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菩萨蛮·寄女伴》意思-赏析

合集下载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与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与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与赏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这一词调相传为“百代词祖”李白所创,“王建、韩偓、温庭筠复推衍之”,“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而“以庭筠为独至”( 《龙壁山房文集·忏盫词序》)。

温庭筠有菩萨蛮”二十首,今存十四首,皆抒写闺人思远之情。

此即其一。

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春眠乍醒,意绪慵懒。

“小山”,指屏风; “金明灭”,是说金色的阳光照在屏风上,忽明忽暗,闪烁无定。

作者以此暗示其卧室之富丽; “鬓云”,即鬓发。

“鬓云欲度”,写其鬓发缭乱。

但“度”字含有飞动意,再着一“欲”字,便将静态化为动态,显得文辞活泼,神采焕发。

“香腮雪”,从嗅觉和视觉两方面形容其肤色的娥妍。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女主人公无心梳妆——作者用“懒”和“迟”这两个意态动词稍加点染,便由对女主人公外形的描摹,转入对其内心世界的揭示。

读到这里,悬念产生了:她为什么如此情倦意懒?这就诱使读者从下片中去寻找答案。

然而,下片却仍然只是对女主人公的容貌、动作、服饰作客观描写。

“照花”二句写女主人公妆成后对镜自照,但见鲜花与人面交相辉映。

这是暗示女主人公明艳如花。

“新帖”二句虽就服饰着笔,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帖”通“贴”,指贴金,是唐人刺绣的一种。

女主人公在“绣罗襦”上贴上“双双金鹧鸪”有什么深意呢?如果循此加以思考,我们不难领悟:这“双双金鹧鸪”,原来寄托了女主人公盼望情郎早日归来,与自己长相厮守的愿望——“鹧鸪”,属鹑鸟类,其鸣声听来好似“行不得也哥哥”。

因此,女主人公才不绣他鸟,唯绣鹧鸪。

而绣成的鹧鸪成双成对,比翼齐飞,这又必然会使她触景生情,自怜形单影只。

由此,我们觅得了她“懒”和“迟”的原因:“非关伤春,不是病酒”,而是系念情郎,百无聊赖。

古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菩萨蛮》(温庭筠)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全文翻译注释赏析菩萨蛮温庭筠系列:关于描写柳树的古诗词菩萨蛮宝函钿雀金㶉鶒,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赏析《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

「宝函钿雀金㶉鶒」,可以想像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

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

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

「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

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

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

「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

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

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

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

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

「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

「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

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

「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

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

「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

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份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 *** 。

这首词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忆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乱不连,实则脉络暗通,婉转绵密,情韵悠然,这些正是温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色。

对祖国热爱的诗句

对祖国热爱的诗句

对祖国热爱的诗句1、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秋瑾《菩萨蛮·寄女伴》2、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3、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屈原《国殇》4、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

——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5、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张籍《蓟北旅思》6、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李商隐《富平少侯》8、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9、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10、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11、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12、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

——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13、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刘禹锡《蜀先主庙》1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屈原《国殇》15、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16、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17、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张祜《集灵台·其一》18、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19、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李白《鞠歌行》20、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郑思肖《二砺》21、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温庭筠《过五丈原》22、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23、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郑畋《马嵬坡》2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岑参《送人赴安西》25、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李清照《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译文]哪儿是我的故乡?除非大醉才能把它忘。

[出自]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释:日薄:形容日气温煦。

沉水:一种香木所制的香,又名沉香。

译文:一觉醒来*凉又孤单,鬓边梅花隔夜已凋残。

早春天气日丽风和。

夹衣上身心情还不错。

哪儿是我的故乡?除非大醉才能把它忘。

等到临睡烧一炷沉水,香烧尽了酒意还没过去。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

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

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

“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

鬓发上*戴的梅花已经残落。

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

“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

“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

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

“忘”正好表明不能忘。

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

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

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

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

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字。

“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

爱国主义精神诗句秋瑾

爱国主义精神诗句秋瑾

爱国主义精神诗句秋瑾1.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秋瑾《菩萨蛮·寄女伴》2.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秋瑾《对酒》3.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对酒》4.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5.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6.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7.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8.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9.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10.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秋瑾《秋海棠》11.祖国河山频入梦,中原名士孰挥戈?——秋瑾《感时二首》12.雄心壮志销难尽,惹得旁人笑热魔。

