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助县农户具有较为丰富的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经验,对于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在近些年不断提升。

当地由于受到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限制,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当中,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人员,以及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执行的相关设备。

这导致我国许多地区缺乏系统的草原有害生物防控能力,一旦遭遇大规模有害生物疫情,可能导致农户遭受大面积损失。

通过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的实施,使项目区天然草地的退化、鼠害危害得到有效遏制,使草原生态系统以及相关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增强草地生产能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只有意识到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借鉴互助县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的经验,才能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准,逐步完善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体系,进而提升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水平,为全国的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有力借鉴。

一、互助县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况
1、互助县草原资源概况
互助县总体的土地面积共包括3424km2,天然草地面占土地总体面积的59.29%。

在总体草地面积当中,共有168980hm2的可用草场,占互助县总体草地面积的83.23%。

该地区的草场受到地理、气候、以及湿度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变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草场类型。

在这些草场当中以高寒草甸草场的总体面积最大。

互助县地区之内,高寒草甸草场的生产能力位列互助县草场的第一位。

在互助县草场的每年生产当中,可以产出3078kg的鲜草,这一产量能够承载24.9万的羊的饲喂。

2、互助县草原综合治理概况
互助县从2011年开始进行草原的综合治理,在草原的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在长期的草原综合治理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治理体系。

互助县共包括168980hm2天然草原,这些草场在综合评估之后被列为草畜平衡区。

地区政府向草畜平衡区发放相关补助,草畜平衡补助总体达到380.2万元。

与此同时,互助县为了提升草原综合治理的水平,共聘请了51名草原生态管护员。

这些专业的草原生态保护员负责管护天然草原。

从2013年~2019年互助县通过开展草原鼢鼠防治工作,在具体防治过程当中共保护了110000hm2草原。

2017年,互助县共实施退耕还草8667hm2。

2019年,互助县地区完成退耕还草1333hm2,实现了53.56%以上的草原植被覆盖目标。

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点
1、重视草原有害生物的全面检查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人员不仅是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执行者,如果一旦有地区爆发有害生物疫情,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人员是制止大规模动物疫情爆发的预警人员。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必须实时对监管地区的草原有害生物情况进行流调,收集、记录、建立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档案。

除此之外,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人员还应当定期对草原牲畜进行疫苗注射,以及健康监测在疾病没有大规模爆发之前,就降低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发生的几率。

对于染病的动物应当保证及时治疗,并且有专人照顾从而将草原有害生物消灭于萌芽当中。

2、重视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案的研究
当出现鼠害时,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人员可以将有效的防御方案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这需要基于长期以来对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视,以及科学的防治工作方案,和对于实际情况较为了解。

所以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人员的研究,更加符合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真实状况。

除了要基于现实情况,研究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方案之外,还应当就当下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学中的重点研究课题进行深入钻研。

如果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难以解决的草原有害生物,应当通过研究攻关的方式找准有害生物出现的原因,并且选择最佳的方案对草原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3、注重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人员素质的提升
我国草原面积较大,由于缺少资金支持以及受到专业技术条件的限制,使得基础防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而且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人员往往在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必须重视基层设施的建设以及技术人员专业的提升,和相关专业人员的配置,才能够顺利的进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有效推进。

长期以来,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依然处于传统的防
互助县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分析及对策
唐登银
99
. All Rights Reserved.
治模式当中,不论从防御设备、基础设施还是人员专业程度角度来看,都急需提升。

如果基础设施和专业设备以及人员专业素质不能跟上现代防治工作的要求,那么无疑会对该地区的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埋下较大隐患。

三、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现有实践中的弊端
1、基层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力量较弱
基层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力量较弱,是互助县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该地区的有些防疫人员,从其他机构中借调而来,这些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人员虽然比较了解当地的防疫情况,但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员工都不能长期从事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因此在较短的工作时长之内很难进行防御体系的革新,和先进防疫技术设备的应用。

对于新型的防御手段,基层防疫人员接受较慢。

如果遇到大规模的新型疫情出现,那么这些基层防疫人员显然无法用传统的防御方式应对新疫情。

2、基层防疫人员难以提升对防疫工作的重视
我国许多地区开展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已有较长时间,这些地区对于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进行了多次调整。

但是,许多调整方案并未落实到基层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当中。

基层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不可能立即得到疫情的检验,因此很多基层防疫工作人员在没有疫情出现时,就往往缺乏对于防疫工作的重视,没有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警惕性和相关认识。

从事基层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人员,往往难以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这使得他们在行动上也难以跟上现代化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求。

3、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设施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少先进的防疫技术设备,是许多地区基层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基层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人员较少,地方对于基层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没有足够认识。

因此,缺少对基层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资金的投入,难以购置先进的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设备。

许多地区在长时间之内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系统,在很多时候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形同虚设无法有效进行相关工作。

基础防疫设施的不完善不仅导致防疫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同时也可能是互助县基层防疫人员,难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从而由于工作不被重视,而在工作中产生疏忽大意,造成工作的失误,给互助县的畜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借鉴互助县经营优化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模式的有效路径
1、通过有害生物防治项目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可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项目建设。

