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资源的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药物的筛选阶段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表现出众多的生物活性,最早被开发利用的 是抗生素。到目前为止,抗生素的数量已有1万多个。 随着天然产物化学和病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微生物产 生大量非抗生素类的生物活性物质,如下表所示: 筛选微生物药物(生物活性物质)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灵 敏的筛选系统,从有合成潜力的产生菌中发现有效的先导化合物,继 而开发为临床药物。 筛选流程可以如下图表示.
样品的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在于减少真菌、细菌的数量,增加放线菌(尤其是目 的放线菌)的数量,目前采用的新方法有:①土样自然风干5至30天。 可大大减少细菌的数量,增加放线菌的出菌率;②风干土样在l 20℃ 干热处理1小时(潮湿的土样不能如此处理),可减少真菌、细菌的数 量,增加孢子放线菌的出现率。 二、细菌 跟其他微生物比较,细菌的生长更快,在通常情况下不必担心真菌 和放线菌的污染。除了掌握第一节的原则外,分离资源细菌应注意以 下诸点: (1)培养基成分以肉汤(膏)和蛋白胨为主。
第二节
资源微生物开发的基本程序
微生物资源全程开发的基本思路,一般是先从自然界找到目的 菌,然后改良菌株,进入生产。有人采用诱导“沉默基因”开发 新产物的办法也属于资源开发的范畴。 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无非是利用微生物菌体本身,或其代谢产 物,或其某种特性或活性(如氧化或转化活性)或其总和。尽早找 到目的菌是整个全程开发的中心环节。一般的开发程序大体有以 下步骤:
2. 创新是灵魂 微生物资源开发的真正兴起不过50年,开发潜力还很大。 一方面社会的新需求日益增加,新领域不断出现,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进步,开发资源的能力也在增加。另一方面,开发的难度 也大大增加,50年代从l000株菌就可找到一个新抗生素,现在 从一万株还未必能找到一个新抗生素。据国外的统计,现在要从 一万个新化合物才有可能开发成功一个有临床价值的药物。现在 已逐步形成一种新的看法:新地方,新方法,新菌种,新模型, 新产物。核心是不断革新,变换开发的策略。例如改变分离菌种 的技术,可以从“老地方”分离到新菌种,开发成新的产品。
3. 模型设计是关键 微生物资源开发的目的千差万别,但都必须建立准确、微 量、快速、简便的筛选模型。尽早淘汰非目的菌,加速筛选进 程。 从下面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发现模型设计的重要性: 高效筛选短芽孢杆菌的模型 β -内酰胺抗生素超敏感突变株的应用
4. 对同类型的微生物药物 (生物活性物质) 的开发提出以下思路: (1) 假设要筛选的生物(植物、动物等)产生的天然药用成分(尤其 是抗生素)和部分人工合成的药物成分,在自然界的微生物中都有可能 找到(客观存在)。 (2) 假设产生某类天然或人工合成药用成分的微生物,对这类化合 物都有抗性(这已经有许多证据)。 (3) 采集产生某类药物的植物药用部位、或其根际土壤、或其他土 壤样品。 (4) 将有关的药用成分大剂量(植物含量的l0—l000倍)加于微生物 分离培养基,选择性地分离样品中能耐受该化合物的微生物。 (5) 对分离到的纯培养物或混合菌进行发酵,监测其药用成分。 (6) 用入选的微生物生产新药物。
一、开发过程中的菌种及保存原则 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把开发过程中的菌株定义如下: 从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分离到的菌株叫待筛菌株。初筛得到的菌株 叫初入选菌株。复筛人选的菌株叫人选菌株。以上的菌株都是“野 生”菌株,没有经过人工育种。 经小试研究确定有应用(生产)前景,并且已经定名的菌株叫做专利 菌株(不申请专利)。经过中试或已经投产的菌株叫生产菌株或优良菌 株(也有专利菌种)。 菌种开发程度的不同,保存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
第三节 各类微生物的分离
一、放线菌 为了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放线菌资源的分布,它们的数量和组 成,必须进行放线菌的分离。放线菌分离的总的要求是:尽可能让试 样中的全部放线菌都长出来,而其他微生物(细菌、真菌)又尽可能不 长。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根据不同类群放线菌的生理特性和营养要求,设计不同营养 成分,不同pH,添加不同抑制剂及其他特殊物质(维生素、激素等)的 多种培养基。 二、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包括不同的培养温度、不同的培养时 间等。 三、对试样进行预处理。
试样的采集 (环境因素、天然及人工基质、微生物代谢类型等) ↓ 产生菌的分离 (富集、预处理、抑制剂、培养基设计、培养条件等) ↓ 初筛(选) (产生菌的培养、发酵、模型设计、目的产物或性状的测定等) ↓ 复筛(选 ) (目的产物或性状的复核、产生菌工艺性状的考察) ↓ 高产 (高活性 ) 产生菌 (野生菌) ↓ 小型试验 (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生物学特性研究、菌种鉴定、工艺路线)
第二章 微生物资源开发利 用的战略与策略
第二章 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与策略
第一节 1. 2. 3. 4. 5. 6. 7.
