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单元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题4分,共48分。

1.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 ) ①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某学者指出,既然不能强制人“关掉电视”,那么要摆脱天生娱乐化的电视媒介的控制,唯一有希望的方法是学校教育。

通过教育教会学生主动疏远某些信息形式,让学生懂得不能“用笑声代替思考”。

这说明( )
A.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B.在抵制“泛娱乐化”的问题上,教育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3.短信、微信拜年、低碳过年等新的文化潮流、文化手段与中国传统春节相结合的形式已经成为中国春节亮丽的人文景观,只有引导新的文化潮流,运用新的文化手段,春节新文化才会实现,才会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春节“年味”。

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看,下列对短信、微信拜年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
B.能够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4.“随礼”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一”前后可谓是喜事连连,这随礼的数额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不少市民感慨礼金随不起,戏称喜事请柬为“红色罚款单”。

下列关于“随礼”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随礼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
B.随礼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改革和敢于抛弃
C.随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
D.随礼如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将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5.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

要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必须(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
D.彻底改变传统文化
6.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网游正在世界各地唱响“中国好声音”。

对网游企业而言,应该深入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把中国元素用更加丰富的技术表达出来,让中国文化借着这个新载体传播得更远。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科技进步使文化的民族性加强②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科技进步引领文化发展走向④科技进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在广大乡村,历朝历代的村民们以“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同样的标准评判乡邻的行为。

可以说“乡规”“村规”“族规”起着维护乡村文化传承和秩序的“习惯法”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在乡村传统习俗的改革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入新社会的新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

上述材料说明( )
A.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8.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各类电子书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但也有人认为,对于真正爱书的人来说,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

这说明( )
①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②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③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电子传媒取代印刷媒体已成为必然趋势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徽商纵横明、清两代300多年,其从商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商业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一度居十大商帮之首。

据此回答9~10题:
9.徽商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塑造了极具特色的贾儒结合、义利相兼的理念,这说明( ) 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服务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①④
10.徽商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绝非偶然,得益于其在经商处世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创新精神,这表明(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
C.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D.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11.下面漫画启示我们在文化借鉴中必须( )
你看家本领都没了,还不快快投降A.立足实践,推陈出新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反对封闭,求同存异
12.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出席全国外宣工作会议时指出,对外宣传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这要求我们( ) ①在文化交流中,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③在文化建设中,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④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两小题,共52分。

13.材料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

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结合材料,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我国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12分)
14. 材料一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

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思想。

(8分)
材料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回首一个多世纪以中华儿女追求中国梦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轨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深厚的家国意识和民族情怀等精神特质,在今天仍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⑵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8分)
15.材料一:产业集聚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围绕少数主导产业,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产业链的相互配套,上中下游企业形成的规模化专业生产企业的集聚。

未来几年,成都将坚持“差异化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这一思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以传媒文化中心、龙湖东村新媒体产业园等项目为重点,推进传媒业发展;以锦里古街、宽窄巷子等项目为重点,推进文博旅游业发展;以“红星路35号”、兴东建筑设计创意产业园等项目为重点,推进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大魔方文化娱乐综合体等项目载体建设为重点,推进演艺娱乐业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文化创新,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12分)
16.什么样的时间最珍贵?什么样的青春最无悔?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了》,在让你感动于父母之爱的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青春的反思和对生活的追问。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多少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了》本是几年前的“旧歌”,为何焕发又一春?这首歌歌词朴实细腻、旋律深情舒畅,而央视春晚,正是全国人民思乡最切、亲情最浓的时刻。

王铮亮在这样一个舞台唱了这样一首歌,还配以网友30年与父母的合影作为舞台背景,深深触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老人“精神赡养”等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

有人说是央视春晚的舞台成就了这首歌曲,更是亿万观众的共鸣使歌曲爆红!!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歌曲《时间都去哪了》走红的原因。

(12分)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1-5DABDB
6-10CBDA
11-12CB
13.
①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分)
②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4分)
③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分)
14.
(1)
①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分)对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追求社会公平的观念要继续保持和发扬。

(2分)
②对待传统思想,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2分)对传统公平思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2分)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2分)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重要功能,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分)
15.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文化的民族特色。

(3分)
④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3分)
16.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歌曲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提醒人们珍惜亲情,关爱父母。

(4分)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歌曲立足实践,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4分)
③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歌曲借助央视春晚舞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并得以迅速广泛传播。

(4分)
(如果从其它角度回答,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