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夜间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老年高血压动态脉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老年高血压动态脉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老年高血压动态脉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李妍妍【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08(027)027【摘要】目的撂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忘者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3组:PP1组(脉压<51mmHg),PP2组(脉压51~65mmHg),PP3组(脉压>65mmHg);按照24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昼夜节律消失,为非杓形组,共60例;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昼夜节律存在,为杓形组,测量颈动脉弗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随着脉压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越严重,PP3>PP2>PP1(P <0.05);非杓形组夜间收墙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形组,非杓形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级明显高于杓形组(P<1<0.05). 结论脉压增大及昼夜节律异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u0000P2组(脉压51~65mmHg),PP3组(脉压>65mmHg);按照24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昼夜节律消失,为非杓形组,共60例;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昼夜节律存在,为杓形组,测量颈动脉弗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随着脉压增高,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越严重,PP3>PP2>PP1(P<0.05);非杓形组夜间u0000墙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形组,非杓形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级明显高于杓形组(P<1<0.05). 结论脉压增大及昼夜节律异常是颈动【总页数】3页(P1-3)【作者】李妍妍【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超声在评估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和昼夜节律异常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关系中的应用 [J], 王军里;付良轩2.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J], 李阳;郭立柱3.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J], 陈英;段小嬿;张树峰;关浩增4.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J], 许松涛;陆双怡;陈峻崧5.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J], 李妍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hun dr e d a nd n i ne t y — s e v e n e l d e r l y ma s k e d hy pe r t e ns i v e pa t i e n t s we r e d i v i de d i n t o no r mo t e ns i o n
中华老 年 心脑 血 管病 杂志 20 l 3年 9 月 第 】 5卷 第 9期
C h i n J Oe r i a t r He a r t B r a i n Ve s e l Di s , S e p 2 0 1 3 , Vo [ 1 5 , No . 9
gr o up ( ”一 62 ), ma s k e d h yp e r t e ns i on gr o up( 一 6 2), a nd hyp e r t e ns i o n gr o up( 一 73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e i r bl oo d p r e s s u r e .The i r I MT, c a r o t i d a t he r o s c l e r o s i s i n de x 8 a nd mi c r o a l bu mi nur i a we r e r e c o r — d e d .Re s u l t s Th e s y s t ol i c b l oo d p r e s s ur e me a s ur e d a t o u r de pa r t me nt , s e l f — me a s ur e d s y s t ol i c a n d di a s t ol i c b l oo d pr e s s u r e a nd t h e i r va r i a bi l i t y, c a r ot i d I MT, c a r o t i d a t he r os c l e r o s i s i nd e x B a n d mi — c r o a l b umi nu r i a we r e s i g ni f i c a nt l y hi g he r i n ma s ke d hy pe r t e ns i o n g r ou p a nd h yp e r t e ns i on g r ou p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分析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分析

