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罗平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罗平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分析
唐永1,沙剑斌2
(1.罗平万峰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曲靖655800;2.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昆明650051)
摘要: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中,罗平县按照客观科学、实事求是、科学评估、合理调整的原则,对县内5个自然保护地进行了空间叠加分析、保护空缺分析及矛盾冲突分析后,结合前期对保护地保护价值的评估结果,对现有自然保护地就行了整合优化。
整合优化后,全县自然保护地由原来的5个整合优化为4个,总面积为52355.55hm2,占国土面积的17.3%。
通过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整合优化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各保护区边界的优化可以为解决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提供类似的参考,保护区制度的重建更加科学、系统、合理。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整合和优化;效益分析;罗平县
中图分类号:X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4)06-0187-03
0引言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事项。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实现自然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和文化价值的长期保护,通过法律或其他有效手段予以承认、承诺和管理的、界限明确的地理空间。
高质量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障我国生态安全的必要条件[1-2]。
但是,目前的土地保护制度中,保护地种类繁多,空间重叠,土地权属不清,保护强度参差不齐。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号),为解决这些问题,文件中指出,自然保护区建设不科学、规划不合理、体制不完善、空间重叠、区域交叉、边界不明确,保护与开发存在严重矛盾[3],按照符合条件的优先原则建立国家公园,按照同级保护强度优先、不同级别和下级别的由上级保护的原则,对其他类型的公园进行自然整合,形成一套制度、一个品牌的保护。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区。
1保护地概况
1.1罗平县自然概况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全县东西最大水平距离为75km,南北最大垂直距离为99km,总土地面积为3018km2。
地形复杂多样,岩溶地貌显著,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岩溶峰林、峰簇、腐蚀洼地到处都是。
这个县西北高,东南低,倾斜度不均匀,呈阶梯状下降。
境内有4种森林植被类型:南亚热带针叶林混交林、北亚热带半湿润针叶林、北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灌丛针叶林组成。
最高年降雨量2216mm,最少年降雨量1249.5mm。
年平均日照为1685.4h,年日照百分率为38%[4]。
1.2自然保护地现状
罗平县现有2类5个保护地,面积共计74731.67hm2,占国土面积24.76%。
其中,罗平万峰山市级自然保护区58327hm2、珠江水系水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牛街河、多依河)292hm2、云南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4290hm2、云南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6956hm2、罗平多依河—鲁布革省级风景名胜区4290hm2。
上述自然保护地在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及自然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5]。
1.3存在问题
1.3.1存在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情况
罗平县境内的5个现有自然保护地,除珠江水系水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中的牛街河保护区不与其他保护地存在交叉重叠外,其余保护地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叠现象。
利用ArcGIS软件分析统计得出,罗平县5个现有自然保护地实际交叉重叠面积为7699.07hm2,占保护地落地总面积的11.60%,占罗平县国土面积2.55%。
1.3.2保护地内矛盾突出
罗平部分自然保护地划建大多在20世纪90年代,属抢救性保护划定,范围和区划不合理,或因资源调查技术手段落后,将集体林地、耕地、成片的人工商品林和村纳入自然保护区,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资源保护制约了社区的发展。
综合以上各矛盾冲突问题,可得出罗平县境内共有建制镇,永久基本农田,
环境与
人工商品林,村庄及人口,设施建筑,其他耕地及超行政界线七大类,总面积21081.03hm2,占全县保护地落地面积66359.72hm2的31.77%。
其中,建制镇面积
24.41hm2;永久基本农田面积8132.98hm2;人工商品林面积5184.16hm2;村庄283个14586户61832人,总面积910.47hm2;设施建筑面积700.80hm2,其中道路692.96hm2,水工设施7.12hm2;其他耕地5515.22hm2;超出行政界线面积613.73hm2。
由此形成保护地范围内岩溶森林生态系统与居民生产生活区相互镶嵌的空间分布格局,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等具有保护价值的区域破碎化、孤岛化。
2保护空缺情况
2.1数据处理
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2017年)、湿地资源监测成果(2019年)、第二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成果(2015年)、最新生态公益林落界成果、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2019年)及其他相关调查监测和研究成果、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物种、云南省重要生态系统名录、云南省重要保护物种名录、石漠化区、干热河谷、自然景观等数据对全县保护空缺地进行全面的空间叠加分析。
保护地空缺分析结果参照《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空缺分析技术指南》的评价指标赋分标准求对每一图斑进行计算赋分并评定其等级。
同时,结合罗平县境内的保护地面积缺口与各类发展规划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适宜的保护空缺补充面积。
2.2数据分析结果
经生态保护价值评估和保护地空缺分析,按照“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的目标要求,确定罗平县境内现有保护空缺地面积为44006.26hm2。
其中,县域范围内无Ⅰ级优先等级图斑,Ⅱ级优先等级图斑面积1246.25hm2,Ⅲ级优先等级图斑面积42760.01hm2。
按公益林等级分,国家级公益林面积34162.47hm2,省级公益林面积5112.37hm2,非公益林面积(其他指标赋分)4731.42hm2;按森林生态系统分,地带性次生林生态系统36289.99hm2,非地带性次生林生态系统3164.00hm2,原始林生态系统1.37hm2,其他森林生态系统4507.51hm2,非森林生态系统(其他指标赋分)43.39hm2;按石漠化区分,石漠化区29220.81hm2,非石漠化区14785.45hm2;按干热河谷区分,干热河谷3459.92hm2,非干热河谷40546.34hm2。
3整合优化的原则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号)精神,按照客观科学、实事求是、科学评估、合理调整的原则,妥善解决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现实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等问题。
4整合优化过程及结果
4.1整合优化过程
4.1.1整合归并
罗平县有2个自然保护地被其他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不再保留。
具体为罗平万峰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和曲靖市珠江水系水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牛街河、多依河)被拆分后并入云南万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南罗平生物群国家级地质公园、云南罗平九龙地方级森林公园、云南罗平多依河—鲁布革地方级风景名胜区4个保护地。
