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小班导学稿6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6讲:相反数和绝对值
B.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C.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
D.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是负数
12、 在数轴上表示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点的位置,只能在数轴上的……( )
A. 原点及原点左边 B. 原点右边
C. 原点左边
D. 原点及原点右边
13、 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 )
A.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所对应的两个有理数互为相反数。
B.两个有理数互为相反数,则它们在数轴上对应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C.两个有理数不等,则它们的绝对值不等。
D.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不等,则这两个有理数不等。 18、 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 的绝对等于它的相反数.
19、若 x =5,则 x= ;若|x+4|=4,则 x=
1、相反数
【例 1】﹣3 的相反数是( )
A.±3
B.3
1
C.-3
D.
3
练 1、(人大附期中)x+y﹣z 的相反数是( )
A. x+y+z
B z﹣x﹣y
C x﹣y+z
D ﹣x+y﹣z
.
.
.
练 2、(清华附期中)如图,数轴上有 A、B、C、D 四个点,其中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是
( )
A. 点 A 与点 D
1、掌握相反数的定义。 2、掌握绝对值的本质意义。 3、掌握相关典型题的解法。
1、相反数定义 只 有 符 号 不 同 的 两 个 数 叫 做 互 为 _____, 其 中 一 个 是 另 一 个 的 相 反 数 , 0 的 相 反 数 是 _____。 注意:⑴相反数是_____出现的; 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 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 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_____,且只有一个; ⑵0 的相反数是 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_____,和为 0 的两数互为_____。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 数轴上的对应点(0 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 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 点表示 0 的相反数。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6.1平方根、立方根 复习
课题:平方根、立方根复习课主备人:杨明 时间:2011年1月3日年级 班 姓名:复习目标:1.梳理知识,深化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概念的理解及表示.2.了解开方与乘方是互逆运算,会进行简单的开平方和开立方运算. 复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如果x 的平方等于a ,那么x 就是a 的 ,所以a 的平方根是 .2.非负数a 的平方根表示为 .3.因为没有什么数的平方会等于 ,所以负数没有平方根,因此被开方数一定是 或者 .4.非负的平方根叫 平方根.5.正数有_____________立方根, 0的立方根是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 立方根,立方根也叫做_______________.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则它的体积扩大_____________.7.若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数的算术平方根,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二、典型例题1.计算:(1)(2(3(4 2.利用平方根、立方根来解下列方程.(1)(2x-1)2-169=0; (2)12(x+3)3=4.3.计算:(1)3125.0-1613+23)871((2)312564-38+-1001(-2)3×3064.04.一个正方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8倍,它的棱长变为原来的多少倍?体积变为原来的27倍,它的棱长变为原来的多少倍?体积变为原来的1000倍,它的棱长变为原来的多少倍?体积变为原来的n 倍呢?三、达标检测1. 4的平方的倒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A .4B .18C .-14D .142.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它本身,则这个数的立方根是( )A. 1B. 0C. -1D.1,-1或03. -8的立方根与4的平方根之和是( )A. 0B. 4C.0或4D.0或-44.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是同一个数,那么这个偶数是( )A. 8B. 4C. 0D. 165. 3a 的值是 ( )A. 是正数B. 是负数C. 是零D. 以上都可能6.若n 为正整数,则121+-n 等于( )A .-1B .1C .±1D .2n+17. 若x-5能开偶次方,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0B 、x>5C 、x ≥5D 、x ≤58.的平方根是_______;(-1)2005的立方根是______;312726-=____________. 9.16的平方根是 ;327= ;64-的立方根是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数学小班讲义
优胜教育暑期数学小班课时表年级:七年级辅导科目:数学上课次数:10 总课时数:20 小时辅导内容及进度安排序号辅导内容课次教学时间(小时)备注1 正数和负数;有理数的概念及数轴 1 22 相反数及绝对值 1 2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 2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 25 有理数的乘方 1 26 整式的认识 1 27 整式的加减 1 28 解一元一次方程 1 29 小六知识复习 1 210 小六知识复习 1 2七年级暑期数学小班课程讲义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4、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及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包括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混合运算)是本章的重点。
知识难点:绝对值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及有理数的运算是本章的难点。
考点: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混合运算是考试的重点对象。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1、三个重要的定义(1)正数:像1、2.5、5.56…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不是表示不存在或无实际意义。
概念剖析:①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正数或负数,不能用数的前面加不加“+”“-”去判断,要严格按照“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去识别。
②正数和负数的应用:正数和负数通常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③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组成整数集合;④常常有温差、时差、高度差(海拔差)等等差之说,其算法为高温减低温等等;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数前面有“-”号,这个数就是负数;B、非负数就是正数;C、一个数前面没有“-”号,这个数就是正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例2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中 8,43,0.125,0,31-,6-,25.0-,正整数集合{} 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例3 如果向南走50米记为是50-米,那么向北走782米记为是 ____________, 0米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6.1)
