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实验法
9.北大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实验法
四、实验研究中的数量分析
实验研究作为量化研究的研究方式之一,一 般会涉及差异性问题、相关性问题和描述三 类问题,主要涉及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相 关性分析三种统计分析方法。
一般目标
探索变量间关系
仅仅是描述
一般途径
实验处理
个体差异
描述
(自变量)
(因变量)
特殊途径 随机化 准实验 比较
相关的
描述
原理3恒定原理
(1)排除法 (2)恒定法 (3)匹配法 (4)随机法 (5)纳入法 (5)抵消平衡法 (6)统计控制法
三、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
1.按照场所。按照场所可以将实验设计分为实验室实验 (laboratory experimentation)和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ation)两类。
(二)真实验设计
真 实 验 设 计 或 者 真 实 实 验 设 计 ( trueexperimental designs)又称作古典实 验 设 计 Classical Experimental Design)。真实验设计中实验组与控制组 是以随机抽样和随机分派方式组成,因此真 实验设计也称等组设计。
实验
的
特殊目标 确定原 检验因果 对照
发现相关性进行预测
描述
因
关系 组
问题和假设 差异(与对照组比较的)
相关性(与相关变量)
描述
类型
一般的统计 差异(统计推论)比如 t 相关性(统计推论)比如多元回归分析
比如柱状图、中值、
百分比
实验研究的研究问题包括描述性、关联性和 差异性三类。这三类问题都需要转化为统计 上的假设。研究假设的检验包括基本差异分 析、复杂差异分析、基本相关分析、复杂相 关分析四种基本的统计方法。
第九章 实验研究法
三、固定组实验
1.固定组比较设计 2.固定组前后测设计
四、轮组实验
把各个实验因素轮换作用于各个实验组,而各实验组条件 并不均等;然后,根据各个实验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变化总 和来决定实验结果。如表9-3所示:
其中C1=(YA1+YB1+YC1)/3, C2=(YA2+YB2+YC2)/3, C3=(YA3+YB3+YC3)/3。
第九章
学习目标:
实验研究法
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素, 以及变量的操纵控制;
了解几种实验研究模式;
了解准实验研究的特点;
了解影响实验研究效度和信度的因素。
第一节 实验研究概述
一、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二、实验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一)实验研究的含义
实验,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 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在典型的 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探索活 动。
(二)实验研究与自然观察的区别
一个关于人的行为结果的实验
研究者的假设:人们对他人的行为的期望可导致他人向期望 的方向改变。 实验假设:在学校里,那些被教师认为成绩应该好的学生, 其成绩会由于教师的这种期望而在实际上变得比其他学生提 高得更快。 具体过程:研究者选择一所学校为实验室,让几百名学生参 加智力测验,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了20%的学生,并且告诉教 师说,这些学生是成绩最高的,因此是最有培养前途的。一 年以后,他们又对这几百名学生进行了测验。统计分析表明, 上述20%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其余的学生。 实验结果:证明了实验假没,即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学习成 绩的提高之。
在实验设计中,变量的控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 实验室实验法最主要的优点是: 能够严格控制条件, 可以重复进行, 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设备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 取得有价值 的科学资料。 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的不足之处是, 幼儿 在实验室环境内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 由此导致所得实验结 果不一定真实, 有一定局限性。
• 三、 测验法
•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被试者心理发展水平 的方法。 采用测验法可以用于研究个体行为的某一层面的个别差异, 也可以用来研究被试者两种或多种行为之间的关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 测验法的优点是比较简便, 在短时间内能够粗略了解儿童的发展状 况。 但它也有严重的缺点: 测验所得往往只是被试者完成任务的结 果, 不能说明达到结果的过程; 测验只做量的分析, 难以做出定性 分析; 测验题目很难同时适用于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幼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 四、 调查访问法
•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或访谈等方法和手段, 对幼儿心理现 象进行有计划的、 系统的间接了解和考察, 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 统计分析或理论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 调查访问法的优点是: 调查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有用的信 息, 使用方便, 故而此法被广泛应用。 其不足是: 由于问卷的回收 率较低, 因此, 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 被调查者有时可 能不认真合作, 因此, 可能会影响结果的真实性。 再有, 谈话法只 能限于少数人, 花费时间较多, 所以不容易实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九章实验十 用描迹法画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易错点为电流表选错;三张纸放反; 接触f点的探针向什么地方移动是本题 对书本实验的改造. 【答案】 导电 (1)B D (2)白 不等 复写
(3)左
(4)相同
实验创新
例2 (2012· 北京东城模拟)图中给出
的器材为:
图9-4-4
电源E(电动势为12 V,内阻不计),木 板N(板上从下往上依次叠放白纸、复 1 写纸、导电纸各一张),两个金属条A、 6 B(平行放置在导电纸上,与导电纸接 触良好,用作电极),滑动变阻器R(其 总阻值小于两平行电极间导电纸的电
