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芍药花的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芍药花的散⽂
芍药花开了,⼀群群勤劳的⼩蜜蜂,提着⼩花篮⼉,飞进飞出,忙着采花蜜。
那嗡嗡的叫声,合成了⼀⽀劳动的交响乐。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美丽芍药花的散⽂,供⼤家欣赏。
美丽芍药花的散⽂:芍药花开分外⾹
四⽉中旬的⼀个星期天,经不起和煦阳光的诱惑,利⽤难得的时间和机会,和家⼈⼀道,背起⾏囊,⼀头扑进⽯垭的怀抱,扑进那青青的⼭,蓝蓝的天,缕缕芍药花⾹的怀抱。
⽯垭位于龙泉⼭脉尾端,是典型的深丘⼩⼭村,距中江县城10.22公⾥,离德阳市区35公⾥,有多条道路相通,交通便利。
它被崇⼭峻岭所环抱,⼭⾼林深,⾃然环境⼗分优美,空⽓中弥散着负氧离⼦,⼗分清新,令⼈怡然陶醉,宛若世外桃源。
⼀到每年四⽉下旬起持续到五⽉上旬,这段时间便是芍药盛开怒放时节,洋洋洒洒,蔚为⼤观,装点着这⽚神奇⽽多情的⼟地,宛如⼀幅典雅脱俗、富丽堂皇的⽔墨画卷,被誉为“芍药⾕.情⼈源”。
漫⼭遍野的芍药花,是“⼈间四⽉芳菲尽”后的奇葩,⼀枝独秀,烂漫于五⽉,把⽯垭打扮得缤纷五彩,让⼈流连忘返。
每天成千上万的各地游客蜂拥⽽⾄,纷⾄沓来,使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村声名远播。
都市中的⼈们或⾃驾,或骑游,或乘车,男男⼥⼥,⽼⽼少少,⾝着花花绿绿,有的⼀家倾巢⽽出,有的三五好友结伴⽽⾏……随着春末夏初轻盈的步伐来到⽯垭,放飞⾃⼰被桎梏的⼼情,让⼤⾃然的美景浸透我们的⾝⼼。
我们登上⼀处⼩⼭岗,⼀阵微风拂过,令⼈⽓清神爽。
极⽬望去,湛蓝的天幕,辽远⽽深邃,朵朵⽩云,似轻⾈划过浩渺的烟波。
远⼭近岭莽莽苍苍,轻风为它们披上了绿⾊的围裙,在淡淡薄雾的映衬下,飘渺若纱,宛如仙境。
俯看⼭下,整个⼭村尽收眼底,层层⽥⼟错落有致,顺着⼭体蜿蜒⽽出五⽉的旋律。
⽯垭⼈家依⼭构筑房舍,错落如画。
⼭坡上的各种树⽊、各种花草绿得耀眼,开得那么灿烂,令⼈赏⼼悦⽬。
在不经意间,芍药花睁开了眼,⼤⼤⽅⽅,楚楚动⼈,含情脉脉,就那么回眸⼀瞥,陶醉了整个夏初,初夏时节便欣欣然,⼀派⽣机。
上万亩的芍药,在⼭岗上、在⽥地⾥、在道路边、在农家房前屋后竞相开放,⼀团团、⼀簇簇,争奇⽃艳,红⾊的、⽩⾊的、粉红⾊的,交相辉映,将⽯垭这个⼩⼭村装扮得如此妖娆迷⼈。
唐代诗⼈⽩居易曾经写道︰“今⽇阶前红芍药,⼏花欲⽼⼏花新。
开时不解⽐⾊相,落后始知如幻⾝。
空门此去⼏多地?欲把残花问上⼈。
”芍药⾃古以来,就是“别离”、“多情”的象征,是当之⽆愧的“中国情花”,故⼜称之为“将离草”。
著名中江籍词作家龙清江有感于芍药花的多情,创作了深情浓郁的《芍药花开》︰“百花凋谢后,漫⼭芍药红。
顾盼⼀瞬间,怦然已⼼动,都夸牡丹富贵,怎知芍药意浓。
从来花中姊妹,唯独芍药情重。
谁能解读花语,⼼有灵犀相通。
芍药花开啊,芍药花开,嫣然⼀笑风情万种,相谑戏花影,把酒喜相逢,年年岁岁春风。
此情与共,佳期如梦。
”
我们⾛进花丛,亲密接触,芍药花向我们点头,致礼。
