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同地形的大气污染扩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
目
二氧化硫 北方 (mg/ 南方 m3) 氮氧化物 北方 (mg/ 南方 m3) 颗粒物 (mg/ m3) 降尘 (t/km2· 月)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城市空气污染的另一个特点是浓度的空间分 布很不均匀,对SO2和漂尘这类很普遍的污 染物质也是如此。浓度分布不均匀的根本原 因是污染源分布不均匀,而浓度的大小与所 处位置有关。面源造成的污染浓度主要决定 于上风向几百米范围内的面源强度;点源的 污染范围较窄,短距离内地面浓度可改变几 个数量级。
2.风场特征
①山区风场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风向、风速的 山区风场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风向、 水平分布极不规则。 水平分布极不规则。
山区风场和大范围盛行风场可能有很大差别,局地环流和地 形的作用使山区邻近点的风向常常很不一致,当梯度风较强 时,不同地点的风向相关程度高一些,梯度风较小时各点风 向更加不规则。风速也是如此,迎风坡、背风坡、山顶和山 腰两侧的风速都有明显差别。一般山顶和山腰两侧流线密集, 风速较大;迎风坡下部气流受阻,风速减弱。而在背风坡, 流线很快辐散,风速急剧减小。在山的背风面和地形闭塞的 山坳和凹地常出现静风区。
③山区逆温的另一个特点是“多中心”,沟 谷越深,坡越陡,地形越复杂,就越易形成 多个逆温中心。逆温强度的垂直分布也不均 匀,一般随高度减弱。
2.风场特征
山区地形复杂,地表面受热不均匀引起局地环流。 典型的如山谷风环流或更小尺度的局地环流,地形 的起伏改变了低层气流的路径和速度分布。因此山 区实际的风场是在某盛行风的背景下加上述两个方 面因素叠加的结果,所以山区流场的空间结构复杂, 时间变化明显。
总的来说,城市边界层的风场、温度场的分 布和变化规律比平坦的乡村复杂,不同城市 也有明显差异。城市近地层的风速减小,湍 流增强,温度层结更不稳定,扩散稀释速率 白天明显增快,夜间有逆温层顶盖,污染不 易散开。
二、城市污染源
城市几乎包含了所有类型的污染源。 通常是根据城市污染源的特点以及研究目的 和方法制定适当的分类。国外有些城市按燃 料消耗、工业、商业活动、交通运输及灰化 炉等项分类,每一项再分若干项。 从研究大气扩散角度看,最终要求得到三 种类型污染源的资料。
“城市热岛”形成的条件
无云、小风的夜晚,冬季强于夏季 . 表(5-1)北京城区与郊区气温差(℃)(1985年) )北京城区与郊区气温差( )( 年 季节 温度(℃) 日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春季 1.4 1.1 2.2 夏季 1.3 1.1 0.6 秋季 1.6 0.5 1.7 冬季 1.2 0.4 2.7
287 276 1.4 1.0
279 266 32 5 0.4
0.5 0.3 0.5 0.5 0.7 1.1 0.8
该市处于金沙江河谷两岸,地形陡峭,山高谷深,境内的相对高差一般都 是在500~600米以上。表(5-3)中的逆温顶高是指逆温层顶至观测起始点 的相对高度差,该观测点的位置较高,如果从江面算起,则逆温层的厚度应 再增加150米左右。表中的数据都是多年平均值,如果按极值看,强逆温厚 度可达600~800米,强度达4·C/100米以上。从上表中也可以看出,山区逆 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各项指标都是冬季高于夏季。
3.城市污染浓度的日变化 城市近地层温度层结与周围农村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空 气污染日变化特征。在乡村,夜间逆温层内的铅直交换十 分微弱,对高架源的污染源来说,近地面是清洁的。而城 市,许多低矮的污染源处在夜间浅薄的混合层内,这一层 风速通常亦较小,所以夜间近地面浓度比农村高。见图 (5-6)。
图(5-6) 夜间乡村、城市中高架源扩散示意图
这说明冬季热岛效应比夏季强,并且夜间或 清晨日出前热岛效应显著。最高气温的差值 全年相对于最低气温差来说一般是小的,亦 即白天热岛效应不明显。
城市气温的铅直分布与周围农村不相同
