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自上世纪末起,世界各国都较为重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我国教育部也在2004年颁布《国家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将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的公共课程中,为了解艺术欣赏课在普通高校的开设情况,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艺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总结经验,为我国普通高校中开设艺术欣赏课提供有益的参考。
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现状调查分析一、艺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及趋势
1.国外
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4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把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和戏剧艺术)引为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学科”。
以哈佛大学为例,该校规定,每一位哈佛学生至少应修习通过32门课程才可毕业,其中8~10门课程为核心课程即通识教育课程,涉及的领域包括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道德思考、科学、社会分析、数理统计、民俗等。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思考和理解的能力,寻求精神素质的发展。
2.国内
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高校一直在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但成效并不明显。
我国高校中,课程设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偏少,课程学时大约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且中国革命史、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政治类课程偏多,占到人文社会课程的73%。
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国家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之后,各级各类院校的艺术教育随之开展起来,纳入教学计划的艺术类公共课程,是院校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主渠道。
就普通高校教育而言,公共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而是着眼于提高教育者的艺术素质和促进受教育者的审美发展。
二、调查的目的
为了解艺术欣赏课在高职高专的开设情况,特针对2011级和2012级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随机展开调查,根据得到的相关数据,对目前普通高校开设公共艺术欣赏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调查对象
选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艺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进行探讨。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美术教师访谈
2012年9月至12月,笔者对担任艺术欣赏公共课的4位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其中3位美术教师、1位音乐教师),访谈主要采取面谈和问卷的形式,内容主要为教师对艺术欣赏教学的认知度和教学的开展情况。
以下是4位老师观点的综合整理如下:
1.您认为在非艺术专业学生中开设“艺术欣赏”课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吗?
答:有帮助。
大学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转变,艺术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开设艺术欣赏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欣赏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为考虑到学生所学专业的因素,这里的“艺术”也不是仅包含美术、音乐、舞蹈等“纯粹”的艺术教育,而是包含在审美理论上相通的各类艺术教育,更应该是人文的艺术教育。
2.您认为学校支持艺术欣赏课的开设吗?
答:比较支持。
开设的艺术欣赏课为学校的公共课,每学期16学时,分单双周上课,4个学期,共计64学时,课程容量为200人。
与此同时,借助艺术欣赏课这个平台,学生也能及时和任课老师沟通,在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下,积极主动开展各类的艺术活动,例如:书画作品展、时装表演、漫画作品比赛、校园歌手大赛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3.您认为学校所有的教学设备能满足您教学的需要吗?
答:基本能满足。
因为上课的学生全部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也主要是艺术欣赏类的理论课,不需要画室、琴房等场地,学校目前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
4.请你谈谈在进行教学时会遇到哪些问题?
答:(1)教师的知识储备:要让学生对内容感兴趣,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才能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其进入,由被动变为主动。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的课时设计只是让学生浮于表面,做一个蜻蜓点水似的了解,其实学到的东西很少。
要深入一个领域,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学生易于消化,琢磨,反复实践,从而产生积极探索的欲望。
(二)学生调查
1.概况
2012年10月~2013年4月期间,笔者针对2011级、2012级学生开展了《大学生对开设艺术欣赏课的认知及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的认知程度,以及艺术欣赏课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情况,旨在调查大学生于艺术欣赏课的认知及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
由于条件所限,每次调查主要是每个年级随机选取5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发放问卷时,注意到兼顾不同的专业,基本涉及到所有系和专业,基本能发映出目前课程开设的总体情况及学生对艺术的认知。
2.问卷结果调查:
发出份数:100份,收回94份,回收率:94%
(1)对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初步调查
①理科生占61.7 %,文科生占38.3%;②27.66%的同学从没有接触过艺术,
17.02%接触过艺术,但有55.32%的同学接触过,但接触非常少。
这说明,无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因为国家加大对学生素质文化教育的力度,从小学开始,直至高中,每所学校都或多或少的开设音乐、美术等相关课程,学生大多都接触过艺术,但也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虽然接触过艺术,了解的内容却非常少。
虽然是这样,但这却为学生进入高校开设艺术欣赏课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对开设艺术欣赏课的态度①有91.49%的学生喜欢艺术,有8.51%不喜欢艺术;②在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艺术欣赏课这一问题上,80.8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7.02%认为开与不开区别不大,2.127%认为没有必要;③95.74%的学生认为艺术对个性成长和生活有帮助,4.26%则认为是没有帮助的;④有42.55%的学生认为艺术与自己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55.32%认为有些联系,仅有1.063%的认为是完全没有联系的。
⑤57.449%的学生参观过美术馆或参加过与艺术有关的活动,42.55%则从来没有过。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学生对开设艺术欣赏课程还是非常认可的,大家几乎都认可艺术对个性成长和生活上的帮助,认为艺术与自己的生活是有联系的,近一半的人认为是联系非常密切的。
也因为我国教育目前所面临的大环境大氛围,过于注重非音体美的文化课教学,学生在参加与艺术有关的活动方面要欠缺一些。
(3)对艺术的认识
①对于曾经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艺术方面的教育这一点,只有19.15%表示曾
有过这方面的学习,有80.85%则表示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锻炼;②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学生更关心的是:23.4%关心作品的内容和技法,34.04%关心作品的创作背景,42.55%关心作者的创作思想。
因为面对的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所以,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训练,且学生更加关心的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思想,并不太关心作品的内容和技法等,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在教学时就要有所侧重,压缩作品技法的讲解,而注重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品的寓意。
(4)在艺术欣赏课上学生喜欢的内容
在艺术欣赏课上,学生更喜欢的:6.38%喜欢美术欣赏,31.92%喜欢音乐欣赏,61.7%喜欢影视欣赏。
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在上课内容的组织里要多插播一些视频资料,避免简单的图片讲解,利用声音、图片及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上课内容的枯燥。
(5)对课程的期望
①最近流行的艺术,现代艺术,与时代结合,与生活接近;②能够提高个人的欣赏水平,增加气质,提高审美能力,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所帮助;③通过学习可以缓解一下学习的压力;④希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结论、建议及影响
1.结论
(1)非艺术专业的高校学生认可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且在学生的社团组织等方面,艺术越来越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2)开课效果却并不是太理想,主要是因为学生所学专业是非艺术专业,在课程的组织方面就需要学校老师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去组织教学内容,而往往老师教的内容与学生想学的内容,并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2.建议
(1)通过与老师访谈,可以看出各位老师对上课态度比较认真,但是因为面对的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
(2)引导训练学生在面对各种文化艺术现象时,能有自己的观点,老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其本人的能力和理念将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授课老师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还更应该多了解一些美学、哲学、心理学等方面
的知识,而不是艺术技法类的讲解。
3.影响
通过学校艺术欣赏课程的开设,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艺术进行讲解,非艺术专业的学生都或多或少明白了审美的意义,拓宽他们视野。
学生开始主动阅读和寻找与艺术有关的知识,带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去欣赏艺术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主动性的评价,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艺术并不是艺术专业学生的专利,更多的是大众的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欣赏课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课程,在通过课程学习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授课老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孙美花.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研究[J].教学研究,2010,(1):42.
[2]http:///view/3015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