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理解拓展特训卷(二)(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理解拓展特训卷(二)
(含答案)
阅读理解拓展特训卷(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断气前的样子,可以用成语“_______”来概括。
2.选文描写严监生断气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___________,体现了他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主要对严监生进行了______和______描写。
4.如果严监生当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5.填空。
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用文中“____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这一自然段是按照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写的。
6.用横线画出体现船夫“操纵自如”的语句。
7.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除了文章中写的,还有哪些人也会乘坐小艇?他们会去干什么呢?请写出三种人物的动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埃及金字塔
佚名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方锥形建筑物。
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
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
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的,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
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说法不一),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现高约137米,相当于5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塔身由约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最大的一块重160吨。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
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
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
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中的这些金字塔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8.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金字塔所在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黄色的沙漠中;金字塔原来是____________的陵墓;金字塔高大雄伟,文中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例介绍的。
(2)第三自然段介绍胡夫金字塔主要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9.在文中用“______”画出具体写金字塔“宏伟”的句子,用“﹏﹏”画出具体写金字塔“精巧”的句子。
10.你是怎样理解“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黎明悄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
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
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
可是你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
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千米外或更远一点,在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
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千米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氤氲(yīn yūn)
的雾,与周围的天际连成一片。
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岬角幽暗的倒影。
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了一片金色,在那边鸟儿的翅膀上染上了点点金光,最美不过的是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上泛起了细细碎碎的金色,显得美丽异常。
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
(有改动)
11.短文是按照______顺序来描写密西西比河上黎明的景色的。
用横线画出表示时间转换的词句,例如“黎明悄然而至”。
12.品读画“”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好处,在文中的方框中进行批注。
13.第二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的场面,运用了______(动态静态)描写。
第三自然段运用______态描写的手法,____________(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地描绘了密西西比河黎明时不同地方的树叶的颜色。
14.文中画“”的句子,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颜色)的特点。
15.“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林则徐请客
①林则徐五十三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
一些外国人。
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②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林则徐参加。
宴会快结束时,送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
那时候,冰淇淋还hǎn jiàn ()。
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
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说□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其实是冷冰冰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③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
外国人。
宴席上,端上来一道道中国名菜。
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láng tūn hǔyàn()。
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
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
④“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
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
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
他们“啊——”,“啊——”,嚷成一片,喉咙里比卡着鱼骨还难受。
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
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
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
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
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
⑤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个个dāi ruòmùjī()。
⑥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16.看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7.在第②自然段“□”中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18.对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林则徐在向这些外国人科普吃槟榔芋泥的方法,要等它凉点再吃.否则会烫到。
B.我们中国人就像这槟榔芋泥,虽然外表看着冰冷,实际是热血爱国的。
你们想要用鸦片毒害我们,是会遭到我们中国人的反抗的。
C.上次你们用冰淇淋让我受辱,这次我用槟榔芋泥也让你们出尽洋相。
19.本文对林则徐的描写主要运用的是______描写,表现了林则徐______的思想感情。
20.林则徐是清末著名的禁烟英雄、爱国将领,这学期我曾经读过他的一句爱国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____________
汉武帝时,朝中有三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
这三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还只不过是两个小官,职位低得很。
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后来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业绩就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身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
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
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您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员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的。
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一甩袖子就走了。
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后来人们将汲黯的比喻概括成成语“后来居上”,但是意义却发生了改变,用来形容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2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22.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里。
心胸狭窄政绩显著不通情理
23.文中两处加点的部分可以分别改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汲黯认为提拔官员的原则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而汉武帝提拔官员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
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
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
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
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锺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
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
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趋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