________(写电源或电表前的字母). (2)实验时需在木板上自下而上依次铺 放__________纸、__________纸和 __________纸.
(3)在两接线柱A、B连线上等距离找 出5个基准点a、b、c、d、e,电流表 G的一根探针接触c点,另一探针接触 f点,为找到与c点电势相等的点,接触f 点的探针应向________移.(选填“左 ”或“右”)
【解析】
图9-4-5 (1)A、B间电压要求取为6 V,而电源 电动势为12 V,所以变阻器必须作分 压器,电路连接如图9-4-5所示.
(2)b.把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到靠近D 端处 V f.记下电压表读数,在导电纸上移动 探针,找出电压表读数与所记下的数 值相同的另一点 【答案】 见解析 d.调节R,使电压表读数为6
(4)若将电源电压提高为原来的2倍, 重复以上操作,测量并画出等势线, 你认为该等势线与原等势线的形状 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该等势线与原等势线图中c、d两点间 的电势差________(选填“相等”或
“不等”).
【解析】
(1)因本实验用恒定电流场
模拟电场,所以电源要用直流,选B; 而电流较小,所以电流表选用D. (2)导电纸必须在最上面. (3)c的等势线为过A、B连线的中垂线. (4)电源电压变高,相同距离电势差变 大.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 重点 答疑
第一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体系1.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概念;理论的基础:即哲学原理(西方和我国)与具体科学原理。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概念;核心内容。
3.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按目的划分(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依时序划分(横剖研究、纵贯研究);按性质划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划分(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的各项工作。
5.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伦理道德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第二章前期工作1.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选择:理论意义、实际价值和可行性。
2.概念、命题、假设的提出:概念(定义及其类型);变量(定义、类型、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命题和假设(定义和内容)。
3.探索性研究:概念;作用;方法。
4.制订社会调查研究的总体方案:内容;应注意的问题;可行性研究。
第三章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1.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定义;过程(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选择测量指标:方法;编制综合指标)。
2确定测量方法:社会测量的概念(定义、要件、条件);测量层次(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的概念及其关系;选择方法)。
3.测量的信度和效度:信度及其检验(概念;再测法、复本法和分半法);效度(概念;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信度和效度(关系及其表现形式;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因素)。
第四章抽样1.抽样概述:抽样的概念;基本术语(总体;样本;抽样元素;抽样单位;抽样框;2.参数值;统计值;抽样误差);抽样的作用;抽样的类型;抽样的程序。
3.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主观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4.样本规模:选择样本规模需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文献法1.文献:概念;特性;类型;当今特点。
2.文献法:概念;特点;步骤。
3.文献搜集:基本要求;检索文献的方法(人工和机器检索);搜集文献的主要途径和一般方法。
第九章 表观遗传学研究实验技术简介
DNA甲基化分析技术
⑥甲基化敏感性单链构象分析 (methylation-specific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analysis, MS-SSCA) 原理 : 先用重亚硫酸盐处理待测片 段,针对非CG二核昔酸区设计引物 进行 PCR扩增,扩增产物变性后进 行非变性的聚丙酷胶凝胶电泳,由 于 DNA 电泳时的迁移率取决于其二 级结构即 DNA 的空间构象,而后者 又由 DNA 碱基的序列决定。因此, 经处理后变性的单链 DNA 将停留在 聚丙酷胶膜的不同位置上,这样甲 基化与非甲基化的就被分离开,随 后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加以分析。
染色体免疫共沉淀技术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的原理是 :在生理状态下把细胞 内的DNA与蛋白质交联在一起,超声破碎将染色质随 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片段,用所要研 究的目的蛋白特异性抗体沉淀交联复合体,再经过 蛋白质与DNA解除偶联,纯化目的片段并检测。
ChIP技术的步骤
(1)细胞固定:在活细胞状态下,用甲醒固定蛋白质 DNA复合 物,甲醒能有效地使体内的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蛋 白质-RNA产生交联。
DNA甲基化分析技术
②重亚硫酸盐直接测序法 原理:重亚硫酸盐使DNA中未发生甲基化的胞嘧啶脱氨基转变成尿嘧啶, 而甲基化的胞嘧啶保持不变,之后进行PCR扩增所需片段,则尿嘧啶全部 转化成胸腺嘧啶,最后,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并且与未经处理的序列比较, 判断是否CpG位点发生申基化。此方法是一种可靠性及精确度很高的方法, 能明确目的片段中每一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但需要大量的克隆测序, 过程较为繁琐、昂贵。
研究方法:⑪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法 ⑫重亚硫酸盐的甲基化分析方法
研究目的:⑪基因组整体水平甲基化分析
第九章 肉新鲜度的检验
过滤
用酸度计测定滤液的pH值。
(五)结果判定
新鲜肉pH值 次新鲜肉pH值 变质肉pH值
5.8~6.4
6.5~6.6
> 6.7