均收缩压标准差( n S S D ) 与舒张压标准差( n D S D ) 。 1 . 2 . 2 颈动脉超声检查 : 使用美 国通用 G E — V I V I D 7
型彩 色多普 勒超 声诊 断 仪 , 探 头频 率 7~1 2 MHz , 由 专一 的具 丰富诊 断技 术 经 验 的超 声 医生 检查 。患 者 于静 息状态 下取 头 部 后 仰平 卧位 , 头 偏 向对侧 , 充 分
1 资料与方法
1 . 1 I 床 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4月 至 2 0 1 2年 3月在 我
8 — 9 时, 且2 4 h 有效 监测次数 > 获得次数 的 9 0 %。 监 测期 间 白天 从事 日常 活动 , 但 在袖 带充 气时 需立 即
停 止上 臂运 动 , 使其充分放松 , 且避免情绪激 动、 焦
高血 压 并发 症 , 包 括 心 肾功能 不 全 、 肝功 能 不 全 。以
虑、 剧烈运动 , 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监测所得数据输 人计算机 , 经统计学处理 , 读取 2 4 h平均收缩压标准
差( 2 4 h S S D) 与舒 张压标 准 差 ( 2 4 h D S D) , 白天 平均 收 缩 压标 准差 ( d S S D) 与舒 张压标 准 差 ( d D S D) , 夜 间平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 4 6 . 5 3 2 , P< 0 . 0 0 1 ) , 率 。2 0 0 1 年( ( c i r c u l a t i o n } 杂志公布了美国 F r a m i n g h a m 其中C A S检 出率单 纯收缩期 高血压 >双期 高血压 >单 的一项 老年 高血 压研究 调查 结果 J , 发 现有近 8 0 % 的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 164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年2月 第21卷 第2期 ChinJGeriatrHeartBrainVesselDis,Feb2019,Vol21,No.2
·临床研究·பைடு நூலகம்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 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陈 睿 ,胡 松 ,王 媚 ,邵 栗 严 ,毛 拥 军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 与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关 系。 方 法 选 择 2016 年 9 月 ~2018 年 6 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保健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7例,根据 24h 动 态 血 压 监 测 结 果 分 为 杓 型 组 24 例 和 异 常 昼 夜节律组93例,异常昼夜节律组又分为非杓型组67例,反杓型组26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左右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情况,对颈动脉 粥 样 硬 化 进 行 分 级。 测 定 患 者 空 腹 血 糖,血 脂,同型半胱氨酸,记录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昼间收缩压、昼间 舒 张 压、夜 间 收 缩 压 和 夜 间 舒 张 压。 结 果 异 常昼夜节律组左侧IMT、右侧IMT、斑块发生率和颈动脉粥 样 硬 化 程 度 明 显 高 于 杓 型 组,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 0.05,P<0.01)。反杓型组夜间收缩压、夜 间 舒 张 压 明 显 高 于 非 杓 型 组 [(132.92±15.75)mm Hgvs (122.85± 14.91)mm Hg(1mm Hg=0.133kPa),(72.38±8.75)mm Hgvs (64.34±9.98)mm Hg,P<0.01]。非杓型组和 反杓型组左侧IMT 和左侧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 压 患 者 血 压 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异常血压昼夜 节 律 损 伤 靶 器 官 概 率 更 大,并 且 对 左 侧 颈 动 脉 内 膜 损 害 较 右 侧明显。 关 键 词 :高 血 压 ;昼 夜 节 律 ;颈 动 脉 疾 病 ;血 压 ;超 声 检 查 ;高 半 胱 氨 酸

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1 2 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T I A N Z u o - j u n E — m a i l : t i uz a u o j u n 9 @1 6 3 . c o n
p r e s s u r e v a i r a b i l i t y ( B P V) a m o n g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i g h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c a r d i o —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b y 2 4 h
B P V S B P( t =2 . 8 5 4 , P=0 . 0 0 5 ) 均 高 于无 斑块 组 ; 二项 分 类 L o g i s t i c回 归 发 现 患 者 的 年 龄 ( O R =1 . 0 7 5 , P=
0 . 0 0 40, P=0 . 0 0 1 ) 及 P P D( O R ;1 . 1 1 1 , P=0 . 0 0 2 ) 是 影 响 颈 动 脉 斑 块 形 成 的
1 4 2 6
实用 医学 杂志 2 0 1 3年第 2 9卷第 9期
颈 动脉 斑 块形 成 与血 压 变异 性 的关 系
黄庆晖 廖海星 李飞奉 庄雅如 陈艺文 吕何锦 黄美兴 戚佩谊 陆亚琴 田作军
摘要 目的 : 以2 4 h动 态血压研 究有 心脑血 管疾病 高危 因素 患者 的血 压变异性 ( B P V) 与颈 动脉斑 块
2 0 0 8 t o Ma y 2 0 1 0 w e r e c o l l e c t e d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a r o t i d p l a q u e f o r ma t i o n g r o u p ( 6 8 p a t i e n t s ) a n d n o n - c a r o t i d p l a q u e f o ma r t i o n g r o u p( 3 4 p a t i e n t s ) . U n i v a r i a t e a n d m u l t i v a i r a t e a n a l y s e s w e r e u s e d t o i d e n t i f y

