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中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综合基础练习(培优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把光能量聚集的点就是焦点
B.在成像实验中,若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凸透镜不能成像
C.2倍焦点处是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小D
解析:D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才是凸透镜的焦点,故A错误;
B.在成像实验中,若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凸透镜仍能成像,只是不再光屏的中央成像,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是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物距越大,像越小,故D 正确。

故选D。

2.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后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D
解析:D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或眼睛的前庭过长,使像成于视网膜前方,由图知,乙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丁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故选D。

3.纺织工人在检查纺织品的质量时,要观看纺织品的布纹是否有缺陷,应该使用()A.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以内
B.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与二倍焦距点之间
C.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二倍焦距点之外
D.凹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以内A
解析:A
为了查看纺织品的布纹缺陷应用透镜将布纹放大,才能清晰观察。

A.把纺织品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A符合题意。

B.把纺织品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与二倍焦点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故B不符合题意。

C.把纺织品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之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C不符合题意。

D.把纺织品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学习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小明同学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
B.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
C.实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的同侧,虚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异侧
D.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D
解析:D
A.凸透镜可成放大的实像,也可成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凸透镜可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
C.在凸透镜成像中,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故C错误;
D.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故D正确。

故选D。

5.以下是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像的一些特点,其中正确的是()
A.有些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C.实像不是放大的就是缩小的D.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
解析:D
A.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
B.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但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无关,故B错误;
C.实像有放大的、缩小的、也有等大的,故C错误;
D.实像一定可以呈现在光屏上,故D正确。

故选D。

6.疫情期间,王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板上的文字通过手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老师和黑板应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C.为了让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字更大,手机应靠近黑板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
解析:C
AB.手机镜头的原理和照相机原理相同,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特点制成的,此时物距应该大于二倍焦距,故AB错误;
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靠近透镜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
为了让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字更大,手机应靠近黑板,故C正确;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7.下列生活中的光学元件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放大镜是凸透镜B.近视镜是凸透镜
C.投影仪镜头是凹透镜D.远视镜是凹透镜A
解析:A
放大镜、投影仪镜头、远视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漫反射现象中光路是不可逆的
B.同一个人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C.在折射现象中,折射角可能大于入射角
D.凸透镜能成正立的实像C
解析:C
A.发生漫反射时,光路仍然是可逆的,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的大小取决于物的大小,而不取决于物体离镜子的远近。

同一个人离平面镜越远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手影
B.用放大镜看字
C.水中筷子“弯折”
D.湖中倒影A
解析:A
A.手影是光射到不透明的手上,在手后面留下阴影,所以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 符合题意;
B.用放大镜看字,是透镜的应用,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筷子弯折,是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湖中倒影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A。

10.小明有一张画有两个箭头的白纸,如图甲所示。

一个玻璃杯放置白纸正前方,当向玻璃杯中注水至两箭头中间时,透过玻璃杯中的水看到有一个箭头反向且变短了,如图乙所示。

他拿走白纸让一束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光斑的位置没有画出),如图丙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直接看到白纸上的两个箭头可能发生镜面反射
B.乙图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向变短的现象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C.乙图中如果看到下面的箭头变长的现象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D.丙图中如果逐渐往杯中加水,杯底光斑会向左移动B
解析:B
A.白纸粗糙,发生漫反射,故A错误;
B.箭头反向变短,物距在两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原理,故B正确;C.如果距离在一倍焦距内,也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不一定是倒立放大实像,故C错误;
D.当杯子内逐渐加水时,光的折射程度不变,但入射点逐渐抬高且向右移动,由光的折射规律作出的折射光线照射在杯子底的光斑会逐渐向右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11.生物课上老师正在用如图所示的教学投影仪展示教学幻灯片,屏幕上图像清晰但太小。

同学们给老师提供了以下操作建议,使屏幕上图像变大且清晰,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A.将投影仪适当靠近屏幕,并将凸透镜适当下移
B.将投影仪适当靠近屏幕,并将凸透镜适当上移
C.将投影仪适当远离屏幕,并将凸透镜适当上移
D.将投影仪适当远离屏幕,并将凸透镜适当下移D
解析:D
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缩小物距,并增大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则应将投影仪适当远离屏幕,并将凸透镜适当下移。

故选D。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物体距凸透镜 40 厘米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30 厘米的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2cm B.18cm C.25cm D.35cm B
解析:B
由题意可知,此时u=40cm,v=30cm,物距大于像距,说明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
40cm>2f,f<30cm<2f
解得
f<20cm,15cm<f<30cm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5cm<f<20cm。

故选B。

13.如图所示,通过画光路图可确定蜡烛所成的像。

下列器材的成像原理与这个光路图相当的是()
A.放大镜B.电影放映机C.照相机D.投影仪C
解析:C
由图示知,凸透镜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这个成像原理相同的器材是照相机,而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映机和投影仪都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C。

