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大豆令油厂趋之如骛
中国市场受转基因进口大豆冲击
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可能对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全世界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发生过食品过敏,而 90%的过敏是由蛋、鱼、贝壳、奶、花生、大豆、坚果和小麦8种食物引起的。转基因大豆由于其引入外部基因 所以可能对人体更容易产生过敏反应。世界上一些国家的事实也证实了转基因大豆存在一定过敏性。
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内部系统。转基因大豆的植物凝血素提高了约1倍,蛋白酶抑制剂高 26.7%,而蛋白质和苯丙氨酸明显下降,维生素B2复合体胆碱的含量低29%等,这些组成物质的变化可能会使 人体生长缓慢;转基因大豆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钓化学物质,它会影响人体荷尔蒙,导致人体生殖器官异 常,并损害免疫系统。此外,有证据表明,转基因大豆食品与非霍奇淋巴瘤发病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相关性。
转基因大豆中存在未知DNA,可能带来新的不安全。人类对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很可能超出人类控制的 范围,转基因大豆很可能发生人类没有预料到的变化,当然也可能给人类健康安全带来新的风险。
Hale Waihona Puke 100 单位(%)80 60 世界各国转基因大豆种 植面积比例
40
20 0 美国 阿根廷 巴西 乌拉圭
可能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转基因大豆是一种优势大 豆品种,会限制非转基因 大豆品种的发展,从而影 响大豆品种的多样性。一 方面,由于具有较高的经 济效益从而促使大豆种植 者选择转基因大豆而放弃 非转基因大豆;另一方 面,转基因大豆会通过 “基因飘逸”而破坏非转 基因大豆的原始基因。
转基因大豆油
新加坡益海嘉里 粮油有限公司
郑州市中鹤粮油食 品有限公司
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以后,大部流进入了外资背景的食用油加 工企业,其产品很快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从而影响了中国大豆加 工资源环境,不利于本土食用油加工企业的发展。中国本土的一 些食用油加工企业,由于使用的是非转基因大豆等原料,与转基 因大豆油相比,价格较高,不具有竞争力,在转基因大豆油的价 格支配下,中国油脂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经营陷入困境。 1992到2000年,我国油料产量从2800万吨增长到近5000万吨, 其中大豆从1250增长到2010万吨,年均增长6.1%。大豆是我国开放 最早的农产品市场之一,根据WTO协议,2001年以后,我国大豆市 场大门已经彻底打开。2007年,大豆产量已经从顶峰的2241万吨下 降到1720万吨,下降22.3%。其他油料产量从3077万吨下降到2568万 吨。下降16.5%。2008年和2009年显然会继续大幅下降,如果再下降 20%,我国油料产量大约只会有3500万吨左右,相当于90年代初水 平。进口油料将达到7000万吨以上,占全部原料的70%。中国人吃 油将看外国老板脸色行事,而且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当你自己 生产的原料只占30%,加工能力只占20%的时候,即使你想解决, 也不是三五年的事情。
可能引起耐除草剂杂草的 蔓延。研究表明,转基因 大豆使用除草剂量较种植 非转基因大豆?多11.4 %,这无疑会加速抗性杂 草的发展,会使某些物种 抗性剧增。
转基因大豆大面积种植, 除草剂的用量将增多,相 应的土壤和水体中除草剂 含量也将增多,最终会影 响土壤、水生生态系统。 研究发现,当草甘膦溶人 土壤进入到地下水,若水 温升高,pH值超过7.5 时,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 生毒害作用。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 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 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 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 “转基因食品”。
1996年春,美国伊利诺伊西部许多农场主种植了一 种大豆新品种,这种大豆是移植了矮牵牛的一种基因。 这个新大豆品种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毒滴混 剂)。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
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可能会影响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性。转基因大豆中引人了外部基因,如果这些抗 生素标记基因进入人体,则有可能转移到有害的致病菌中,从而使它们产生耐抗生素的能力,降低抗 生素的临床有效性,也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性。
转基因大豆及产品可能引起跨物种感染,使人类感染动物的疾病,带来严重灾难。转基因食品中引入 特定的基因或病毒,为跨物种感染埋下了通道。尽管转基因食品引起跨物种感染的发生的概率非常小, 但考虑到它的破坏性之大,不得不加倍慎重对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