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血分数 以及服用 药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狭 窄组脑卒 中发 生率更 高( P= 0 . 0 4 6 ) 。动 态血压监 测结果
显 示两组 患者平均收缩压 、 舒 张压 无显著差异 , 但 颈动脉狭 窄组的夜 间收缩压 下降率 、 夜 间舒 张压下 降率明显 降低 ( P < 0 . 0 5 ) 。两组患者非杓型节律发 生率无显著差异, 颈动脉狭窄组反 杓型节律 更多(P = 0 . 0 3 2 ) 。结论 高, 即反杓 型血压节律 与老年 高血压 患者颈动脉狭 窄高度相 关。 夜 间收缩压升
W A NG C u i — y i n g ,S U N] r i n g , e t a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G e i r a t i r c s , B e i j i n g F r i e n d s h i p H o s p i t a l ,C a p i t a l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5 0, C h i n a .
we r e c o mp a r e d b e t w e e n t h e t wo ro g u p s .Ni g h t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d e s c e n d a n d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p a t t e r n w e r e a l s o o b s e r v e d .Re s u l t s T h e r e we r e n o s i g -
【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血压节律异常 颈动脉狭窄
As s o c i a t i o n o f a bn o r ma l c i r c ad i a n b l o o d p r e s s ur e r h yt hm a n d c a r o i t d s t e n o s i s i n he t o l d p a ie t n t s wi t h h y pe r t e n s i o n. XI NG Y u n—l i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老年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老年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1 . 2 方 法
度嘲 。检查过程 中要注意适 当调节 图像亮暗及对 比度等 , 以获得 最佳 图像 , 并注意两侧 对 比, 切勿加 压 , 以免 产生狭窄。应用 图 像放大装置有利 于对 血管 内膜 的辨认 和提高测量值 的准确性 。
1 . 3 统计 学方 法 所有数据输 ^S P S S 1 1 . 0统计软f 牛 j 分析 , 计量资料用( ± s ) 表示 , 计量资 料满 足正态性 、 方差齐性时 , 两组均数的 比较采用 独 立样 本 £ 检验 , 多组均数 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 不 满足
血压正常者的 3倍 。 因A S是一种 累及全 身动 脉血 管的病 变 , 而 颈动脉是连接心脑两个重要器官 的主要动 脉, 是 最易被累及 的
动脉之一【 l 】 , 故颈动脉粥样硬化 可作为反映全身 A S 病 变的一个
“ 窗 口” , 常用来 反映全身 A S病变的情况 。 本研究 以老年高血压 患者为研究对象 , 探讨 高血压分级与颈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发生 率的关系 , 现介 绍如下。
如果 内膜厚度 >1 . 3 mm, 则 判定 形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4 ) 重点观察粥样 硬化斑块 的部位 、 形态 、 大小及 回声特 点。( 5 ) 估
按照 2 0 0 5年 中国高 血压防治指南 的诊 断及分级标 准诊断为高 血压并进行分级 。年龄 6 0 . 0~7 4 . 5岁 , 平均年龄( 6 6 . 2 5 土1 4 . 6 6 ) 岁; 其 中高血压 1 级 l 6例 、 2级 1 4例 、 3 级 3 0例 , 把高血压 1  ̄ 2 级3 O例作为对 照组 , 高 血压 3级 3 O例 作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
计管腔狭窄程度 : 狭窄程度 = ( B — A) , A×1 0 0 %, A为狭窄处 的最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的影响。方法
关数据与颈动脉硬化进行相 关性分析 。结果 00 ) .5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 10 6
例经颈动脉超 声检 查分为颈动脉硬化组 ( A ) C S 及颈动脉正常组( A 。将 两组动态血压检 测结果进行组 间对照 , C N) 并对相 ①C S组 白天 、 间及 2 h平均收缩压 、 A 夜 4 舒张压 、 压水平均明显高于 C N 脉 A
普勒超声检查仪依次测量右侧 和左侧 颈动脉 , 由颈根 以例数 ( 分 比) 述 , t检 验 进 行 数 据 分 析 , < 百 描 用 P 部从 长轴 和短 轴 两个 方 向 , 次仔 细 观 察 颈 总 动脉 、 依 分 0 O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 5为
叉 处 及颈 内动 脉 , 管 腔 内膜 交 界 面 到 中膜 与 外 膜 交 从
组 , < .5 P 00 。
( ±s )
表 1 C N 组和 C A AS组 动 态 血 压 参 数 比较
注: 两组 间各 项 比较 , P<OO 均 .5
(4 S P 、4 2 h B )2 h平 均 舒 张压 ( 4 D P) 白天 平 均 收 缩 2h B 、
1 1 一 般 资 料 : 选 老 年 高 血 压病 患 者 均 符 合 19 . 人 99 年 WH IH 高血压 诊 断标 准 排 除继 发 性 高 血压 、 O、S ¨, 糖 尿病 、 天性 心脏 病 、 源 性心 脏病 及严 重 的肝 、 先 肺 肾
t n s w t h y e n in a d c r t t e o c eo i. i t i t e h e h p rt so n a o d ah r s lr ss e i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心率变异及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心率变异及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