宰后畜肉的pH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品种关系 采样部位 家畜宰前状况 屠宰方法 病理状况 腐败作用 冻结方法
2
、 ①醋酸沉淀法:向试管中加入肉浸液 操 2ml,加入10%醋酸2滴,将试管置于
80℃水浴3分钟,然后观察结果
作
②硫酸铜沉淀法:向试管中加入肉浸 出液2ml,加 10%硫酸铜溶液5滴, 振摇后静置5分钟,然后观察结果。
(四) 判定标准
新鲜肉:液体清亮透明;
次新鲜肉:液体稍混浊;
变质肉:液体混浊,并有絮片或 胶冻样沉淀物。
4%升汞溶液:取4g 水中。
Hgcl2溶于100mL蒸馏
(三)实验操作
取试管两支,1支加入1mL蒸馏水,另1支 加入1mL测定pH值时制备的肉浸液。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纳氏试剂,每加一 滴都要摇匀。
比较两管液体的颜色与透明度变化,观察 沉淀发生情况,一直加到10滴为止。
纳氏试剂反应结果判定表
试剂滴数 溶液的变化
10滴
色微黄,无混浊 和沉淀
氨含量约 反应 肉的品质 (mg/100g)
16以下
- 新鲜
10滴
色黄,轻度混浊, 16—20 无沉淀
± 腐败初期,应立即食 用
10滴
色黄,轻度混浊, 21—30 稍有沉淀
+ 腐败初期,应立即食 用
6—9滴 黄或桔黄色,有 31—45 沉淀
++ 切除可疑部分,余者 立即食用
第九章广角X射线衍射
图9-5 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9
在许多情况下,X射线衍射研究工作中使用单色X射线,而X 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有连续谱和特征谱。由于特征X射线产生尖锐 的衍射峰,而伴随的连续谱产生的是漫散射,影响特征X射线衍射 花样观察。因为非晶态的衍射本身就是漫散峰或晕环,连续谱漫 散射的存在,进入非晶散射,很难扣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X射 线进行单色化。
2. 空间点阵 在研究物质的晶体结构时,都是将其原子假定为刚性的小球, 彼此接触,紧密地按一定规则堆积在一起的。如图9-10所示的 NaCl晶体模型,为了便于分析原子在晶体中的排列规律,可以将 它抽象为一些几何点,每个点代表原子的中心,或是原子的振动 中心。这些几何点的空间排列称为空间点阵,或简称为点阵。
1
2
Sˊ ︳Sˊ- S ︱= 2sinq
q
q
d
2q
d
S’
20
当前第20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五\22点
图9-14 X射线衍射示意图
二、布拉格方程的讨论 (一)产生衍射的条件 衍射只产生在波的波长和散射中间距为同一数量级或更小的
时候。 (二)反射级数与干涉指数 布拉格方程nλ=2dˊsinθ表示面间距为dˊ的(hkl)晶面上产生
及其强度之间的比例不变。
8
当前第8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五\22点
3. 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X射线在通过物质时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吸收,吸收作用 包括散射和“真吸收”。
散射分为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散射。 真吸收是由于光电效应造成的。
入射X射线 I0, l0
当前第9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五\22点
热能
透射X射线 散射X射线(l=l0 相干散射和l1>l0非相干散射)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复习要点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复习要点导 论1.社会调查研究概念: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
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一,专门性。
第二,系统性。
第三,客观性。
第四,实证性。
第五,针对性。
3.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主要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主要是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产物等。
导论还讲了社会调查的目的和作用以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进程,对它们涉及到的有关知识性内容,也应有所了解。
第一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体系1.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内容:社会调查研究是一个由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组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基本类型、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等。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及其基础:基本理论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
这些基本理论贯穿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调查研究全过程之中。
它们的基础有二,即哲学原理和具体科学原理。
哲学原理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社会调查研究予以指导,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向。
国外17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调查研究,曾先后出现了以人本主义、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两种类型。
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主要即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
我国的社会调查研究在充分吸收人本主义、实证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强调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作为哲学理论基础。
3.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这里指认识方法之外的具体操作方法,其中包括: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等等。
第九章方差分析报告与实验设计
3. 四个样本的均值越接近,推断四个总体均值相 等的证据也就越充分
4. 样本均值越不同,推断总体均值不同的证据就 越充分
