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历史皇帝嬴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朝的历史皇帝嬴稷
秦昭王名侧,一名稷,公元前306年到公元前251年为秦国国王,共在位56年时间,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
下面是有秦朝的历史皇帝嬴稷,欢迎参阅。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
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
前307年,秦武王死,昭襄王继位。
昭襄王在位时间长久,任用包括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治军备战,富国强兵,使秦国奠定了将来一统天下的基础。
前251年,昭襄王死,年有75。
史书简称其为秦昭王。
秦朝的历史皇帝嬴稷人物生平秦昭王(前324-251)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嬴姓,名稷,又称秦昭襄王。
秦武王异母弟。
曾为人质于燕,武王死后归国,于公元前306年继位。
在任前期,其母宣太后当权,贵族外戚骄横,大权旁落。
昭王四十一年(前266),采取断然措施驱逐专权的贵族外戚,废黜太后,重整纲纪。
前期任用足智多谋的魏冉为相,日益东进,“天下皆西向稽首”。
后用魏人范雎为相,白起为将,采取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大破韩、魏、楚军,夺取邓、宛、河东之地,攻取楚都,建立南郡,又联合各国破齐,并大败赵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北),使秦疆土日广,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昭王生于公元前324年。
在这一年,秦惠文王称王,爱妾芈八子为他添了一个儿子,惠文王十分高兴,为这个儿子取名为稷,取意
以农为本,希望这个儿子能给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好的收成。
惠文王称王的第十一年(公元前314年),赵武灵王在燕国的子之之乱后从韩国迎立燕公子职。
公子职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燕昭王。
但此时燕国局势混乱,公子职在易王后的支持下,与太子平发生战斗,公子职不利。
燕国的太后易王后是秦惠文王的女儿,燕昭王是易王后的儿子,易王后与燕昭王希望能够得到秦国的支持。
公元前311年,秦国与魏国组成联军进攻燕国太子平,杀之,立公子职,秦燕结盟。
秦惠文王派自己喜欢的儿子稷入燕为质,以表明秦国对秦燕友谊的重视。
在公子稷入燕不久,秦惠文王就死去了,太子荡即位。
燕国是一个远离中原的落后国家,国力比较弱。
在经过子之之乱后,国力更弱了。
公子稷到燕后,燕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
燕昭王下求贤令,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能人贤士。
公子稷眼看着这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外甥在姐姐的帮助下使燕国复苏,十分羡慕。
易王后虽名为太后,但实际年龄并不大,只有三十多岁,对公子稷这个远离家乡、年少的异母弟来说既是姐姐,又是母亲。
由于有易王后的照顾,稷比其他在国外为质的公子要好过得多。
易王后是见识过秦孝公、卫鞅和秦惠文王是如何强国的,为了使燕国这个落后的荒蛮国家富强起来,易王后采用了当初秦国的成功经验。
燕国很快就走出了内乱造成的困蔽,逐渐强大起来。
公子稷就是在燕国的图强巨变中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光。
秦朝的长平之战从昭王四十二年到四十六年,昭王命令白起等人打通了沿黄河两岸,秦与陶之间的通道。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赵国
要与秦争夺韩上党的事件。
昭王命秦攻韩上党将王龁避免与赵军发生冲突,全力灭掉韩魏后,再与赵国决战。
昭王四十七年,赵将廉颇攻击王龁,为王龁所败。
赵孝成王命赵括取代廉颇,击败王龁,秦国占领的韩上党告急。
