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反应;(3)能够分析金属材料的组成和性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3)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检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物理性质:(1)金属的颜色、状态、密度等;(2)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3. 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性能:(1)金属的冶炼方法;(2)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3)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3)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反应原理;(2)金属材料的性能分析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2)实验法:观察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3)讨论法: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属材料的图片、视频等;(2)实验器材:进行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检测;(3)网络资源:查询金属材料的相关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概念;(2)提问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激发学生兴趣,引入金属材料的学习。
2. 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1)介绍金属的颜色、状态、密度等;(2)讲解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3)举例说明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1)分组讨论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2)实验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3)引导学生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材料》精品教案
《金属材料》精品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金属的相关知识、活动评价、实验举证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2.从研究单一物质过渡到归类研究物质,学生感受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通过金属和合金的用途,学生体会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感受化学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习过程】环节一:联系生活,引入主题一、合金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与 (或 )熔合而成的具有的物质。
2.性质: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成分金属。
(1)硬度:合金的硬度一般成分金属。
(2)熔点:合金的熔点多数成分金属。
二、铁合金阅读教材73——74页,完成以下内容1.铁合金根据含碳量不同分为和。
其中生铁含碳量为,钢(用量最大)的含碳量为。
生铁硬度,抗压,性,可以铸造成型,钢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钢一般分为和。
据不同,碳素钢可分为、、。
不锈钢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合金元素主要是和。
三、铝和铝合金1、铝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2)、与盐酸反应:【实验3-4】现象:方程式:(3)、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3-5】现象:方程式:两性氧化物:四、新型合金阅读教材77——78页,了解几种新型合金环节二:探究学习,了解新知【学习任务一】铁合金1.联系日常生活中的铁合金用品,谈谈它们的性能。
2.铁合金的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3.不同的铁合金在组成上有什么区别,性能有什么不同,各自有什么用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铁的熔点比生铁的熔点低B.纯铁的硬度比生铁的硬度小C.钢可分为碳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三大类D.将生铁炼成钢就是将生铁中的杂质碳除去【学习任务二】铝和铝合金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有错误的是( )A.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3H+=Al3++3H2OB.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Al2O3+2OH-=2AlO2-+2H2OC.铁溶于稀硫酸:Fe+2H+=Fe2++H2↑D.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OH)3+3OH-== AlO2-+3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锈钢不管何时何地永不生锈B.铝是较活泼的金属,因此,硬铝的缺点之一是抗腐蚀能力差C.我国早在商代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青铜器了D.24K的金首饰就是100%的纯金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硬铝B.黄铜C.钢铁D.水银环节三:辨别明晰,归纳概念环节四:科学精神,民族意识1.除常见合金外,目前还有大量的新型合金。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
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
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学会使用金属材料进行制作和加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金属的性质;(2)学会运用金属材料进行实际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爱护材料、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定义与特点(1)介绍金属的定义;(2)讲解金属的特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分类(1)介绍金属的分类及常见金属;(2)分析不同金属的性质及应用。
3. 金属的物理性质(1)密度、熔点、沸点等;(2)实验演示金属的物理性质。
4.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2)实验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
5. 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1)介绍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铸造、锻造、焊接等;(2)实际操作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2)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金属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2)实验法:观察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实践法:动手制作金属材料。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属的图片、视频等;(2)实验器材:进行金属性质的实验;(3)制作工具: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制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金属?金属有哪些特点?(2)讲解金属的定义及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介绍金属的分类及常见金属;(2)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3)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
3. 实验演示:(1)演示金属的物理性质实验;(2)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教案:8.1金属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教案:8.1 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基本性质;2.掌握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3.理解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
二、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基本性质;2.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2.金属键的形成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引入话题的视频或展示几个金属制品,引发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
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解释金属材料的定义和特点,比如导电性好、延展性和塑性好等。
3. 分类和应用(25分钟)3.1 金属的分类教师介绍金属的分类方式,包括按使用范围分类(结构金属、建筑材料等)和按组成元素分类(纯金属、合金等)。
3.2 金属的应用教师分别介绍结构金属、建筑材料、金属电子、金属工艺品等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
4. 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20分钟)4.1 晶体结构概念教师解释晶体结构的概念,包括晶体单位、晶格和晶胞等基本概念。
4.2 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教师讲解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以典型的铜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5. 金属键的形成原理(25分钟)5.1 金属键的特点教师介绍金属键的共享方式和特点,重点强调金属键在金属材料中的重要性。
5.2 金属键的形成原理教师讲解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离子之间电子云的重叠现象。
6.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金属材料案例,如钢铁、铝材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背后的科学和工艺。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金属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基本性质、分类和应用,以及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
六、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某种金属材料的应用报告;2.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什么金属材料在工程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注意:本文档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编写,没有附带网址和图片,如需查看相关图片和网址,请参考教材或课外资料。
金属材料教案
