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民族文化走向东盟的路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4(下)《科技传播》
88
基金项目:右江民族医学院2018年科研课题“广西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编号为yy2018ky035。
通讯作者:徐可欣,讲师,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教育。
作者简介:严雪,助教,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民族文化
走向东盟的路径研究
严 雪,徐可欣
摘 要 “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是中央的号召,广西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窗口,广西民
族文化“走出去”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东盟的过程中起着尖兵作用。
但广西民族文化在走向东盟的过程中还存在民族文化主体对外传播动力不足、内容碎片化、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
对此,应采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创新传播方法、重视人才培养、增强民族文化竞争力等方法来提高“走出去”的成效。
关键词 广西民族文化;“一带一路”;东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81-0088-03
广西位于中国与东盟国家海陆交界的多民族地带,不仅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人文交流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而且是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东盟的试金石。
自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引导当地人民群众抓住政策机遇,借助“一带一路”系列平台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走出去”相关工作。
在此背景下探索广西民族文化走向东盟国家的路径,不但能够为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东盟国家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多民族地区携手共进的价值追求达成共识;而且还有利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向世人展示优秀中国文化,增进与东盟各国的政治经济对话和友好发展。
1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民族文化走向东盟的机遇
1.1 为广西民族文化“走出去”指明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为广西民族文化走向东盟带来契机。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系列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文件,为广西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指导。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强调把发展经济和民族文化结合起来,这推动了广西与东盟国文化交流向更深层次发展;2016年“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工作重点是积极主动地与对方签署政府间合作文件,从顶层设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
供制度保障;2017年广西把精准扶贫和文化传承保
护相结合来实施文化扶贫工程,强调要壮大民族文化产业,积极打造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通过低息贷款、减税退税等政策来鼓励民族文化企业的成长。
在政策引导下广西继打造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后,又打造了巴马长寿之乡文化、中国白裤瑶神态民俗风情园等。
1.2 为广西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民族文化向国际舞台又迈进一步,广西作为中国边境多民族省份更是受益匪浅。
广西自治区政府积极响应让中华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号召。
2017年4月在南宁成功举办了文化展,邀请了来自沿线国家的90多家企业和上百个国内企业。
2017年6月广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围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主题组织“中华文化东南亚行”“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等活动;同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加入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更是民族文化交流方式的创新;2017年7月,“渝桂新”通道开始运营对广西甚至中国民族文化“走出去”开辟了新的渠道。
1.3 为广西民族文化“走出去”带来人才资金保障
“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契机使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重视。
广西自治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民族文化传承的资金扶持
《科技传播》
89
和重视人才培养。
2014年选定17所高校为第一批民族文化培养基地并配套专项基金2 400万元,支持学校在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间工艺等领域的培养和研究工作[1]。
这意味着广西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资金投入比以前更多,人才培养更具深度和广度,为弘扬广西民族文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5年南宁《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作为规划的目标之一,并将此产生的相关费用纳入本市年度财政预算中,这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2]。
2 广西民族文化走向东盟面临的困境
2.1 缺乏内生力,民族群体对外传播民族文化动力不足
民族文化缺乏内生力导致民族群体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动力不足。
主要表现为三对矛盾:
第一,民族群众现实利益追求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尚未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部分群体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逐步下降;例如学习壮族语言、客家话等需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但这些民族语言只能在较小范围被使用而逐渐被普通话和英文替代;由于民族服饰不便于劳作以及时代审美变化等原因导致多数民族服饰只在文艺表演或特殊场合时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不但影响民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优势的挖掘,而且影响其对民族文化的宣传推广。
第二,民族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生活环境变化与生活追求不协调的矛盾,为了改善生活,多数年轻人员选择外出务工,导致一些需口传心授的民族文化出现后继无人现象。
第三,广西多数民族文化具有原始性,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追求的是科技进步形成的现代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广西民族文化沿着“一
带一路”走向东盟的广度和深度[3]。
所以,
增加民族文化创新性和内生力是弘扬和推广民族文化需克服的首要难点。
2.2 传播碎片化不利于受众对民族文化形成全面的认识
多元的民族文化在走向东盟国家的过程中需克服出现传播内容碎片化、不集中等问题[4]。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边疆省份,各民族文化多元发展、各具特色。
民族文化景点有河池刘三姐故居、宁明花山壁画、三江侗族鼓楼、百色黑衣壮、瑶族民居等,这些文化景点散落地分布在广西各县市;民族舞蹈有壮族蚂拐舞、瑶族捉龟舞、仫佬族扁担舞等;民族传统节日有三月三民族
歌圩文化节、瑶族达努节、仫佬族走坡会、白裤
瑶长席宴、毛南族分龙节等特色节日;民族戏剧有土戏、师公戏、侗剧、毛南戏、苗戏等[5]。
众多少数民族长期聚集生活于此使广西拥有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但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民族文化传播体系,在民族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只能碎片化地对一个民族文化体系的部分内容进行宣传推广,不利于受众者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广西民族文化。
