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似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了解近似数的作用,感受近似数的含义。

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2.理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3.在认识和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近似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4.通过选择社会、自然和科学知识中的数量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事例了解近似数的作用,感受近似数的含义。

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2.理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近似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近似数是什么?
1.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2.想一想:生活中为什么要有近似数,有什么用呢?
3.指出: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不用或无法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和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叫近似数。

二、为什么这样求?
1.摩托车价格大约8000元,可能是多少元?
2.找一找大约8000元在这数轴的哪个位置?
3.为什么有一定的范围?
4.千位可能是几?如果千位是7,百位呢?为什么?
5.我女儿说这摩托车的价格大约是7900元,她说的对吗?为什么?
小结: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三、怎么求近似数?
1.请写出7584的近似数。

2.一个数的近似数是8000,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四、总结
生活中见到的数绝大多数是近似数,不过有的未必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教学反思:
一、激趣导入,在谈话中让学生感知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别,进而理解了近似数的实际意义。

上课伊始,我自然的聊起我们班今天来了多少人,学生回答30人,教师随机板书30,那么我们全校有多少人,一个孩子回答到大约2000人。

很平淡的两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出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本质区别。

接下来又从一个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有10万根,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辩论中让学生明白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也就是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不需要,也不可能知道那么精确的数字,也就用到了我们今天学的近似数。

二、步步设疑,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我用猜一个摩托车的价格活动为主线,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神经,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说理,既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首先我告诉学生一辆摩托车大约8000元,我先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最终让学生明确这个价格的范围,7500—8500之间,明确了千位是8或者7。

接下来,针对百位的数字,让学生继续猜想,如果是7,这个数的百位是多少,如果是8,这个数的百位又是多少,学生在这两个问题的引领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潜移默化的让孩子理解到精确到千位,要看百位。

就在学生认为即将揭晓答案的时候,我突然揭示了一个
错误的答案,并告诉学生,是老师把数字的顺序搞混了,你能帮老师给这个数字排排序吗?这时,再度引燃学生的思维,自然的引入另一个教学活动,最终让学生自己找到了答案。

此时,教学活动没有停止,我巧妙的用女儿的估计7900元,让学生猜十位是几,用儿子的估计7850元,让学生猜个位是几。

用这种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精确到哪一位,就要看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三、数形结合,帮助理解。

在确定摩托车价格范围时,我通过一个简单的线段图,表示出8000,7000,9000这三个数,同时使学生清晰直观的找到了大约是8000的数应该在哪个范围,进而明白了取近似数,要看要精确数位的下一位和四舍五入道理。

四、教学手段简约,以简驭繁。

我的课可谓“素课”,没有动感十足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制作考究的精美教具,却于质朴中自然彰显了教的巧妙和学的丰富。

他是我见过的最善于用磁性数字卡片组织数学活动的数学教师,总能用极少的几张卡片变换出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

磁性数字卡片,是最常见、最简易的数学教具,用法也最简单——翻翻牌、猜猜数、说说想法而已,但我却用出了不寻常的味道,演绎出了趣味与理性兼具的教学奏鸣曲。

围绕着近似数的特性,他仅用四张磁性数字
卡片,由反变正,由未知变已知,由知之少变为知之多。

每变一次,就是一次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

每变一次,就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前推进一步。

学生被深深吸引和激发,思维之花竞相绽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