——秋瑾《感时二首》13.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秋瑾《感时二首》14.一腔热血愁回首,肠断难为五月花。

——秋瑾《感时二首》15.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秋瑾《赤壁怀古》16.独向东风舞楚腰,为谁颦恨为谁娇?——秋瑾《赋柳》17.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

——秋瑾《杜鹃花·杜鹃花发杜》18.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

——秋瑾《剑歌》19.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萧斋谢女吟秋赋》20.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

——秋瑾《剑歌》21.斩尽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职。

——秋瑾《剑歌》22.自强在人不在器,区区一刀焉足豪?——秋瑾《红毛刀歌》23.刀头百万英雄泣,腕底乾坤杀劫操。

——秋瑾《红毛刀歌》24.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25.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

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韦庄菩萨蛮翻译及赏析1菩萨蛮作者:韦庄其一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劝君今夜须沈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拼音:略菩萨蛮韦庄翻译(其二)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说江南老。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卧在画舫之中听着雨声入睡。

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字词解释:(其二)菩萨蛮:词牌名。

①只合:应当。

②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放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

”③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其五①春:一作“风”。

②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

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③魏王堤:即魏王池。

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

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

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④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⑤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菩萨蛮韦庄赏析第一首写他早年在洛阳时的一段美好的遇合。

当时他为了生计和前程不得不离开这个女子,而她曾弹了一曲琵琶赠别,并叮嘱他早一日回来。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红楼”“香灯”“流苏帐”所构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译文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译文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译文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译文温庭筠菩萨蛮这首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译文吧!作品原文《菩萨蛮》晚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译文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文学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菩萨蛮》古诗词

《菩萨蛮》古诗词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五代:韦庄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屈曲,醉⼊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头誓不归。

菩萨蛮·洛阳城⾥春光好唐代:韦庄洛阳城⾥春光好,洛阳才⼦他乡⽼。

柳暗魏王堤,此时⼼转迷。

桃花春⽔渌,⽔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宋代:⾟弃疾⼈间岁⽉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圣处⼀灯传,⼯夫萤雪边。

麴⽣风味恶,辜负西窗约。

沙岸⽚帆开,寄书⽆雁来。

菩萨蛮·萧萧⼏叶风兼⾬清代:纳兰性德萧萧⼏叶风兼⾬,离⼈偏识长更苦。

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处不伤⼼,轻尘在⽟琴。

菩萨蛮(回⽂)宋代:朱熹晚红飞尽春寒浅。

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

繁阴绿酒尊。

⽼仙诗句好。

好句诗仙⽼。

长恨送年芳。

芳年送恨长。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清代:纳兰性德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翦⼀丝红,红丝⼀翦风。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清代:纳兰性德新寒中酒敲窗⾬,残⾹细袅秋情绪。

才道莫伤神,青衫湿⼀痕。

⽆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菩萨蛮·⼭亭⽔榭秋⽅半宋代:朱淑真⼭亭⽔榭秋⽅半,凤帏寂寞⽆⼈伴。