一、基础我梳理
1.我们把有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记作(,)。
2.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水平的数轴称为轴或轴,习惯上取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轴或轴,取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3.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如图6-1中,从A点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坐标为2,垂足N在y轴上坐标为4,我们就说A的横坐标是,纵坐标是,有序数对(,)就叫做点A的坐标,记作A(,)。
4.如图中坐标平面被两条坐标轴分成,I、II、III、IV四个部份,分别叫做、、、,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二、典型我剖析
1.如图是某超市的平面示意图。
A
B
C
D
1
收银台
收银台
收银台
收银台
2
酒水
糖果
小食品
熟食
3
儿童服装
化妆品
体育用品
蔬菜
4
入口
服装
家电
日用杂品
如果用(C,3)表示“体育用品”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儿童服装”、“熟食”、“家电”的位置吗?
A.同一排B.前后同一条直线C.中间隔六个人D.前后隔六排
五、我展示,我成功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下列各点:
点A在y轴上,位于原点上方,距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
点B在x轴上,位于原点右侧,距离原点1个单位长度;
点C在x轴上方,y轴右侧,距离每条坐标轴都是2个单位长度;
点D在x轴上,位于原点右侧,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
符号
在第一象限
在第二象限
在第三象限
小班教案数学教辅初中
小班教案数学教辅初中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
2. 培养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个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² + bx + c = 0(a、b、c是常数且a≠0)。
3.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和解法。
2.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2)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
(3)通过例题,演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和解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3. 寻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一元二次方程专项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第六章
6.1 从实际问题到列方程知识目标: 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能力目标: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情感目标:经历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学习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学习方法:探索发现问题,学会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一、新知导入(忆旧)1、等式: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引例: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若是说出未知数和已知数;若不是说明理由。
(1)3t-1≠1-t;(2)2-(-3)=-1+6;(3)2241y y +=-;(4)3x-y=0;(5)62x +3x+7二、新知导航知识点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例1:一个角的余角是这个角的补角的25,求这个角的度数? 回忆:小学已经学过列方程的解法,不妨试一下:设这个角为x ,则这个角的余角为90-x ,补角为180-x ,则可列方程为:例2:一块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1800米,已知这块地的宽是150米,求这块地的长。
因为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所以可设这块地的长为x 米,那么2(150+x )米就是1800米,于是可得方程为:课堂练习<一>设某数为x ,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 1:某数的一半减去该数的13等于6, 2:某数比它的倒数小1,3:某数的3倍与-4的绝对值的差等于6,4:某数比它的相反数大5, 5:某数与2的差的平方等于该数与2的平方差, 知识点2. 运用小学知识,尝试求解方程 试解:44x+64=328从这个等式可知:328减去64所得的差,恰好是44的倍数,其差为264,264除以44,其商为6,所以x 等于6。
知识点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数学导学案6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2、已知 x+y=1,求
1 2
x
2
xy
1 2
y 的值
2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观察多项式的特点,判断是否符合公式的特征和综合运用分解的方法,并完整的 分解因式。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t 方法与措施 (5)16–(2a+3b)2 (4)(x+y)2–14(x+y)+49
活动一 1、 请认真梳理本章知识结构。 (6)a4–8a2b2+16b4 2、 结合自己列举的本章主要内容,回答课本 61 页《回顾与思考》 中提出的问题。 (7) 2+4)2–16a2 (a
活动二 1、下列哪些式子的变形是分解因式?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1)x2–4y2=(x+2y) (x–2y) (2)x(3x+2y)=3x2+2xy (3)4m2–6mn+9n2 =2m(2m–3n)+9n2
3、 已知 a 为正整数,试说明(2a+1)2-1 是 8 的倍数。
4、
计算: (1)32011-32010
1 1 1 1 1 2 1 2 1 2 . 2 2 3 4 n
1、在日常生活中如取款、 上网等都需要密码, 有一种用 “因式分解” 4 法产生的密码,方便记忆.原理是:如对于多项式 x –y4,因式分 解的结果是(x–y) (x+y) 2+y2) (x ,若取 x=9,y=9 时,则各个因式 2 的值是 (x–y) (x+y) (x +y2) =0, =18, =162, 于是就可以把 “018162” 作为一个六位数的密码对于多项式 4x3–xy2,取 x=10,y=10 时,上 述方法产生的密码可以是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六章实数导学案