l p t ns vt h p r nin XU W iX opn .Dp r etf Gr tc,h it f l t o ilo aj g y ai t 、i y e e s e h t o e, U B - g eat n ei r steFr i i e H s t N ni i m o ai sA a d p a f n
20 o20 eedv e n he rus rvr —ipn r p n P d P≥ 10 ) n nd pn o p 9 % < 0 5t 06 w r i ddit tregop :ee edp i go ( MS / MS i o s g u 0 % ,o —i igg u ( 0 p r n S / M P< 0 % )ad dp i op( MS / MS M P d S 10 n i n g u n P d P≤9 % ) acrigt te l d pesr—eraigrt y p gr 0 ,codn o hi bo rsuedces aob r o n i
【 关键 词】 高血压 ; 血压昼夜节律 ; 心率 变异 ;颈动脉 弹性 ;老年人
[ 图 分类 号 ] R54 1 中 4 .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0 —18 20 ) 1 0 3 ) 文 0399 ( 08 0 - 3 43 0
Re a i n h p o a ・ i h h t m f l o r s u e、 h h a t a e v r a i t n a o d a t r l si i l e - l t s i fd y n g tr y h o o d p e s r t e r t a i b l y a d c r t r e y e a t t i ed r o b r i i cyn

老年高血压动态脉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老年高血压动态脉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27C HI NA FORE I GN ME DI C AL T REATME NT 论著高血压病与血管硬化关系密切,脉压增大是反映动脉硬化的有效指标,也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F r a nk lin 等[1]研究表明,在老年人中,脉压变化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可导致患者持续处于高水平血压负荷状态,动脉顺应性即扩张性下降,血管阻力升高,流速降低,使剪切应力降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导致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的功能和结构改变,从而引起心脑血管事件,故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非常重要,近年来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心脑血管事件明显相关[3~4]。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住院治疗的老年(≥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男104例,女16例),平均年龄(77.57±5)岁,诊断符合年W O IS 高血压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中度贫血、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老年高血压动态脉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李妍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江苏南京210029)【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3组:PP1组(脉压<51m m H g),PP2组(脉压51~65m m H g),PP3组(脉压>65m m H g);按照24h 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昼夜节律消失,为非杓形组,共60例;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昼夜节律存在,为杓形组,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性研究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性研究
患 者 近期发 生 急性缺 血性 卒 中较好 预测 指标 。随 着 高 血压治 疗 的有 效 开 展 , 颈 动 脉 粥 样 硬化 防治
排除标准 : ① 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者 ; ② 急 性心脑血管病患者; ③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④
免疫结缔组 织疾病 者 ; ⑤ 继 发 性高 血压 者 。课 题
样 硬 化 的危 险 因素 , 血 压 波 动性 增 大 可 能 加 重其
对 于动脉 血管 内皮 的损 伤 , 但 研究 结论 尚不 明确 。 本 研 究分 析高 血压 患者 动态血 压 变化 与颈 动脉斑 块稳 定性 关 系 。
( 2 4 h S B P ) 、 2 4 h平 均舒 张 压 ( 2 4 h D B P ) 、 2 4 h
标准 : 以双侧 颈 外 、 颈 内动 脉颅 外 段 , 以颈 总动 脉
无创便 携式 动 态血 压 检 测 仪 , 监测时间 2 4 h ,白
天( 9 : 0 0~2 3 :0 0 ) 每隔 2 0 m i n测 量 一 次 , 夜 间 ( 2 3: 0 0次 日 ~ 0 9: 0 0 ) 每隔 3 0 m i n 自动 冲压 记 录一 次 。测 量期 间患 者 保 持 1 3常生 活 负 荷节 奏 。
高 血压 易合 并 颈 动 脉 粥样 斑 块 形 成 , 颈 动 脉
出, 二 者一致 性检 验 ( k a p p a值 = 0 . 8 0 1 ) 。
斑 块形 成也 是 缺血 性 脑 卒 中患 者 常 见 高危 因素 。 其 中, 以颈 动脉 斑 块 不稳 定 性 增 加 为 主要 高发 危 险 因素 。研 究 ¨ 表 明 颈 动 脉 斑 块 稳 定 性 下 降 是
分 叉水 平 上下 2 c m范 围为 主要 观察 区域 , 测量 颈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分析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分析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分析丁亚娟,周琳玲,瞿玲玲,顾小燕【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8-01至2019-12在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