愁闷⼀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相怜,今宵不忍圆。

菩萨蛮·晶帘⼀⽚伤⼼⽩清代:纳兰性德⼭城夜半催⾦柝,酒醒孤馆灯花落。

窗⽩⼀声鸡,枕函闻马嘶。

门前乌桕树,霜⽉迷⾏处。

遥忆独眠⼈,早寒惊梦频。

菩萨蛮·⽟京⼈去秋萧索五代:耿⽟真⽟京⼈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

欹枕悄⽆⾔,⽉和残梦圆。

背灯唯暗泣,甚处砧声急。

眉黛远⼭攒,芭蕉⽣暮寒。

菩萨蛮(七⼣)宋代:苏轼凤回仙驭云开扇。

更阑⽉坠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

晓檐疏⾬零。

相逢虽草草。

长共天难⽼。

终不羡⼈间。

⼈间⽇似年。

菩萨蛮·富阳道中宋代:⽑滂春潮曾送离魂去。

菩萨蛮 注释 翻译 简析

菩萨蛮  注释 翻译 简析

菩萨蛮唐温庭筠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⑵。

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⑶。

词句注释⑴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

⑵屏山:如屏之山,指屏风;床头小屏,亦名枕屏、枕障。

⑶无憀:即无聊。

憀:通“聊”。

白话译文南园里满地都轻堆着飘落的柳絮,却听得一阵清明时节的急雨骤然而来。

雨后的夕阳又悬挂在西边的天际,一树杏花却在急雨过后显得稀疏飘零。

被那雨声惊醒的女子默然无语,容颜却显出几分匀和秀美。

女子起身将那枕后的屏山轻掩,望望窗外已是日暮苍茫的黄昏时分,靠在门楣上望着那黄昏风景,心境一时有些茫然无际。

概要此词写一个独处闺中的女子春昼睡起后的生活情态。

上阕纯写时节景物,勾画出一幅典型的暮春景象;下阕描写在这种环境薰染下女主人公的百无聊赖的心情文学赏析刘熙载在《艺概》中称温庭筠词“精妙绝伦,然类不出乎绮怨。

”这首《菩萨蛮》写的就是黄昏时候女子的“绮怨”。

上阕纯写时节景物。

作者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幅典型的暮春景象,而于其略露人情。

“愁闻一霎清明雨”一句是上阕的关键,说“闻”即有人在,而且是“愁闻”,更透露出人情。

前后三句的景物,都是“愁闻”的人感受到的。

从下阕首句看,其人闻雨是在床榻上,并是被雨惊醒的,闻雨而愁,是下意识的惜春之情的流露。

首句先从景物表明时节。

柳絮飞于春暮时。

“轻絮”前用一“堆”字形容花絮落积之厚,在杨柳树多的地方即有这种景象。

次句明言节候。

“一霎”的雨是阵雨,下面两句即是阵雨后的景象。

“雨后”二句写暮春阵雨后的光景:雨余气清,斜阳照射,落花犹香,一切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总的给人以凄艳的感觉。

“却”字为倒转之意,雨与阳光乃是相反的气象,而“雨后”即出现“斜阳”,故用一“却”字表示感觉的特异,亦有助于对整个境象的新鲜之感。

雨停下来了,天空中出现斜阳,只见那零落的杏花,依旧散着芳香。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5篇《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原文:彩舟载得离愁动。

无端更借樵风送。

波渺夕阳迟。

销魂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

赖有窗间梦。

可奈梦回时。

一番新别离。

诗词赏析:这首词描写离愁别恨。

上片写离愁。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二句,想象十分丰富,构思奇特,它突破了向来以山、水、烟、柳等外界景物来愈愁的手法,把难于捉摸、无踪无影的抽象愁情写得好像有了体积、有了重量。

这里,“彩舟”指行人乘坐之舟。

长亭离宴,南浦分手,一片哀愁。

现在,兰舟已缓缓地离开了码头,随着兰舟的渐渐远去,哀愁不但没有减轻,所而愈加凝重。

他的心头仍是那样的悲哀,以致觉得这载人的舟上,已经载满了使人、使舟都不堪负担的离愁同行,无法摆脱,无法疾驶。

后来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恐怕就是受此词的影响。

“无端更借樵风送”紧承上句,船借着顺风飞快地远航而去,那伫立在岸边送行人的倩影,很快就不见了。

词人五内俱伤,哀感无端,不由地对天公产生了奇特的怨责:为何偏在这个时候,没来由刮来一阵无情的顺风,把有情人最后相望的一丝安慰也吹得干干净净呢!这句中,“无端”即无缘无故之意。