可有效提高项目区天然草地植被盖度和产草量,草地由建设前的部分地区超载,实现项目建设后的草畜数量基本平衡,为发展生态畜牧业和农牧民增产增收奠定了物质基础。

推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还可以改善农牧业生产结构,促进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

推进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可以提高效益产出水平,推进祁连山片区畜牧业走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同时,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可带动项目区贫困牧民从事饲草种植和种收机械服务,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结构,进一步推广新科技成果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通过有害生物防治项目促进草原地区的经济发展
由于项目区多有藏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同胞有自己的民族宗教习俗,在防治鼠害、退化草地治理时,必须尊重当地牧民群众的宗教信仰,提前和当地群众充分沟通,取得理解。

在工程实施时优先雇佣当地劳动力,与国家对牧区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等项目相结合,使当地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治理项目中来,并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确保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完成后,要及时开展自查验收,保证有害生物防治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3、构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管理体系
项目在前期工作和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果存在组织管理方面的漏洞,会造成一定社会稳定风险,必须在方案制定、总体项目规划、落实项目建设标准等过程中,严肃认真对待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在组织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众多,人员身体素质不同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强烈的症状,在施工前应预留人员适应、观察的时间,在工作人员身体适应后再进行大面积作业;另外,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影响当地牧户的生产、生活,必须与项目施工方签订相关责任事故追究制度合同,落实项目负责人制度、落实项目监理制度、层层落实项目责任制,以确保将社会稳定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

4、完善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
鼠害防控地块选择不当可能会使治理工程措施落实困难,生态保护站和专业技术部门对鼠虫害的调查和监测数据是项目确定防治规模、布局的重要依据。

必须达到危害标准,才确定为本年度防治区域,以免造成资金浪费和草地生态环境的污染。

防治药剂应选用安全、经济、高效,具有“农药登记证”、具备国家确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许可证”的防治药品。

且须经我省
100
--
. All Rights Reserved.
大面积使用并经省级技术单位试验示范药效性能及安全性稳定、防治效果达到相关技术标准的药品,加强安全保护措施。

5、综合提高现有有害生物防治人员的总体水平
提升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当着重基层服务人员定期的专业培训,以及现有人员的流动。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人员的防疫知识,需要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

除了定期参加线下的专业培训之外,也应当构建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学习平台,定期在线上进行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和防疫科学的学习。

如果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人员无法达到专业考核标准则应当离开基层防控岗位。

除对现有的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素质提升之外,还应当着力引进高素质的防控人员,充实基层防控队伍,构建起强大的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人员专业队伍。

5、有害生物防治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行加强
为了更好的强化草原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展开此工作时必须针对人员队伍培训工作进行加强,通过不断培训让每个人的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针对各个的防治机构来说,需将草原保护和植物保护专业人员的比例进行提高,同时对其培训工作加强,让这些人的服务能力和防治管理水平提升,以此让后续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得到促进。

针对国家层面进行分析,需将技师资库建立起来,让各个省级的防治机构将测报和防治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做好。

专业人员队伍的培训计划认真制定并按照计划逐一执行,以此让基层农牧民、生态管护员以及技术人员的防治技能有效提高,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专业过硬和素质优良以及结构合理的防治人才队伍。

6、完善应急预案将应急防控能力加强
在草原很有可能突发一些有害生物灾害,对于这些灾害的应急管理来说,在整个国家的公共安全系统中,都是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将草原有害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理水平以及处理能力进行提高,必须将一个结构完整、运转高效、资源共享、功能齐全的应急机制建立起来,此机制还需反应灵敏同时具有超强的保障能力。

和目前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进行结合,在整体工作中需根据常备不懈、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措施果断、反应及时、依靠科学、分级负责、统一领导以及加强合作的原则,将一个具有较强规范性的运作程序,和更具有科学性的应急组织体系构建起来,此基础上还需将结构完整资源共享以及功能齐全的应急机制构建起来,此机制还需具有运转高效和反应灵敏等特征。

根据规模适度、依灾配置和布局合理以及突出重点等原则,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辐射性强、交通便利以及草原资源比较集中的重点区域,将服务周边和跨地区的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库设立起来,让草原有害生物灾害的防控能力和技术显著提升。

7、创新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水平的科学性
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对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属于此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具体进行防治时把提高效果、提高生产力的思想树立起来,传统的防治思路积极进行转变,现有的各项防治技术优化完善,以此让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的创新得到有效推动。

此外还需和具体情况相结合将防治科技含量作为基础工作,并将此工作全面落实。

在此基础上,促进由地面防治、人工防治为主的手段,可以逐渐转向着互联网航空遥感以及航天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转变。

将绿色防治模式和防治技术的研究作,为重点内容并加强推广力度,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并重,有效解决行业应用和科学研究出现脱节等问题。

此外,还可将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委员会组建起来。

通过此措施,
让防治标准体系的建设得到有效推进,同时加快损失评估、防治通则以及监测预警等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按照不同的有害生物,将更加合理和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制定出来。

总之,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基于具体地区的现实状况,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

本文以互助县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状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革新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基本路径,希望提升各个方面对于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实施提供有效借鉴。

(作者单位:810599青海旭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101
--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