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自测提
分题库加精品答案
单选题(共45题)
1、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直接管理个人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 B
2、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说理教育法
【答案】 B
3、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答案】 C
4、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记忆。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 C
5、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腾伯格
B.瑟斯顿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
【答案】 D
6、李老师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
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答案】 B
7、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
A.陶治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答案】 C
8、“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A.智育过程
B.心理辅导
C.德育过程
D.美育过程
【答案】 C
9、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要求。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答案】 B
10、根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 A
11、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答案】 A
12、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评价韵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非正式评定
【答案】 D
13、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比奈
B.推孟
C.韦克斯勒
D.高尔顿
【答案】 C
14、我国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边缘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 B
15、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只有提前具有某种需要,才能积极地接受知识。
这体现的学习规律是()
A.条件反射
B.准备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答案】 B
16、“山笑水笑人欢笑”体现的情绪状态是( )。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高兴
【答案】 B
17、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 A
18、通过教育,科学知识与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变成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在生产中创造物质财富,促进生产力发展。
这表明()。
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B.教育是文化再生产的手段
C.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D.教育传递文化知识
【答案】 A
19、沈从文小时候经常逃学,而且长时间对老师的批评、斥责非常抵触,但是他的一位姓毛的小学老师利用校园里的一棵楠树激发了他的进取心,沈从文最终成了杰出的作家。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学生具有发展的( )。
A.普遍性
B.现实性
C.可塑性
D.差异性
【答案】 C
20、“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答案】 D
2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卢梭的《爱弥儿》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布鲁纳的《教学论》
【答案】 C
22、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答案】 D
23、“课程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学生再现的事实或要学生演示的行为。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即()。
A.教学科目
C.社会改造
D.预期的学习效果
【答案】 B
24、科幻小说中的人物是()的产物。
A.无意想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答案】 B
25、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负向迁移
【答案】 C
26、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雅各布松
【答案】 D
27、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
A.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B.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
C.练习律、思考律、迁移律
D.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
【答案】 A
28、下列事例中属于负强化的是()。
A.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罚款
B.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C.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
D.父母奖励考试成绩优异的小红
【答案】 C
29、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上课
B.教学
C.课外活动
D.实践活动
【答案】 B
30、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答案】 B
31、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答案】 B
32、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活动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这体现了班级活动的( )功能。
A.满足交往
B.促进个性
C.班集体建设
D.学习发展
【答案】 C
33、马斯洛将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列入()中。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 D
34、通过他人讲述、看书或看电影来了解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危险性,而不必亲自去体验其难以承受的后果,这是()。
A.参与性学习
B.替代性学习
C.接受
D.模仿
【答案】 B
35、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儿童”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答案】 B
36、下列学习策略中,哪一项不属于监控策略()
A.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D.设置学习目标
【答案】 D
37、能否自觉关注()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A.情境
B.学生
C.生存
D.自身专业成长
【答案】 B
38、在一天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这种教学研究方法是()。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职业发展
D.行动研究
【答案】 A
39、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这说明教学认识过程具有()。
A.领导性
B.间接性
C.直接性
D.简捷性
【答案】 B
40、学习程度需达到(),学习效果才最佳。
A.50%
B.100%
C.150%
D.200%
【答案】 C
41、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属于()
A.性格的意志特征
B.性格的情绪特征
C.性格的理智特征
D.性格的态度特征
【答案】 D
42、被誉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的是( )
A.洛克
B.康德
C.裴斯泰洛齐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 C
43、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答案】 A
44、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 C
45、智力以()为核心。
A.注意力
B.观察力
C.记忆力
D.思维力
【答案】 D
大题(共12题)
一、材料:我在读《在南极的日子》这篇课文前,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孩子们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
”“老师读的时候要把作者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出来。
”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
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
”“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
‘今天,纪念碑揭幕,智利、苏联、乌拉圭和民主德国的考察队的队员和孩子们都来了’这一句中有几个国家,我就没有听清楚。
”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
”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的竖起了大拇指,因为他们觉得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了。
问题:请根据文中教师的课堂表现,谈谈你对课堂评价方式的理解。
【答案】材料中的教师在课堂上正确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嗣,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这样才能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评价体系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具体,在《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的驱动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一定向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
二、小红同学因成绩好而担任班内的学习委员一职,但是她在生活中却比较高傲,不愿意与同学交流,没有什么朋友。
所以她在处理一些班级事务时总是四处碰壁,似乎其他同学都在与自己作对,自己布置下去的任务总是无人理会。
久而久之,小红每次工作都是应付了事。
比如收作业时,如果有同学交不上她也不询问原因,也不做记录,而是直接把收好的作业交给老师。
当小红协助老师布置作业时,同学们也嗤之以鼻,对她都很反感。
时间久了,面对同学们的爱理不理,小红心里也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高傲的她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太少了,不知该从何入手。
(1)假如你是班主任,如何帮助小红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2分)(2)谈一谈如何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8分)
【答案】(1)材料中小红虽然成绩好,但是不善于与别人交流,老师应该引导小红改变高傲的行为,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
首先,应告诉小红要主动对人友好。
材料中,小红在生活中比较高傲,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导致同学们都不喜欢她。
因此要先改掉清高孤傲的行为,认识自己,平等地与别人交往。
其次,鼓励小红真诚地与别人交往。
材料中,同学们对她的行为嗤之以鼻,对她都很反感,不愿意跟她交朋友是因为小红之前没有真诚地与别人交往,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多给小红与其他同学一起活动、学习、交流的机会。
最后,告诉小红要学会欣赏别人,小红在班级没有朋友是因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从而陷入孤独的境地。
因此要引导小红善于观察他人的优点。
要想融入集体,就应该寻找大家共同的话题,积极参与进去,共同讨论。