这Hale Waihona Puke 影响城市大气扩散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白天,城市和乡村近地面气温较高,温度层结 是超绝热的,形成一个深厚的混合层。日落之后,乡村近地面 气温渐渐下降,逐步形成由地面向上发展的逆温层,稳定气层 的厚度可达数百米。但是,当空气移到相对粗糙和暖和的城市 上空以后,从下部向上加热,近地面重新改变成超绝热或中性 的温度层结,形成一个薄的混合层,上部则仍维持从乡村移行 过来的逆温,构成了城市上空特有的上部逆温。
城市热岛效应的温度分布特征可归纳如下:
①城市热岛的强度和城市的大小,每天的时间以及气象条件 有关,大城市的热岛强度较强,同一城市夜间比白天强,无 风的晴夜强度最大。 ②城市上空很少出现夜间地面逆温,而是有一层或多层上 部逆温;乡村地区却经常出现从地面向上发展的逆温,较少 出现上部逆温。 ③乡村气温的昼夜变化是很有规律的,但城市温度变化规 律就不太明显。 ④热岛中心向下风向偏移,它直接影响的上限在50~400 米范围内,有时可接近一千米。
②由于山区地形对太阳辐射的阻挡,逆温形 成时间比平原早,消散时间比平原迟。山区 逆温的生消与局地地形有关。地形陡峭,相 对高差大的山区,全年逆温天数多,强度大, 逆温层深厚,持续时间也长。就季节差异来 说,一天之中山区逆温持续时间冬季比夏季 长,逆温强度也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
渡口市07时逆温状况
—、山区的气侯特征 、
1.温度场特征
①由于地形作用,辐射逆温大为增强,夜间山坡冷却较快, 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在谷地堆积,山谷凹地风速较小,湍流 微弱,逆温发展比平原快,厚度厚,强度大。见图(5-9) 美国多诺拉谷地逆温。 相反,在山顶和坡地,因风 速较大,湍流较强,加上冷 空气下滑换来较暖空气上升, 因此夜间冷却比平原和山谷 地带和缓,因而山顶和坡地 上空逆温也较弱。
1.弧立高耸源: 即高架连续点源。要了解污染物的成分、性质、源强和 源强随时间的变化、源的位置、高度和抬升高度(计算抬 升高度需要的源参数)。这类污染源的排放量通常都比较 大,在空气污染分析中应逐个考虑。 2.低矮分散源 它包括居民燃烧源。这类源的排放量很小,但数量很多, 在分析计算中不可能作为单独的点源逐个考虑,通常当成 面源处理。通过污染调查,应当得出城市面源强度的分布 和它的时间变化。 3.活动源 主要是汽车交通工具的污染排放。常作为专门的空气污染 问题进行研究。
“热岛”形成的原因是城市固有特点造成 的
地面粗糙大,近地面层风速比农村要小,一般低 20~30% 城市地面反射率一般比农村小10%,故城市接受太 阳辐射能量比同样大面积农村多。 城市上空气溶胶等污染物质多,导致有效辐射减少。 城市雨水能及时由地下排走,地面蒸发耗热比农村 少 加上人为的热源,最终导致城市边界层热层结的改 变。
(二)气象资料的获取及处理 1.风 (1)地面(10m高处)风向风速的统计 (2)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2.逆温层分布 3.大气稳定度状况 4.混合层厚度 (三)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监测与分析 (四)建立扩散模式和计算公式 (五)模式计算精度与可能产生误差分析
第二节 山区空气污染扩散 我国山地、丘陵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 大部分农田、森林分布在这些地区,许多工 矿企业和城市集镇位于山区、丘陵地带。随 着经济的发展,在这类地区还将建设更多的 工矿企业,因此研究这类地区的大气污染扩 散具有实际意义。
1 月份 出现天数 28.3 逆温顶高 375 (米) 逆温强度 1.4 (℃/100) 25.2 28. 3 285 1.5 21.3 14.8 7.2 264 0.7 7.5 5.8 11. 17. 19. 28. 215. 5 7 5 2 3 29 8 348 405 416 31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第四章 不同地形的大气污染扩散
第一节 城市空气污染扩散
城市区别于乡村的特点是: ①城市建筑增加了下垫面的粗糙度; ②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使它成为人工热源; ③城市污浊的空气改变了辐射收支; ④城市下垫面植被少,干燥,蒸发消耗热量 较少。城市的特点改变了城市边界层的气象 条件,污染物的扩散规律也与农村不完全相 同。
