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政治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政治第六课求索真理
的历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指导即时感悟
【学习目标】:
1、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准确把握学习目标要求
【复习提纲】: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
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应用范围】宪法的修改、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及其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作用;以德治国,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弘扬创新精
神的必要性和如何创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理解稳健的财政政
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它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充实、发展,被实践证
明是正确的方法;加强青少年四道德建设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我国
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P47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
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
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
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
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
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
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P48-49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
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
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
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
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自主合作探究】先自主探究
一种新的夸克。

这就表明,以前认为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误的,现已发现
有第4种夸克。

有了第4种,就有可能有第5种,第6种……
(1)上述科学发现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思想?
(2)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对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独立完成【当堂达标】
1.(2013届高三宿州质检)历时18个月精心酝酿,290余万市民踊跃参与
投票,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组成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
向社会发布。

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的哲学依据是( )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意识对物质有一定依赖性
③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特征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2.(2013届高三衡阳八中第三次月考) 在农村,人们发现鸡被吃了,总以
为是黄鼠狼干的。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否定了黄鼠狼专门吃鸡的恶
名,它是个灭鼠“能手”。

据估计,一只黄鼠狼一年能消灭三四百只老鼠。


此可知(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A.①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2012·蚌埠一检)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更好地推动党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2011年9月16日,原中央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这表明( )
①正确的认识都是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的动力
③不同的立场、观点,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012·西安交大附中三诊)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
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
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

这说明( )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
5.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6.(2012·衡阳八中第三次月考)“嫦娥二号”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自主研发而成的,与“嫦娥一号”相比,其搭载CCD相机的分辨率更高,以便获得更加清晰的月球表面的影像数据,其他探测设备也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数据更加翔实。

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④后获得的认识一般比先获得的认识更深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3届高三汕头质检)《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变”的思想。

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

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 )
A.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8.(2012·河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2011年11月17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在实验中再次观察到了速度稍高于光速的中微子。

这意味着将有可能颠覆支撑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并给人类的宇宙观带来新的冲击。

这说明(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份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12·哈六中期末)三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关于火星的明确记载,表明古人已经用肉眼对火星的运转作了比较准确的观察;17~19 世纪,欧洲人用望远镜观测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河床,这些“证据”令许多人相信火星上有智慧的动物;1965年7月以来,人类利用宇宙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2004 年,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等现象。

人们对火星的认识过程佐证了( )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③认识是一
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
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从禁烟运动到洋务运动,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从辛亥革命到嘉兴湖
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宣誓与呐喊,都是先进的中国人一步步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
奋斗历程。

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③真理具
有条件性和具体性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波浪式
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
进的科学理论。

这说明( )
A.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反复努力才能获得
B.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经过多次实践的反复,已经确定的真理往往被推

D.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否定过去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真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 6月2日,我国“海洋六号”科考船起航,前往太平洋执行中国
大洋科学考察。

本航次为期约3个月,“海洋六号”主要承担三项任务:一是
开展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积累基础资料;二是开展调查区环境调查与评
价以及相关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环境基线自然变化范围和生物多样性空间分
布特征;三是在特定海域承担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 000米级海试保障
任务。

前两个航段的考察硕果累累:首次系统地在海山进行环境调查,在海山四
周的山顶、山坡、山底进行了多种调查手段相结合的立体式调查;首次在一个
航次释放7套锚系进行长期的环境监测,分别布设在海山的迎流面和背流面,
为将来富钴结壳开采及成矿理论提供科学依据;首次在海山周围深水处发现具
有可观资源量的富钴结核。

8月20日下午2时,“海洋六号”奔赴太平洋结壳调查区开展最后一个航
段的调查任务。

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
(1)“海洋六号”执行大洋科学考察有何意义?
(2) “海洋六号”大洋科学考察不断取得丰硕成果,说明了什么?
【反思提升】请同学们整理本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你还有什么
想告诉大家
的吗?
解析及答案
问题探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

第(2)问是在第(1)问的基础上得出启示。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发展,第4种夸克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第5种、第6种……
(2)必须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解放思想,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束缚,敢于对现有的理论提出质疑。

当堂达标:
1.【解析】该题同时考查意识的作用和实践的特征。

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是充分重视意识作用的体现,因此①正确;②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与题意不符;③项强调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即客观决定主观,同样不符合题意;④项表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正确。

【答案】 B
2.【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根据材料,我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了黄鼠狼是个“灭鼠能手”,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②入选;③说法与材料无关;④说法错误,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读书也可以获得知识。

答案选B。

【答案】 B
3.【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关系,认识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①不准确;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部门随之更名,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的动力”,也从另一方面体现认识的无限性;③是形成人们不同意识差别的因素,与材料没有关系。

【答案】 D
4.【解析】材料主要说明随着世界的变化发展,相应出现一些新的概念,这体现了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③材料没有体现。

故选B。

【答案】 B
5.【解析】题干说的是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泰戈尔的这句话包含有矛盾同一性的意思,而选项中有这个意思的就只有C。

A不符合题意;B、D说法错误。

【答案】 C
6.【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真理的关系。

首先排除错误选项②和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后活动的认识不见得都是正确的,也不一定比先获得的认识更深刻。

嫦娥二号是由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开发的,说明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所探测的数据比原来更加翔实,说明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答案选A。

【答案】 A
7.【解析】本题以庄子的观点为背景材料,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

材料的“断定是非”就是检验一种认识的对错,无论哪个人都不能去检验别人的观点是对是错,因为,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断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即主观认识不能做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因此,C项正确;但庄子并没有表明什么能去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因此B项不符合题意;A、D两项与本题无关,舍去。

因此,正确答案是C。

【答案】 C
8.【解析】本题以新的科学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中有关真理的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的哲理分析能力。

新的发现有可能颠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明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可见,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故③④项符合题意;①项说法错误,只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的认识就可以成为真理性认识;②项错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答案】 D
9.【解析】①表述错误,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可能不同,而不是总是不同;②的说法没有揭示出合理性,与题意不符。

③④分别从客观、主观两个角度说明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的原因。

故选D。

【答案】 D
10.【解析】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③错误;真理具有相对性,人们在实践中能够获得真理,④的说法错误。

【答案】 A
11.【解析】材料表明认识是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发生的,也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发展的。

同时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①④入选;②③与材料无关。

【答案】 D
12.【解析】认识具有反复性,是指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而非几代人的反复努力,A说法错误。

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并不是说真理被推翻,C错误。

D项观点错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过去的理论。

【答案】 B
13、【解析】大洋科学考察属于实践活动。

回答第(1)问,主要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说明大洋科学考察对人类认识和我国科学研究的意义。

第(2)问,从人类认识发展过程的角度,说明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答案】(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海洋六号”执行大洋科学考察,在国际海底区域开展多金属资源、环境等调查与科学研究,有利于在实践中为大洋科研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同时,对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维护我国国际海底权益,参与国际海底资源开发,增强我国资源战略储备,推进我国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地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