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O框架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储运网H t t p ://w w w .c h i n a c h u y u n .c o m
要不断完善。

另一方面,在政策方面,相关部门需要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增强在物流金融方面的执法力度,为我国物流金融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需要推出有利于物流金融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税收支持、引导物流金融信用体系规范等措施推动我国物流金融行业的发展。

(二)完善行业管理规范,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在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仓单开具、银行放贷等操作,一旦这些操作缺乏规范和监管,则极容易出现操作不符合常理,进而给各方面造成损失。

为此,需要对仓单开具、银行放贷等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且明确的规定与执行,并在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加强相关监管。

(三)健全物流金融基础设施。

为推动我国物流金融基础设施,首先需要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与统一化,并让各个金融机构接入物流企业后台,使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将金融产品落地到相应场景,推动物流金融行业的发展;其次,需要加强对民间资本的吸收与接纳,从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推动物流金融行业的发展;最后,在物流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对物流金融行业进行实时监管,防范相关金融风险发生,并逐步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四)优化物流金融发展结构。

为优化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结构,一方面,我国需要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使中西部地区也能够享受到物流金融带来的发展红利,此外,需要挖掘中西部地区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建立中西部地区特色的
物流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在物流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与培育,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五)培养物流金融专业人才,建立人才培育长效机制为加强对物流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高校与相关物流企业以及金融企业的合作,以物流金融人才需要为目标导向制定物流金融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高校师资力量培育,通过引进物流及金融行业实务人才来提升物流金融人才对相关行业的了解。

同时,物流金融相关企业也需要建设完善的员工培养机制和晋升方案,鼓励员工成长为物流金融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C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引用出处
[1]易善秋.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物流金融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20,39(05):111-118.
[2]陈雪雯.我国物流金融的主体、特征、运作模式和发展研究[J ].西南金融,2019(07):58-67.
[3]韩劲松,徐鹏赢,李岩,贺晓光.区块链下的物流金融业务运作模型重构
[J ].财会月刊,2019(03):159-165.D O I :10.19641/j .c n k i .
42-1290/f .2019.03.022.
[4]于博.P 2P 物流金融借贷平台及其融资模式创新[J ].中国流通经济,2014,28(06):122-128.D O I :10.14089/j .c n k i .c n 11-3664/f .2014.06.007.
[5]孟魁.促进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2013(10):75-78.D O I :10.16528/j .c n k i .22-1054/f .2013.10.004.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与风险愈加复杂。

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必不
可少的政策和程序,也已经成为企业全体人员都要参与其中的一项控制活动。

C O S O框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布以来被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认可,将内控体系的构建与C O S O框架紧密结合,可以更好的达到控制效果。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联系十分密切,基于风险导向而设计的内部控制体系从风险出发,了解、评估和评价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顺应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

因此,企业在构建内控体系时,以风险管控为导向,同时将C O S O 框架与体系构建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达到内控要求。

1.C O S O框架内部控制核心五要素
1.1C O S O框架内部控制核心五要素。

C O S O委员会在1992年9月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也就是目前广泛运用于世界范围内的C O S O框架,该框架包括核心五要素,本文也是在这核心五要素基础上进行的论述,在该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五要素分别为控制环境、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风险评估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与沟通,该五要素是为了实现内部控制三大目标。

1.2C O S O框架核心五要素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程度。

C O S O框架核心五要素包括了企业内控各个方面需要注意的具体内容。

比如,控制环境要素中主要涉及到公司的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等;控制活动要素是最关键的,主要涉及到了授权审批、职责分离、连续编号和实物控制等相关的活动;对控制的监督主要是指对企业一段时间内控制运行有效性进行监督,并给予评
价,对于具体情况的变化需要采取必要的改正措施;风险评估过程这一要素主要指管理层对企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以及对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后一个要素为信息系统与沟通,从该要素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其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第二层次为沟通,沟通又分为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

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控制环境内控要素
表2控制活动内控要素
《C O S O框架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文/
禹治
183
表3对控制的监督要素
表4风险评估过程要素
表5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与沟通要素
从内控五要素的重要程度来看,最为重要的就是控制活动,该项要素中涉及的内容众多,可以说控制活动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从该宏观的概念中需要挖掘其在实际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无论是职责分离、授权审批抑或是其他的控制活动对于企业整个内控体系的设计都是尤为关键的。

其次,控制环境作为企业宏观层面的控制要素也相对重要,只有良好的控制环境,企业内控才会稳定地运行。

同样,基于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风险的识别和分析也很重要,内控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对于风险的识别,即使企业拥有了内控活动,也需要通过风险识别和分析程序来对各种内控活动进行控制。

