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呵护生命一样去呵护学生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呵护生命一样去呵护学生的心
新时代经济的发展,社会在发生巨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孩子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但是在繁荣的社会背景下,孩子们更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知道孩子经过小学、初中,已经习惯了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说教,进入高中,不管他们学习如何,表现如何,他们都承载着新的希望,他们也同样负载着更大的压力。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班主任更需要努力实现角色的转换,变“主宰”为“主导”,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撒在学生心田。
理解学生,叩开学生心灵之窗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
育人也要育心。
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发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
”是啊!师生的交流应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真心实意的爱他们,才能叩开他们心灵之窗,与他们心心相印,心意相通。
对于中学生来说,信任、理解更是推动其上进的力量。
现在班上也有几位同学在学习上有些困难,有的同学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再加上自己贪玩,家长过于溺爱,教育方式不正确,造成了学习成绩及各方面都比较差。
作为班主任,
我对于这些学生,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忱关心,经常同他们交谈,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过错,尊重学生与教师不一样的见解。
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尽快提高学习成绩。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教育家爱默逊有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是师爱的最高境界,尊重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教育的灵魂。
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
那么,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尊重学生,才能让尊重扎根于教育的土壤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尊重,感受尊重,触摸尊重,学会尊重。
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经典的话:“班主任”不是什么“官”,但却要管理班级的几十号人,有时还包括孩子的家长。
因为在零零种种的班级工作中,家长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开展的任何活动都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
因此,我总是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家长的到来,和他们聊聊孩子的点点滴滴,并不时地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
在平实的语言中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在亲切的交谈中增进家校的感情,而家长们也从我亲和的微笑中感受到友善和放心。
应该说,有了家长的理
解与支持,班级管理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而在真正实施的班级常规管理中,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是我坚守的原则,因为我们知道要让学生学习好,现代社会更需要心理健康能力强的青年人。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所以在严格要求的背后,却隐藏着我对学生无限的包容与理解。
因为我知道,高中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如果我们只是以大人的意志来确定相应的规则去约束学生,有的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包容”与“理解”每一个学生。
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班主任是多么地理解、包容、信任自己时,他会发自内心的感激你,也就会变被动应付学习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以及班级的各项活动中。
这样,班级的管理会让你省心、省事,班级的学习也就会遥遥领先。
所以,呵护好学生的心,就像呵护好了幼嫩的小树,适应了环境,它就会茁壮成长,渐渐长成参天大树。
以情动人,以爱致胜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
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甘露,爱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创造激情,让所有学生都抬头走路,以此造就学生完美的个性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学生的自尊自信、求知欲望和创作灵感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几种特殊的“爱”。
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的爱”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尽管每个学生存在着差异,有着不同的个性,但“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应当公平、公正地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这就是我想说的教师要“博爱”。
孩子是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他们已经从单纯受法律保护的对象,跃升为受到法律充分尊重的权利主体。
不管他们的家境、成绩、能力、智商如何,他们都是平等的人,他们都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他们都是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爱抚的孩子。
那些家境平庸学习刻苦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自
信;那些成绩优良胆小怕事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勇气;那些成绩较差态度认真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智慧;那些能力较强调皮捣蛋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约束;那些智商较高态度马虎的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提醒;还有那些有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孩子,都需要我们的爱给他以帮助。
看来我们的爱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欢。
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
在一个社会发展异常迅速的年代,教育遇见了许多问题:单亲离异家庭越来越多、个性的差异越来越大、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等等,我们的“问题学生”也多了起来。
有一些学生懒惰、自私、不认真调皮捣蛋,看起来好像最不值得爱,但恰恰是这些学生最需要老师的爱,爱这些学生才体现了我们博大的胸怀。
上了高中,学习压力比较大。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都希望的得到别人的赞赏。
恰当的,适度的赞赏可以使一个人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
但是赞赏是不能随意滥用的,必须是学生通过努力才能得到的,赞赏也不能任意夸大的,而要恰如其分。
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受到鼓舞,为学生不断创造积极的心理体验,促使他们自信、乐观向上,充
分释放内在潜能,不断追求成功,追求卓越是非常重要的。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高中学生常常自认为很成熟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现在的学生确实不大好管,他们的社会化程度更高一些了,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步,否则教师就会落伍,没有管理和引导学生的能力了。
现在高中班额普遍比较大,学生数量多给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有的教师可能会忽略其中部分学生,导致学生中的小问题也可能变成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更加仔细,花更多精力去跟踪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的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等。
身为教师,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要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目标,不要求每个人都一样,只要学生自己有进步就值得表扬。
如何看待学生是教师学生观的体现。
正常的人在正常发展中会经历一些事情,还可能会犯错误。
学生和我们一样,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犯错,犯错往往是学生成长的良机,如果没有这些学生出错的事情,很难设想该怎么进行教育。
把学生当成一个会犯错误的人来对待,不能对学生的一点过错就抓住不放,穷追不舍。
采取治疗式的、约束式的、惩罚式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交往,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往,教育的实质就缺乏了。
教师如果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沟通是解决人与人之间误会的最好办法。
一旦学生中出现了问题,教师更要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不仅是和问题学生沟通,要和每一个学生进行沟通。
学生只要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就要和其他的同学发生交往,如何和他人交往?学会真诚、自醒、求同存异、替他人着想、谅解、宽容和赞美很重要。
在一个集体中,应当先尊重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包容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
多顾及别人的感受,是赢得别人对自己好感的前提。
任何学生都有其闪光之处,都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热情,有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极大的热忱和父母般的情感浇灌学生的心田.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最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要多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人格要求,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满腔热情。
爱的付出总会得到爱的回报.教师只有平等的善待和尊重每一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仰,学生才会有话愿意向老师倾诉,并且推心置腹,敢吐真情,敢说真话.否则,教师冷漠无情,以势压人,以“分”吓人,换来的只能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无数事实证明,无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托尔斯泰说:“一个老师爱学生是好老师,一个老师爱事业是优秀的老师,一个老师既爱学生,又热爱自己的事业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老师.”学生的世界如茫茫沧海,学生百舸争流.一节课就是人生的缩影,是给学生一只桨,让他们乘风破浪?还是给学生一条现成的船,让他们没有风险的到达终点?新的教育观念告诉我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滑行,在搏击中与风雨抗争,才能体会到胜利来之不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心诚意的关爱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要毫无芥蒂的走进学生,倾听学生的喜怒哀乐,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在传道授业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有回旋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百花园里展开翅膀,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真正领悟探究学习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