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视野下的路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战略视野下的路径探索
战略视野下的路径探索《强校之路华北电力大学办学理念与创新实践(2019~2019)》是一部以华北电力大学十年办学历史作为个案研究的高教新著。
该书以战略的视角,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学校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全力推进改革发展的十年办学历程,着重探讨了华北电力大学办学的历史经验,揭示了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该书选取的十年,正是本世纪初的十年。
面对世纪之交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与高等教育改革大潮,立足十字路口的中国高等院校该何去何从?一所原行业主管、受体制羁绊的高等院校,又是如何顺应时世、抢抓机遇、披荆斩棘、迎风而上,在高手如林的中国高教界初显峥嵘?读者尽可以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去翻阅此书,领略其中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知天、知地、知己的哲学审思:
强校之路的理论架构与战略举措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这是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的一句名言。
意思是说:
既了解对方,又了解自己,就可以必胜无疑;既懂得天时,又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万全。
1 / 5
引申看来,在当前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一所学校想要脱颖而出,走出强校之路,无异于一场激烈残酷、优胜劣汰的战争。
只有做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才可能胜出。
现代大学已经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其管理与发展必须置身于社会大的系统环境中,只有对自身发展定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地方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可能作出科学的规划和决策。
这就是为什么学校的发展要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学校的领导要具备战略家的视野与能力。
否则,一所学校就不可能做大做强,在竞争中生存和获胜。
通读全书就会感觉到,华北电力大学这十年,正是以知天、知地、知己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理念与实践的基本出发点,去审时度势、招兵买马、排兵布阵,积极开辟战略发展之路,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
本书的著者在理论架构方面,也尤其突出了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战略思维,体现出一定的哲学高度与深度。
如在论述学校的战略规划、目标定位、道路选择等理论层面时,通常会通过以下几个层次去分析和透视:
首先是对国内外社会及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其次是对中国高等教育与能源电力行业、企业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三是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地位与形势的准确把握,进而说明学校为何选择这样的路径。
---------------------------------------------------------------最新资料推荐------------------------------------------------------ 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管理者及本书的著者对办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原则的高度重视。
正所谓做到了上知天,下知地,环顾周围、设身处地知自己,将学校的发展建设始终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放在中国社会特定的变革进程中,找准坐标、找准定位,突出办学理念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为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奠定基本的前提和必要的依据。
本书的研究故而形成了不脱离时代,不脱离实际,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唯真、唯实、唯用的务实风格。
正基于此,反过来看,透过该书我们同时能够隐约看到时代对于高等教育及高等院校的现实需求与殷切期盼,它无疑在为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本书的应用价值。
二、多维度的创新启示:
创新之路与其彰显的实践价值高校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强校之路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本书的论述恰恰是对华北电力大学办学历程中从理念到实践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多角度的、较为具体的全景展示,旨在带给读者多角度、多样化的认识和启迪,尤其彰显路径探析的实践价值,对同类高校乃至其他高校都具有较高的参考借鉴意义。
在实践的道路上,华北电力大学给人最深的感觉,就是学校的站位靠前,思索靠前,行动靠前。
3 / 5
以书中体现的大学基本职能为例: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
在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理念指引下,坚持以责任理念育人,以质量为核心,不断强化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与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战略诉求是一致的,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坚持走现实需求与前沿高端之路。
学校始终考虑的是国家需求,面向的是国家战略,从学科到科研,通过构建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体系,目标是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在学科转型、科学研究的视点上体现了前瞻性和战略性,走在同类高校前列。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兴校之路,依托理事会,通过与企业、地方战略结盟等形式,在致力于知识的传承、创新、转换、利用等方面,与企业、地方政府一同开创了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的局面,契合了当前国家致力于以协同创新全面推进社会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要求与社会需求。
在文化传承方面,学校更走出了理念创新之路。
学校紧紧抓住当前国内外从以往单纯的电力技术革命向节约型社会、清洁能源、新兴能源、绿色革命转换的时代脉搏,以更加
---------------------------------------------------------------最新资料推荐------------------------------------------------------ 开放的国际视野、更具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和举措,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传递正能量。
这也同样适应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国家总体布局的需要。
在理论架构下,该书实践层面提出的很多创新模式,都是极具创造性的,这也恰恰说明强校之路、创新之路往往需要立足实际,独辟蹊径。
如异地实质性一体化管理模式、创建校董会与教育部共建的管理模式、大电力特色学科发展模式、四模块人才培养模式、人事绩效考评管理模式、干部目标管理模式等等,都开创了国内高校的先河。
学校不只是单纯地跟随社会变革的脚步,而是要在这个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主角。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敢为天下先的胸怀,在大学事业的诸多领域,学校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经过实践检验修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这些实践探索,已不单纯是华北电力大学一所学校的经验和财富,而应该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界共同的经验和财富,值得高教管理者与研究者共同去认识、珍惜、回味。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