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
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
1、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2、良渚文化的主要工艺美术品类有玉器和黑陶。
3、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
4、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5、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半坡和庙底沟两大类型。
6、庙底沟型彩陶中应用较多的装饰纹样为鸟纹。
7、古人佩玉是由于看重玉被赋予的道德意义。
8、原始社会玉很珍贵,它不仅代表人的财富,更表示人的等级。
9、代表奴隶社会最高工艺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10、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
11、商代青铜器种类、样式繁多,是青铜器艺术鼎盛阶段。
12、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装饰纹样。
13、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主要特点
商代青铜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性。
最常见的是动物纹样,这些动物形象大多来源于自然形态,但又不是对自然物象的如实模拟。
这些纹样中以兽面纹(即饕餮)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
14、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和失蜡法。
15、青铜器中的“爵”属于饮酒器。
16、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晚期,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17、鼎与簋配合使用很有讲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
18、带钩是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
19、玻璃器又有琉璃、料器等称谓。
20、《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艺技术著作。
《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
21、被诸葛亮推广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工艺是蜀锦。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特点与时代风貌?
(1)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
思想的激荡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
(3)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突破常规,采用重叠盘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组织为装饰骨骼。
(4)工艺美术在学术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专著——《考工记》。
22、长信宫灯属于汉代的虹管灯,是通过经袖至腹的烟道处理油烟的。
23、长信宫灯及其设计思想
宫灯灯体为青铜鎏金。
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
以手袖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
将灯的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一件即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
24、四神(灵)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25、简述汉代工艺美术的装饰风格
质:有古拙质朴的特点,古拙而不呆板,质朴而不简陋;
动:具有一种生命力的动感,云气纹是飘动的,动物纹是飞翔奔跑的;
紧:画面紧凑,满而不散、多而不乱,疏密交映成趣;
味:装饰味,既样式的装饰美,耐人寻味,富有魅力。
26、汉代画像砖是古代砖石艺术的一棵奇葩,其朴实的艺术格调和充满生活情调的描绘主题常为后人所称颂。
27、堆塑罐,又称为谷仓罐,陶瓷工艺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具有时代风格的随葬明器。
28、秘色瓷属于青瓷,是晚唐至北宋中期越窑官监民烧的贡品。
29、隋唐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白瓷瓷窑是与越窑齐名的邢窑。
(邢白越青)
30、“唐三彩”属于铅釉陶,基本功能是作为明器,三主色为黄、绿、褐。
唐三彩
(1)唐三彩是一种低温的铅釉陶器,胎料多系白色粘土。
(2)采用二次烧成法,即先烧胎,温度在1150度左右,然后施釉再烧,温度约900度。
(3)唐三彩的主要特点是釉面的彩色斑斓,
釉中的铁、铜、锰、钴等金属元素使得器表呈现出绿、黄、褐、赭、红、蓝、白等多种颜色。