翩翩起舞的蝴蝶在这花丛之间,嬉笑、打闹,飞来飞去……和煦的清风,芍药花随风摇曳,顾盼⽣情,送来芍药缕缕的馨⾹,沁⼈⼼脾,令⼈⼼醉,到处洋溢着初夏欢愉的⽓息。
我们徜徉在这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也像蝴蝶⼀样追逐着春末夏初的流光。
整个芍药⼭⾕扑⾯⽽来的馨⾹,将整个⼩⼭村浸泡在花⾹酿造的美酒⾥。
游⼈们,打着阳伞,像鱼⼉⼀样游⼷在花的世界⾥,脚下是落英铺就的地毯,眼⾥是⽆尽的画意诗情,⼼⾥是美不⾔传,“乐不思蜀”。
他们纷纷拿出相机、⼿机拍个不停,做着各种姿势,poss,想把这五⽉的美好珍藏在永久的记忆⾥。
芍药⾕的风情,让我们打包装进⾏囊,⿎⿎囊囊,收获很多,包括好⼼情,也包括这个夏天少不了的花语、花⾹和⽓息……
美丽芍药花的散⽂:芍药之⾕
安康平利有⼀景点名叫芍药⾕。
很容易让⼈联想到⾦庸笔下那些书剑恩仇的故事现场。
我多次去到那让⼈产⽣幻想的地⽅。
第⼀次去是五年前。
那时它还未出名。
道听途说它尚有⼏分姿⾊之后,颇想亲眼⽬睹,以期得到什么印证似的随着⼀个采风团去了,⼼情⾃然有⼏分戏谑。
记得那是初夏,纷纷扬扬的⾬下得很是轻佻。
从平利县城出发,沿省道308往安康⽅向⾏六公⾥于芍药沟⼊⼝拐进村道,⼭路九曲⼗⼋弯,路随⼭势盘旋⽽上,如⼀条丝带绕过⼀⽚⽚坡地,环着⼀层层⼩梯⽥。
⼭中细⾬纷飞,轻雾朦胧缭绕,⾬雾两相暧昧。
驾车的是个写诗的,⽣怕这景致撩起了他的诗情,那是会切实影响到⼀车⼈的安全的。
所幸的是,每到诗情澎湃时,他都会把车停妥当,再下得车来,吟诵⼀番。
我们总算有惊⽆险。
初夏时节的那⼀天,⼭中的⾬却还似春⾬。
性⼦温和,⼜下得散漫,轻飘飘的,飘在半空就被调⽪的⼭风吹散了。
头上,脸上,⾝⼦上,落的都不是⾬,只是那⼀天的清凉意。
雾是变幻莫测的。
⼈在雾中,奔着前⾯那⼀团更浓的雾去。
⼈到,雾却散了。
⼈⾛,雾⼜聚了。
⼭陡峭⽽⾼。
两侧的⼭都需要仰视,⾼处有如斧削的,有如雷劈的。
更有散落⼭地的巨⽯,⼤⽽坚硬。
传说远古时雷公劈⼭⽯供⼥娲补天,剩下的⽯头扔在了芍药⾕,现在看到的⽯头,⼤致就是那时⼥娲补天剩下的了。
就这样,慈悲⼜宽厚的⼈们,把事实上的华南板块南秦岭构造带中⼀场巨⼤的崩裂运动轻易谅解了。
⾕幽暗⽽深。
巨⼤的声响提⽰⽔流⾃⾼处跌落深渊的⽓势,独特的轰鸣是⼭⾕⾥绕指之柔的流⽔与铿锵坚硬的岩⽯相遇与碰撞之后产⽣的⾃然交响!
⾏⾄芍药⾕⼭顶雷家坡处停车,驻⾜细看。
⼀⽅⽅的⼩梯⽥,依⼭势⽽筑,依次递接,逐⽔⽽上,⼜顺着⼭坡蜿蜒开去。
路边的蕨类植物旺盛茂密,飞蝶旱、马齿苋之类的⼭野菜随处可见。
蜿蜒的⼭路边,乳⽩⾊的槐花⼀串⼀串,⾹味如同茉莉。
坡地⾥⽟⽶⼟⾖长势正旺。
路边少有砖混结构的楼房,泥墙⽡⽚的农舍,因地就势,与这⾥的⼭,这⾥的⽥,这⾥的地,这⾥的⼈,这⾥的鸡鸭猪狗相得益彰。
见到了⼀些⾃在的⼈影,或在⼩⼩的⽔⽥⾥弯腰插秧,或者挥动锄头在坡地耕种,或者⽴在屋旁⼩⼭⼀样的柴垛旁午饭。
⼩狗在不远处摇着尾巴,⼩⼭鸡⾃在觅⾷。
⼭中新绿⼀⽚,⼈间的炊烟冉冉。
⽣活的河流,在这⾥以别样的⽅式缓缓流淌。
⼆进芍药⾕是次年冬天。
⼀⾏⼈弃车徒步,进⾕看冬景,穿过缓坡下到了⾕底,⼜从⾕底爬到另⼀⾯缓坡,再进⼊另⼀个⾕底。
枯⽔的季节⾥,芍药⾕⾥的⽔流依然保持着可观的流量。
