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 这篇文章的?
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 总结观点
课堂演练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司( 空 )( 见 )惯 无独( 有 )( 偶 )
见( 微 )知( 著 )
( 锲 )而不( 舍 )
不可( 思 )( 议 )
二、以下四个选项中,与“见微知著”词语
意思最接近的是物 魏格纳
“?”
从“?”到 “!”的过程
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
蚓,欧洲西海岸同纬 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 引起了注意
为什么美国西海岸却
没有这种蚯蚓?
“!”
蚯蚓的这种分布情况正说 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 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 开了,分为两个洲。
阿瑟林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
斯基
梦有关呢?会是什么 关系呢?
以儿子、二十名 成年人为实验对 象,进行了反复 的观察实验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互动课堂
事例1:紫罗兰的变色
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个事例中的 “?”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 么?这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 这是为什么呢?
真理 他认为,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
酸会变红。
先写了波义耳发现溅上盐酸的紫罗兰 花瓣变红了,再写他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 之后写他进行了许多实验,最后写他发现 了大部分花草受到酸或碱的影响都会改变 颜色,并利用这一特点制成了石蕊试纸。
反复实验
请你思考下面的问题,然后梳理出波义耳发明 石蕊试纸的过程。
◇ 实验室里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波义耳 发现了这个现象?
◇ 波义耳的这一连串问题之间有关联吗? ◇ 从发现现象到最后成功发明石蕊试纸是 一蹴而就的吗?这中间波义耳是怎么做的?
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的过程
◇波义耳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 题,所以他关注到了 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 的现象。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 了伟大的成就吗?
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
激趣导入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 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 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 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 真理。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下面任一观 点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课后题)
有志者事竟成
玩也能玩出名堂
示例:有志者事竟成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下励志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 越甲可吞吴。”开始时是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 斋书房。终于,他凭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懈努力,以一 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大事。
C. 一叶知秋
D. 无独有偶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为了证明“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三个 事例,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 的顺序来介绍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品读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 说明观点的。
2.体会科学家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理解“真理 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它给人的启 示。
◇波义耳不仅关注到这个现象,还 发现了相关问题 , 并且 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 。
◇波义耳经过 反复实验 ,最终发明了石蕊试纸。
事例2:蚯蚓的分布 事例3: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默读第4、5自然段,说一说: 这两个事例分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两个事例中的主人公是怎样发现 “真理”的?
按照第一个事例的学习方法,对照表格小组完成。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时, 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这三个事例的叙述顺序有没有共同之处?
(课后第二题)
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问题
追根求源,找到真理
这三位科学家一开始发现的现 象有什么特点呢?
最平常的小事
请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司空见惯
词语积累(和“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有崇拜的人吗?科学家呢?最让你 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大家分享一下。
激趣导入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 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 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为中 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 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 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 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 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论 证 事例1 观 点 事例2
事例3
得出的结论:
现象
“问号” 探究的过程 “真理”
事例1
(紫罗兰 的变色)
溅上盐 酸的紫 罗兰花 瓣变红
紫罗兰中的什么 物质遇到盐酸会 变红?别的植物 中会不会有同样 的物质?别的酸 对这种物质会有 什么样的反应?
进行了 许多实 验
大部分花 草受酸或 碱的作用 都会改变 颜色,其 中石蕊最 明显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你认为什么是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话说得对吗?真理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 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这篇课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行文思路。 3.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 号之后”的含义。
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写字
本课的会写字,你都会写吗?
