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我应用了交互式教学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交互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通过生生、师生等多种交互形式的朗读、评价,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抓住“顺从、含着微笑”等关键词语了解王二小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以及敌人的凶残无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子体会文章内涵的方法。

2、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
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话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前、我重点考虑如何使学生真正进人课文情境,理解人物行为,感受崇高品质。

1.通过感性材料,感知当时的社会背景。

既然学生的感情经历与文本描述有较大的差距教师就必须利用一切资料使学生获得具体可感的间接经验。

课前请学生向家人、向图书去了解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故事,课中提供学生观看有关日寇“扫荡”片断的录像,课后请学生搜集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使学生多方面接触信息,了解当时的背景,从而激起“亲者亲,仇者恨的感情波澜,对王二小等一大批抗日小英雄产生祟敬、钦佩、向往之情,树立起民族自豪感。

2.通过想象手段,触摸人物心灵。

文学作品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

教师要改变原来以分析为主的、脱离学生情感的文学作品教学的方式,以想象为手段,去触摸王二小的心灵世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真真切切地体会和感受文学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师生在歌声中交互,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之前在屏幕中播放其他抗日小英雄的图片)
师:在上课之前我发现同学们都被屏幕中一些小英雄的图片吸引住了,像张嘎子、潘冬子、海娃等等都是我们大家熟知的也很喜欢的小英雄,这又让我想起了另
一个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小英雄,有一首流传至今的歌曲还在歌颂他,我想把这首歌唱出来,同学们想听吗?在唱之前我有一个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地听我唱,听完后告诉我这首歌歌颂的是哪位小英雄,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播放课件中《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伴奏,激情演唱。

师:谁来说说这首歌歌颂了哪位小英雄?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师: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生齐读一遍课题。


二、交互探究,建构新知。

师:(打开书95页)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中作上记号咱们共同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谁在读课文时遇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咱们大家共同解决?
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如1、“扫荡”是什么意思?2、我读了第3小节的“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快要走到山口”这句话我不明白当时为什么情况很危急呢?3、王二小不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而是带到别的地方去不行吗?4、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等等)(如遇到其他的问题可随机解决。


三、交互评价,体验成功。

1、(第1个问题)学生提出“扫荡”一词的意思后,其他学生解释,师放录像帮助学生理解。

放完后师问:“看完这段录相后你觉得敌人怎么样?”
2、(第2个问题)谁还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请其他学生解决,(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中“危急的几个条件” )
师:如果这时隐藏在山沟里的后方机关和老乡们被快要走到山口的敌人发现的话,敌人会把他们残忍的杀害,所以当时情况非常的危急。

如果让你读2、3小节,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紧张、着急的语气,语速要快一些。

)学生自由练读2、3小节,指名读,互相评价。

3、(第3个问题)你的问题是什么?
师:嗯,你挺有想法!是啊,如果当时王二小不把敌人带进埋伏圈他也许不会被敌人杀害的,你们认为这样行吗?
(可把此生提出的想法抛向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讨论、交互平台。


师总结:如果当时王二小不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敌人就有可能发现并杀害隐藏在山沟里的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们。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王二小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师:嗯,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如果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了“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

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有两个小建议(出示课件中的
“读书建议——1、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解决问题。

2、把自己感受很深的部分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四、通过师生、生生间交互突破课文的重点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可从4、5、6小节谈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王二小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如学生回答从第小节知道的要追问理由,引导学生理解“顺从”一词的含义,体会王二小的聪明、勇敢。

师: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体会文章内涵的方法。

同学们发挥想象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敌人迷路后发现了王二小,这时他们会对王二小说些什么?王二小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自己先考虑考虑然后和本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完后,师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其他学生补充从第5小节和第6小节也能看出王二小的聪明、勇敢。

师追问理由。

师:引导学生从“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以及“他的脸上含着微笑”这两句话理解王二小是个勇敢的孩子。

师:你们想对睡在冰冷山间的王二小说些什么吗?(出示课件血色石)
生:我想对王二小说……
激情旁白:是啊,我们年仅十三岁的王二小就这样被穷凶极恶的敌人活生生的挑在枪尖,摔死在了冰凉的大石头上,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匆匆的逝去了。

秋风飒飒吹过,似乎在为我们的小英雄唱着一支悲壮的歌(放音乐)。

师范读4、5、6小节。

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那就让我们把这种悲伤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吧!自己试着读一读4、5、6小节。