如果原假设成立,即H0: m1 = m2 = m3 = m4 四个行业被投诉次数的均值都相等 意味着每个样本都来自均值为、差为2的
同一正态总体
f(X)
X
1 2 3 4
若备择假设成立,即H1: mi (i=1,2,3,4)不全 相等
至少有一个总体的均值是不同的 四个样本分别来自均值不同的四个正态总体
f(X)
X
3 1 2 4
四、问题的一般提法
1. 设因素有k个水平,每个水平的均值分别用 1、 2、 、 k 表示
第1步:选择【工具】下拉菜单,并选择【数据分析】选项,
第2步:在分析工具中选择【单因素方差分析】,然后单击 【确定】 ,
第3步:当对话框出现时, 在【输入区域】方框内输入数据单元格区域A3:D9。 在【a】方框内输入0.05(可根据需要确定。 在【输出选项】中选择优输出区域。
结果如图9-6
图9-6 用XExcel 进行方差分析的步骤
i1
组 内 平
旅游业:
6
(x2i x2)2 924
i1
SSE=700+924 +434+650
=2708
方
和
5
航空公司: (x3i x3)2 434
i1
家电制造业: 5 (x4i x4)2 650
i1
于是: ST=SSE+SSA
(4)计算统计量
SST的自由度为n-1; SSA的自由度为k-1; SSE的自由度为n-k。
第九章 实验调查法
三、市场测试的步骤
(一)确定测试目标
(二)选择测试市场 (三)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 (四)执行计划 (五)分析测试结果
四、模拟市场测试的步骤
1.从新产品的目标市场获得有代表性的消费 者样本来参与一系列实验。 2.让消费者观看在竞争环境中的新产品测试 广告。 3.参与者组成一些小组进入一家模拟商店。 4.讨论他们的选择以及做出选择的原因,同 时填写覆盖同样问题的结构化问卷。 5.在过了足够长的时间后,给参与测试者打 电话。
2. 模拟市场测试
模拟测试市场是一种实验室市场,它并不是在 市场中进行真正测试。在模拟测试市场中,该方法 要求在客流量高的地方抽取样本,并把从个体中抽 取的样本和目标组的代表暴露在多种刺激下,让他 们在这种刺激中作出类似的选择。研究人员通过观 察和了解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初步反应,应用数学方 法估计新产品的市场份额,以便计划新产品若在进 行全国推广的出售方式。
三、实践操作题
某公司想推出一款新的洗发水,但不知道 推出之后反应会怎么样,所以想做一个市场测 试,在做市场测试之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岗位职责三工作总结项目运维项目实施银青高速视频监控东毛隧道停车场项目全面实施ip设置贵州独平高速项目全面实施监控室机柜布线四心得体会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我对部门很多产品从零学起刚到公司的时候感觉压力很大经过这些时间的认真学习和实际操作调整心态现已完全能融入公司的各项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中
第九章
原始资料的采集方法 -实验调查法
(三)多因素正式实验设计
第三节
市场测试
一、市场测试的概念 市场测试就是将产品投放到一个典型的市场上 进行有限规模的销售并测定销售结果。这样厂家在 进行全国性或区域性大量销售活动之前,或者说在 其将承受大量开支之前,就能够搜集到各种市场情 报和对产品不同质量的反应。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提 供一种真实市场的测试,来评估产品和营销计划, 协助营销经理确定产品在全国推广后得到的估计利 润是否超过潜在风险,从而对全新产品做出更好的 决策,并对现有的产品或营销战略进行调整。
9第九章___教育实验法
标准实验设计必备的要素:
(1)随机确定实验对象
(2)有前测和后测 (3)实验环境封闭
(4)变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2.准实验(半实验)——指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 难以完全控制无关变量的情况下,采用 标准实验设计的某些方法而进行的实验。
3.前实验——指不能随机分派被试,可以进行观 察和比较,但对无关因素干扰和混淆因
2.实验室实验——指在专门实验室内,使用各种仪 器、设备、设施等,严格控制各种条件进行 实验,以研究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优点:实验环境较好地“封闭”,能清楚确切地观 察 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缺点:研究结果的概括性、普遍性和推广性较差。
(二)标准实验与准实验和前实验
1.标准实验(真实验)——指严格控制所有影响因变 量因素的实验。
12.补偿性的竞争
13.自暴自弃
(三)外在效度 (迁移推广水平)
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 他受试者,或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
外在效度分为两类:
总体效度:指实验结果从特定的研究样本推广到更 大的被试群体中去的适用范围。
生态效度:指实验结果从研究设计的实验情境推广 到其他教育情境中去的范围。
素缺乏控制,误差程度较高的一种实验。
(三)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1.探索性实验——通过探索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尝试发现某 种规律或理论。
2.验证性实验——是以已经被别的实验验证过的假设为假设,
完全按照或基本上按照原型实验设计来操作,
检验原型实验结果是否可靠的实验。 3.确认性实验——通过实验收集事实材料,确认研究对象是否 具有研究假说内容的基本特征,并推动教育 实验的发展。
第三,研究过程的区别。自然科学实验强调对无关变 量的控制。 教育实验难以控制所有无关变量。 第四,研究方法的区别。自然科学实验关注量的描述。 教育实验更强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第五,测量方法的区别。科学实验的结果一般是可以 测量的;教育实验的结果有时是可以测量,有时很难 测量。
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
优点:1 可控制性 2 精确性 3 重复性 4 方便性 5 节约时间 6 操纵自变量 7 实验者可以随机安排被试,使他们的特点在各种实 验条件下相等,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 关系 8 可信性 9 内在效度高
实验室实验
缺点:1 耗资大:实验室的使用率大多不高 2 人为的环境:实验室条件与现实生活条件相去甚远 得出的结论常常受人质疑。 3 在实验室环境中难以消除被试者的反应倾向性和实 验者对被试者的影响。 4 研究被试的代表性 5 外在效度差
自然实验法
定义: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 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特点:主动性、目的性、系统性
优点:1 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 。 2 减少实验室实验法的人为性,有良好的内在效度和 较高的外在效度。 3 兼有实验室法和观察法的优点。