面积=1面积=2面积=46.250.62562506250062.5课题:6.1.2 平方根(2)【学习目标】1.通过由正方形面积求边长,让学生经历2的估值过程,加深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理解,感受无理数,初步了解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点.2.会用计算器和平方根表求算术平方根. 【学习重点】感受无理数. 【学习难点】感受无理数. 【自主学习】1.填空: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正数叫做a 的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2.填空:(1)因为_____2=36,所以36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即36=_____; (2)因为(____)2=964,所以964的算术平方根是___,即964=_____; (3)因为_____2=0.81,所以0.81的算术平方根是___,即0.81=_____;(4)因为_____2=0.572,所以0.57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即20.57=_____.【合作探究一】1.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4,它的边长等于多少?谁会用算术平方根来说这个正方形边长和面积的关系?2.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1,它的边长等于多少?用算术平方根来说这个正方形边长和面积的关系?3.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2,它的边长等于什么?4. 4= ,1= ,那么2等于多少呢?求2等于多少,怎么求?提示:①2在哪两个整数之 ②2在哪两个一位小数之间? ③2在哪两个两位小数之间?5.2= ,可见是一个小数,这个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相比有点不同,有什么不同呢?【合作探究二】1、查平方根表(或用计算器计算)填表:… … …25…规律: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向右(或向左)移动 位, 则它的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 位。
跟踪练习:1.3≈1.732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说出近似值,(1)03.0= 300= 30000= ;(2)你能根据3的值说出30是多少吗?2.已知:217.5=2.284,7.521=22.84,填空:①05217.0= 52170= ②若x =0.02284,则x=【合作探究三】比较大小①8 10 ②50 7 ③32 23 ④ 5.0 ⑤ 1【例题精讲】例1、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cm 2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300 cm 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3:2,她不知能否裁得出来,正在发愁,小明见了说:“别发愁,一定能用一块面积大的纸片裁出一块面积小的纸片。
小班优秀教案数学初中
小班优秀教案数学初中课时:1课时年级:小班教材来源:《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数字4的含义,能够正确地数数到4。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4的写法和发音。
2. 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字4的含义,能够正确地数数到4。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3,复习数数到3。
2.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字3,你们想不想认识新的数字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字,那就是数字4。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字4的写法和发音,让学生跟着读一读、写一写。
2. 教师通过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理解数字4的含义。
例如,展示4个苹果,让学生知道4就是表示4个苹果的意思。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数数,看看谁数得最快、最准确。
三、游戏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字4”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抢答,答对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品。
2.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数比赛”的游戏,比赛规则如下: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学生要快速地数出物品的数量,数量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品。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数字4的含义和写法。
2. 教师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以及对自己在数数方面的认识。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数字4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数字4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搜集学生的小组活动材料,分析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情况。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班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班教案标题: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班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中的整数概念。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正确运用整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负数的概念及其与正数的关系。
2. 运用整数进行复杂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学实例。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解整数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整数与正数、负数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运算规则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并通过课件和实例进行演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Step 4: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5: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一个较复杂的整数计算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鼓励学生进行思维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以检验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整数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整数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班下册教案数学初中
小班下册教案数学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数学故事和数学游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数学故事和数学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基本概念: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
初中数学说课稿幼儿园
初中数学说课稿幼儿园在开始撰写这篇关于初中数学的说课稿之前,我需要澄清一点:通常,说课稿是针对教师准备的,用于指导他们如何教授特定的课程内容。
然而,题目中提到的“幼儿园”似乎与“初中数学”不匹配,因为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通常不会涉及初中级别的数学知识。
为了保持内容的适宜性和连贯性,我将会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在幼儿园阶段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引入基础数学概念的说课稿。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进入小学之前对数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兴趣。