“樵风”,典出《会稽记》。

郑宏年轻时上山砍柴,碰到了一位神人。

他向神人请求若耶溪上“旦,南风;暮,北风”,以利于运柴,后果如所愿。

故“樵风”即有顺风之意。

“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

”二句变上面的郁结蟠曲为凌空飞舞,由疏转密,情中布景,词人展望前程。

天低水阔,烟波茫茫。

一抹夕阳的余晖,在沉沉的暮霭中看去是那般的凄凉、毫无生机与情趣。

独立在这苍茫的夕阳下的舟中,那孤舟中的离人怎能不有“销魂不自持”的悲叹呢!这两句景中含情,情中有景,真所谓情景相生,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了。

词人“不自持”的不仅因为那“波渺”、那“夕阳迟”暮,而且更有那浓浓的“离情”和那不解人意的“樵风”。

因此,“销魂不自持”一句便是上片的总结,由此过渡到下片。

下片是对孤独凄凉处境及其心态的描写。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绿芜墙绕青苔院。

中庭日淡芭蕉卷。

蝴蝶上阶飞。

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

宝甃杨花转。

几处簸钱声。

绿窗春睡轻。

译文绿草丛生的围墙,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

庭院中日色融融芭蕉叶儿卷。

蝴蝶在台阶上翩翩起飞,帷帘在微风里自在飘垂。

白玉的帘钩上一双燕儿低语呢喃,井垣的四周杨花柳絮飘旋飞转。

几处传出簸钱为戏的嬉闹声,绿窗里正做着淡淡的春梦。

注释1.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菩萨蛮》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

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

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2.芜:丛生之草。

3.中庭:庭院;庭院之中。

4.烘帘:暖帘,用以挡风的布帘。

5.玉钩:喻新月。

6.宝甓(zhòu):华美的井、池。

甓:井壁。

7.簸钱:唐、宋问流行的一种赌博游戏,玩者持钱在手,两手相扣,来回颠簸,然后依次摊开,让人猜其反正,以中否决胜负,赌输赢。

王建《宫词》:“暂向玉华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赏析:赏析《白雨斋词话》云:“陈子高词温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

”这首词的特点,即在一个“闲”字。

李白有《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心自闲”,指身栖碧山的闲适之趣,而读者即在那“笑而不答”的启示下发出会心的微笑。

这首词也是着眼于“闲适”而又意在言外,使人心领神会,悠然自得。

陈振孙、周济等都称陈克词“格韵极高”,大约就是指他词中那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致而言吧。

这首词通篇写景,而人物的内心的活动即妙合于景物描绘之中,“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

”(《夕堂永日绪论》)上片展现映入帘内之人眼中的庭院景象,由远而近,由静到动。

首句写院墙,其上绿草杂生,围住寂寂庭院,院内青苔满地,可见人迹罕至,古诗亦有云:“并由履迹少,一夜上阶生。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的意思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的意思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的意思1. 序言自古以来,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对于故土的眷恋和对国家的热爱在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表现。

而“无边家国事,进入双蛾翠”的意义也是其中的一种表达。

本文将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洞察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学内涵,尝试解读这一意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2. “无边家国事”之情怀“无边家国事”这句话出自于明代著名画家文征明的《十美图》中的一幅名为《红楼梦》的作品,这幅画以梦幻般的笔触刻画了红楼宝玉、黛玉两位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展现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

3. 家国情怀的历史渊源家国情怀最早源自于古代诗歌文学,诸如《大雅》、《小雅》、《诗经》等古代经典中就有许多关于家国情怀的篇章,诗人们常常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豪情壮志,无不体现了对家国的深厚眷恋和热爱之情。

4. 进入双蛾翠的意象“进入双蛾翠”,指的是将个人的情感与家国相融,将自身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通联在一起。