第二节
微生物资源开发的战略 开发意图贯彻始终 创新是灵魂 模型设计是关键 对同类型的微生物药物 (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 一菌多筛 关于混合菌 申请专利
微生物资源开发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
资源微生物的保存
具有现实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微生物菌株都应该是保存的对象。 因 此从一开始分离到的菌株,一直到最后开发成功的优良高产菌株都应 该保存。保存的目的在于维持微生物所固有的或生产所需要的性状。 但是,这不是说对任何菌都一视同仁,一样对待。而应该根据菌种的 理论价值(模式菌种还是一般菌种)和生产价值或经济价值的大小、对 菌种的开发和认识程度的大小、菌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等采取不同的 保存方式。与高等生物比较,微生物的遗传保守性较小。这为我们改 变它们的遗传性状、提高产量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由于同样的原 因,菌种退化也是很难避免的。因此,菌种保存是微生物资源开发很 重要的组成部分
微生物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筛选模型是新药筛选中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筛选的效 率和筛选的成果,世界各大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部均把筛选模型的研 究和开发作为新药研制的首要和关键任务,且相互保密。一个理想的 筛选模型应具有对检测活性的灵敏性、选择性和有效性等特点,另外 还应该与人类疾病相关性好。 传统的抗生素筛选方法主要为检测体外的抑菌活性(与疾病相关或 不相关的)。 随着生物学科各种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更有效,更灵敏的筛 选方法,如: 定靶筛选方法 基于作用机制的筛选模型 目前常用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病毒抗生素的新筛选模型如下图
1.待筛菌株 一般来说,待筛菌株的量都很大,不可能一下子筛选完。但是筛选 过程最好不要超过半年。为了使菌株在半年之内不致退化,一般可用 带螺帽(或橡皮塞)的试管斜面保存于4℃中。 我们前面曾经提到一菌多筛的原则。在一个大的微生物资源开发集 体也不可能同时设置很多模型,也就是说待筛菌株需要保存较长时 间,以便先后经过多次筛选。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生物多样性公约》所说的“最好在遗传资源 原产国建立和维持移地保护及研究„..微生物的设施”。这意味着凡 是有所不同的菌株都应该保存。它们属于“有潜在价值”的微生物。 这些菌株数量巨大,大部分又未经定名。保存这类菌株的目的在于永
目的产物制备、目的性状、活性的测定、化学结构鉴定 (专利申请) ↓ 毒性 (体外试验) ↓ 大量制备 →小型应用试验 (专利申 请 ) 体内试验、药理研究 ↓ 临床实验 中间试验 (菌种选育、最佳工艺、临床实验、技术经济评价) ↓ 工业性试验 (验证、修改、优化技术经济指标) ↓ 产业化
我们要强调的是,这仅仅是全程研制和开发的一般思路。目的的 不 同,策略和部署都要随之改变。我们主张跳跃式的思维,活用筛选策 略。例如在复选甚至初选到一些目的菌以后,马上进行小试,并考察 目的菌的工艺性状,除了目的产物或活性(这是主要指标)之外,菌种 生长的快慢,孢子化程度,对营养要求的苛刻程度,抗病毒能力等相 关指标都要进行全面考察,以便对目的菌的生物学特性有一个较全面 的了解。这些相关指标的考察往往不花多少时间和精力,但很有用, 能缩短筛选周期,因此宜早做。如果只考虑目的指标,有时候到最后 才发现菌种的某个生产性能的指标(如生长慢、难培养、或副产物的干 扰、或感染噬菌体严重等)不好而被迫放弃,只好又从头做筛选,这种 教训经常发生,这就是首尾相顾的原则。在此同时还要继续进行筛选 。如果为了开发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鉴定目的化合物 ,则是最优先的任务。
久保存基因,为防止人类还不知道其存在之前就消亡的可能性。另一
个目的就是为了在较长时间内研究和开发它们。这也需要长期保存这 些菌种。 2. 入选菌株 得到人选菌株以后马上就要进行小试。小试的时间也可能较短, 也可能较长(几年)。一般来说,人选菌株数量小。保存的目的在于在 小试期间维持菌株的生产性能。千万不能还没有完成小试,菌种已严 重退化,甚至于丧失生产能力。对于入选菌株在小试过程中的使用及 保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尽量减少传代次数:用长期保存方法(后述)保存菌种。千万不能 长期相同斜面转斜面,一直转下去。