总之,小红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是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班集体是由若干具有不同特征的学生个体组合而成,由于他们的情感
态度、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不同,所以要把这些个性不一的学生组合到一起,并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老师应该在师师关系、师生关系以及老师对班集体的关系上做出表率。
在师师关系上,班主任老师应该协调好各位老师之间的关系。
在师生关系上,要强调平等民主,关爱学生。
第二,要有效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明确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前提。
共同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所以在班集体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班集体目标,这样可以加大班集体的凝聚力。
第三,要有效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是重点。
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手段。
所以,班干部队伍的选拔建设,对班级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形成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第四,要有效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组织有特色的班集体活动是动力。
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不仅促进了班集体的形成,还密切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这个集体,最终有效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材料:刚上一年级的小明,在超市拿起糖果就吃,被同学举报。
老师找到小明,问他为什么拿糖果吃。
小明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
”老师说:“你的糖果是哪儿来的”小明说:“妈妈买的。
”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小明说:“用钱买的。
”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小明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
”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糖果来给你吃。
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糖果的!”小明说:“我知道了,老师。
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老师说:“小明不是,小明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
”问题: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明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
【答案】(1)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小明的道德认知能力。
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培养这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
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
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
(2)材料中,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小明认识到在超市拿起糖果就吃的行为是不对的,对是非进行判断,使小明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其品德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吴老师的专制管理班级方式遭到学生的集体造反。
于是吴老师认识到应该让学生一起参与班级管理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班级的不足和自己的责任;其次,把任务按小组分配给同学,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争;再次,一起为班级建设提建议;最后,增强双方沟通。
渐渐地,班级中呈现出一派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新气象,以前的坏风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1)现代班级管理的理念是什么(2)吴老师最初管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吴老师后来管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现代班级管理观要求以学生为本建立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2)该班主任最初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并没有以学生为本,而是坚持专制的领导方式。
这种领导方式属于支配性领导,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僵硬的对策为基础,只给予统一强制的指导,或一味地斥责、威胁。
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二是如何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
学生必须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生。
从而引起了学生的不满与抗议。
(3)该班主任后来成功是因为他改变了原来的班级管理方式,采用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这种领导方式属于综合性的指导,能够灵活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学生的自发行为,促进班级同学的思想在合作中进行交流。
“让学生一起参与班级管理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一起为班级建设提建议”“增强双方沟通”体现了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五、长城气魄雄伟。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
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请为上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答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教学过程】
1.看长城风光片。
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
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交流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
重点句举例:(1)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A.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B.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C.朗读体会。
(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2)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A.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B.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C.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D.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6.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
7.模仿本段: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有特色的建筑物,如《家乡的鸡公桥》。
六、一个女生把一个男生写给她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
为了严厉教育学生,班主任对这个男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为了“杀一儆百”,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公开了情书,导致该男生最终退学。
问题:请用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对该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材料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的规律,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
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
②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
③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材料中的班主任只是对写情书的男生严厉批评,没有重视培养他的自我教育能力,没有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违背了上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2)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材料中的班主任在班会上公开学生写的情书,是不尊重、不热爱学生的表现。
在德育的过程中,只有把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七、一个爸爸很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和班级里学习环境情况。
于是一次他问儿子:“你们班上自习课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说:“老师在的时候有45
人。
”于是爸爸又问:“老师不在的时候有多少人。
”儿子回答:“一个人也没有。
”[问题1][简答题]评价一下这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学风)怎么样?[问题2][简答题]请你针对上面的情况提出一些对班级的老师或学生合理的建议。
【答案】[问题1][简答题]从“儿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班级学习风气不浓厚。
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势必不能安心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获得,也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问题2][简答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
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规范班级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此外,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及其模范作用的发挥。
八、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
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问题: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是否全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答案】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
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九、李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
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粜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么样呢?虽然李老师没少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纸屑杂物随处可见。
李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一):请你帮助分析一下,李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问题(二):作为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答案】
一十、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听课教师的而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