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开放的宏观经济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C C
D A D A D A D C B C B A B C
二、判断题
错误错误正确正确正确正确╳√
三、简答与简析题
1.提示:在浮动汇率制下外部平衡自动实现。

在内部平衡方面,货币政策在三种情况下均有效;财政政策在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作用不确定,在资本完全流动下无效,在资本完全不流动下有效。

2.答案提示:在固定汇率下,如果外国发生通货膨胀,由于汇率不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外国商品的价格都上升了,其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本国居民把自己的钱多花在本国的商品和证券上,少花在外国的商品和证券上,本国的国际收支将为顺差。

不过,在固定汇率下,即使本国货币当局不采取任何措施,货币市场的不平衡也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它可以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机制自行消除,即货币供给通过国际储备的流动来适应货币需求。

3.答案提示:本国货币贬值将引起国内价格上涨,本国货币供给相对不足、货币需求相对过大,国际储备增加,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

不过,在浮动汇率下,货币需求通过汇率的变化来适应货币供给,国际收支失衡通过汇率的变化来消除。

本国的顺差情况意味着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于是本国货币升值。

本币升值使得本国国内价格下降,引起货币需求的减少。

在货币市场趋于平衡的过程中,国际收支顺差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4.答案提示:没有效了。

在固定汇率的情况下,本国国际收支的恶化后,从长期来看,外国收到这部分货币余额的人,一定会把这部分货币余额交给外国中央银行换回外国货币,然后外国中央银行再把它们提交给本国中央银行,而本国中央银行只能从本国的国际储备中支付这部分货币金额。

国际储备的减少,必然会使本国中央银行收缩国内信用。

本国收缩国内信用的结果将会自动地调整本国国际收支的逆差。

如果本国政府采取增加国内部分的货币供给量办法,则不能减少国内信用,以上通过国内货币供给的变化自动调整国际收支的机制就没有效了。

5.答案提示:(1)如果一个国家同时存在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赤字,应该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2)在高通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共存的情况下,政府则可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方法。

(3)在通货紧缩和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情况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解决办法。

6.答案提示: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利率的微小变动都会引发资本的无限量流动。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任何国家的中央银行均不可能独立地操纵货币政策,其原因如下:假设一国货币当局希望提高利率,因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很快世界各国的投资者为了享有这一更高的利率而将其资金转入该国,结果由于巨额资本流入,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外国人购买该国大量的金融资产会造成该国货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该国中央银行有责任干预外汇市场以保持汇率稳定,因此中央银行将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本币买进外币,结果使该国货币存量增加,抵消了最初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最终国内利率退回到最初水平。

而财政政策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由于上述原因而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却进一步扩大了。

7.答案提示:B 国会受到影响。

A 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物价上升和货币贬值,随着 A 国出口的增加,B 国国内市场将相对减小,不利于 B 国的就业和生产的增加。

8.答案提示:在浮动汇率和资本高度流动的情形下,一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不佳,原因很可能是与该国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该国增加的资金将会大量外流,从而一方面使本国经济放松的政策因为资金的流出被抵消,另一方面对方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也会因为资金的流入而变得难以发挥作用。

9.答:根据浮动汇率理论,通过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逆差。

但是货币贬值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因为存在J曲线效应。

所以,美国对日本存在暂时的500亿美元贸易逆差并不能说明弹性论无效。

10.当出现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时,则紧缩国内支出、货币贬值当出现通货紧缩、国际收支逆差时,
则扩张国内支出、货币贬值当出现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时,则紧缩国内支出、货币升值当出现通货紧缩、国际收支顺差时,则扩张国内支出、货币贬值。

11.(1)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理论,货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在国际收支本身是赤字的情况下)。

反过来讲,货币升值可能使国际收支恶化。

(2)同样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理论和J形曲线效应,货币升值可能使国际收支恶化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3)近年来的有些研究表明,本币升值从中长期看,会恶化国际收支。

对于该结论,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尽管如此,货币升值的负面效果不可忽视。

(4)中国应该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自主创新的程度,为维持良好的国际收支平衡打下基础。

12.回答如下:1.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扩张会导致产出增加和利率上升,资本内流,货币供应量扩张,财政政策作用得到加强(1.5分)。

固定汇率制度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产出增加和资本外流,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政策效果受到抑制并失去效力;基础货币构成发生变化(2分)。

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扩张导致产出增加和利率上升,资本内流,本币升值,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抵消了初期的产出扩张,财政政策失去效力;总支出构成发生变化(2分)。

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扩张则产出增加利率下降,资本外流并导致本币贬值,从而使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货币政策效果得到增强(1.5分)。

四、分析题
1.(1)固定汇率下,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本国货币的利率下降,本国货币利率下降导致资本大量外流、存在国际收支逆差,这样对国内货币产生贬值压力,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市场,抛出外汇,收回本币,使汇率保持固定,与此同时国内货币供给减少,直到重新达到原来的均衡点为止(3分)。

浮动汇率下,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因价格不变,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这会刺激国内投资,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由于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均衡水平,导致大量资本流出,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于是本国货币贬值。