借助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分别对所选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评估,根据其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差异性,将120例患者分为无颈动脉斑块组(n=58)和颈动脉斑块组(n=62)。

记录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变化,并比较其血压变异系数。

 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的24 h平均舒张压为 (68.24±7.29)mmHg,24 h平均收缩压为(121.28±9.43)mmHg,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为(15.93±3.44),各项指标与无颈动脉斑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为(10.48±2.31),与无颈动脉斑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斑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了减少靶器官损伤、避免冠心病发生,应在开展降压治疗的同时及时关注动态血压变化。

【关键词】 高血压;颈动脉斑块;血压变异性;彩色超声;动脉粥样硬化【中国图书分类号】R544.1血压异常波动是高血压疾病的一种典型表现,吴鹏翠等[1]研究指出,血压异常升高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颈动脉斑块,进而增加机体内靶器官的损伤风险。

采用高分辨率彩色超声对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予以测量,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的全身动脉情况[2]。

基于此,本文选取2018-01至2019-12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旨在探究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01至2019-12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 24h 收缩压标 准差、白天收缩压标准差、白天舒张压标准差、夜晚 收缩压标准差正相关。该结果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 压变异性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与国 内外的研究基本一致 [12]。高血压患者由于自主调节功 能受损,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迷走神经活动减少,血 压变异性增加。同时,老年高血压人群由于长时间受 血压升高的影响,血管弹性差,血流减慢,更增加了 血压的变异性 [13-14]。血压变异性增大继而增加了血管 内壁压力,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也可直接引起炎症 反应,最终导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 的形成和发展。一项研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 3 年随 访,结果发现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 。 [15] HISAMATSU 等 [16] 观察了日本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 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也发现收缩压血压变 异性增高与颈动脉、主动脉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FPG(mmol/L)
5.62±2.11 5.13±1.72 1.48 > 0.05
HCY(µmol/
注 :TG :甘油三酯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 ;FPG :空腹血糖 ;HCY :同型半胱氨酸。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70(2021)07-0759-03 doi:10.3969/j.issn.1008-1070.2021.07.019
高血压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可引起 多种靶器官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 质量 [1-3]。血压变异性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血压值 的波动程度 [4]。有研究显示血压变异性的变化与颈动 脉粥样硬化或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相关,是高血压 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原因,也是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 疾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 [5]。本研究分析了 140 例老 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情况,旨在探索老 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连续入选 2019 年 1—12 月在本院 心内科门诊就诊的年龄≥ 60 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40 例。其中男 84 例,女 56 例,年龄(69.2±7.6)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 2005 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 血压协会的诊断标准 :非同日 3 次测量诊室血压,收 缩压≥ 140mmHg(1mmHg=0.133kPa)和 / 或舒张压 ≥ 90mmHg。排除恶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和白 大衣高血压。 1.2 方法 1.2.1 分组 入选患者均于本院超声科行颈动脉超声 检查,依次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左右颈动脉,观察 管壁内膜有无斑块存在,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朱斌;王永霞【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方法入选181例住院高血压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斑块组(研究组)和无斑块组(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计算并比较2组白天以及夜间的血压变异系数。