4.城市污染的年变化 城市污染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SO2和飘尘 来说,一般冬季浓度最高,春、秋次之,夏 季最低;春季和秋季污染浓度的相对变化比 较大。这些变化都是与污染物排放量以及气 象条件变化的特征相吻合。见表(5-2)南 北方大气污染季节变化比较。
表(5-2) 南北方大气污染季节变化比较 - ) 春 0.090 0.091 0.047 0.040 0.788 0.466 43.88 20.60 夏 0.044 0.061 0.036 0.031 0.561 0.381 30.11 15.97 秋 0.094 0.083 0.057 0.038 0.702 0.381 31.61 15.64 冬 0.236 0.155 0.076 0.047 1.080 0.681 41.58 18.67
三、城市空气污染特征
城市下垫面、气象条件和污染的特殊条件形成了城市 大气扩散和空气污染的特征。
1.城市的大气扩散速率明显增大 国内外的观测均表明,在相同天气条件下, 城市扩散参数比乡村大,相当于帕斯圭尔扩 散曲线向不稳定方向提高1~2级。
三、城市空气污染特征
2.城市扩散包含两种主要运动尺度。 这是它的另一重要特点。一种是城市中尺度 (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扩散,一般的城市 扩散模式主要描写这种尺度的扩散过程。另 一种是城市微尺度扩散,由街道和建筑物的 动力效应引起的。仅仅模拟前一种扩散,就 不能描绘微尺度扩散影响,无法解释某些局 部的浓度变化和空气污染现象。
一、城市气候特征
1.“热岛”效应 . 热岛”
首先,城市的气温与周围农村不同,工业和家庭消 耗大量燃料,使城市成为一个巨大的热源,大城市 的热释放量可以与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比拟。例如 柏林每年人工热源释放的热量相当于直接太阳辐射 能的1/3左右。由于城市净热量收入比周围农村多, 气温比较高。根据统计中等以上的城市的年平均温 度比周围农村高1℃左右,这就是所谓的“城市热 城市热 岛效应”。 岛效应
①从00点-04点,此时薄的夜间混合层虽然不利于扩散, 但地面浓度很低。这是由于许多生产活动暂时停止,污染 物排放量大为减少之故。这一段时间内气象条件没有明显 变化,污染物浓度改变不大。 ②黎明前后,城市活动逐渐增加,污染排放量越来越大, 但湍流混合强度增大不多,所以地面浓度上升,到08点左 右达最大值。 ③此后因混合层向上发展,风速加大,但污染排放量不 再进一步增加,污染浓度减小,到午后混合充分发展时降 到白天的最低值。 ④接近日落时,混合层高度开始降低,风速逐渐减小。 此时,郊区近地面开始形成稳定气层,城市则逐渐形成薄 的混合层,地面浓度再一次增加。成为第二个高峰——次 高峰,直到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开始减少为止。 ⑤随着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污染浓度下降到最低点, 整个周期从凌晨前后又重新开始。
2.动力效应
热岛改变了温度场,当然也会影响到风场,首先。是热 岛环流,它的作用在晴朗无风的天气最强。此时在近地面 形成一种从周围乡村吹向城市的特殊局地风称为“城市 风”。气流在城市中心辐合上升,通常在300~500米高 度向四周辐散。见图(5-3)城郊之间的环流。
城市下垫面对流场的动力效应是影响城市气象条件的另一 个重要因素,首先是在整个城区增加了地面粗糙,空气流 经粗糙的城市表面时会产生更多的湍流,水平和铅直湍流 交换强度都比平坦的乡村大得多,进而改变了风随高度的 分布状况。
四、城市多源扩散模式
城市多源扩散模式的应用主要是对城市区域 或大工业区进行空气污染物分布的模拟处理, 它对城市空气污染管理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进行这类模式操作一般包括以下五个组成部分 (—)污染源的调查与编目 1.污染源的调查 (1)确定污染源的性质 它包括确定高架点源、线源和面源的原则 标准 (2)对三种污染源调查及资料搜集 2.污染源的编目
日出后的一个短时间内,混合层发展到源高附近,可形成 漫烟型污染,地面污染浓度较高,即下面为湍流扩散,上 面仍有顶盖,阻止扩散到高空去。城市、乡村都有类似情 况。见图(5-7)早晨和中午中高架源扩散示意图。
城市空气污染实际的日变化是气象条件与污染物排放率 日变化的综合结果。一些城市的空气污染监测表明,地面 浓度常出现两个高峰值。日出之后一个高峰,傍晚以后常 出现次高峰。日变化的典型过程如下。见(图5-8)北京 市工业区二氧化硫浓度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