缺点:1 由于实验控制不严,难免有其他因素加进来 2 因为研究工作要跟随事件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因 此花费时间较长。
现场实验法
8.控制实验与现场实验的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实验的外在效 度,这里主要解决的是控制实验的环境问题。
九、举例
网络用户信息选择行为的实验研究 1、提出假设
网络用户信息选择行为中产生次序效应中的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注: 次序效应:判断结果因信息呈现次序的不同而 导致差异。 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 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 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定义:指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对被试的行为进行一切可能 的控制,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九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九章教育方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第二节教育方法第三节德育方法第一节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一、启发式与注入式(一)启发式1.基本含义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育指导思想。
2.主要思想第一,在教师观上,教师更多的是一位“引”师,引导学生去思考。
第二,在学生观上,学生是有待唤醒的独立个体。
第三,在教学效果上,居发式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自我成长能力。
(二)注入式1.基本含义注入式就是教育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向学生传递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以听讲、记忆为主,“注入”是形象的比喻,比喻教师给学生传递知识就像一个注入容器的过程,学生是一个被接受的容器。
2.主要思想第一,在教师观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第二,在学生观上,把学生当作教学对象和教学活动的客体。
第三,在教学目的和效果上,注入式方法没有协调处理好教育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教和学等关系,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学活动变成单向的灌输,在某种意义上,算不得真正完成了教育过程。
二、接受式与发现式(一)接受式1.基本含义接受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为主,以理解、掌握等思维活动为主。
接受学习理论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2.主要思想第一,教师观上,教师既是讲授者,又是辅助者。
第二,学生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第三,教学目的和效果上,接受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形成学生的良好认知结构,更好地促进学习迁移。
(二)发现式1.基本含义发现式教学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自身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
发现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布鲁纳,发现式教育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
2.主要思想第一,学生观上,学生是一个主动发现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9章 幼儿教育研究的方法
2. 观察法的具体方法
(1)日记描述法。 (3)实况详录法。
(2)轶事记录法。 (4)取样观察法。
3. 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1)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3)进行正式观察。
(1) (3)
(2) (4)
(2)进行预备观察。 ①观察者进行自我培训, 确保观察信度。 ②避免或减少一些可能的 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现象。
(3)
(2) (4)
(2)谈话的话题和内容要 求是幼儿能够回答和乐于回答, 并能从幼儿的回答中分析出其心 理活动的。
(4)谈话的过程和结果 应当由本人或共同工作者做详 细记录,如果能用录音机等记 录,则更方便、可靠。
三、作品分析法
1. 作品分析法的概念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儿童的作品很 多,如绘画、工艺制作等。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分析其能力、性格倾向、技能及其熟练程度、 感情状态等心理活动。
4. 观察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2)局限性
①由于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不允许改变被观察者的各种条件,对可能影响观 察的外部因素难以控制,并且难以完全重复观察和检验观察结果。
②观察的主观性较强,既受观察者生理感知能力方面的限制,也受观察者认识能 力方面的限制,因此往往只能得到表面的、感性的材料,难以深入事物的本质和被观察 者的内心,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4)观察反思。
4. 观察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①在自然状态下即时 进行,生动、具体、直观, 可获得第一手资料。
③可对被观察者进行较 长时间的跟踪研究,能获取 有关行为现象变化发展趋势 的资料。
(1)优点
②可收集到非言语行为的数 据和资料,便于对行为进行研究, 特别适合对学前儿童的研究。
数学高一第九章统计知识点
数学高一第九章统计知识点数学高一第九章统计知识点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了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数据变得至关重要。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第九章主要介绍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等几个方面介绍数学高一第九章的统计知识点。