韩上党若为赵括占领,秦国在黄河北岸的河东地区和在黄河南岸的函谷关以东包括陶在内的大片土地都有被赵军占领的可能,秦国不得不掉转进攻方向,放下黄河南边的韩魏,与黄河北边的赵国进行决战。
昭王将在野王(今河南沁阳)一带准备攻击韩都郑和魏都梁的白起调到韩上党与赵括对垒,昭王决定把相对封闭的上党地区作为决战的第一战场。
让魏冉佯攻邯郸,使赵不能抽调邯郸地区的主力支援赵括,同时钳制齐韩魏楚,对临近的黄河守军进行支援。
在函谷关和陶之间的黄河守军压制韩魏,阻击韩魏楚渡河救赵,配合上党军和陶军的行动。
留有一军保卫国内。
由于这次大战确实对魏冉所在的陶国很有利,因此魏冉很支持这次全军行动,与魏冉交厚的白起也很卖力。
昭王第一次有效地调动了全国的军队。
当时秦赵两国是两个超级强国,谁也不具备灭掉对方的实力。
秦昭王的这种战略部署,实际上就是让白起在上党地区与赵括打一场消耗战。
范雎早就看出昭王的用意,让郑安平做好接替白起的准备。
郑安平不解,范雎说,上党巨战,白起胜了,功在昭王,从此秦国的军权就被昭王掌握了。
到时候,昭王必会听从我的意见,用你为将。
如果白起败了,昭王正可以解除白起军权,昭王还会用你为将。
所以说,无论白起胜负,昭王都已稳操胜券,你就等着吧。
白起与赵括在河东地区各调集百万大军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巨战,结果赵军伤亡七八十万,秦军也伤亡六
十来万。
但秦国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要远远多于赵国。
长平之战后,秦军虽然占领了整个河东地区,但秦国的损失过大,已经无法再支持攻击邯郸的大战了。
田单防守的邯郸十分牢固,城中驻有几十万精锐赵军和大量粮草,邯郸外围还有几支机动部队协助防守。
但在这个时候,魏冉去世了。
昭王考虑,秦军战线过长,供给困难而且消耗已经过大,邯郸不可卒拔,如果这个时候韩魏进攻秦国,秦国就有可能遭受大败的厄运。
昭王四十八年年底,昭王命令秦军大部收兵,留一部秦军继续攻邯郸。
昭王把陶的精兵调回国内,填补空虚。
上党大战后,昭王对秦军的将领做了很大的调整,白起被搁置。
白起在长平之战中,被赵括所派的刺客刺伤,此时伤口发作,白起养病在家。
在此期间,秦军中与白起最为交厚的王陵、王龁等将领先后被派往邯郸战场,但均告失利。
昭王使范雎请白起,白起以病推脱。
司马靳跟随白起多年,感到很纳闷,问白起,
武安君此前不论身体多么糟糕、敌军多么强大,都从未推辞过,这次为什么这么坚决地就推掉了。
白起说,此前出征,只要调配得当,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而此次出征却是必败。
赵军虽经上党巨战,但还有很强的实力。
我军连续作战,早已疲惫,给养也已出现困难。
邯郸城高兵众,田单调度有方,邯郸本来就不是可以轻易攻下来的。
韩魏齐楚在穰侯去世,陶国精兵调回国内后,就图谋救赵击秦。
邯郸离秦千里之外,沿途为三晋旧地,本来就反心很盛,秦王又将大军调回国内,秦军占领的黄河两岸非常危险,只要韩魏楚来救,切断秦军归途,秦军就很可能有去无回。
攻邯郸的难度要远在长平大战之上。
以目前
的人员配备和战略部署,邯郸城下就是秦军的坟场。
秦王忌我军权过重,正在着力削夺。
此次让我攻邯郸,就是想在我战败后,判我的罪。
司马靳听后,劝白起造反,白起没有表态。
此时,昭王已经在秦军中安排了大批自己选拔的将领,原来魏冉白起系统的将领也有很多倒向了昭王。
昭王命范雎请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再次拒绝。
秦王大怒,以白起屡次拒绝王命为由,夺武安君封号,贬为士卒迁往阴密(今甘肃灵台西南)。
白起居咸阳三月不行,徒众越集越多,与军领也有交接。
昭王见白起反势日盛,派人强令白起上路。
白起上路没走多远,就被昭王派遣的使者军逼迫自杀。
昭王在除掉白起后,命郑安平为将,代白起去邯郸。
郑安平是魏国人,是范雎的挚友,为范雎举荐,也是当时的一位名将。
在邯郸战场,多为白起旧将,不听从郑安平的指挥,秦军被田单和来救的信陵君、春申君包围分割。
郑安平被围,无人去救,被迫降赵,几支秦军也先后被歼。
至此,魏冉、白起系统被昭王全部消灭。
昭王五十二年,与范雎交厚的另一位秦国重臣,河东郡守王稽被指控有通敌嫌疑,被昭王处死。
举荐王稽和郑安平的范雎负有举人不当,与王稽郑安平同罪的责任,被迫自杀。
昭王消灭了秦国的最后一位权臣。
此前,昭王压制魏冉与白起,多让范雎出面,秦国百姓对范雎很怨恨。
范雎死后,秦国百姓皆夸昭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