微生物药物(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阶段 通过初筛和复筛,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即 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经结构的修饰和药理活性筛选,获得安 全有效的候选化合物(candidate);再进人临床前试验,包括动物试 验、毒性试验、药动学、副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等,需要花费二到 三年时间;最后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与此同时,必须进行菌种的优 化,提高发酵效价,优化发酵和提取工艺,并放大到工业生产规模, 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6. 关于混合菌
在微生物学发展的历程中,分离纯培养曾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现代工业微生物发酵几乎都是纯种。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资源微生物 的应用不一定需要纯培养。如沼气发酵、矿石冶炼中的资源微生物。
7. 申请专利
申请专利的件数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资 源开发包含重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包含重大的投入和风险。资 源开发又是竞争很激烈的领域,开发者的意图、思路、策略和工 作进展都是严格保密的东西。为了保护你的劳动成果,保护知识 产权,及时申请专利是绝对必要的。专利是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 主要法律手段,微生物资源开发工作者必须运用好这个法律手段 ,以促进微生物资源开发工作的健康发展。与此相关,如果你的 开发目标跟别人相重,而且别人占了上风(如在你之先申请了专 利),你就不得不及时改变战略,力争别处领先。所以,一套好 的开发战略往往有几套方案。 <=Back
5. 一菌多筛
尤其对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有时候,我们还不很清楚要找的 究竞是哪类微生物,而开发意图在分离菌种时无法贯彻,我们常常 要分离很多(甚至数以万)菌种。这时如果只用一个或少数模型过筛, 往往找不到目的菌,造成大量浪费。我们的经验是一菌多筛。这不但 增加菌种的利用率和入选率,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找到非目的(比如具有 某种活性)菌种,但用途更大的菌种,即所谓歪打正着。这就需要开发 人员全局在胸,看得深远,通晓相关领域的动态。同时还需要制定几 套开发方案。
第三节 各类微生物的分离 1.放线菌wenku.baidu.com2.细菌 3.真菌 第四节 资源微生物的保存 1.开发过程中的菌种及保存原则 2.资源微生物的长期保存方法
第一节
微生物资源开发的战略
1. 开发意图贯彻始终 开发意图是核心。 资源微生物的全程开发大体要有总体设计、收集样品、分离 菌种、筛选、小试、中试、产业化等阶段。 目的菌的要求:产量高、活性强、生产性能好、无毒、不污 染环境、生产周期短等指标。 尽早找到目的菌是开发成败的关键。一旦找到了目的菌,以 后的工作相对讲就比较好办了。本章的中心就是探索达成此目的 的可能性及有关的途径。
(2)pH掌握在中性。 (3)如需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可用50一100单位的放线菌酮或制 霉菌素。 三、真菌 分离一般真菌并不困难。分离资源真菌应注意的问题是。 (1)以Martin琼脂和Czapek琼脂为基本培养基。 (2)pH一般在5左右。如果为了使培养基的pH在4或以下,务必在中 性pH消毒倒平板时调pH至4以下。 (3)真菌菌落扩展很快,务必及时挑菌。 抑制剂使用 抑制剂使用得好,对目的菌的分离帮助极大。一般来说,放线菌 酮、制霉菌素可抑制真菌;青霉素、链霉素可抑制细菌。为了分离放 线菌,使用重铬酸钾,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而几乎不抑制放线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