金属材料教案第一篇:金属材料教案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通性和差异)。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合金的优良性能。
教学难点:1、如何合理选用金属材料。
2、合金与纯金属性能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金属的物理性质1、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图片,从而导出课题。
2、通过多媒体展示的金属材料的用途找出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
第二篇:金属教案第1节课(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金属工艺学的概念;2.了解主要的工艺方法;3.知道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3.发展现状和趋势;4.本课程的特点;5.学习方法;6.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 1.主要的工艺方法; 2.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2.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03.发展现状和趋势;4.本课程的特点;5.学习方法;6.重要性。
六、布置思考题1.试述金属成形的主要方法。
第2节课(第一章工程材料基础知识§1 材料的力学性能)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强度和塑性指标的符号、单位及意义;2.掌握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方法、符号及应用。
3.了解拉伸试验方法和拉伸曲线图;4..了解多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强度指标; 2.塑性指标; 3.硬度; 4.冲击韧性; 5.疲劳强度。
三、重点、难点重点:金属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概念难点:疲劳强度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1.强度指标;15 2.塑性指标;10 3.硬度;10 4.冲击韧性;5 5.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会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惜金属资源,节约用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 教学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探究;(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2. 实验药品:铁、铜、锌、铝等金属单质,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3. 教学课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图片和视频;4. 教学素材:金属材料的实物标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思考金属的特性;(2)提问:什么是金属?金属有哪些性质?2.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1)分组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哪些?(2)实验演示:铁、铜、锌、铝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实验;(3)学生实验:观察金属的密度、熔点、导电性等性质。
3. 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1)分组讨论: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2)实验演示:金属与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的反应;(3)学生实验:铁与稀盐酸、铜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4.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讲解金属腐蚀的原因;(2)讲解金属的防护方法;(3)学生实验:铁的腐蚀与防护实验。
五、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所学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腐蚀与防护知识;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腐蚀与防护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金属的分类和特点;(3)学会使用金属材料进行制作和加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金属的性质;(2)学会运用金属材料进行实际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知道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3. 金属的分类:根据金属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4. 金属的制作和加工: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焊接、切割等工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和制作加工方法。
2. 教学难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在实际制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教学素材:金属样品、图片、视频等。
3. 制作材料:铁丝、铜片、铝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如硬币、钥匙等)引起学生对金属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制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2. 讲解: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和制作加工方法。
3. 实验: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如金属与酸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实践:分组进行金属制作加工活动,如焊接铁丝、铸造铜片等,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调查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思考如何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现象的准确性和记录数据的完整性。
七、教学拓展:1. 开展金属材料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参观金属加工厂,了解金属材料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提高学生金属材料的实验操作技能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提高学生金属材料的实验操作技能。
一、现状分析金属材料是工程材料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制造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所以,对金属材料的研究和使用不断地深入和广泛。
在教学中,学生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解,很难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尤其是它们的结构和性能,而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和研究金属材料,就会更加深入和透彻的理解它们的内在结构和性能,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够,实验操作技能不够娴熟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安全事故,给学生的学习和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威胁。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教学方案:1.强化教学安全意识金属材料实验往往涉及到高温、高压、强毒等多种危险因素,学生的安全意识应该十分重视。
在教学中,我应该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知道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标准,掌握安全操作技巧,比如掌握防护措施,避免火灾,安全使用化学品等。
2.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实验操作技能培训。
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比如实验的准备,实验过程的安全措施以及实验装置的操作技巧等。
(2)增强实验操作能力。
让学生熟悉实验设备的细节,比如仪器的测量范围以及测量方法等。
同时,让学生熟练使用实验工具和仪器,提高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深入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奠定基础。
(3)加强实验模拟。
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过程,为深入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打下基础。
(4)进行实验报告评价。
学生之间进行实验报告评价,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能力。
3.调整课程的教学策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新颖教学法。
引入故事情节,使用数字教学,电子白板等技术来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
2.掌握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2.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哪些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2)学生回答:自行车、手机、电脑、汽车等。
2.金属材料的分类(1)展示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铁、铜、铝、不锈钢等。
(2)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金属材料的颜色、光泽、硬度等特征。
(3)根据特征,将金属材料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
3.金属材料的性质(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金属材料的性质吗?(2)学生回答: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3)讲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等,并举例说明。
4.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1)讲解金属材料的结构,如金属原子排列、晶格结构等。
(2)引导学生分析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3)举例说明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如铜的导电性优于铁,是因为铜的原子排列更紧密。
5.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应用(1)讲解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等。
(2)展示金属材料的加工实例,如汽车零部件、建筑构件等。
(3)引导学生分析金属材料的加工与应用,如汽车零部件的加工与汽车性能的关系。
6.实验观察(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
(2)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质。