结果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组的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及舒张压变异系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白天血压变异性有密切的相关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otid plaque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 (BPV)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 The study enrolled 181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ho were divided into plaque group and non-plaqu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All patients were measured by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The mean blood pressure,mean pulse pressure,blood pressur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wo groups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during daytime and nighttime.Results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daytime in plaqu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plaque group.Th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daytime in plaque group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non-plaque group.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carotid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s closely correlated to blood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daytime.【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1360-1362)【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狭窄;血压测定;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作者】朱斌;王永霞【作者单位】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攀枝花 617068;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攀枝花 617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壁弹性下降、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者与日俱增,而高血压可造成重要靶器官的损伤,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关联

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关联

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关联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的病程及分级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临床关联。

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检查颈动脉彩超的住院患者279例。

先以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因素,再用析因设计双因素协方差分析比较高血压的不同病程及不同分级间颈动脉的斑块积分、斑块指数及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大小。

最后用单因素分析比较高血压不同病程、不同分级之间斑块的检出率。

结果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受age及SBP影响(OR age = 1.087, P age = 0.000; OR sbp = 1.036, P sbp = 0.000)。

斑块的积分及指数的比较:高血压病程>5年的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病组(P<0.01),高血压病Ⅲ级组分别高于Ⅱ级(P<0.05)、Ⅰ级(P<0.05)及非高血压病组(P<0.01),余各分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非高血压病组的IMT明显低于高血压病组(P<0.01)。

斑块的检出率:非高血压病组明显低于病程<5年(P<0.01)及>5年的高血压病组(P<0.01),亦低于高血压病Ⅰ级(P<0.05)、Ⅱ级(P<0.01)、Ⅲ级组(P<0.01)。

结论本研究发现高血压的病程及最初分级均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后者更密切,从而提示压力因素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统计【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095-03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比较集中的部分,与人类主要致死性疾病脑血管病及冠心病关系密切,对其病因及危险因素的研究有重要临床意义。

高血压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但令临床医生困惑的是在临床情况下,高血压的病程及分级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是怎样?在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高血压既往的分级诊断还有没有临床意义?本文立足于这种临床现实,收集临床资料对高血压患者的病程及分级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

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

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

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陆铮;郭涛【期刊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5)011【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tion,BPV)的相关性.方法入选95例门急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斑块组(研究组)和无斑块组(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24 h 动态血压检测,计算并比较2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变异系数.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组的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大于对照组[(0.099 61±0.027 37) vs(0.084 04±0.176 01),P<0.01],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大于对照组[(0.11449 ±0.039 42) vs (0.091 88±0.026 77),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白天血压变异性有密切的相关性.【总页数】4页(P118-121)【作者】陆铮;郭涛【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急诊ICU,上海20190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急诊ICU,上海2019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相关文献】1.中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J], 黄江明;徐琳;邱健;马骏2.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 [J], 陆铮;郭涛;3.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J], 郑才;周敏芳;邓峰;黎绮霞4.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研究 [J], 纪文洋5.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血压及血压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J], 郑叶祥;石智锋;马恒章;林细容;李冠夏;郑志雄;陈茂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压变异性关系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压变异性关系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压变异性关系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压与颈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某医院就诊的100名老年高血压病人。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了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根据有无斑块的情况分为36个(IMT>1.3mm)和64个正常的颈部血管。

结果: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内血管形态和血压变化。

结论: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化可能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病变;血压变异性;颈动脉彩超有资料显示,当颈动脉粥样硬化时,会显著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并且与高血压有着很大的关系,当血压升高时,血管受到的压力就会变大,这就会对血管造成损伤,使血管内的脂肪堆积增多,最后形成血管内的血栓。

所以,在高龄高血压病人中,正确地进行颈内动脉疾病的诊治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我们对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化与其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诊治奠定基础[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某医院就诊的高龄高血压病人100名。