正文: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份特别的说课稿,主题是“幼儿园数学启蒙:在游戏中学习基础概念”。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生涯的起点,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们接触和学习数学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展示一系列适合幼儿园孩子的数学活动和游戏,旨在通过趣味性和互动性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让孩子们掌握复杂的计算技巧,而是让他们对数字和基本的数学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以及初步了解排序和分类的概念。
接下来,我会介绍几个具体的教学活动。
活动一:数字游戏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字游戏来引导孩子们认识数字。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个“找数字”的游戏,老师事先准备一些标有数字的卡片,然后将卡片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孩子们的任务是找到这些卡片,并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排序。
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认识数字,还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活动二:形状拼图为了让孩子们对几何形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形状拼图。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拼图块,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准备一些相应的图形模板。
孩子们需要根据模板的形状,用拼图块拼出相应的图形。
小班教案数学题目初中
教案题目:初中数学小班教学——有理数的乘除法一、教学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理数的乘除法是初中数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部分。
为此,我制定了这个初中数学小班教学教案,旨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乘法:同号有理数的乘法、异号有理数的乘法、零的乘法。
2. 有理数的除法:同号有理数的除法、异号有理数的除法、零的除法。
3. 乘除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除法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小学阶段学过的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进入乘除法运算的学习。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同号有理数的乘法、异号有理数的乘法等。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总结乘除法运算的规律。
3.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讲解,强调乘除法运算的关键点,如符号的判断、绝对值的处理等。
5.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乘除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巩固记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运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乘除法运算方面的掌握程度。
初中数学小班课教案
初中数学小班课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乘法:同号相乘、异号相乘。
2. 有理数的除法:同号相除、异号相除。
3. 实际问题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理数的加减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有理数的乘除法与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有理数的乘法:(1)同号相乘:两数同号,则乘积为正,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
(2)异号相乘:两数异号,则乘积为负,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
2. 讲解有理数的除法:(1)同号相除:两数同号,则商为正,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除。
(2)异号相除:两数异号,则商为负,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除。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P36的练习题1-5。
2. 老师挑选几道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
2. 强调重点知识点:同号相乘(除)得正,异号相乘(除)得负;绝对值相乘(除)得积(商)。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理数的乘除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理数乘除法吗?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购物问题:已知商品原价和折扣,求实际支付金额。
(2)速度、时间和路程问题: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P36的练习题6-10。
2. 老师挑选几道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有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强调重点知识点: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P37的课后作业。
七年级数学教案小班
七年级数学教案小班教案标题:七年级数学教案小班教案目标:1. 确保学生对七年级数学的基本概念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2. 帮助学生掌握七年级数学的基本技能和解题方法。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1. 教学重点将放在七年级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上,如整数、分数、小数、代数等。
2. 强调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 提供多种解题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代数中的变量和方程式。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实践。
2. 确保课堂环境整洁有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3. 预先准备一些练习题和活动,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铺垫。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介绍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
2. 结合实际例子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的数学概念。
三、示范演练(20分钟)1. 教师通过示范演示解题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分享解题思路。
四、巩固拓展(10分钟)1. 提供一些练习题和活动,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题目,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学生需要继续努力提高的方面。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以便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主动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初一数学导学稿(16)