2.风险导向内控体系的构建。

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一个起来至关重要,一个企业高效地完成内控三大目标需要有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内控体系。

这一部分研究了如何通过C O S O框架的五大核心要素去设计内控体系,如何将五大核心要素的具体内容与内控各步骤相结合,要将C O S O框架的五大要素贯穿于该体系的构建,以达到内控目标。

作者在前文提到C O S O框架解释了内控的目标、要素等内容,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绝不是一个内控操作手册。

也就是说该框架对于内控体系的构建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但绝对不是一套现成的,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内外部环境企业的操作手册。

所以在这一部分,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理论边落到企业内控体系构建实处,让该框架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帮助企业设计内控,解决内控,提高企业内控效率,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本部分以风险为导向建立了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总体逻辑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监督评价。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企业在构建风险导向内控体系时需要根据行业特点以及企业自身情况设计内控体系,可以在该部分的内控体系基础上增加或减少相应的环节。

2.1以风险为导向,识别风险。

首先企业需要开展风险识别,根据C O S O框架中的控制环境以及控制活动的相关内容及要求,在充分了解内外部环境的情况下从整体和业务两个层面来进行识别。

从整体层面来看,企业除了需要了解国家经济形势变化、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竞争格局对于企业带来的风险之外,还需要关注管理层、治理层以及员工有没有达到控制环境要素的要求;从业务层面来看,企业可以从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控制活动要求出发,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财务工作等进行分析。

2.2对本期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评级。

企业在运用C O S O 框架进行风险识别时可以结合其他常规风险识别方法,比如S WO T分析法、P E S T分析法以及德尔菲法等。

在识别出企业存在的风险后,企业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和判断哪些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较高,对于固有风险和风险极小的,不会影响到内部控制三大目标的,可以不确定为内控点。

此外,在内部控制体系动态运行中,企业可以根据识别的风险和评级结果更新企业的内控点。

风险识别是风险导向内控体系构建中的根本步骤,也是企业整个内控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风险识别环节确定的风险点即可作为内控点,风险识别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3确定企业的内控点是否存在。

通过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确定了相应的内控点之后,企业需要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判断自身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这些内控点,对于之前内部控制制度未涉及到的内控点企业应及时补充,确保内部控制设计的完整性。

2.4评价存在的内控是否在有效运行。

该部分为风险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以及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时,企业可以运用风险评估技术,常见的风险评估技术主要为概率和统计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敏感度分析法、风险价值法、风险指标法、压力测试法等。

通过风险评估技术,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得到有效的运行。

2.5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应对风险。

在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之后,企业需要确定如何应对风险。

风险应对主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对冲等应对方法。

企业在确定风险应对方法时需要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成本效益和影响效果等因素。

2.6持续监督与专门评价。

在内控运行中企业要进行日常监督,该监督贯穿于日常重复活动中,对于各项内控点需要进行专项监督。

最终企业要对内控体系运行的效率与效果进行总体评价,针对内控不足实施相应的解决措施,监督管理责任主体进行整改。

3.保证内控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建议。

内控体系构建好之后,需要在运行过程中设置保障措施,确保内控体系正常运行,本部分介绍了一些保障措施,如加强对风险的认知和识别,加强信息系统与沟通,加快业财税融合等保障措施。

3.1加强对风险的认知和识别。

在很多企业中,企业管理者对于风险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宏观上不能根据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自身所处的行业特点识别出企业经营上的风险,在微观层面上不能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活动识别出所有的风险点。

企业无法完全识别风险就会导致企业不能有效地评估、应对和防范风险,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会受到损害。

所以,在运用C O S O框架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时,首先需要提高管理层对风险的认知,了解到风险对于企业内控设计的重要性。

3.2加强信息系统与沟通。

C O S O框架五要素中第五个要素为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与沟通,该要素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首先需要保障信息的传递顺畅,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没有运用E R P等管理软件,这就会存在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产生信息差与时间差,当存在信息传递不顺畅时就会出现一系列诸如信息疏漏、理解偏差等问题,企业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去解决信息系统传递不顺畅的缺陷。

其次,在沟通层面不仅要做到内部沟通,还要做到外部沟通。

3.3加快业财融合,弥补传统企业管理缺陷。

在企业业务活动进行中,很多工作需要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协作,但当前企业
的财务人员大多还只是事后核算,财务人员对于业务的了解程184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2022.07
中国储运网H t t p ://w w w .c h i n a c h u y u n .c o m
度不够,财务人员的思维大多还停留仅仅根据业务单据完成账务处理即可。

