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解析】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7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件 (理) 新人教A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高纪律三是集总体的复面貌习,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人,集教体的A表版情,集·数体的学信念(。 理)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72022/1/172022/1/172022/1/17
[例 4] (2010·山东高考)如右图,在五棱锥 P-ABCDE 中, PA⊥平面 ABCDE,AB∥CD,AC∥ED,AE∥BC,∠ABC=45°, AB=2 2,BC=2AE=4,三角形 PAB 是等腰三角形.
(1)求证:平面 PCD⊥平面 PAC; (2)求直线 PB 与平面 PCD 所成角的大小; (3)求四棱锥 P-ACDE 的体积.
∴BC⊥平面APC, ∴BC⊥AP, 又CH∩BC=C, ∴AP⊥平面BHC, ∴AP⊥BH, ∴∠CHB就是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
在 Rt△PAC 中,CH=PCA·PAC=255,
在 Rt△BHC 中,tan∠CHB=CBHC= 25,
故二面角
B-AP-C
的正切值为
5 2.
即时训练 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 A1在底面ABC内的射影为△ABC的中心,则AB1与底面ABC所成角 的正弦值等于( )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 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 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 ①定义法 ②利用判定定理: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 相交 直 线 都垂直,则该直线和此平面垂直.
热点之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1)面面垂直的定义(作两平面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计算其为 90°).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2.关于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可结合下图记忆.
注意:在求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 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 直,要熟练掌握“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间 的转化条件和转化运用,这种转化方法是本章内容的显著特 征.掌握转化思想方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两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 另一个平面.
交线 的直线垂直于
4.二面角的平面角 从二面角的棱上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与棱 垂直 的射 线,则两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内,则“l⊥α”是 “l⊥m且l⊥n”的( )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①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平面内 任意 直线. 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 平行. 2.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斜线和 它在平面内的射影 所成的锐角.
3.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①定义法
②利用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 一条垂线 , 则 这两个平面垂直.
即时训练 如右图所示,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平 面ABC,∠ABC=90°,AE⊥PB于E,AF⊥PC于F.
求证:(1)BC⊥平面PAB; (2)AE⊥平面PBC; (3)PC⊥EF. 证明:(1)∵PA⊥平面ABC, BC⊂平面ABC,∴PA⊥BC.
∵AB⊥BC,AB∩PA=A,∴BC⊥平面PAB. (2)∵BC⊥平面PAB,AE⊂平面PAB,∴BC⊥AE. ∵PB⊥AE,BC∩PB=B,∴AE⊥平面PBC. (3)∵AE⊥平面PBC,PC⊂平面PBC,∴AE⊥PC, ∵AF⊥PC,AE∩AF=A, ∴PC⊥平面AEF. 而EF⊂平面AEF,∴PC⊥EF.
(2)∵△PMB为正三角形,且D为PB中点.∴MD⊥PB. 又由(1)知MD∥AP,∴AP⊥PB. 又已知AP⊥PC,PB∩PC=P,∴AP⊥平面PBC, ∴AP⊥BC,又∵AC⊥BC,AP∩AC=A, ∴BC⊥平面APC,BC⊂面ABC,∴平面ABC⊥平面PAC.
热点之三 线面角与二面角的求法 高考中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及二面角的考查是热点之一,
有时在客观题中考查,更多的是在解答题中考查. 求这两种空间角的步骤: 根据线面角的定义或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作(找)出该角, 再解三角形求出该角,步骤是作(找)―→认(指)―→求. 在客观题中,也可用射影法:
设斜线段 AB 在平面 α 内的射影为 A′B′,AB 与 α 所成角 为 θ,则 cosθ=|A′|ABB′| |.
即时训练 (2010·湛江模拟)如右图,已知三棱锥A-BPC中, AP⊥PC,AC⊥BC,M为AB中点,D为PB中点,且△PMB为正三 角形.
(1)求证:DM∥平面APC; (2)求证:平面ABC⊥平面APC.
证明:(1)∵M为AB中点,D为PB中点, ∴MD∥AP, 又∵MD⊄平面APC, ∴DM∥平面APC.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当l⊥α时,l⊥m且l⊥n.但当l⊥m,l⊥n时,若m、n不 是相交直线,则得不到l⊥α.
答案:A
2.已知两条直线m,n,两个平面α,β,给出下面四个命 题:
①m∥n,m⊥α⇒n⊥α ②α∥β,m⊂α,n⊂β⇒m∥n ③m∥n,m∥α⇒n∥α ④α∥β,m∥n,m⊥α⇒n⊥β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解析: mα∥⊥βα⇒ nm∥⊥ββ⇒m⊥n,①为真. mm⊥⊥αn⇒n∥α 或 n⊂α.
又 α∥β,n∥α 时,n 可能在 β 内,②为假. mm∥⊥αn⇒/ n⊥α,从而也就推不出 n⊥β,③为假.
mm⊥ ∥αn⇒ αn⊥∥αβ⇒n⊥β,④为真. 答案:①④
热点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
A1B1∥平面
ABC,故
B1D=A1O=
6 3
a.在 Rt△AB1D 中,sin∠B1AD=BA1BD1= 32,故 AB1 与底面 ABC 所
成角的正弦值为 32.故选 B.
答案:B
高考本节内容主要考查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其中 线面的垂直是考查的重点,难度以中等为主,高考多以解答题出 现,且有多问.从能力上看,主要考查学生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 面几何问题的能力.
