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文字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铺
pū,pù
【部首】钅
【结构】左右
【文字源流】形声字。
金(钅)表意,表示铺是门环的金属底
座;甫(fu)表声,甫有美好意,而铺是门上的漂亮饰物。
形旁
简化。
本义是铺首,即门环的底座。
引申为设置、安排,又引申
指展开、摊平。
【常用词组】铺垫、铺实、铺兵
【课文原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详解
泥ní,nì
【部首】氵
【结构】左右
【文字源流】“泥”字本义为水和土的混合物,是一个形声字。
其字形左边为水,表示与水有关;右边为“尼”,“尼”是昵的本字,意思是亲近、接近。
这里是说泥是水和土亲近混合而成的。
“泥”字的这一本义沿用至今,如现在人们也常说泥垢、泥浆、泥泞等,这些都与“泥”有关。
此外,“泥”也表示像泥的东西,如“枣泥”。
“泥”字还读n,意思是固执、死板,如“拘泥”。
【常用词组】泥土、泥人、泥中隐刺
【课文原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晶jīng
【部首】日
【结构】品字形
【文字源流】三颗(表示许多)星星在一起,是晶莹明净的意思。
“日”形是星星而不是太阳,可以参见“星”字条。
甲骨卜辞借“晶”为“星”。
金文无“晶”字;但在战国时楚简上可以见到。
【常用词组】晶莹、晶体、晶莹剔透
【课文原句】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部首】阝
【结构】左右
【文字源流】形声
字。
阜(阝)表意,古文字形体像山坡、台阶,表示院高起如阜;完(wán)表声,表示围墙将房子四周完整地围起来。
本义是院墙、围墙。
转指有围墙的房屋、院子。
【常用词组】院墙、院子、院落
【课文原句】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墙qiáng
【部首】土
【结构】左右
【文字源流】字由“啬”(“穑”本字,收获谷物。
参见《汉字演变500例》“啬”字条)、“爿”(“床”本字,表音。
参见“床”字条)构成,意思是筑墙把谷物保存起来。
《说文》:“墙,垣蔽也。
”《诗经》:“将仲子兮,无踰我墙。
”
【常用词组】墙皮、墙上、墙头草
【课文原句】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部首】卩
【结构】左右
【文字源流】“印”是“抑”的本字。
意思是“向下按压”。
字形像一只大手
把一个跪着的人强按下去。
后来引申为印章的“印”,因为盖印章时也要有按下去的动作。
【常见词组】印记、印制、印刷
【课文原句】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排pái,pǎi
【部首】扌
【结构】左右
【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手(扌),篆书形体像手,表示用手向外推开;从非,非有相背意,推者与被推者亦有相背意。
本义是推开。
【常用词组】排列、排布、排忧
【课文原句】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部首】刂
【结构】左右
【文字源流】“列”是个形声字,
“歹”是声旁,“刀”是意旁,本
义是分割。
“列”曾是一个象形字,与“歹”字同源。
在甲骨文的写法中,“列”字的上半部就像是一道骨头上的裂缝,下半部犹如一块中空的枯骨。
在小篆的字形中,“列”的右侧又加人了一个“刀”字,代表用刀砍裂骨头。
现在,“列”用作名词,指横排,与“行”相对。
此外,这个字还有陈列、安排和布置之义。
【常用词组】列队、列举、列保
【课文原句】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规guī
【部首】见
【结构】左右
【文字源流】会意字。
左边是夫,像男人;右边是見(见),像人睁大眼睛看;合起来表示成年男子的见识有规度。
规简化为规。
本义是合乎法度。
引申为法则、成例。
【常用词组】规则、规律、规避
【课文原句】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则zé
【部首】刂
【结构】左右
【文字源流】字原从“刀”、从
“鼎”,意思是用刀在鼎上刻画文字,
以作为后人的典则。
本义是“准则”或“法典”。
《尚书》:“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诗经》:“敬慎威仪,为民之则。
”引申为“效法”等义;并用作虚词。
【常见词组】则不、则例、则子
【课文原句】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乱luàn
【部首】乙
【结构】左右
【文字源流】原作“关”。
金文的字形像一束乱丝,上下两手正加以整理。
丝易乱,本义为“紊乱”。
《左传》:“吾视其辙乱。
”引申为“不安定”。
《吕氏春秋》:“故治国无法则乱。
”
【常见词组】乱入、乱了套、乱七八糟
【课文原句】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棕zōng
【部首】木
【结构】左右
【文字源流】形声字。
篆书从木,其形像树;(zong)声;发有裹足不前义,而棕榈每节有叶鞘包裹,有如裹足的样子。
隶、楷书从木、宗(zong)声,有叶鞘以树干为宗意。
本义是棕榈树。
【常见词组】棕色、棕树、棕扇
【课文原句】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迟chí
【部首】辶
【结构】半包围
【文字源流】“迟”是动作缓慢。
慢慢地行。
引申迟钝。
《说文》:“迟,徐行也。
”因“迟”指慢行,所以甲骨文中有一“イ”字符(“イ”是行走的“行”的省文。
作为部首表示行动、走)。
另一边是“尼”字(“尼”是亲昵的“昵”的初文。
是两个人臀部相摩的形状。
亲昵自然是缓慢缠绵的动作),与“”组合起来,恰可表示“动作缓慢”。
金文和“说文籀文”将甲骨文的“”写作“定”(定是“”字下面加一表示脚和走的“趾”。
后俗称“走之”),而将甲骨文的“尼”字写成“辟”字,即受了刑的奴隶形(详见“辟”释)。
受了刑的奴隶行动自然迟缓。
字义与甲骨文不矛盾。
小篆有两个写
法:一、将金文的“辟”写成“犀”。
“犀”是“犀牛”,但从字形讲是人身后尾随着牛,行动自然不快;二、将“辟”字的“辛”省笔作“二”,属古简化字。
隶书(汉《礼器碑》、晋《辟雍碑》)分别写作“遅”、“通”。
今简化字统一写作“迟”。
【常见词组】迟到、迟了、迟回观望
【课文原句】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