加快业财融合可以帮助企业将事后监督发展为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从而加强风险管控,对内部控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大学)引用出处
[1]戴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A省电网公司的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2006(01):69-76+94.
[2]董月超.从C O S O框架报告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异同[J ].审
计研究,2009(04):94-96+80.
[3]王怡心.新C O S 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介绍[J ].中国内部审计,2013(03):41-43.
[4]雷文平.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J ].财会通讯,2017(11):106-108.
[5]任丽.基于新C O S O框架的企业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分析[J ].财会通讯,2019(31):78-81.
[6]张海,李俊忠,廖军.公立医院内控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 ].财务与会计,2020(04):78-79.
中缅铁路(昆胶线)货运需求量预测研究
文/胡宇航刘义振
中缅铁路是泛亚铁路西线的重要路段,是我国西南部省市连接东南亚、欧盟的新通道。

目前,胶漂港处于在建阶段,打通瑞丽
与胶漂的铁路是我国国际铁路建设的重要战略。

本文结合货运量、货运周转量、货运距离、货运线路等因素建立灰色预测模型G M (1,1)对中缅的货运量进行预测,从而对我国未来国际贸易的货物走向进行研究,为中缅铁路建设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综合分析。

一、引言。

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并形成了五大港口群,由于我国海岸线大多面向东部以及南部,运往欧盟的货物大多时限较长,货运成本相对较高。

2011年我国开通了首趟中欧班列,为我国货物运输开辟了新的道路。

2017年签署“南向通道”框架协议,将我国内陆货物运往东盟以及欧盟国家的运行时间相较东部出海节约了10天左右。

我国为了加快货物流动,构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十字”运输通道,北连“中欧班列”,南接“海上丝路”,西承“泛亚铁路”,东倚“长江经济带”。

其中中缅铁路(昆胶线)为泛亚铁路的西线,2011年5月,中缅双方达成备忘录,目前,我国昆明至瑞丽段铁路顺利建设中,缅甸方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还在磋商中。

昆胶线的建成将为中缅双方的贸易带来长远的发展,在提升缅甸的战略地位同时,会帮助我国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性。

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2020年我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了6846亿美元,同比增长6.7%,中国—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与欧盟的贸易额达到了5860亿欧元,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区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昆胶线的研究甚少,主要原因是中缅铁路西线还存在修建问题,但是昆胶线(图1)的建设势在必行,其不仅是我国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还是我国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中缅铁路(昆胶线)示意图
本文通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中缅贸易额进行预测,结合具体的地理位置,港口设施建设等条件,分析昆胶线在建成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模型的构建(一)灰色预测模型G M (1,1)
G M(1,1)模型可对数据少、序列不完整及可靠性低的数据进行预测,其不考虑分布规律或变化趋势,适用于指数增长性的中短期预测;G M (1,1)灰色预测步骤如下:
1.数据的检验与处理
首先为了保证建模方法的可行性,需要对数据进行检验处理。

公式如下:
λ(k )=x 0(k -1)x 0
(k ),k =2,3,……,n (1)当级比值介于区间(e (-2(n +1)

,e (2(n +1)

),说明数据模型适合
建构,如果原始值没有通过级比检验,则需要通过“平移转换”。

即在原始值基础上加入“平移转换值”,使得新数据满足级比值检验并基于该数据计算,后续计算预测值等时再同时减去“平移转换值”计算如下:
y 0(k )=x (0)(k )+c ,k =2,3,……,n (2)2.建立G M (1,1)模型
原始数据满足级比值检验后,建立G M (1,1)模型:x (0)(k )+a z (1)=b (3)用回归分析求解a ,b 的估计值,其相应的白化模型为:d x (1)(t )d t +a x (01)
(t )=b (4)
x (1)(t )=(x (0)(1)-b a )e -a (t -1)+b a
(5)
得到预测值:
x (1)(k +1)=(x (0)(1)-b a )e -a k +b a ,k =1,2,…,n -1(6)
x (0)(k +1)=(x (1)(k +1)-x (1)(k ),k =1,2,…,n -1(7)
(3)检验预测值1)残值检验ε(k )=x (0)k -x (0
)(k )x
(0)k ,k =1,2,…,n -1(8)当ε(k )<0.1,说明到达较高的要求,当0.1<ε(k )<0.2,则认为达到一般要求。

2)级比偏差值检验
ρ(k )=1-1-0.5a 1+0.5a
λ(k )(9)当ρ(k )<0.1,说明到达较高要求,当0.1<<0.2,则认为达到一般要求。

三、
实证分析
1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