在课堂上时,我请孙丽宣读了这份最精彩的作业。

一片静默后,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为她流畅的语言,更为她敢于直言的勇气。

之后,我组织同学们展开了小小的讨论:当你遇到类似现象,不被尊重时应该怎么办?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畅谈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人生路上可能会遇到许多次委屈,甚至挫折,我们要学会坚强,不轻易流泪。

”有的说:“可以据理力争,也可以心平气和地说明真相。

”还有的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

我们要以宽容之心对待曾经不尊重自己的人……”我看到,孙丽同学的脸上洋溢着轻松而平和的笑意,那两个曾经让孙丽深受委屈却漠然视之的男同学慢慢低下了头。

刚回到办公室,我听到两声轻轻的“报告”。

出现在门口的是我盼望出现的两张面孔。

“老师,我们已經向孙丽同学道歉了,以后再也不……”
这不再是一节简单的作业欣赏课,更是一节鲜活的道德教育课。

尊重他人,尊重和善待每一个值得尊重的人和物。

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学生心里扎根发芽。

教师的责任就是唤醒每一个学生心底真善美的本性,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人格更加健全。

苏格拉底说:“教育是有一种力量去解放和引领灵魂中最好的部分,去沉思万物之中最美好的东西。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

解析:
案例中的故事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环节中遇到的极其平凡的事情。

但在教育者看来,小事不小。

笔者处理这件小事“平中见奇,凡中有新意。


首先,案例中的老师十分注重对孩子的赏识教育。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为人处事方法的不同,导致了他们的个体差异,他们待人处事的态度也各自然不同。

教师用真心自然的呼唤,孩子们天真善良敏感的心灵,就会很快做出回应,有时会超出你的想象。

案例中的老师用真诚的心来看待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

正如故事中的孙丽,”她是一个在学习上很不起眼的女孩子。

平日里,她衣着不讲究,头发也常乱蓬蓬般,不太受其他老师和同学青睐……可是,我忽然感觉她是那么有文采。

“老师对她的关注和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人性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

案例中的老师,用心发现了孙丽同学的流畅的文笔,用心发现了她内心流露的真情实感,用爱沟通这个曾经遭受莫大委屈的女孩子。

在全班同学面前,真正还她一份尊重。

赏识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赏识需要信任,尊重,激励和理解。

赏识教育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理念,它要求我们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其次,案例中的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始终是一个双重的对象:一个人和一伙人。

”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是对受教育者的集体进行教育,同时依靠并通过集体,针对其中某个成员的特点,加强个别教育。

这是德育原则之一。

这位老师在课堂上,请孙丽宣读了这份最精彩的作业。

“一片静默后,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为她流畅的语言,更为她敢于直言的勇气。

”这样一来,让全班同学都知道这位叫孙丽的女同学的闪光点之多,进步之大。

这种教育比老师一
个人的鼓励作用大。

而其他两个犯错的男孩子主动认错。

可见,集体教育的作用让他们俩改正不足的动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通过这件小事,全班同学也深刻感受到应该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这节课,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不同的评价、态度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

教师的积极评价和真诚的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和情感体验,这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程度、自我意识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