纳入条件:①全部患者均满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6)制定的有关诊断规范;(2)60周岁以上;(3)所有指标均已平稳;(4)没有发生过脑血管病史。

排除条件:(1)有器官病变;(2)合作服从程度低;(3)有禁忌的检验;(4)伴有精神失常或精神病。

参加试验的患者签署了知情协议,并得到了医疗道德理事会的批准[2]。

1.2方法(1)颈部动脉彩色超声:全部患者在住院后,在超音室进行了颈部血管彩色超声,采用3-12MHz的L12-3线阵列探测器。

测定颈总动脉和左右颈动脉,并测定颈动脉内膜内有无斑块,同时测定颈动脉内动脉的中层厚度、阻力指数和动脉的最大剪切率(SR)和颈动脉的最大剪切率(PSV)。

(2)按IMT数值进行分组,IMT数值大于1.3mm的记录为斑块的生成。

根据有无斑块的情况,将36名患者分为36名(IMT值大于1.3mm)和64名正常的颈部血管。

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李芳;郑吉敏;杨爽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2007(022)005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已有了较多的研究报道,但EH与凌晨血压相关性研究尚少。

许多研究发现,大多数的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脏性猝死、中风等)容易发生在凌晨,并与凌晨血压增高(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密切相关。

我们以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为指标,对清晨血压增高幅度与动脉硬化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340-341)
【作者】李芳;郑吉敏;杨爽
【作者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二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二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二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J], 李芳;姚丽霞;苑晓烨;杨爽
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J], 孙宁玲;喜杨;荆
珊;卢熙宁
3.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 [J], 李芳
4.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J], 李芳;姚丽霞;苑晓烨;杨爽
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左心室肥厚关系的探讨 [J], 柏晓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姬富才;忽浩杰;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40)010【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对128例年龄≥60岁的EH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记录其昼夜血压节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其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结果非杓型组24 h收缩压(SBP)、24 h脉压(PP)、夜间SBP、夜间PP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夜间SBP 下降率、夜间DBP下降率低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杓型组LVMI 和IMT比杓型组明显增加(P<0.01). 结论老年EH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者较杓型血压节律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更容易出现异常,且非杓型血压节律者的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明显.【总页数】3页(P918-920)【作者】姬富才;忽浩杰;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作者单位】河南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三门峡 472000;山西运城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科;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相关文献】1.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J], 郑智非;陈杰;莫小雄;魏文琦;周志超2.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J], 刘宝林;孟超;陆惠华;方宁远3.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 黄科4.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J], 魏艺;贾岱琳;胡元会;郑昭瀛;肖响;宋庆桥;褚瑜光5.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J], 陈睿;胡松;王媚;邵栗严;毛拥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rrelation between carotid artery plaque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elderly pertension Wu
patients稍tIl
hy-
Pengcui,%ng
Tao,Chen Ran,Cheng Chun,Liu Zhaoyun
万方数据
主垦医娅苤查垫!!生!旦筮!!鲞箜堡翅』!坚里坐堕g!i!!竺些!业i翌:垒E巫!!!!垒,!!!:!!:塑!:兰
(P<0.01)。见表2。
2.3
低∞J。Rothwell等Mo的研究,在校正年龄、性别和基 线危险因素后均证实,随访问收缩压变异性是卒中 和心血管事件强预测因素,且不依赖于平均血压水 平。脑卒中发生率在长时BPV增大患者是长时 BPV较小患者的4~5倍。而刘傲亚等"1研究显 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在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普遍 存在,60岁以上年龄组斑块患病率达78%,70岁以 上年龄组患病率86.3%,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人群; 该研究结果也提示SBP变异系数是颈动脉斑块的 预测指标之一。 本研究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 检查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发现老年高血压合并颈 动脉斑块组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白天及平均收 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标准差显著高
SSD、dSSD、nSSD、dDSD高于无斑块组,差异
D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昼舒张
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4 h平均收 缩压变异系数(24