本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直至国际收支恢复平衡为止。

最终,国内收入水平提高了,利率与国际均衡利率相等(3分)。

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导致了产量、就业的提高(1分)。

(2)固定汇率下,外国资本突然大量流入,利率与国民收入都有所增加。

这时利率高于国际均衡水平,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本国,造成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本币汇率面临升值的压力。

为保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抛出本币,结果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点,使利率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但这时收入进一步增加。

(4分)浮动汇率下,外国资本突然大量流入,会使得国内需求扩张,产量提高,对货币需求也因此增加,并导致利率上升,国内利率上升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入国内,从而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反映在外汇市场上,对本币的需求超过了本币供给,由于汇率可以自由调整,于是本币升值。

本币升值后,本国出口受抑制,但进口增加,直到净进口的增加抵消国际收支顺差为止。

这意味着本国的产出不会增加(4分)。

2.(1)内部均衡是指国内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外部平衡指的是国际收支平衡。

“米德冲突”是指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在1951年的名著《国际收支》中首次提出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概念,并指出,要同时达到这两个目标,必须实行两种独立的政策,以相互配合。

他认为如果政府只运用支出变更政策,而不同时运用支出转换政策和直接管制,不仅仅不能同时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而且还会导致两种平衡之间发生冲突。

具体来说,如果一国内部经济是通胀,外部经济是国际收支逆差,应实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和贬值本国货币;如果一国面临着经济衰退和收支逆差,应实行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并贬值本币;如果一国面临着经济衰退和收支顺差,应采取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升值本币;如果一国是通货膨胀和收支顺差,则该实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升值本币。

(2)98年以来,我国内部经济是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失业日益严重;外部经济是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国际收支顺差下降,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

我国实行的是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

根据上面的分析,中国应该实施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升值人民币。

3.在2003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高涨的背景下,2004年我国经济出现了较为显著的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自2003年开始采取了紧缩性的操作,例如数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2003年贷款增加1.8万亿的基础上,下调2004年的贷款计划。

并对房地产、钢铁、电解铝等投资过热的行业进行限制,避免新
一轮的投资膨胀。

在国际收支方面,我国在2003年出现巨额顺差,外汇储备增加超过1000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增加。

根据“米德冲突”的原理,我国正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的组合当中。

在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货币当局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会导致顺差的进一步增加,外部经济均衡将无法实现;如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有可能使得外部经济恢复均衡,但是国内通货膨胀将会加剧。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国内外经济均衡的顾此失彼,货币当局应当同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本币汇率升值政策,以实现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4.答案提示:(1)固定汇率下,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本国货币的利率下降,本国货币利率下降导致资本大量外流、存在国际收支逆差,这样对国内货币产生贬值压力,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市场,抛出外汇,收回本币,使汇率保持固定,与此同时国内货币供给减少,直到重新达到原来的均衡点为止。

浮动汇率下,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因价格不变,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这会刺激国内投资,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由于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均衡水平,导致大量资本流出,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于是本国货币贬值。

本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直至国际收支恢复平衡为止。

最终,国内收入水平提高了,利率与国际均衡利率相等。

国内货币供给突然自发增加导致了产量、就业的提高。

(2)固定汇率下,外国资本突然大量流入,利率与国民收入都有所增加。

这时利率高于国际均衡水平,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本国,造成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本币汇率面临升值的压力。

为保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抛出本币,结果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点,使利率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但这时收入进一步增加。

浮动汇率下,外国资本突然大量流入,会使得国内需求扩张,产量提高,对货币需求也因此增加,并导致利率上升,国内利率上升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入国内,从而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反映在外汇市场上,对本币的需求超过了本币的供给,由于汇率可以自由调整,于是本币升值。

本币升值后,本国出口受抑制,但进口增加,直到净进口的增加抵消国际收支顺差为止。

这意味着本国的产出不会增加。

5.某国经济现状(A点)如图所示,应用蒙代尔:政策分配原理论证并在图中做出该国实现均衡的政策搭配。

关于政策工具的指派原则,蒙代尔提出了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其含义是:应将每一种政策工具指派给其最具相对影响力的目标,即在影响此政策目标上具有相对优势。

如果在指派问题上出现错误,则经济会产生不稳定而离均衡点越来越远。

这一原则实质上是比较优势原理在政策指派中的运用。

(2分)
例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分别对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具有影响力,出现政策指派问题。

财政政策一般通过商品市场的调节来对就业与物价进行调控,且通过经常账户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货币政策一般通过对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节对就业与物价进行调控,且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2分)由此可见,货币政策在内外均衡目标上都具有比财政政策更大的影响力,但对国际收支而言影响力更大。

因此,按照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应当将货币政策用于实现外部均衡目标,而财政政策用于实现内部均衡目标。

(2分)
6.某国经济现状(A点)如图所示,论证并在图中做出该国实现均衡的政策路径。

(4分)现状:失业(内部失衡)伴随逆差(外部失衡)(2分)
政策路径: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2分)
其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外部失衡(国际收支逆差)(1分)
扩张性财政政策内部失衡(失业)(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