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八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下期五年级七八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31分)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20分)
1、下面四组带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骨髓.(suí)崎.岖(qí)玲珑剔.透(tī)
B.估量.(liáng)雹.子(báo)满腔.怒火(qiāng)
C.坠.落(zhuì)刹.那(shà)斩钉截.铁(jié)
D.电钮.(niǔ)擎.着(qín)排山倒.海(dǎ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诗情画意前扑后继舍生取义任重道远
B.奇珍异宝不屈不挠励精图治愤发图强
C.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再接再励力挽狂澜
D.中流砥柱众志成城豪情壮志勇往直前
3、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冬天的寒风猛烈
..地刮着。
B.小明的精彩演讲博得了同学们阵阵热烈
..的掌声。
C.上甘岭这场战斗打得非常剧烈
..。
D.我不明白,他对这件事的反应怎么会这么强烈
..。
4、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明明经常因为违犯纪律而受到批评,但是他不屈不挠
....,从来不认错。
B.圆明园中有很多建筑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
....来建造的。
C.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
....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D.丁字形的广场上汇集了从四面八方
....来的群众。
5、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我在雨中呆呆地立着,是悔恨吗?不是的。
B.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C.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6、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七律·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写的。
B.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C.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和挺直的胸膛走来。
D.毛主席自己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
7、下面的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英法联军不但
..把能拿走的统统拿走,而且
..把不能拿走的都破坏掉了。
B.因为有了全国人民的努力,所以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起来。
C.如果
..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们就.不会取得这样的胜利。
D.只要
..你不同意,我们就.要按计划行事。
8、下面的句子与其它三句意思不同的是()
A.你怎么不应该不明白这些道理?
B.这些道理你应该明白。
C.这些道理难道你不明白吗?
D.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
9、下面诗句默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闭。
C.已是悬涯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开国大典》记叙的是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
B.七言律诗一般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C.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原是清代皇家御苑。
它是由万春园、迎春园和长春园组成的。
D.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后,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
(二)把下列汉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3分)
瑶奏坠
(三)按要求写句子或完成填空。
(8分)
1、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改为反问句)
2、全神贯注斩钉截铁千山万水四面八方满腔怒火举世闻名
(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两个写在一句话里。
)
3、老师对王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早读。
”(改为转述句)
4、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
.......,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体会带点字,说说句子好在哪里)
二、快乐阅读。
(34分)
(一)阅读《圆明园的毁灭》片段,完成练习。
(8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
..能
拿走的东西,统统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
任意
..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一片灰烬。
1、找出作者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抄写下来。
(1分)
2、细读短文,说说你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2分)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出的语气。
(2分)
4、一直以来,“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备受社会各界的争议,有人反对也有人赞成。
你的观点:理由是:
(3分)(二)回忆《七律·长征》,完成相应练习。
(6分)
1、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
”(2分)
2、诗中“”与“”两个形象的夸张和比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那种藐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
(1分)
3、从诗歌最后两句的“”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之后的喜悦之情。
(1分)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个事件?(请用短语概括),。
(2分)
(三)课外阅读。
(14分)
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
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
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
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
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
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
”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
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
1
(1
;我对
(2)
的妈妈,再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补充在“”上。
(2分)
4.深层探究:(4分)
(1)你认为题目“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
(2)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文言文阅读。
(6分)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①其人②曰:“今日病矣,予③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④视之,苗则槁⑤矣。
[注释]①谓:对……说。
②其人:他家里的人。
③予:我。
④往:去,到。
⑤槁:草木干枯,枯萎。
1、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
(1)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A.怜悯 B.担心,忧虑(2)今日病.矣() A.劳累,疲劳 B.生病
2、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概意思。
(2分)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3、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它告诉我们的
道理是:。
(3分)三、小练笔。
(5分)
《开国大典》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让我们也从学校生活中选取一个场景,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把它写具体,写清楚。
四、快乐习作。
(30分)
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你一定有很深的体会,产生了很多的感想吧!那就让我们把感想写下来。
题目可以是: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或《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注意不要过多地重复课文内容,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2018年下期五年级七八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一、积累运用。
(31分)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20分)
1、下面四组带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B)
A.骨髓.(suí)崎.岖(qí)玲珑剔.透(tī)
B.估量.(liáng)雹.子(báo)满腔.怒火(qiāng)