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5.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的意义“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所蕴含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既是对国家的深情厚意,也是对个人情感的投射和升华。

在这个意象中,我们看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国情怀的精髓,也看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气魄和崇高的品格。

这一意象的诞生和流传,充分展示了我国人对家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6. 结语“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家国的热爱。

我们应当以此为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繁荣而努力奋斗。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的意象,在我国古代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体现。

在这一意象中,融汇了对故土的眷恋、对家国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升华,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国情怀的深厚内涵。

下面将着重从历史、文学、绘画及音乐等不同方面对这一意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反映爱国精神的诗句

反映爱国精神的诗句

反映爱国精神的诗句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2、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秋瑾《菩萨蛮·寄女伴》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4、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曹操《薤露》5、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6、大家齐唱大风歌。

——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7、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8、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9、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王维《少年行四首》10、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11、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12、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13、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杨继盛《就义诗》1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15、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

——柳永《送征衣·过韶阳》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7、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18、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2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21、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22、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温庭筠《过五丈原》23、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24、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25、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宋词《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宋词《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宋词《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是由牛峤所创作的,此词写艳情。

它以秾丽的语言描绘艳情,没有丝毫的隐晦,冶雅俗于一炉可谓极小词之能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唐朝:牛峤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

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轻漠漠,低鬓蝉钗落。

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翻译/译文《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译文华贵的香炉旁,清凉的竹席上,鸳鸯锦被下盖着一对情侣,像并枝的连理同眠共枕,脂粉和着香汗在枕上流淌。

窗外响起辘轳的声音,惊醒了温柔乡里的春梦一场,微整的眉间有几分惊怨,含笑的相视里羞见晨光。

浓浓的柳荫里,淡淡的晨雾迷迷茫茫,残乱的缕缕鬓发,好似青云飞掠过脸庞。

蝉钗已簪不住飞乱的流云,三三两两地散落在枕上。

她定是拼了一生的激情,才搏得郎君一宵欢畅。

《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注释⑴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

其调原出外来舞曲,输入在唐宣宗大中元年(847)以后。

但开元时人崔令钦所著《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属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通篇两句一韵,凡四易韵,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

⑵玉炉:香炉的美称,一作“玉楼”。

冰簟:竹凉席。

鸳鸯锦:织有鸳鸯图案的锦被。

⑶山枕:指两端突起似山的凹形枕头。

⑷辘轳:井上汲水所用滑车的声音。

⑸漠漠:弥漫的样子。

⑹蝉钗:蝉形的金钗。

⑺一生拚:舍弃一生。

拚,舍弃,不顾惜,一作“拌”。

《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赏析/鉴赏《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赏析此词写艳情。

它以秾丽的语言描绘艳情,没有丝毫的隐晦,冶雅俗于一炉可谓极小词之能事。

《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原文及翻译导读:一、《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原文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

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

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二、《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原文翻译
画船载着离愁驶离了岸边,不料正有顺风送我登程。

水波辽远夕阳中天色已晚,暮色中禁不住黯然伤神。

美好的夜晚再与谁共度,幸好还能与爱人小窗同倚在睡梦里。

无奈到了梦醒的时候,又是一番新的别离。

三、《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

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

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

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

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

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

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

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

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

南宋爱国
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鉴赏及译文注释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鉴赏及译文注释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鉴赏及译文注释《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是由温庭筠所创作的,此词上阕描写了一个春色满园、生意盎然而又充满着无限幽情的环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唐代:温庭筠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译文一对鸂鶒鸟儿,身上披拂着灿烂的金色花纹,翘起它们那双翠绿的尾巴,在春水溶溶、碧绿滢滢的池面上,掀起了层层的水纹。

