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减法
课题: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猴子最爱吃什么水果吗?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课件出示)连小白兔也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猴子兄弟,我要买9个桃子”。
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小猴子原来有3个桃子,小白兔买了9个,还剩几个桃子?)。
全班交流。
提问:求还剩几个桃子,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 - 9 = □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 – 9 =1 1 + 3 =4
方法二:13 – 3 =10 10 – 6 =4
方法三:9 +()=13 9 +(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 – 9 = 12 – 9 = 17 – 9 =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与计算的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 – 9 = 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
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教学反思:
课题:十几减8、7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
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
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情景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板书:
方法一:15-5=10 10-3=7
方法二:10-8=2 2+3=5
方法三:8+()=15 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第5页“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
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
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十几减8、7)
板书设计:十几减8、7
15 - 8 = 7
方法一:15 – 5 = 10 10 - 3 = 7
方法二:10 – 8 = 2 2 + 5 = 7
方法三: 8 + ( 7 ) = 15
教学反思:
课题:十几减6、5、4、3、2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老鼠杰瑞和可爱的小兔子杰比,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天,阳光灿烂,小老鼠杰瑞跑去和杰比玩,看见小兔子杰比正在采蘑菇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板书:6 + 5 = 11)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
11 – 6 =5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兰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几个?
11 – 5 =6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 + 6 = 11 11 – 5 = 6
方法二:10 – 5 = 5 5 + 1 = 6
方法三:11 – 1 = 10 10 – 4 = 6
从11开始往前数。
(2)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计算11 - 6 12 - 3 13 - 4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活动体验,建构知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算算比比,感受退位减与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区别。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回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板书设计:十几减6、5、4、3、2
13 - 5 = 8
11 – 6 = 5 12 – 3 = 9 13 – 4 = 9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课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8页,“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与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资源:情境图课件、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画,画好后展示画出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形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怎样画的?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1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
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资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钉子板、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老朋友要来看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上课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他还带来了礼物,想送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
你们看(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介绍完老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老师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①请一位折出长方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折出来两个什么图形。
(举起折好的图形)
师:折得真不错。
送学生小礼物,能告诉大家你的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吗?
②师:谁还折出了不同的图形?请一位折出三角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
师:折得真好。
你也能获得一个礼物,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教教大家你是怎么折的吗?(全体同学和和老师跟着这位同学折三角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
对了,这就是三角形。
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①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别人说过的你就不能再说了。
学
生回答。
这里老师应强调是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三角
形,而不是某一物体是一个三角形。
适当送礼物给举例
多,说话完整的小组。
③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
教师巡视
(3)交流:我发现你的手真巧,他是这样折的,送学生小礼物并让学生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的小书签。
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折剪重合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
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小朋友将拼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一一讲评。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
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①请一位拼成三角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所拼出的图形。
生答:三角形。
②师:谁还拼出了其他的图形(请一位拼成长方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
生答:长方形。
③师:你是怎样拼的?
④ 同学,请你到投影仪前展示你拼的图形。
(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小朋友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他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
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变的)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想一想?(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课件出示)在这些地方你找到平行四边形了吗?
(1)指名学生回答,课件闪动。
(2)请你用水彩笔凃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桌互相检查。
(3)你还能在这些地方你找到什么?
2.小朋友们,看过变魔术吗?今天我么就来当小小魔术师,来变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道具,在桌子上的篮子里(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钉子板、小棒)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变出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多。
围好后把钉子板举起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展示并让学生评价,(这个三角形看上去扁扁的,很可爱?。
这个三角形看上去高高的,很
神气……)你是怎样创作的,到实物投影上演示。
并奖励各种形状的书签。
3.以错为例,师出示钉子板:“刚才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围的,是平行四边形吗?怎样改它就是平行四边形?”要求不能重新围,怎样才能正确围出平行四边形呢?(钉子板上下的钉子数相同)请你再重新变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实践活动
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梯形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
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作为明天的礼物送给你的妈妈,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对,三八妇女节,相信你妈妈收到你的礼物一定会感到很幸福的。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把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请一部分同学上讲台前,举起自己小组拼成的图画,说说你们拼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图形?
五、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认数
课题:认识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6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的第1~8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
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与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十个十个地数数的过程,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教学用小棒、计数器;
3.学生每人几捆小棒与一个计数器。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小动物们今天在森林公园进行数学竞赛,蓝猫打算乘着智慧列车去参加,小朋友们想一起去吗?可是蓝猫把开启智慧列车的密码丢失了,不过不要紧,密码就藏在列车的车厢上
————————————
吧。
二、活动探究
1.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森林公园门口,小狗在数小棒呢!我们跟它一起数:1、2、3……10(多媒体课件出示)
(2)10个1根捆成一捆,得到1个十,一捆是十根。
(3)2捆是多少根呢?3捆是多少根?6捆呢?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6个十是六十)(4)学生用学具摆,愿意摆几捆就摆几捆,并与同桌说说有几个十,是多少。
(5)一起十根十根地数: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多媒体课件出示)
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
追问:我们把10捆小棒摆成一大捆,一大捆就是100根,那么,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过渡:小朋友们帮助小狗解决了问题,小狗很高兴。
不过小狗想起来它的好朋友小猫有几道问题不会解答,小朋友们愿意帮一帮小猫吗?
(6)组织练习。
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②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③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小猫小狗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问题,它们邀请小朋友们继续参观。
咦,小青蛙是不是也遇上难题了?我们赶快来看一看。
2.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出示计数器,要求学生说说对此已经知道了什么。
(2)师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是怎样想的。
师:是啊,十位上的3颗珠子表示3个十,3个十是30。
(边板书边指导30的写法)
(3)在十位上拨6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并指名板书60。
(4)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让同桌说一说是多少,并请他写出这个数。
(5)师在十位上拨珠,让学生一十一十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师:当十位上满10颗珠子时,也就是10个十,那就是——一个百,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数位——百位。
10个十是一百,我们可以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这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百,是一百,谁会写一百?(指名尝试板书100)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数器上从左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过渡: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又帮助小青蛙解决了问题,本次数学竞赛还有很多好玩的题目等着我们呢,你们有兴趣去解答
吗?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画一画后用实物投影反馈。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反馈。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独立填空格。
(2)反馈交流,说说“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3)看着这两排数,你还可以说些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四、总结反思
1.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数,小朋友想想,今天我们认识的数有什么特点?
2.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课题:认识整十数。
板书设计:
认识整十数
4个十是30。
8个十是80。
10个十是一百一个百是100。
教学反思:
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喜欢吃冰糖葫芦吗?冰糖葫芦什么味儿?
2.今天小松鼠和小熊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些冰糖葫芦,看看小松鼠拿了几串?小熊拿了几串?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一串冰糖葫芦有10个,小松鼠拿了3串,就是3个十,是30;小熊拿了两串,就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1)提问:看着这些冰糖葫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串冰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小松鼠比小熊多拿多少个?小熊比小松鼠少拿多少个?)
(2)求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算式?(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4)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组内的小朋友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
(6)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小朋友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
小蘑菇: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再数两个十,是40、50。
小萝卜: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刚才,我们提的哪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2)你会列式计算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