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稳定而和谐的因素——蔡元培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七年级年级数学导学稿(16)课题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主备 李顺莲 组长审定 颜亮 使用时间 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重点 难点: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一.课前导学:1.计算:(1) 0-(+8)-(-2.7)+(-5)-6 (2) -(-54+321)+(-0.5-151)(3) -331×(-1.8)×(-41) (4) (-32)÷31÷(-21)(5) -7×(-181)+13×(-181)-5×(-181) (6) (31-215+143)÷(-421)2. 式子 ()()3-57-4-8+⨯÷ 中 有哪几种运算?你能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将这个式子算出来吗?()()3-57-4-8+⨯÷总结: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是:先算 ,后算 ;有括号时,先算 ,并且先算 括号,再算 括号,最后算 括号。
二.典型例题:例1. 计算: (1) ()⎪⎭⎫ ⎝⎛⨯÷31-2-6 -18 (2) 21 - - 74 -757-3⎪⎭⎫ ⎝⎛÷⨯(3)()⎥⎦⎤⎢⎣⎡÷⎪⎭⎫ ⎝⎛⨯+2 - 530.2 - 1 5 - -3 -例2.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 ~6月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 ~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 ~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
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三.课堂达标:1.计算:(1)()4325.0 - 71-42÷+⎪⎭⎫ ⎝⎛⨯ (2) ⎪⎭⎫ ⎝⎛÷411 -5.2 - 1 - -(3) ()[]410-34 -12÷⨯2.某冷库的室温为-4℃,现有一批食品需要在-28℃冷藏,如果每小时降温3℃,那么 需要小时能降到所要 求的温度?课堂小结:。
初一数学教案小班
初一数学教案小班教案标题:初一数学教案小班教案目标:1. 确保学生掌握初一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理解代数表达式和方程式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3. 熟练应用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周长、面积等。
教学难点:1. 理解和应用比例的概念,解决与比例相关的问题。
2. 理解和应用百分数的概念,进行百分数的转化和计算。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白板、教学PPT、数学练习题等。
3. 学具:尺子、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与学生分享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教师讲解和示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和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
2. 代数表达式和方程式的含义: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代数表达式和方程式的含义,并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第三步:示范练习(15分钟)在黑板上给出一些练习题,由教师示范解答,引导学生跟随思考和解答。
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掌握。
第四步: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与比例和百分数相关的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并指导他们正确解答问题。
第五步:个人练习(15分钟)发放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班级,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对他们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第六步:总结和反馈(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反馈。
教学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
2. 教师收集并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他们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导学案(6)课题: 5.3.2命题、定理学习目标:1、掌握命题的概念,并能分清命题的组成部分.2、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步培养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
学习重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学习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预习疑难:。
2、填空:①平行线的3个判定方法的共同点是。
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是。
二、探索与思考(一)命题:1、阅读思考: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③对顶角相等;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2、定义:的语句,叫做命题3、练习: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1)过直线AB外一点P,作AB的平行线.(2)过直线AB外一点P,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吗?(3)经过直线AB外一点P, 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请你再举出一些例子。
(二)命题的构成:1、许多命题都由和两部分组成.是已知事项, 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2、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那么"后接的的部分......是.假命题:。
三、应用: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的商为-1;(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5)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6)如果AB⊥CD,垂足是O,那么∠AOC=90°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角:。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对顶角相等:。
3、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同位角相等(2)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这两个角互补;(3)如果两个角互补,这两个角是邻补角.四、学习体会: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五、自我检测:新课标第一网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1)延长线段AB()(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交点()(3)画线段AB的中点()(4)若|x|=2,则x=2()(5)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2、选择题(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C、x与y的和等于0吗?D、对顶角不相等。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B、两个锐角之和为锐角C、钝角大于它的补角D、锐角小于它的余角(3)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