岸边海棠花开,一阵潇潇春雨过后,天放晴了,红花满枝,滴着清亮的水珠儿,更加艳丽。

一位美丽的少女,乍出现在一个心有所悦但却陌生的男人面前。

不由自主地抿嘴一笑,却露出了那一对可爱的酒窝儿于是她赶紧用绣衫遮住了,恰如飞蝶迷恋于阳春烟景。

华贵之家,芳菲时节,景物依旧,可是,当日春游之人,今已远戍边塞,而且连个信儿都没有!《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注释菩萨蛮: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亦作“菩萨鬘”,“子夜歌”“重叠金”等。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翠翘:翠绿色的尾羽。

金缕:金色羽毛。

鸂(xī)鶒(chì):水鸟,似鸳鸯而比鸳鸯略大,多紫色,喜雌雄并游,又名紫鸳鸯。

海棠梨:又名海红、甘棠,二月开红花,八月果熟。

一说就是海棠花,又一说即棠梨。

靥(yè):笑时面颊上的酒窝。

青琐:刷青漆且雕镂有连琐纹的窗户,泛指华美的窗户。

此处借指华贵之家。

芳菲:泛指花草树木,谓美好时节。

周祈《名义考》云:“青琐,即今之门有壳隔者,刻镂为连琐文也。

以青涂之,故曰青琐。

”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隋唐时的遗址大约在今甘肃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岸双塔堡附近。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赏析此词上阕描写了一个春色满园、生意盎然而又充满着无限幽情的环境。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原文翻译及赏析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译文幽美的庭院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华丽的房屋里白天睡觉,没有人一起说话。

人熟睡时头离开了枕头,头发乌黑光亮,衣服上都残留着异乎寻常的香气。

偷偷地进来碰到了有珍珠镶饰的门环,惊醒了女子的好梦。

甜美可爱的脸上,洋溢着盈盈笑意;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彼此真有说不完的无限深情。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蓬莱院:形容庭院幽美如蓬莱仙境一般。

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之一。

据《史记·封禅书》中记载:“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后就用蓬莱泛指人们想象中的美好的仙境。

天台女:本代指仙女,这里指像仙女一样美丽的女子。

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北。

相传东汉时期刘晨、阮肇二人曾上天台山采药,遇见二位女子,留住半年回家,归家时发现已过了七世,乃知二女子为仙女。

于是后人用“天台女”代指仙女。

画堂:本汉代宫中的殿堂,后用以泛指绘饰华丽的堂屋。

昼寝:白天睡觉。

抛枕:形容人熟睡时头离开了枕头,把它抛在一边。

翠云: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浓密。

宋代柳永《洞仙歌》中有句:“记得翠云偷剪,和鸣彩凤于飞。

”云:云髻,形容妇女的发髻乌黑卷曲如云的样子。

光:光亮。

异香:指女子身上散发出异乎寻常的香气。

潜来:偷偷地进来,暗中来。

珠锁:指用珍珠连缀而成或有珍珠镶饰的门环。

门动时可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惊觉:惊醒。

银屏:指白色而有光泽的屏风或围屏。

银屏梦:这里指好梦。

脸慢:脸慢,指细嫩而美丽的脸。

慢:同“曼”,形容容颜的美好。

盈盈:形容仪态美好的样子。

相看:对看,仔细看。

赏析前一首词写男女之问的私会,是女子在晚上潜往男子的居处。

爱党爱国爱校诗句

爱党爱国爱校诗句

爱党爱国爱校诗句1、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

江淹《铜爵妓》2、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就义诗》3、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秋瑾《菩萨蛮寄女伴》4、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金陵晚望》5、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张为《渔阳将军》6、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

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7、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8、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苏轼9、春来未有不阴时。

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唐聂夷中《咏田家》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王勃《滕王阁序》1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园》14、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孔绍安《侍宴咏石榴》15、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三国志1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李百药《元景安传》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18、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19、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20、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

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2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三国.魏.曹植22、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23、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24、汉家君臣欢宴终(next88),高议云台论战功。

王维《少年行四首》25、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夜泊水村》26、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

林景熙《冬青花》27、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28、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2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30、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四首》31、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