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作业 一(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班级学号
构造地质学作业(一)
一、名称解释
1、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广义构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各类地质体(岩石、岩层、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现象;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2、构造尺度——构造尺度主要是指构造的规模,地壳与岩石圈中的构造规模相差极大,大至全球,小至纳米。

3、微型构造——主要指偏光显微镜下显示的构造,如云母鱼、亚颗粒、变形纹等。

4、产状——指面状或线状构造的方位和空间状态,即指其与水平参考面和地理方位之间的关系。

5、侧伏向——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那一端的方位。

6、面向——是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中岩层有老变新(由底面至顶面)的方向。

7、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如卷曲层理、滑塌变形等。

8、“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在穿越沟谷和山脊时,其在地表的出露界线的平面投影呈“V”字形态,倾斜岩层在地表出露界线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9、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但有地层缺失、产状不同,而且构造(褶皱、断裂等)型式、变形强度、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不同,反映两套地层经历了不同的地质发展历史。

10、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有缺失地层。

二、填空
1.地质构造学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构造的_几何学_、运动学和_动力学_三方面的内容。

2. 朱志澄根据深度变化引起岩石物性物态的变化和相应产出的构造,将构造层次划分为分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深构造层次。

3.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交错层理、_递变层理(粒序层理)_、_波痕_、_暴露构造(泥裂、雨痕)、底面印模或生物标志_等.
4.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_走向_、_倾向_和_倾角_.
5.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_水平岩层_、倾斜岩层_、直立岩层、_倒转岩层_.
6.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相同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小于_等高线的弯曲度.7.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_岩层的厚度_、_岩层倾角_、_地面坡度_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8.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整合接触_、_不整合接触_两种基本类型.
9.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下降、沉积_→_褶皱、断裂、变质作用或岩浆侵入、不均匀隆起、沉积间断并遭受剥蚀_→再下降接受沉积.10.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地层的沉积间断_、_沉积-侵蚀标志(风化壳、古侵蚀面、古土壤、底砾岩)_、_产状不同或变形样式不同_、_岩浆活动或变质作用不同_等.
11.视倾角小于或等于真倾角。

12、平面的产状是由倾向及其倾角来决定的。

三、简述题
1.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用来判别岩层的面向?并举例说明。

答:(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
(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
(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
(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
2.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哪些类型?简述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研究内容、研究意义?
答: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壳运动特征,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断裂、变质作用或岩浆侵入、不均匀隆起、沉积间断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沉积。

角度不整合的研究意义是:反映上、下地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展顺序;是岩石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参考界线;有助于了解古地理,古构造演变;不整合面与矿产关系密切——铁、锰、磷、铝土矿,岩浆热液型矿床,石油、天然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