(2)拓展金属材料的其他应用,如新型金属材料、环保金属材料等。
(3)布置作业:收集有关金属材料的资料,了解金属材料的最新发展。
四、课后作业1.熟悉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
2.分析一种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3.收集有关金属材料的资料,了解金属材料的最新发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以及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金属材料的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金属材料的教学设计引言:金属材料是工程材料中最为常用的一类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强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
教授金属材料的知识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享一份针对金属材料教学的设计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将金属材料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3. 理解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机制;4. 学习金属的表面处理和防腐方法;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性:a. 金属的定义和基本特点;b. 组织与性能的关系;c. 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缺陷。
2. 常见金属材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a. 黄铜、铝和钢铁等常见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b. 合金材料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 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机制:a. 弹性和塑性的基本概念;b. 应力-应变关系的表达;c.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
4. 金属的表面处理和防腐方法:a. 表面处理的目的和方法;b. 防腐方法的分类和选择。
5. 实验演示和实践活动:a. 实验室中的金属材料性能测试;b. 实地考察金属产品的设计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PPT展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实验教学:设置金属材料实验室,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金属材料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加深他们对金属材料的认识。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金属产品,在现实中观察并分析金属材料的应用和特点,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1. 课堂小测验:通过随堂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金属材料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金属材料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单元 课题1金属材料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了解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3.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原理。
2.掌握金属的腐蚀和保护方法。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实例引入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
2.归纳法:总结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3.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简单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
4.讲解法:结合课件和黑板,深入浅出地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
2.实验器材:小锅、烧杯、火柴、铜板、铝材等。
3.多媒体设备:课件、投影仪等。
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锅、钥匙、铅笔芯等都是金属制成的。
2. 金属的性质和特点(15分钟)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性质与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之间的联系。
3. 金属的分类和应用(25分钟)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介绍常见金属的分类和应用。
例如,铜可以用来制作电线、水管等;铁可以用来制作汽车、建筑物等。
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金属材料的用途。
4. 实验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观察铜板的腐蚀现象(在铜板上滴上少量醋酸,观察变化)。
实验二:观察不同金属的导电性能(用火柴点燃后,使不同金属材料接触火焰,观察火焰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金属的某些性质和现象,加深对金属材料的认识。
5. 总结(10分钟)用黑板或投影仪总结金属的性质和特点,重点强调金属的导热性、导电性以及容易腐蚀的性质。
巩固学生对金属材料的理解。
6. 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检查学生对金属材料的掌握程度。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理论上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又能通过实验来亲自感受金属的确切特点。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 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3. 能够分析金属材料的用途及优势。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金属的性质;2. 学会运用金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3. 金属材料的用途及优势。
难点:1. 金属的化学性质;2. 金属材料的选用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金属材料的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2. 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
学生准备:1. 预习金属材料的相关内容;2. 准备好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讲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3. 实验:分组进行金属性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观察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
5. 定期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第六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1. 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及类型;2. 掌握金属的腐蚀防护方法;3. 能够分析金属腐蚀对材料及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金属的加工与成型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1. 了解金属加工与成型的基本方法;2. 掌握金属加工与成型的原理及工艺;3. 能够分析金属加工与成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第八章:金属材料的选用与应用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1. 了解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2. 掌握金属材料的适用范围及应用领域;3. 能够分析金属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及限制。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
《金属材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学会金属的鉴别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金属材料;(2)学会使用仪器和工具进行金属材料的检测;(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金属资源,节约使用的意识;(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1)金属单质;(2)合金;(3)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 金属的物理性质(1)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2)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3.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水的反应;(2)金属与酸、盐的反应;(3)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金属的鉴别和应用。
难点:1. 金属的化学性质;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2)运用实验法验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金属材料的性质;(2)实验器材和仪器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学生自主学习,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3. 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金属的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总结实验结果。
4. 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金属与氧气、水、酸、盐等物质的反应,总结实验结果。
5. 金属的鉴别和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学会金属的鉴别方法,了解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金属材料》化学教案
《金属材料》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分类、制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定义与性质2. 金属的分类与制法3. 金属的应用与实例4. 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5. 金属材料的分类与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定义、性质、分类、制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反应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金属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实验试剂:铁、铜、锌、铝等金属单质,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金属材料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什么是金属?金属有哪些特点?二、金属的定义与性质(10分钟)1. 讲解金属的定义,强调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性。