指名读,互相评价。

师:我知道你们平时都很喜欢朗读课文,下面我就给大家展示朗读的机会,我们分小节朗读全文。

指名分小节朗读,师生互评。

师:通过学习课文和有感情的朗读同学们明白了“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了吗?”谁来说说?
师:是啊,王二小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却被千人讴歌,万人传诵。

最后就让我们共同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送给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吧!
放录音机唱歌。

四、内外交互、拓展延伸。

总结:抗日战争整整持续了8 年的时间,我们之所以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过上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正是因为在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王二小这样的中国孩子、中国人。

让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这些保家卫国的小英雄们。

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其他小英雄的图片或资料,下节语文课我们召开一个“颂英雄”的故事交流会。

板书设计:
歌唱二小放牛郎
王二小机智勇敢
敌人凶残无情
2.《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过程与方法
1.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学生通过听唱,朗读,想象等手段,了解二小的事迹,感知英雄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教学重难点:
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媒体:
学生收集抗日战争的资料,观看抗日战争影片.如《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随笔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禁烟英雄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位与你们年龄相仿的小英雄.有一首歌唱得就是这个12 岁的小英雄,想听这首歌吗
大家仔细听,听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磁带.)学生听歌曲,会唱的同学跟着轻声吟唱.
听过这首歌的同学可以说出歌名,有的同学甚至可以简单的介绍王二小的故事.
利用歌曲一下子将学生带入王二小的生活年代,拉近了同学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组织学生读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组织学生读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读音的能力.
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并能从文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师:这首歌歌唱了二小,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呢大家认真读书,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歌词中歌唱的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理由.(如果在读文中发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出标注.勾画相应语句,并从中感悟.
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大家学习得很认真,下面就把你的学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并随机提出问题)学生汇报:
1.二小是个机智的孩子.
(1)学生要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老师可以放一段战争影片,也可以讲述相关知识,如"后方机关"是什么意思.
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具体说明情况危急的词句.
引导学生想象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2)学生要重点抓住"顺从"这个词语来体会二小机智.("顺从"是听从的意思,但这里的"顺从"是假装的,这正看出小英雄的机智. )
2.二小是个勇敢无畏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象当敌人知道上当后,二小与敌人斗争时的场景.
这部分要做好朗读指导.(采用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结合)
学生重点从"挑,摔"和"含着微笑"词句中体会敌人的凶狠和二小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救大家的品质.从"含着微笑"体会小英雄的勇敢无畏.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让学生从具体语句中去感悟二小的机智.
训练孩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的能力.
学生通过想象更进一步体会二小的机智.
学生对当时的背景不太了解,播放影片或老师介绍一下当时背景资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十分有利于学生体会当时情况危急,衬托出二小的机智勇敢的精神.
学生在读中体会,更加激起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四,课外延伸知识拓展
师:是呀,同学们已被二小的精神所感动,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二小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读一读文章.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读.(可以自己单独读,也可以几个人分节读.)
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抗日战争中像二小这样的小英雄还有许许多多,课下,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读书,观看影视,访问等形式搜集抗日小英雄的图片和资料,做好抗日小英雄手册与同学们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提升了文本的内涵.
回归文本整体的读,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印象.
用读来调动情感,来深化情感.
课外知识的延伸,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能够更充分地了解英雄,受到精神的熏陶与感染.
通过运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学生也能初步掌握课外查找资料的方法.
制作小手册,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把意犹未尽的感情以及被着上感情的文化气息的心灵得以延续,产生的是一种文化熏陶后的"惯性".深化主题.
来源:播种者社区
3.《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篇3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崇州市元通镇小学谢敏