(4)釉中的铅不仅增加了釉面的光亮,还对釉面起到保护作用。
31、中国铜镜制作的高峰期是唐高宗一德宗年间。
32、刻丝又称克丝、缂丝等,最早出现在唐初,两宋的刻丝作品在后世声誉最高。
33、宋代五大名窑及其艺术特色。
瓷器发展到宋代,达到了高峰,名窑辈出,品类繁多,当时最著名的,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它们各有特点,争奇斗艳。
定窑:“芒口”、“金银铜扣”刻“官”款最多,创造了“支圈覆烧法”,器体薄、早期多为素地,后多刻花或画花。
(定有芒口,金彩描花)汝窑:以“天青”为佳。
大多“素面”无纹饰,蟹爪纹,香灰色胎,满釉支烧,有“芝麻挣钉”。
(廖若星辰,珍如拱璧)
官窑:以天青为上。
紫口铁足。
有蟹爪纹,以粉青为代表。
造型多仿商周秦汉青铜器和玉器。
(高山仰止,紫口铁足)
哥窑:“紫口铁足”、“金丝铁线”、“冰裂状开片”。
(金丝铁线,号百极碎)
钧窑:釉厚粘稠、“窑变”、“蚯蚓走泥纹”、“底款刻数字”。
(云蒸霞蔚,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34、宋代的景德镇窑以烧造青白瓷著称。
35、开片即瓷胎中的裂纹。
36、元代丝织工艺中以织金最具特色。
37、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38、“堆朱杨成”是日本人尊称我国元代著名雕漆大师张成和杨茂的。
39、朱碧山是元代金银器雕刻铸造的工艺家。
40、黄道婆在棉纺织工艺上的重大贡献。
(1)手工棉纺织生产机具上的革新和创造,特别是发明了供纺棉用的脚踏三锭纺车。
(2)开发了棉织物的新品种,特别是色织棉布和提花棉织物,创造了名扬天下的“乌泥泾被”。
(3)推动了松江府一带的手工棉纺织生产的商品化过程。
41、“渎山大玉海”是最富时代艺术精神和创造意识,代表元代最高水平的玉器。
42、《髹饰录》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髤漆专著。
43、《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美术百科全书,作者是宋应星。
44、明代锦缎中妆花锻的成就最为突出。
明代最具代表性的纹样是缠枝花,采用宝像花和牡丹花等,卷曲连环,舒展曲折,形成固定化的图案格式,成为明清时期主要的装饰纹样。
45、明代瓷器中的“五彩”是指釉上釉下相应成趣,主要是釉下彩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瓷器。
46、明清时期被称为“瓷都”的是景德镇,被称为“陶都”的是宜兴。
47、明代金属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景泰蓝和宣德炉。
48、明代家具采用紫檀、红木、花梨、杞梓(鸡翅木)、楠木、樟木、胡桃木、榆木等优质硬木材料制成,又称“硬木家具”。
49、明代家具的工艺特点
(1)榫卯结构的科学运用:榫卯设计精巧,工艺严谨,结构科学,扣合严实,稳定性强,显示出榫卯结构的重要科学价值。
(2)面的巧妙处理:多运用曲线、弧线、凹面和凸面,增加家具的灵活性和动态感。
(3)方法的灵活多样:在装饰方法上,明代家具突出木材的自然纹理,采用浮雕、镂空、刻线及漆饰的手法,多变的装饰手法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50、明代家具的艺术成就。
明代家具达到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有以下艺术风格及成就:
(1)材质美。
即选材考究,充分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和本色,达到了稳定和调和的艺术要求。
(2)意匠美。
即设计精巧,合理地运用了材料的特性设计制作,做到“巧而得体,精而合宜”。
(3)结构美。
即造型美观,成形大方,达到了实用美观相结合。
(4)工艺美。
即做工考究,科学运用榫卯结构组接部件,不用钉、不用胶,既美观,又牢固。
51、粉彩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盛行于雍正时期。
52、古彩是传统釉上彩绘装饰技法之一,即为明代的五彩。
53、乾隆时期出现了一批专供宫廷赏玩使用的珍玩瓷器,如转心转颈瓶等,成为清代陶瓷史上的一个奇景。
54、铁画的创始人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汤鹏。
55、陶与瓷的区别
(1)原料不同,陶器使用粘土;瓷器使用瓷土。
(2)烧制火候温度不同,陶器约800℃;瓷器约1200℃。
(3)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56、漆器的特点
(1)体态轻便,便于使用;
(2)光泽美观;
(3)装饰自由,不受太多局限,可获得较理想的艺术效果;
(4)具有防腐防潮的物理性能。
5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高型家具是中国家具设计的开端,并为今后明代家具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外国工艺美术史部分
1.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涉及到广泛的材质,尤其是玻璃的发明。
古代埃及艺术品人物形象的造型法则为正身侧面律,即人物身体呈正面,头部呈侧面。
十八王朝后上层社会男子主要穿包缠式长袍。
2.两河流域中的两河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简称。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是古巴比伦时期最出色的是工艺品,是古代第一部完整留下的成文法典。
非洲的艺术品中,尤以木雕为代表。
简述古代两河流域与古埃及工艺美术的不同点。
1.2.3.