yù guàn pǔ yán jiàn ruǐ
域惯圃盐 溅 蕊
wèi sōu qiū yǐn bǎn jiē
魏搜蚯蚓 版阶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sōu
搜
注意笔顺,上 下部分要匀称
左窄右宽
左右等宽,“女”要避 让,不要漏写“厶”。
wèi
魏
左窄右宽,斜钩要舒展, 不要漏写“丿”。
yù
域
“甫”几个短横之间 要匀称。
pǔ
圃
三个“心”组合要紧凑, 上面稍大,下面两个略小。
ruǐ
蕊
整体感知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带 着问题默读课文,借助表格把你的思 考结果呈现出来。
提出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现象 “问号” 探究的过程 “真理”
现象
“问号” 探究的过程 “真理”
地图上南美洲东海
阅读了大量
岸的凸出部分与非
的相关文献,
事例2 洲西海岸的凹陷部 这是一种 同时搜集古 “大陆漂
(蚯蚓的 分互相吻合;从海 巧合吗? 生物学方面 移学说”
分布) 岸线的情形看,所
的证据;注
有大陆都能较好地
意到蚯蚓的
吻合
分布
现象
“问号” 探究的过程 “真理”
睡眠中眼珠快
事例3
(睡觉 时眼珠 的转动)
儿子在睡 觉的时候, 眼珠忽然 转动起来
为什么睡觉时 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 梦有关?会是 什么关系呢?
速转动时,人
进行了反复 的观察实验
的脑电波也会 发生较大的变 化,这是人最
容易做梦的阶
段
得出的结论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 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 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初读提示
扫除“拦路虎”
我会认
域惯圃盐溅蕊 魏搜蚯蚓版阶
识字方法
扫除“拦路虎”
域
中 国
领
域
加一加:土+或=域
yù
域
扫除“拦路虎” 笔顺 组词 地域 区域
造句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
不要忘了这边的撇哦
异很大。
扫除“拦路虎”
真理 领域 建树 司空见惯 疑问
不足为奇 见怪不惊 不乏先例 层出不穷 熟视无睹 屡见不鲜
说一说:这三个事例中的主人公 都有哪些共同点?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锲而不舍
不断探索
综观三个事例,三位科学家能取得成果 是因为什么呢?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 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 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齐读课题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
➢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作者介绍
生平简介
叶永烈,1940年生,浙江温州人。1963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生平简介
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 作者之一。其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 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 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 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 数学领域的巨人……
古今中外诸多的政治家、科学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动 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正确性。
无独有偶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 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文 中是说这样的事不止一件。
无独有偶,最近另一家技术公司也发布了一个 免费软件。
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 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 质。
学习就是一个见微知著的过程。
锲而不舍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 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 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 有恒心,有毅力。
默读第6、7自然段,这两个自然 段与事例和观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对全文的总结,并且进一步告诉 我们应当怎样做。
读下面两句话,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说说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吗?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 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 真理。
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 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课后第一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只要善于观察, 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疑 问, 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就有可能在现实 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后第一题)
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 “知微见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 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后第一题)
主要作品 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传记《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毛泽东和蒋介石》等。
名言警句
你们知道哪些真理?
真理唯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欧文
时间是真理的挚友。
——科尔顿
扫除“拦路虎”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文中几个重点词语,你能读准字音吗?
花圃 不慎 盐酸 敏感 石蕊 领域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不可思议
默读课文,圈画自己认为难理 解的词句,并在小组内交流。
司空见惯
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文中是说一些现象常见就 不觉得奇怪了。
对于他的无理取闹,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善于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 (√)
二、细读课文深感悟。(选一选)
A 本文在表达方法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
A.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
B.前后照应的写法
C.运用比较的写作方法
三、你能想出其他例子来说明本文的观点吗?
示例:牛顿看到苹果 落地,由此展开思考,创 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第五单元•第15课
(点击播放视频)
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取得成果
为什么波义耳能有这个科学发现 呢?请你抓住关键词句读一读,把感 悟批注在书上。
善于观察
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 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 挖掘物问质题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 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 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 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结构梳理
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 诞生 于一 百个 问号 之后
发现问题 运用事例 提出问题 证明观点 实验探究
取得成果 总结观点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锲而不舍 不断探索
主题概括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 号之后”,接下来主要用科学发展史上的_三__个__有 代表性的事例,证明了只要_善__于__观__察__、_不__断__发__问__、 _不__断__解__决__疑__问___,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有可能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拓展延伸
詹天佑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课堂演练 一、理解句子,判断正误。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 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A.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 (√)
B.说明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但是特别神秘。
(×)
C.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只能给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