C.坠.落(zhuì)刹.那(shà)斩钉截.铁(jié)
D.电钮.(niǔ)擎.着(qín)排山倒.海(dǎ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D)
A.诗情画意前扑后继舍生取义任重道远
B.奇珍异宝不屈不挠励精图治愤发图强
C.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再接再励力挽狂澜
D.中流砥柱众志成城豪情壮志勇往直前
3、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C)
A.冬天的寒风猛烈
..地刮着。
B.小明的精彩演讲博得了同学们阵阵热烈
..的掌声。
C.上甘岭这场战斗打得非常剧烈
..。
D.我不明白,他对这件事的反应怎么会这么强烈
..。
4、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A.明明经常因为违犯纪律而受到批评,但是他不屈不挠
....,从来不认错。
B.圆明园中有很多建筑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
....来建造的。
C.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
....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D.丁字形的广场上汇集了从四面八方
....来的群众。
5、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B)
A.我在雨中呆呆地立着,是悔恨吗?不是的。
B.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C.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6、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
A.《七律·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写的。
B.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C.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和挺直的胸膛走来。
D.毛主席自己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
7、下面的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D)
A.英法联军不但
..把能拿走的统统拿走,而且
..把不能拿走的都破坏掉了。
B.因为有了全国人民的努力,所以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起来。
C.如果
..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们就.不会取得这样的胜利。
D.只要
..你不同意,我们就.要按计划行事。
8、下面的句子与其它三句意思不同的是(A)
A.你怎么不应该不明白这些道理?
B.这些道理你应该明白。
C.这些道理难道你不明白吗?
D.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
9、下面诗句默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闭。
C.已是悬涯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A.《开国大典》记叙的是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
B.七言律诗一般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C.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原是清代皇家御苑。
它是由万春园、迎春园和长春园组成的。
D.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后,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
(二)把下列汉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3分)
瑶奏坠
(三)按要求写句子或完成填空。
(8分)
1、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改为反问句)
2、全神贯注斩钉截铁千山万水四面八方满腔怒火举世闻名
(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两个写在一句话里。
)
3、老师对王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早读。
”(改为转述句)
老师对王宁说,老师有事,叫他组织同学们早读。
或老师对王宁说,他有事,叫王宁组织同学们早读。
4、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
.......,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体会带点字,说说句子好在哪里)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砸下时非常猛而有力;体现了五壮士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二、快乐阅读。
(34分)
(一)阅读《圆明园的毁灭》片段,完成练习。
(8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
..能
拿走的东西,统统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
任意
..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一片灰烬。
4、找出作者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抄写下来。
(1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一片灰烬。
5、细读短文,说说你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2分)
我从加点的词语体会到了侵略者的贪婪、野蛮和残暴。
6、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出悲愤(痛惜)的语气。
(2分)
4、一直以来,“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备受社会各界的争议,有人反对也有人赞成。
你的观点:示例:我反对重建圆明园。
理由是:示例:因为重建圆明园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劳民伤财,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不重建,留下残垣断壁,反而能让我们时刻警醒,落后就要挨打。
(3分)
(二)回忆《七律·长征》,完成相应练习。
(6分)
1、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分)
2、诗中“腾细浪”与“走泥丸”两个形象的夸张和比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那种藐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
(1分)
3、从诗歌最后两句的“喜”和“尽开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之后的喜悦之情。
(1分)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个事件?(请用短语概括)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2分)
(三)课外阅读。
(14分)
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
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
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
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
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
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
”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
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
”
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1
2分)
(1
;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感到惊 (2)
的妈妈,再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补充在“
”上。
(2分)
6.深层探究:(4分)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①其人②曰:“今日病矣,予③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④视之,苗则槁⑤矣。
[注释]①谓:对……说。
②其人:他家里的人。
③予:我。
④往:去,到。
⑤槁:草木干枯,枯萎。
1、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
(1)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B) A.怜悯 B.担心,忧虑(2)今日病矣(A) A.
劳累,疲劳 B.生病
2、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概意思。
(2分)
、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拔苗助长(或揠苗助长),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3分)三、小练笔。
(5分)
《开国大典》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让我们也从学校生活中选取一个场景,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把它写具体,写清楚。
四、快乐习作。
(30分)
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你一定有很深的体会,产生了很多的感想吧!那就让我们把感想写下来。
题目可以是: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或《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注意不要过多地重复课文内容,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八单元检测答题卡
(三)按要求写句子或完成填空。
(
、(改为反问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