其中假命题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分别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a ∥b ,b ∥c ,那么a ∥c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分别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等角的补角相等; (3)内错角相等。
5、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1)∵a ∥b,∴∠1=∠3(_________________); (2)∵∠1=∠3,∴a ∥b(_________________); (3)∵a ∥b,∴∠1=∠2(__________________);(4) ∵a ∥b,∴∠1+∠4=180º (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a ∥b(__________________); (6)∵∠1+∠4=180º,∴a ∥b(_______________).6、已知:如图AB ⊥BC ,BC ⊥CD 且∠1=∠2,求证:BE ∥CF 证明:∵AB ⊥BC ,BC ⊥CD (已知)∴ = =90°( )∵∠1=∠2(已知)∴ = (等式性质) ∴BE ∥CF ( )7、已知:如图,AC ⊥BC ,垂足为C ,∠BCD 是∠B 的余角。
求证:∠ACD=∠B 。
证明:∵AC ⊥BC (已知) ∴∠ACB=90°( ) ∴∠BCD 是∠ACD 的余角 ∵∠BCD 是∠B 的余角(已知)∴∠ACD=∠B ( )8、已知,如图,BCE 、AFE 是直线,AB ∥CD ,∠1=∠2,∠3=∠4。
求证:AD ∥BE 。
证明:∵AB ∥CD (已知) ∴∠4=∠ ( ) ∵∠3=∠4(已知) ∴∠3=∠ ( ) ∵∠1=∠2(已知)∴∠1+∠CAF=∠2+∠CAF ( ) 即∠ =∠∴∠3=∠ ( ) ∴AD ∥BE ( )ab 1 23c4C AB DE F1 2B D AC AD B CE F1 23 4课题:5.4 平移学习目标:1、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
2、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学习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学习难点:平移的作图.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预习疑难:。
二、探索与思考(一)平移变换预习课本P27—P29,并完成以下练习1、观察思考: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2、探索活动: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的雪人?3、思考:在所画的相邻的两个图案中,找出三组对应点,连接它们,观察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4、平移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___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_____。
注意:①图形的平移是由_____和_____决定的。
②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水平。
5、平移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和____。
ABAED图 1FEDCBB CAF图 2FEDA②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_______,对应角____,对应点所连的线段____。
6、对应练习:(1)如图1,△ABC平移到△DEF,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平行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_。
(2)把一个△ABC沿东南方向平移3cm,则AB边上的中点P沿___方向平移了__cm。
(3)如图,△ABC是由四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则可以看成是△ADF平移得到的小三角形是___________。
(4)如图,△DEF是由△ABC先向右平移__格,再向___平移___格而得到的。
(5)如图,有一条小船,若把小船平移,使点A平移到点B,请你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小船。
如图,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运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三、练一练:(一)平移的概念1、一个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下列各组图形中,可以经过平移变换由一个图形得到另一个图形的是( )3、如图,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下列图形中可由△OBC 平移得到的是( ) A △OCD B △OAB C △OAF D △OEF(二)平移的性质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_____、______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且________或__________。
对应线段______且________或__________。
对应角_______。
2、如图,将梯形ABCD 的腰AB 沿AD 平移,平移长度等于AD 的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 ∥DE 且AB =DE B ∠DEC =∠B C AD ∥EC 且AD =EC D BC =AD +EC3、△ABC 沿BC 的方向平移到△DEF 的位置,(1)若∠B=260,∠F=740,则∠1=_______, ∠2=______,∠A=_______,∠D=______(2)若AB=4cm ,AC=5cm ,BC=4.5cm ,EC=3.5cm ,则平移的距离等于________,DF=_______,CF=_________。
(三)平移作图1、△ABC 在网格中如图所示,请根据下列提示作图 (1)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 (2) 再向右移3个单位长度.BC DACDBCEDBCEDAAB C2、已知三角形ABC 、点D ,D 为A 的对应点。
过点D 作三角形ABC 平移后的图形。
四、学习体会: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五、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BD2、如图所示,△FDE 经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ABC.( ) A.沿射线EC 的方向移动DB 长; B.沿射线EC 的方向移动CD 长C.沿射线BD 的方向移动BD 长;D.沿射线BD 的方向移动DC 长3、下列四组图形中,•有一组中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另一个,这组图形是( )4、如图所示,△DEF 经过平移可以得到△ABC,那么∠C 的对应角和ED 的对应边分别是( ) A.∠F,AC B.∠BOD,BA; C.∠F,BA D.∠BOD,AC5、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 )A.互相平行且相等;B.互相垂直且相等C.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二)填空题1、在平移过程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________和_________都相同,•因此对应线段和对应角都________.2、如图所示,平移△ABC 可得到△DEF,如果∠A=50°,∠C=60°,那么∠E=•____度,∠EDF=_______度,∠F=______度,∠DOB=_______度.3、将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方向平移,且平移后的图形的一个顶点恰好在AC 的中点O处,则移动前后两个图形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原F B A O F E C BADABCD O FE CB AD正方形面积的____。
4、直角△ABC 中,AC =3cm ,BC =4cm ,AB =5cm ,将△ABC 沿CB 方向平移3cm ,则边AB 所经过的平面面积为____cm 2。
(三)解答题新课标第一网1、如图所示,请将图中的“蘑菇”向左平移6个格,再向下平移2个格.2、如图所示,将△ABC 平移,可以得到△DEF,点B 的对应点为点E,请画出点A 的对应点D 、点C 的对应点F 的位置.3、如图所示,画出平行四边形ABCD 向上平移1厘米后的图形.4、如图,将△ABC 沿东北方向平移3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