一、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学的第一步,它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到后续统计分析的结果。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或事件的特征和行为进行数据收集,适用于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现象。
例如,通过观察天气状况记录每天的气温变化。
实验法是通过人为创造特定条件来收集数据,控制变量并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例如,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可以调整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物浓度以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调查法是通过对个体或群体进行询问、填写问卷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喜好程度。
二、数据的整理和分类在数据收集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以方便后续的统计分析。
数据的整理主要包括数据的归纳、整齐和计算等步骤。
数据的归纳是将大量数据进行归纳汇总,例如,将一组学生的身高数据整理成频数表或频率分布表。
数据的整齐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例如,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数据的计算是对数据进行数值计算,例如,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四分位数等。
三、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更深入的认识和结论。
中心趋势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指标,常用的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平均数是将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它能够反映出数据的总体水平。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并取中间值,它能够反映出数据的中间水平。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它能够反映出数据的高峰值。
离散程度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常用的有离差、方差和标准差等。
实验性研究方法
第九章实验性研究第一节实验性研究的特点及分类一、实验性研究的特点二、实验性研究的分类第二节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一、处理因素二.受试对象三.实验效应第三节实验设计的原则一、对照原则二、重复原则三、随机原则四、齐同原则五、盲法原则第四节实验性研究优缺点一、优点二、缺点第五节临床试验一、临床试验的类型二、临床试验注意第九章实验性研究学习目标说出实验性研究的概念与特征;阐述实验设计的要素与原则;简述实验性研究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能对某一新药或新疗法效果评价作出研究设计。
案例:关于Goldberger糙皮病的研究。
糙皮病于1735年在西班牙首先发现,之后在意大利、法国、美国等相继发生。
开始一些学者认为是一种传染病,也有认为是遗传病。
Goldberger认为不可能是传染病。
他在发病多的孤儿院内作了细致的现场调查后发现6~12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而该组儿童每日主食以玉米为主,一周只吃一次肉,故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缺乏肉类、蛋、奶等动物食品所致。
问题:怎样通过实验性研究说明该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缺乏肉类、蛋、奶等动物食品所致?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是将一组随机抽取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种或多种处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人为地给予或控制某因素,而对照组不给予该因素或给予安慰剂,然后观察比较不同处理因素的效应(或结果)。
如添加赖氨酸促进生长发育的实验研究,将随机抽取的若干小学三年级学生随机分配到甲乙两组,甲组课间餐中添加赖氨酸,乙组仅给予正常课间餐,追踪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身高、体重增长情况。
实验设计是关于实验研究的计划、方案的制定。
良好的设计是顺利进行实验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的先决条件,也是使实验研究获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证。
第一节实验性研究的特点及分类一、实验性研究的特点1.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如上例,赖氨酸的添加是人为设置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或不接受这种处理。
2.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或水平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法
•
本章主要介绍了实验法的相关知识, 包括实验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特点;实 验法的类型和基本程序;实验设计及实施 方法;实验法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 且说明了实验法的价值和意义。其中重点 和难点是实验法的原理、类型、主要实验 设计和实验法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实验法的基本原理及类型
(二)多因素实验设计
• 所谓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检验多个自变量(或 一个自变量的多种取值)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 设计。它一般设置一个对照组、三个或三个以上 实验组。 • 依照具体实施方法的不同,它又分为多种类型。 主要有: 因子设计。它是检验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对因 变量的影响和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 响的设计。 重复测量设计。它是检验多个自变量对不同 实验对象进行激发后的差异的设计。 拉丁方格设计。它是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 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设计。