2.3 面临其他文化的竞争,传播效果有待提高
广西民族文化在走向东盟时面临其他文化的竞争会降低指向国成员对民族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同感,不利于提高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效果。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大部分东盟国家在二战期间长期被西方列强国家不同程度的侵占或殖民过,虽然现在东盟各国已取得独立,但西方列强的文化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居民[6]。
例如在13世纪至15世纪期间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东盟国家的主要信仰,而出现少数信奉天主教、基督教和其它宗教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西班牙等西方列强国家入侵所致,这些宗教至今还被当地的部分群体信仰。
第二,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交流合作的节奏,这意味着东盟国家在和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和其他国家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往。
这意味着广西民族文化在“走出去”时需解决如何走和如何提高受众认同度的问题,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交流合作。
3 广西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对策
3.1 挖掘民族文化经济价值,增加民族文化内生力和传播动力
经济与民族文化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
促进[7]。
所以挖掘民族文化经济价值,
增加其内生力是推动广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基础。
国家出台关于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相关政策为实现经济与民族文化辩证统一指明了方向,相关部门应抓住“一带一路”提供的时代契机,挖掘广西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促进经济与民族文化的辩证统一。
例如对民族服饰、生活习俗等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民族文化,应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把民族文化与贸易产品联系起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以“一带一路”平台向东盟国家输出具有广西特色民族文化的产品,从而达到宣传和推广的效果。
也可以通过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区吸引更多人前来解广西民族文化,既增加了民族文化内生力,也带动
2021·4(下)《科技传播》
90
了各民族成员积极主动传承与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
3.2 资源整合,打造精品民族文化矩阵
民族文化资源整合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各民族文化要素和整体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首先,应充分发挥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的作用,挖掘广西各民族文化的主要特点并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全面系统地规划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和“走出去”的路径;需政府运用系统思维的方式把相对独立和分散的民族文化资源按所在区域划分,或按民族文化要素同质性归类,打造精品民族文化品牌。
其次,应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来鼓励发展多元民族文化产业,政府应该在输出什么民族文化,怎样输出,何时输出等方面完善政策支持和政策指导。
最后,还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加入,积极发挥广大群众在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品牌打造和宣传推广等工作中的作用。
3.3 找准角度,提高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成效
找准角度是指挖掘民族文化优势、指向受众者文化需求、采用适当的方式让民族文化保质保量地“走出去”。
在广西民族文化在走向东盟过程中面临其它文化的竞争时。
首先,应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广大群众挖掘民族文化优势,并进行资源整合和精品筛选,将最具有代表性和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
其次,应了解受众者所在国的基本价值观和文化需求、文化禁忌等,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优势,把自己多样性的优秀民族文化与东盟国家不同需求进行匹配,以此作为广西民族文化“走出去”东盟国家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减小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碰撞时产生的摩擦力。
最后,社会各界应服从中国外交的整体大局,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孕育于民族文化中,并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下统一步调、有的放矢地对本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在时间上应重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在空间上应采取点、线、面“走出去”的战略,有重点的进行突破和积累,从而提高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成效,为各国创造一个可持续“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民族文化交流环境。
4 结语
探索广西民族文化“走出去”东盟的路径是
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东盟国家的试金石,在探索广西民族文化“走出去”东盟国家时,可围绕民族文化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这条主线进行研究。
广西与东盟国家从古自今在经济文化方面交往密切,但民族文化“走出去”东盟国家的效果有待提高。
对此,应该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采取官民合作,以政策为指引的方式开展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
首先,了解本民族文化优势、受众群体的文化需求、文化禁忌等,是开展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文化供给和文化需求的匹配度,增加文化受众群众对广西民族文化的认同度。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对“走出去”的民族文化进行筛选,用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应该走什么样的民族文化,何时走,哪些重点走,哪些轻微走,如何走等。
最后,应该注意,民族文化“走出去”并不是把一种民族文化强行加入另一种民族文化的活动,而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为践行“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浩,林艳华.广西认定首批中职民族文化技能人才培训基
地学校[N].中新网,2013-03-25.
[2]南宁法制办公室.关于南宁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议案
决定的执行情况和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R].2015.[3]李美娴.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现实问题与机遇把握[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9):43-46.
[4]丹珠昂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民族文化“走出
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5):58-61.
[5]黄晓娟.文化发展观视野下的广西多民族文化精神构建[J].
学术论坛,2016(7):138-142.
[6]黄露,居靖雯.“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的区域民族文
化对外传播研究——以壮族布洛陀文化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8(8):53-56.
[7]王俊鹏,韩斌.新时期“一带一路”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及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