2. 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三、金属的分类与制法(10分钟)1. 介绍金属的分类,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等。
2. 讲解金属的制法,如冶炼、电解等。
四、金属的应用与实例(5分钟)1. 分析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建筑、电子、交通等。
2. 举例说明金属的应用实例,如铁轨、电线、汽车等。
五、金属材料的分类与特点(5分钟)1. 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 总结金属材料的特点,如强度高、耐腐蚀、导电性好等。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定义、性质和特点,掌握金属的分类、制法和应用。
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金属材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定义及分类2. 金属的物理性质3. 金属的化学性质4. 金属的冶炼和加工5. 金属材料的应用及前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的冶炼原理及金属材料的加工技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2. 运用实验演示法,直观展示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金属材料的定义、分类及性质,解释金属的冶炼和加工过程。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金属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的实际运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金属材料的应用及前景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金属材料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金属材料的概念、性质、冶炼和加工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问题,正确操作实验,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完成课后作业。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化学》2. 实验器材:金属样品、实验仪器、试剂等。
3. 辅助材料:PPT、视频、图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金属材料的概念、分类及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
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
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
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
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
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
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
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
引导实验探究;指导调查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仪器、药品及其它】
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4、教师制作多媒体。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
我们已学习了碳、氢、氧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类元素──金属元素。
通过第四单元课题2我们知道了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又用不同的颜色做了分区,在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金属元素
就占了五分之四(展示元素周期表)。
学生回忆相关知识,观察教师出示的元素周期表。
从上册所学的c、H、o等非金属元素到这学期要学的金属元素,学生很容易发生联想,借鉴学习方法。
知识回顾提问:那么你们知道的,见过的金属元素有哪些呢?请完成下表。
对学生习作投影展示、评价。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复习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交流展示请学生列举身边的金属材料。
学生回答,展示课前收集的身边的金属材料。
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图片展示投影展示图片: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马踏飞燕、铁狮子等)。
见附图。
学生观察。
增加学生的信息量,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高新技术、国防建设、美化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铺垫提问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先回忆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哪些方面的性质。
学生回答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使实验探究更有针对性,目的性。
实验探究布置实验探究任务。
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材料尽可能多的探究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尝试探究成功的快乐。
阶段小结阶段小结金属有哪些物
理性质。
教师有选择性板书。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介绍实验探究方法。
开展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强化评价功能,通过评价,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讨论归纳出示一些金属物理性质数据。
教材表8-1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讨论问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5、为什么现在高压电线用铝丝而不用铜丝了?
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归纳出物质的用途与哪些因素有关。
联想应用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金属,它的一些性质如下:
熔点2500℃
密度3g/cm3
强度与钢相似
导电性良好
导热性良好
抗腐蚀性优异
这种金属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层,试设想这种金属的可能用途。
对学生的大胆设想给予鼓励。
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体现知识的应用性,联系社会,联系生活。
增强学生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趣味活动在我们的人体中有一个“金属之最”,你们知道吗?
你知道地壳中的“金属之最”吗?
你还知道哪些“金属之最”?
学生抢答。
阅读课本资料。
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
课外拓展布置作业1、铝与铁相比,具有哪些优良的性质?
2、分别举出铁、铜、金的几种用途,这些用途各利用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3、请同学们课外调查我们生活中的金属是否都是属于化学意义上的金属(单质)?
4、从金属材料的利用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后是铁器时代,而铝的利用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这是什么原因呢?
5、上网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的资料。
实现课内知识在课外的延伸。
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提问引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都是纯金属吗?
引入合金概念。
学生思考回答。
从生活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符合新课程理念。
比较提问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不用纯铝做门窗,而是用铝合金?为什么不用纯铁制作汤勺,而用不锈钢……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回答。
若有困难可讨论。
为比较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性质的差异做铺垫,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验探究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性质有怎样的差异?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大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设计实验比较黄铜片和铜片、铝合金和纯铝的硬度。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比较焊锡和组成它的纯金属锡、铅熔化的温度。
焊锡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锡、铅的熔点低这与焊锡的用途有关吗?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
学生回答。
该实验中要用到铅,铅有毒,要避免对学生健康不利。
归纳小结合金的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结。
通过对实
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师生互动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合金吗?说说它们分别具有哪些优良性能。
教师投影展示常见合金图片。
学生举例说明。
师生互动,知识越辩越明。
通过投影展示增强直观性。
联想应用下列物品可以用哪种合金来制造,并说明理由。
(1)外科手术刀(2)防盗门(3)门锁(4)自行车支架(5)硬币(6)飞机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并相互评判。
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通过自述、互评加深对合金的认识。
化学前沿教师出示图片和学生一起展望有发展前景的几种新型合金材料(重点突出钛合金在生物医学材料上的应用,并介绍形状记忆合金。
)学生展示课前查阅有关“未来金属──钛和钛合金”的资料(钛合金的广泛应用,优良性能,发展前景……)。
让学生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贡献。
学生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就自己认为感触最深的内容发表见解。
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习方法。
课外延伸布置作业1、布置学生在家里做一做淬火和回火的实验,并写好实验报告,在化学小组内交流实验现象和结果。
2、学生以“金属畅想”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并装入学生化学成长记录袋。
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化学学习的可持续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