[思路探究] (1)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线∥线⇒线∥面⇒面 ∥面;
(2)利用定义作出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 [课堂记录] (1)证明:∵G、E、F分别为AP、AB、AC的中 点, ∴GF∥PC,EF∥BC, 又GF⊄平面PBC, EF⊄平面PBC,
PC⊂平面PBC,BC⊂平面PBC, ∴GF∥平面PBC,EF∥平面PBC, 又GF∩EF=F, ∴平面GFE∥平面PCB. (2)解:过C作CH⊥AP交AP于点H,连接BH, ∵PC、AC、BC两两垂直,
(1)[证明] 在△ABC 中,因为∠ABC=45°,BC=4,AB=2 2, 所以 AC2=AB2+BC2-2AB·BC·cos45°=8, 因此 AC=2 2,故 BC2=AC2+AB2, 所以∠BAC=90°. 又PA⊥平面ABCDE,AB∥CD, 所以CD⊥PA,CD⊥AC, 又PA,AC⊂平面PAC,且PA∩AC=A, 所以CD⊥平面PAC.又CD⊂平面PCD,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知①正确;由面面平行的定义知, m、n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所以②错误;对于③中n∥α也可能 n⊂α,④正确.
答案:D
3.设平面α⊥β,且α∩β=l,直线a⊂α,直线b⊂β,且a不与l 垂直,b不与l垂直,则a与b( )
A.可能垂直,不可能平行 B.可能平行,不可能垂直 C.可能垂直,也可能平行 D.不可能垂直,也不可能平行
1.利用判定定理. 2.利用平行线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a⊥α⇒b⊥α).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
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 当直线和平面垂直时,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常 用来证明线线垂直.
[例 1] 如右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 P-ABCD 中, AD∥BC,∠ABC=90°,PA⊥平面 ABCD,PA=3,AD=2,AB =2 3,BC=6.求证:BD⊥平面 PAC.
解析:当PA=PB=PC时,OA=OB=OC, ∴O为外心.当PA、PB、PC两两垂直时, AO⊥BC,BO⊥AC,CO⊥AB. ∴O为垂心. 答案:外 垂
5.m、n是空间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下面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①m⊥α,n∥β,α∥β⇒m⊥n. ②m⊥n,α∥β,m⊥α⇒n∥β. ③m⊥n,α∥β,m∥α⇒n⊥β. ④m⊥α,m∥n,α∥β⇒n⊥β.
[思路探究] 要证BD⊥平面PAC,只需在平面PAC内寻求两相 交直线与BD垂直,而PA显然与BD垂直,故只需证BD⊥AC.
[课堂记录] 设AC与BD交于点E. ∵PA⊥平面ABCD,BD⊂平面ABCD,∴PA⊥BD.
又 tan∠ABD=AADB= 33,tan∠BAC=BACB= 3,
∴∠ABD=30°,∠BAC=60°, ∴∠AEB=90°,即BD⊥AC. 又PA∩AC=A,∴BD⊥平面PAC.
设△ABC 在平面 α 内的射影三角形为△A′B′C′,平面 ABC 与 α 所成角为 θ,则 cosθ=S△SA△′ABB′CC′.
[例3] 在三棱锥P-ABC中,PC、AC、BC两两垂直,BC= PC=1,AC=2,E、F、G分别是AB、AC、AP的中点.
(1)证明:平面GFE∥平面PCB; (2)求二面角B-AP-C的正切值.
解析:当a∥l,b∥l时,a∥b. 假设a⊥b,如右图:过a上一点作c⊥l,则c⊥β. ∴b⊥c.∴b⊥α.∴b⊥l,与已知矛盾. 答案:B
4.三棱锥P—ABC的顶点P在底面的射影为O,若PA=PB= PC,则点O为△ABC的________心,若PA、PB、PC两两垂直,则 O为△ABC的________心.
1 2 32 A.3 B. 3 C. 3 D.3
解析:如右图所示,过点 B1 作平面 ABC 的垂线,垂足为 D, 连接 AD,则∠B1AD 就是所求的线面角.由题意,知三棱锥 A1 -ABC 为正四面体,设棱长为 a,则 AB1= 3a,棱柱的高
A1O= a2-AO2=
a2-23×
23a2=
36a,由于
[例2] (2010·苏北四市调研)如右图,在三棱柱ABC-A1B1C1 中,AB⊥BC,BC⊥BC1,AB=BC1,E、F、G分别为线段AC1、 A1C1、BB1的中点,求证:
(1)平面ABC⊥平面ABC1;
(2)FG⊥平面AB1C1.
[思路探究] (1)由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易证; (2)先证FG⊥AC1,再证明BC∥B1C1,B1C1⊥BE,B1C1⊥平面 ABC1可得FG⊥B1C1,则结论得证. [课堂记录] (1)∵AB⊥BC,BC⊥BC1,AB∩BC1=B, ∴BC⊥平面ABC1, 又∵BC⊂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BC1. (2)在△AA1C1中,∵E、F分别为AC1、A1C1的中点,
∴EF∥AA1,EF=12AA1. 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G 为 BB1 的中点, ∴BG∥AA1,BG=12AA1, ∴EF∥BG,且EF=BG,连接BE,
∴四边形BEFG为平行四边形,
∴FG∥EB. ∵AB=BC1,E为AC1的中点, ∴BE⊥AC1,则FG⊥AC1.
∵BC⊥AB,BC⊥BC1,B1C1∥BC, ∴B1C1⊥AB,B1C1⊥BC1,又AB∩BC1=B, ∴B1C1⊥平面ABC1. ∵BE⊂平面ABC1,∴B1C1⊥BE,则B1C1⊥FG, ∵AC1∩B1C1=C1, ∴FG⊥平面AB1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