二、经典实验设计
• 经典实验设计也叫两组前后测实验设 计,就是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 同时选择一批与实验对象处于相同环境、 条件相同或相似的对象作为对照组;然后, 只对实验组给予实验激发,而对对照组却 听其自然;最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 检测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实验结论。
三、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
• 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一般有两 种方法:
– 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 – 主观挑选。
二、实验过程的控制
• 实验过程的控制主要就是对各类变量的控 制。它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二是对无关变 量的控制。
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
• 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主要是在实验激发过 程中,严格执行设计方案,有计划地、系 统地安排实验激发的环境和程度,使它们 有序的作用于因变量。
• 除了以上介绍的主要实验设计类型外,还可以根 据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环境、实验激发的不 同,做出其他多种设计。总的来说,实验设计中 实验对象排列组合的数量越多,实验结论的系统 性、完整性、客观性、准确性就越高。但是另一 方面,实验设计越复杂,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 匹配就越困难,实验过程、实验检测、统计分析 就越烦琐,实验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就越高。 因此,实验者不应凡实验必用多因素实验设计, 而应根据实验目的和自身条件,选择最恰当的实 验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仍以采用简单实验设计 为宜。
(二)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 按照一定标准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是实验 法的一个特别要求,它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
– 第一,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是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对象,对于复杂的事物来说,还应 该具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代表性。 – 第二,在多数实验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实验对象和实 验环境的匹配问题,所有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各方 面状况应尽可能相同或相似。
• • • • 一是实验主体 二是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三是实验活动 四是实验检测
实验法的主要任务
• 明确实验对象和实验激发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此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 规律。 • 它一般包括三个组织部分:
– 自变量与因变量 – 实验组与对照组 – 前测与后测
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
• 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 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 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在实验开始时,先 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变 量实施激发,然后选择其后的某一个时点 对因变量进行再测(后测),比较前后两 次测量的结果就可以对原理论假设完全证 实或部分证实或证伪。
(二)效度
• 提高实验的效度,要从实验的外在效度和内 在效度两方面着手。 提高实验的外在效度,主要就是必须保证所 选取实验对象的代表性。 • 提高实验的内在效度,涉及的问题比较多。 笼统地说,前述所有控制引入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的方法都是提高实验的内在效度的重要方法。此 外,选择恰当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选用精确 度高的测量仪器等,也是必需的方法。还有一点 也非常重要,就是实验者的工作态度一定要认真 细致,否则会对实验效果造成意外的不良影响。 在提高实验效度的问题上,有一个目前无法 彻底解决的难题:实验的外在效度和内在效度是 一对矛盾。
第四节 实验法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实验法作为最高级、最复杂的社会调 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不同于其 他调查方法的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主要 有 • 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 • 实验过程的控制; • 提高实验的信度和效度等。
一、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
• (一)实验者 • 实验者是实验调查者的组织者、领 导者、管理者。 • 要有一定的权威色彩。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 无关变量主要来自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 环境三个方面。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努 力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过程的干扰:
– 第一,在实验者方面,首先是不能把无关变量 引入到实验激发中来。其次是必须公平地对待 实验对象,保持实验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第二,在实验对象方面,主要是解决前测干扰 影响和故意不配合的问题。 – 第三,与实验无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实验过程 的干扰最多也最复杂,对它们的控制主要有: 排除法、纳入法、平衡法和统计分析法。
– 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相比,前者实验结果的准确率 要远远高于后者。但是社会领域的实验调查,仍然大 多采取现场实验的方法,这是因为实验室实验的成本 高,操作复杂,而且样本规模十分有限,所以难以广 泛应用。
(三)按照实验的目的不同,实验 法可分为研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
• 研究性实验是以揭示实验对象的本质 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的实验方法,主 要用于对某一领域理论的检验与探讨。 • 应用性实验则是以解决实际工作当中 存在的某些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实验方法。
(三)资料处理阶段
• 资料处理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整理分析资料。对全部观测资料 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原假设进行检验,形 成实验结果,据此提出理论解释和推断。 (2)撰写实验报告。来自第三节 实验设计及其实施
• 一、单一实验组设计 • 单一实验组设计也叫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就是 只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而不设对照组, 通过实验活动前后实验对象的变化来得出实验结 论。 • 它的操作模式是: • (1)选择实验对象组成实验组; • (2)对实验对象进行前测; • (3)引入自变量进行改变实验对象因变量的实验 激发; • (4)实验后对实验对象进行后测; • (5)得出实验结论。
–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 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 –单一组实验也叫连续实验,是对单一实验对象 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前测与后测,比较其结果 以检验假设的一种实验方法。
•
(二)按照实验的环境不同,实验 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 实验室实验是在人工特别设置的环境下进行的实 验调查。 • 现场实验是在自然的、现实的环境下进行的实验 调查。实验者只能部分地控制实验环境的变化, 实验对象除了受到引入自变量的实验激发外,还 会受到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
• 一、概念和基本原理 实验法也称试验调查法,是实验者有 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 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 变化规律的方法。 • 它是一种最重要的直接调查方法,也 是一种最复杂、最高级的调查方法。实验 法的实验结果既可以用于定量分析,也可 以用于定性分析。
实验法的基本要素
(二)实施阶段
• 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前测。用一定的方法对实验对象的各种 因变量做详细的测量,并做详细记录。如果是有 对照组的实验,事先要做到能够控制实验环境和 条件,以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状态基本一致。 (2)引入或改变自变量,对实验组进行实验 激发。在激发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作好 观察记录。 (3)后测。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选择适当时 机对实验对象的各种因变量做再次详细测量,并 做详细记录。
• 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就是对实验组和 对照组都不进行前测,实验组引入自变量 实施实验激发和进行后测,对照组则只进 行后测。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结果 的对比研究,得出实验结论。
四、多组实验设计和多因素实验设计
• (一)多组实验设计 为了既能同时排除外部因素和前测干 扰的影响,又能保证实验结论的客观性和 准确性,人们还编制出了多组实验设计, 一般是设置两个实验组、两个对照组,其 中各有一组无前测,又各有一组无实验激 发,通过对各组检测结果的交叉比较,得 出实验结论。
二、实验法的特点
• • • • • 第一,实验主体的实践性 第二,实验对象的动态性 第三,实验目的的因果性 第四,实验过程的可控性 第五,实验方法的综合性
第二节 实验法的类型和基本程序
• 实验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作多种不同 的分类。 • (一)按照实验的组织方式不同,实验法 可分为对照组实验和单一组实验。
二、实验的基本程序
• 实验法的实施程序与其他方法大致相 同,分为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资料处理 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 • • • • • 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确定实验课题及实验目的。 (2)提出理论假设。 (3)选取实验对象。 (4)选择实验方式和方法。 (5)制定实验方案。
第五节 实验法的评价
一、实验法的优点 实验法同其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相比, 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 1、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 2、控制性强。 3、可重复运用。
二、实验法的缺点
实验法的特定方式和特点,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 为它带来了十分明显的缺陷: 1、代表性往往不够充分。 2、实验范围仍然有限。实验法在所有调查研 究方法中虽然是较好的一种,但也不是任何问题 都适用。对于许多阴暗的、有悖伦理道德的、违 法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是不可能实验的,例 如杀人放火、拦路抢劫、贪污受贿、卖淫嫖娼、 吸毒、赌博、包二奶等等。对于个人特质极强的 社会现象,也不可能实验,例如自杀、恋爱等。 对这些现象,只能依靠其他一些方法去调查。 3、耗费人力、时间,操作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