14.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
B.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反光镜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载玻片亮度C
解析:C
A.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故 A选项错误;
B.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选项错误;
C.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选项正确;
D.由于是面镜,反光镜利用光的反射提高载玻片亮度,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5.小亮手中有三个直径相同、厚度不同的凸透镜A、B、C,分别由玻璃、塑料制成,小亮用正确的方法分别测出了它们的焦距,如下表所示,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凸透镜的材料和______有关,其中会聚能力最强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如果把A、B两个透镜并排放在一起,这一组合体的焦距会变得更小,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

凸透镜A B C
材料玻璃玻璃塑料
形状
焦距10cm5cm7cm
解析:形状B显微镜
[1]A、B凸透镜对比发现,材料相同时,形状不同,焦距不同;A、C凸透镜对比发现,形状相同时,材料不同,焦距不同。

[2]凸透镜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故A、B、C三个凸透镜会聚能力最强的是B凸透镜。

[3]把A、B两个透镜并排放在一起,这一组合体的焦距会变得更小,图像可被放大的倍数更大,所以这一原理可以应用于显微镜。

16.在流感疫情防范中,水银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
______的______像,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

放大虚365
解析:放大虚36.5
[1][2]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读数时透过凸透镜的表面,因为水银柱离凸透镜很近,在一倍焦距之内,所以看到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则读数为36.5℃。

17.学完光学的知识后,小明将所学的各种光学仪器所成像的虚实和成像原理进行整理: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照相机成像④投影仪成像⑤放大镜成像,其中成实像的有
______;成倒立的像有______;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有______;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有
______。

(填序号)①③④①③④②③④⑤【分析】首先明确这四种事物的成像规律才可做出判断哪些是反射成像哪些是折射成像哪些成实像哪些成虚像
解析:①③④①③④②③④⑤
【分析】
首先明确这四种事物的成像规律,才可做出判断,哪些是反射成像,哪些是折射成像。

哪些成实像,哪些成虚像。

[1][2][3][4]①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②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③照相机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④投影仪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⑤放大镜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综上分析,其中成实像的有①③④;成倒立的像有①③④;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①;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有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有③④⑤。

【点评】
掌握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凸镜、凹镜成像的大小、虚实、倒正、原理等,进行对比归纳,记忆效果好。

18.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透镜。

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_____立、______的实像。

近视眼需佩戴______透镜来矫正视力。

凸倒缩小凹
解析:凸倒缩小凹
[1]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2]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距人较远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3]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实像。

[4]近视眼是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镜扩散光线来矫正视力。

19.童话世界里也有很多物理知识。

图甲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______一些(填“平”或“凸”)。

象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______(填“前面”或“后面”),因此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
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______(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乙图中小红帽能分辨出说话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断的;丙图中白雪公主手上的毒苹果______(填“发出”、“反射出”或“折射出”)诱人的红色光,使她上当受骗。

凸前面近视眼镜音色反射出
解析:凸前面近视眼镜音色反射出
[1][2][3]由图可知:鱼眼的晶状体曲度大,焦距短,会聚能力强,在陆地上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相当于近视眼,所以应佩戴近视镜使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

[4]我们能辨别不同的发声体是根据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来判断的。

[5]红苹果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它只能反射红光,而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它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0.如图所示,小玲手持一个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则此时透镜离她左眼的距离
______15厘米(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我们通过透镜看到小玲的“眼睛”其实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______像(选填:实、虚)。

小于虚
解析:小于虚
[1][2]小玲手持的是一个放大镜,放大镜是一块凸透镜,用放大镜观察眼睛时,由图可知,放大镜能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眼睛到透镜的距离是小于焦距,即小于15cm。

三、解答题
21.图中是通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画出通过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解析:
过平面镜的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
90°-30°=60°
则入射角也为60°,根据入射角等于60°在法线右侧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2.如图,根据折射光线的提示,画出他们对应的入射光线。

解析:
凸透镜是从焦点出发,必然平行主光轴,故将焦点和折射点相连,并标上向右的箭头即为入射光线,根据光路可逆,平行主光轴必然过焦点,故过折射点做一条平行主光轴的平行线,标上向右的箭头,故如下图所示:。

23.用作图法画出烛焰S点的像S’;
解析: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做出两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所成的就是S点的像,如图所示:
24.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ab是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这条反射光线又射向凹透镜的焦点F。

请画出:
(1)光源S的位置;
(2)ab的入射光线;
(3)ab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析:
(1)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像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可得光源S 的位置;
(2)a点为入射点,连接Sa,可得ab的入射光线;
(3)ab的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