教材分析: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半个世纪以来广为传唱的叙事歌曲,曾经感动了无数的人.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北方山区.敌人向解放区扫荡,解放区的政府机关和老百姓都躲藏在山沟里.八路军在山口设下了埋伏圈,王二小——一个放牛郎勇敢地引诱敌人走向包围圈,最后悲壮地死在敌人的刺刀下.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已学会了许多识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悟能力,并能把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现在的孩子崇拜英雄,可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英雄的含义,相反,他们从媒体中盲目地歪曲"英雄"的含义.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小英雄".他告诉孩子们怎样的行为才是英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二小离孩子们毕竟太远了,许多孩子对当时的背景一片茫然.如何在钻透教材的同时,挖掘学生的情感,并由情导读,以读传情成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设计理念:
这是一首半个世纪以来广为流传的叙事歌曲,曾感动和激励了无数的人.诗歌的主体部分给二小着色不多,而是从敌人的凶残,狠毒方面下笔:扫荡---屠杀我们的机关人员和几千老乡;抓住放牛的二小叫他带路;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旁边.和这样凶残的敌人做斗争,二小能表面"顺从"地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死时"脸上含着微笑",表现了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谁能不为他的英勇献身的精神而感动
呢在教学课文时,我深深地被课文内容感动了.怎样把我的感受带给学生,让学生也受到感染呢我选择了"以读为本".把读设计为四个层次:初读----理解读----赏读----品读.初读,让学生通过自主地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能准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上,再理解读,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了解敌人的凶残,狠毒,为学生在感情上作好铺垫,憎恨敌人,敬佩二小.再看课件展示背景,让学生更深一步了解侵华战争给祖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渲染气氛,更深地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融于课堂,激发他们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时候让学生赏读,孩子们都怀着满腔的愤怒,读得义愤填膺.孩子的心灵已于课文融为一体,产生了共鸣.仿佛那个离我们早已久远的年代就在面前,仿佛我们亲眼目睹了二小牺牲.他们的心里充满着愤怒,充满着对二小的崇敬.此时此刻,再叫学生赏读课文,把整首儿歌的赏读推向了高潮.最后的品读,老师深情的总结,让学生听音乐品读儿歌,回味课文,余音缭绕,仿佛二小的声音久久回味在胸间,回荡在教室里,让孩子们完全融于其中,不能自拔.
这堂课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读"的魅力.它不是干瘪无味的读,它不是为读而读.它是一环扣一环,就像浪花一样,一浪高一浪,有高潮,有回味,它像一叶偏舟,带着学生去感悟,去碰撞,去回味,我想这就是成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内涵,在读中体验情感,再在读中渲泄情感,最后在读中审视生活中的美丑,明白做人的道理,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在抓好工具性的同时实现人文性,这将值得我们永远探究下去.
教学目标:
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日寇的残仁,感悟英雄的悲壮.
在朗读中体会英雄的悲壮,寄予我们的哀思.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远程教育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渲染氛围.
师导入课题:孩子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感人的歌曲.(放《歌唱二小放牛郎》曲子.)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儿歌.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创设意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生自由读儿歌,标出小节.
圈出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的识字方法解决.
检测:
扫荡昏头昏脑抓住挑在摔死
顺从牺牲含着微笑
齐读儿歌,要求读准确,流利.
[设计意图: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从文中圈出生字,达到随文识字的目的.再由字到词,到句,到文的读准,读通儿歌,循序渐进,突破难点.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方法,并且达到灵活应用.]
细读——理解内容——赏读
齐读儿歌,谈感受.
交流感受:
理解"敌人的凶残".
请同学们找出表现敌人凶残的句子读一读.生用"————"勾划句子.
交流这些句子.
特别是哪些词语,用"〇"圈出来.
理解"扫荡"
师问:"扫"是什么意思
师问:扫完地后是什么样的
想像:敌人扫荡完村子会是什么样
师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敌人的"三光"——杀光,抢光,烧光.
分析:"敌人把王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旁边."
看图观察敌人的枪有什么特点,理解"挑在"
抽生表演动作.
谈谈自己的感受
(远程教育课件展示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日本人的罪行,南京大屠杀)
[ 设计意图:对于今天的儿童来说,由于年代久远,抗日战争,敌人的凶残,狠毒,学生只能从字里行间表象地认识,通过远程教育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背景,拉近学生与时代的距离,可以更进一步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地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凶残,狠毒,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
指导朗读:孩子们,我们该怎么读这些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生有感情朗读.
过渡:面对敌人的凶残,我们的二小是怎么做的呢
理解"顺从"
师:二小为什么顺从他可能想些什么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师评价:孩子们分析得太精彩了.
理解"脸上含着微笑",二小为什么面含微笑
师:你觉得二小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理解词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了解二小的勇敢,聪明和冷静.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媒体的影响,歪曲了英雄的含义.通过
挖掘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英雄的真正含义,像这种为了保卫祖国,保护人民,为正义而战的行为才是真正的英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指导朗读:二小光荣地牺牲了,你的心情怎样
师:让我们怀着这种悲愤,这种难过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学生有感情朗读.
品读,升华情感.
师小结:孩子们,在我们幸福生活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缅怀那些为了新中国而奋斗的千千万万个英雄.二小虽然牺牲了,老师相信他却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听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声音低沉,悲愤.
品读儿歌,回味课文.
[设计意图:在学生在对课文有了深刻的挖掘,品析了词语,深深地感受到了二小的机智勇敢,敌人的凶残,狠毒后.再让学生听音乐,这时候学生的感受和开始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如果说开始的时候他们是用耳朵听,这时候他们应该是在用心去听,去感受.这时候的读才是由情导读,以读传情,才是感情的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