4.1.2调入和调出
(1)调入生态空间。
自然保护地一共调入空间为12666.08hm2。
其中,调入生态保护红线873.18hm2,公益林10521.72hm2,其他1271.18hm2。
(2)调出矛盾冲突。
整合优化拟从自然保护地调出空间26920.44hm2。
主要包括、人工商品林6331.10hm2、矿业权2321.14hm2、城镇建成区24.40hm2、项目设施用地1.39hm2、村庄797.93hm2、永久基本农田8161.51hm2以及其他调出9282.97hm2。
4.2整合优化后结果
整合优化后,罗平县有自然保护地4个,总面积为52355.55hm2,占国土面积的17.3%。
其中,云南万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为25216.85hm2、云南罗平生物群国家级地质公园面积为5994.74hm2、云南罗平九龙地方级森林公园面积为15565.46hm2、云南罗平多依河—鲁布革地方级风景名胜区面积为6697.75hm2。
以上4个保护地均未一般控制区。
5效益分析
5.1生态效益
5.1.1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通过整合优化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有效管理,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有效地维护本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恢复自然生态系统,避免物种资源的流失,有利于生物种群的栖息及繁衍,使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与保护
5.1.2涵养水源
保障生态安全自然保护地保存完好的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地方气候功能,使生态过程正常进行,成为区域生态屏障,对保障地区生态安全起着关键作用。
保护好保护地内的各种植被,可以增加生态系统中的有效水,减少无效水,起到蓄水的作用,对涵养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周边和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作用。
充分显现了保护区水源涵养功能。
5.1.3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对二氧化硫、粉尘、重金属等大气污染物的吸收、过滤、阻隔和分解,以及降低噪音、提供负离子等功能。
保护区分布有大面积针、阔叶林,其净化空气的价值十分可观。
此外,某些树叶的挥发气体及根系的分泌物可以杀灭空气中的一些病源菌,对大气进行消毒,成为“天然的防役员”。
在大气污染和其他各种污染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里,森林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日益显著。
5.2经济效益
5.2.1直接经济效益
合理开展生态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
通过规范、合理、有序的生态旅游规划及生态修复规划,在保护基础上,合理利用保护地内的资源,并完善保护地内的生态旅游公共设施,适度开展参观旅游活动。
结合生态旅游规划项目,促进社区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传播,可为社区居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5.2.2间接经济效益
自然保护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本身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经济价值。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保护了区内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使其种群得到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其潜在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加强保护区建设与发展,可以为保护区周边农业提供长久而稳定灌溉水源,并调节小气候环境,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
5.3社会效益
5.3.1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通过对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改善了自然保护地长期以存在突出矛盾,也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愈来愈要求更多地接触大自然,获得娱乐和休养。
自然保护地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可使人们在森林中敞开情怀,尽情地享受其原始美、自然美。
5.3.2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自然保护地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以及开展森林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知识的宣传,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并吸引更多的游人、科考者到自然保护地来旅游、考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立探索、研究、发掘物质资源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
5.3.3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提高社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通过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社区发展项目开展,通过对社区群众的多方面扶持及示范,加大社区经济发展力度,加快脱贫步伐,改善和提高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渐改变山区多民族聚居区的落后状况,对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6结语
在整合和优化自然保护区方面,确定了罗平县自然保护区的地位,明确了保护区范围,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类似的参考,使自然保护区制度重构更加科学、系统、合理。
而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是一项系统、科学、全面、创新的工作,需要依靠政策和技术。
预案批准后,需及时开展新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和勘界立标工作,依法依规促进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建设。
参考文献
[1]唐芳林,吕雪蕾,蔡芳,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思考[J].
风景园林,2020,27(3):8-13.
[2]孙克勤.大同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思路探讨[J].山西林业,2020(4):10-11,48.
[3]王静,梅岩,李佳,等.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现状与
整合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20,45(4):79-82. [4]李朝忠,唐永.罗平县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及保护管理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2023(12):125-128.
[5]李晋,晁增华,徐吉洪,等.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资源现状及保护
价值评估[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2):83-88.
作者简介:唐永(1981—),男,汉族,云南罗平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地保护和管理、生态保护修复和野生动植物管理工作。
通信作者:沙剑斌(1985—),男,汉族,云南个旧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及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环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