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
老人一看自己这幅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
“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
“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
我们全都大笑起来。
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国外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痘……”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26.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时尚——( ) 风雨同舟——( )
27.文章通过不同的事例来表现三位老人的幽默,请试着写一写。
杨绛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
启功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
28.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9.本文写杨绛先生的幽默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写冰心老人的幽默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写启功先生的幽默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的呢?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本文是_____结构,第⑩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1.结合第⑩自然段,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奄奄一息2.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怕费了油视财如命3.神态动作4.你们怎么能点两茎灯草呢?这多浪费啊!快,快给我挑掉一茎。
【解析】1.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
从文中的这句话“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
的,总不得断气”可看出严监生临近死亡,此时严监生的样子可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即是“奄奄一息”,意思是呼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形容即将死亡。
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严监生临死前的表现“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和赵氏的语言“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可看出奄奄一息的严监生还伸着两个指头,他总不得断气,是在惦记着两茎灯草,为我们展示出一个吝啬的守财奴形象。
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这些内容“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可看出作者主要对严监生的神态和动作进行了详细地描写。
4.考查对知识的拓展。
结合严监生视财如命的形象,可以想象到,如果严监生当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费油。
”
5.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操纵自如总分6.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7.老师坐小艇去学校上课;学生背着书包坐小艇去上学;游客坐小艇去游览……
【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中心句和结构方式。
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第一自然段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话展开,分别从行船速度快,操纵自如;能穿过极窄拥挤的地方;能平稳极快地急转弯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因此是总分的结构。
“操纵自如”的意思是指控制或驾驶得心应手。
文段中用来形容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6.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这句话写出了船夫“操作自如”主要体现在行船速度快,操纵自如、能穿过极窄拥挤的地方、能平稳极快地急转弯。
7.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可知,威尼斯的小艇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还有游客、运动员、医生等人可能需要小艇。
如:病人坐小艇去医院;小朋友提着蛋糕坐在小艇里过生日;运动员坐小艇去打球。
8.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古埃及法老胡夫金字塔列数字9.这座金字塔现高约137米,相当于5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跑合得很紧密。
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铮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0.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凭着他们的血汗和智慧建造的宏伟而精巧的建筑,是世界上的奇迹,所以说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解析】8.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
(1)由第①段“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第②段“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第③段“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可知答案。
(2)第③段中“70多座”“50层”“137米”“230万块”等主要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金字塔的高大的特点。
9.本题考查找出关键句子。
第③段“这座金字塔现高约137米,相当于5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从高大、壮阔方面描写了金字塔的“宏伟”;“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从平整、紧密方面描写了金字塔的“精巧”。
10.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金字塔是埃及最出名的古迹,谈到它就想到了埃及,是埃及的象
征。
它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用汗水筑建出来的伟大工程,其浩大的工程体现出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非凡的想象力。
11.时间
天更亮了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12.示例:作者把从一只鸟儿鸣唱到百鸟争鸣的过程描绘了出来。
写出了从静到动的快速的变化。
13.百鸟争鸣动态静由近及远14.阳光照耀下的景物金色15.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美景对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解析】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结合句子“黎明悄然而至”“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了一片金色”可知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密西西比河黎明悄然而至时、天更亮时和太阳完全跃出地平线时景色的变化,写出了密西西比河黎明的美丽迷人,表现了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和热爱。
1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中“唱”字可知,把鸟儿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者把从一只鸟儿鸣唱到百鸟争鸣的过程描绘了出来。
写出了从静到动的快速的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热闹非凡的景象。
13.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运用。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中“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知,本段主要描写了百鸟争鸣的场面,文章主要运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热闹非凡的动态美。
文章第③自然段中“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千米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可知,绿叶、岬角、水面等都属于静态景物,所以是静态描写。
由“可以看到近处”“再远处”可知是按照从近及远的顺序写出了密西西比河黎明时不同地方的树叶的颜色变化。
14.本题考查内容的赏析。
结合语句“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了一片金色,在那边鸟儿的翅膀上染上了点点金光,最美不过的是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上泛起了细细碎碎的金色”可知,本段描写了阳光照耀下的景物,突出了金色的特点。
1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通读全文可知,文章主要描写的是“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通读全文,可知语段“最美不过的是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上泛起了细细碎碎的金色,显得美丽异常。
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中“这”指的是阳光照射下密西西比河上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6.罕见狼吞虎咽呆若木鸡17.,。
,,,:“,,。
”18.B 19.语言忠诚爱国2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解析】16.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
书写时要注意“狼、虎、鸡”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7.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这一来”与“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之间为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句子陈述语气完结,后面使用句号。
“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和“似乎毫不在意地说”之间为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似乎毫不在意地说”后面引出说话的内容,后面用冒号和前引号,“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与“其实是冷冰冰的”之间为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此句话语的结束,后面用句号。
“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因受侮辱生气,语气加强,后面用叹号和后引号。
18.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
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这句话是林则徐对那些曾经侮辱他的外国人说的话。
这句话一语双关,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