3.日本绳纹式早期装饰纹样包括押型纹、捻绳纹及贝壳纹等。
萨珊王朝时期,波斯的陶工艺以绿釉陶器为主,注重陶器的实用功能。
4.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称为爱琴文化,是欧洲最早的青铜文化,也是希腊的文明起源。
古希腊人基本的柱式有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柯林斯柱式。
古代希腊工艺美术的总体特征:(1)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民主制度是产生工艺美术繁荣的社会基础;
(2)富于想像力的希腊神话是古希腊工艺美术繁荣的精神资源;
(3)古希腊陶器在制作工艺和装饰效果上达到了极其完美的程度;
(4)古希腊工艺美术具有优美、典雅、和谐的古典美的标准。
5. 银器是古罗马工艺美术的代表品种。
古罗马始创吹制法,是玻璃制造的一场革命,丰富了玻璃制品的样式。
热熔马赛克是古代罗马盛行的一种玻璃加工方法。
万花玻璃是热熔马赛克的精彩例证。
古罗马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1)浓郁的人文色彩,充满了世俗的趣味和人间的情调。
(2)精致细腻,豪华奢丽,追求装饰表现。
(3)典雅古典美感。
(4)强调立体表现,立体装饰和浮雕装饰应用较多。
6.埃特鲁利亚人的工艺美术成就包括青铜工艺、黄金首饰及陶工艺等方面。
金粒细工技术是其绝活,他们将这种工艺与錾花和敲花等技术相结合制作出西方工艺史上的艺术杰作。
7. 公元五世纪到十四世纪是欧洲神学统治的一千年,史称“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为宗教服务,经历了拜占庭帝国、蛮族艺术、加络林文艺复兴、罗马式和哥特式。
哥特式建筑十一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十三世纪到十五世纪流行于欧洲。
中世纪罗马式建筑的特点。
(1)形式多样,制作精良。
(2)明显的基督教文化特征。
(3)神权和威严,表现出冷峻而肃穆,庄严而压抑的气息。
(4)强调精神世界,通过作品渗透人的心灵,感化人们精神世界。
8.文艺复兴运动是指十四世纪意大利城市古典文化和艺术兴起,于十六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所谓的“文艺复兴”就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以人为中心,提倡理性,追求知识。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玻璃器的生产中心是威尼斯,此地以“穆拉诺式玻璃器”著称于世。
文艺复兴时期陶工艺代表有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法国的田园风格陶器和德国的哈夫拉式陶器。
9.“巴洛克”一词原意为“畸形的珍珠,不合常规”,是17世纪盛行于意大利的一种完全背离了现实生活和古典传统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艺术虽然起源于意大利,但整个17世纪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在法国。
巴洛克时期的玻璃工艺分南北两大系统,各以威尼斯和德国两地区为中心。
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的特点:
(1)表现与优雅和谐的古典主义形式对立,追求标新立异;
(2)风格强烈奔放,豪华壮观,大气磅礴,充满阳刚之气,注重宏伟恢弘;
(3)注重外在表现形式,强调形式上的多变,特别是晚期,铺张浮华,俗艳绮靡。
10.罗可可是指十八世纪中叶产生于法国宫廷而流行于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格。
罗可可工艺美术的特点。
(1)纯粹的宫廷艺术,十分注重装饰,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
(2)繁缛精致,奢丽纤秀,华丽妩媚,呈现阴柔之美和矫揉造作的气质。
(3)多用C形、S形和漩涡形的曲线以及艳丽浮华的色彩作装饰构成。
(4)精湛绝伦的工艺是前所未有的。
(5)最终走向了纯粹装饰的极端,忽略了实用功能的要素,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奢靡和单纯追求玩味的倾向,丧失了工艺美术应有的生命力,很快被新古典主义工艺美术代替。
11.二战之后,世界艺术设计中心由巴黎转移到了纽约城。
1748年英国弗赖依发明了软质骨灰瓷。
托马斯•齐彭代尔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家具设计家和制作家。
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是彼得•贝伦斯以及他的三个弟子。
“罗可可”一词原意为“贝壳装饰”或“岩状装饰”。
典型的希腊柱式有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柯林斯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