遇到的,是⼀个⼜⼀个飞瀑流泉。
这⾥的⽔借着岩⽯的千姿百态之势,永远都有它别样的⽣命状态。
或飞流直下,或九曲回肠;或⼀碟三潭,或直抒胸臆。
⾕底巨⼤的岩⽯,历经千年的风⾬,万年的沧桑。
岩体上各种各样的斑痕,见证了⾃然界的造化,也见证了时间的魔⼒。
有⼏⾯巨⼤⽽平坦的岩⽯,上⾯可供百⼗⼈⽴⾜,坐下来⼀边歇息,⼀边想象远古年代,这⾥曾经是怎样的⼀场天崩地裂洪⽔滔天,不由得感叹⼤⾃然中蕴藏着的不可抗拒的⼒量。
回程时于窄处遇⼀越野车。
有⼈说,这是来搞旅游开发的。
再去芍药⾕,是六⽉的⾬后。
驱车⼀路向上,车窗外,⾬后初晴的⼭⾕⾯⽬清明。
看修⽵碧草,层岚叠翠;听飞瀑流泉,⽔声轰鸣。
⼭中居民养殖种⽥,怡然散淡。
不禁感叹,⼭中风景时时变幻,每⼀次都会带给观光客不⼀样的感受。
看客,当清空⼀切情绪和观点,带着欣赏的⼼情⾏⾛。
虽是⾬后初晴,⾕底湿滑难⾏,但终难抵挡⽔声的诱惑,于是随众⼈下到那⼀处风景极佳处观瀑。
巨⼤的⽔流⾃甚⾼处遇层层岩⽯⽽跌落,形成了飞瀑天梯,⼤⼤⼩⼩的⽔的碎⽚⼀⽚洁⽩,最后落⼊深潭,化为碧绿。
⼈⽴在远处,脸上迅速被⽔雾笼罩。
午后,朋友安排在雷家坡⼀农户家喝茶,聊天,吃饭。
这户⼈家盖起了两层⼩洋楼。
旁边的泥墙⽼屋并未拆除。
问远居深⼭,靠什么⼒量盖起了这么漂亮的房⼦?回答说前⼏年养⽺和贩⽺,收⼊不错。
问现在还养⽺吗?回答说现在搞旅游开发了,家⾥栽了⼏⽚⽵,也准备接待⼀些游客预定的农家饭菜。
转到屋后,便是主⼈的⽥地。
⼏⽅⽔⽥,因⼭就势,⼤⼩不⼀,秧苗青青;⼏池藕塘,娇嫩的荷叶在六⽉的阳光下焕发着碧⽟般的温润光泽。
⼀池新绿,⼀池⾟勤,⼀池希望。
⽥埂上,是⼀排排的紫芽姜------新的稻⽶上市,紫芽姜也可上市了,去年卖到了⼗多元⼀⽄,合着秋季的⼭椒清炒,是⼀道开胃的下饭菜。
屋侧,是⼀块巨⼤的⽯头,旁⽣⼀株李⼦树,枝头上累累果实压弯了枝桠。
⼏只散养的⿊⾊⼩⼭鸡,跳上不⾼的枝桠上躲太阳。
树旁⼀⼩块空地上,主⼈见缝插针种了旱芋。
晚饭开在主⼈新楼房的⼀楼餐厅。
⽩⾊的餐桌餐椅,⾃养柴鸡,⼟鸡蛋,⾃家的菜,农家⼿艺,风味独特。
⼭⾥农家的传统,与现代⽣活的相会交融,也可以这样来得⾃然⽽然。
归来。
沿路细看⼀番路边新修的鱼池。
观瀑的道路也已修建,⼏处景点已经有了新的⼈⽂点缀。
开发的速度⽇⽇掘进。
问朋友,这芍药⾕的名字可有来头?
朋友说,周⽂王的伯⽗叫太伯,民间尊为太神。
历史上记载的太伯,被认为是⾄德的典范。
太神兄弟三个:太伯、仲庸、季历。
⽼三季礼的⼉⼦最聪明,被认为是可以继承王位的⼈(姬昌)。
为此,太伯就说服仲庸离开岐⼭南迁。
途经陕南平利药妇沟⼀带,不料⼥眷⽣病痛经滞留,民间献⽅⽤当地芍药治好。
芍药⾕因此得名。
我想,那时这⾥该是⼀⽚灼灼的芍药花⾕吧?
听得的故事淡化了内⼼⾥关于⼑光剑影、爱恨情仇的种种想象,却⾃此记住了历史上⼀个厚德的⼈,记住了这梦幻的名字、美丽的⼭⾕,以及这⽚⼟地上善良的⼦民。
美丽芍药花的散⽂:漂亮的芍药花
⼩荷才露尖尖⾓,早有蜻蜓⽴上头。
今⽇阶前红芍药,⼏花欲⽼⼏花新
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
叶已尽馀翠,花才半展红。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