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
舒张压标准差(nDSD)等指标。根据每次有效记录
SBP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
IMT),在此处及前后1 em处测量3次,取其平均 值。IMT≥1.0 mm为颈动脉内膜增厚指标。颈动 脉斑块定义为局部血管壁增厚,并达到以下任一标 准:(1)局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3
mm;
(2)局限性隆起凸人管腔I>2.5 mm;(3)局部IIVIT增厚 超过周边IMTI>50%。发现颈动脉斑块者归为颈动
12
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诊断标准HJ:在未使 用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不同的一天经3次检查核 实后,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 (或)舒张压I>90 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 前正在使用高血压药物,虽未达到上述诊断标准患 者。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中重度贫血、甲状腺 功能亢进、多发性大动脉炎、晚期肿瘤、缺血性脑卒 中(不包括腔隙性脑梗死)、重度心脏瓣膜病、恶性 心律失常、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 的患者。 所有入选对象均登记年龄、性别、病史、吸烟史、 测量身高、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三酰甘 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 AI、载脂蛋白B。 1.2方法人院后第2天晨起采血检测生化全项, 所有研究对象均隔夜禁食12 h,次日清晨空腹抽取 外周静脉血3 rnl,所有血液样本均在长沙市中心医 院检验中心进行检测,采用BakemaxCXT型全自动 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记录空腹血糖、TG、TC、 HDL.C、LDL.C、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等项目。
脉斑块组。所用检查统一留存影像资料,由2名超
声专业医师进行二线复诊。160例患者中诊断为颈 动脉斑块形成91例(斑块组),无颈动脉斑块患者 69例(无斑块组)。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 示,组内相关分析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 验。用非条件Logistie逐步回归分析BPV对颈动脉 斑块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m.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
连续就诊于长沙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门急诊的原发性 高血压患者160例,其中男83例,女77例,年龄61
一78(73.25±6.31)岁。入选标准:年龄≥60岁,符
Hg,夜间平均血压<125/75 mmHg;(2)血压变异性: 血压变异性以血压变异系数来表示(CV,CV=动态 血压标准差/平均值×100%),分别计算全天、白天 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变异系数。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飞利浦IE33.1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 V探头,探头频率7一
group(P<0.05).The
24 h sys- higher
ar.
variation(24

SBPV)and
nigh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nSBPV)were
than those of non-plaque group(尸<0.叭).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
tion,daytime and nighttime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daytim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 of plaqu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plaque tolic blood pressure
24 h
MHz,由经过超声专业培训的5年以上经验的超
声科医师对受检者进行操作,测量时患者取仰卧位, 头部偏向操作者对侧,暴露颈部,沿颈总动脉走行横 向及纵向扫描,分别测量双侧颈总动脉(距颈动脉 分叉处10 mm内)、颈内动脉(距颈动脉球部分叉处
10
mm)、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4 56±1 08 4.68±1.22
2.01±1.37 2.05±1 46
1.11-+0.36 1.10±O.42
2.97±0.87 3.02±O.85
25(27.5)
注:BMI:体重指数;FBG:空腹血糖;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ariability(BPV)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
One hundred sixty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divided into plaque and non—plaqu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All the patients were measured by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The mean blood
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
斑块组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白昼及夜间平均收缩压标准差、白昼平均舒张压标准差高于无斑块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问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高于无斑块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24 h平均收缩 压变异系数及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是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 患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血压变异性有密切的相关性。 【关键词】 高血压/病理生理学/并发症;血压;颈动脉疾病/并发症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BPV)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入选160例门急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两 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计算并比较两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变 异系数。并对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ery
carotic
plaque
was
associated positively with 24 h BPV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coefficient of nighttime The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plaque is associated posi—
(P<0.05).Conclusions
tively with 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coefficient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f nighttime.
【Key words】Hypertension/PP/CO;Blood
Depart脚nt of
Cardiolog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Changsha,Changsha 410000,China
【Abstract】
sur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otid artery plaque and blood pres-
24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两组组问年龄、性别构
成、BIVII、TC、TG、LDL-C、HDL-C、血糖水平及吸烟情 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动态血压监测 组24

h平均舒张压(dDBP)、24 h平均心率、24 h平均

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
收缩压标准差(24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